肠道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来源 :肿瘤影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p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肠道炎性肌成纤维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例肠道IMT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术前5例均行CT检查,其中2例行腹部平扫、增强扫描,3例仅行腹部增强扫描。结果:5例IMT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6岁。1例发生于直肠,2例位于小肠,2例位于盲肠。1例呈向肠管外生长的囊
其他文献
针对旱地小麦高产稳产性差、品质不稳定等问题,2008—2019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旱地进行优质抗旱稳产型小麦品种筛选、适时耕作、分次施磷、有机肥配施、小麦适播期田间大
On June 29,2020,the Regulat ions on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smetic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gulations)were officially promulgated and will
为调查山西大型野生真菌资源有毒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多样性,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DNA-ITS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山西真菌资源的有毒物种进行鉴定;同时对每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并提供
土壤优质耕作层一次性工程化快速构建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选取山西省大同市某矿区新复垦耕地为研究区,将基于木本泥炭改良剂的一次性工程化快速构建优质耕作层技术应用于煤矿区,探讨其技术可行性及其对复垦区土壤养分和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机制。试验设4个处理,即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腐熟秸秆(DZ)、木本泥炭+腐熟秸秆+生物激发剂+常规施肥(MT)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DB,为研究区周边高产农
目的:建立并验证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患者术前预测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纳入2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参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石河子大
研究秸秆炭、硅钾肥对旱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土壤肥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合理施肥依据。通过长期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测控+秸秆炭、测控+硅钾肥处理下的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包括水溶、可溶、易氧化、微生物、轻组组分)、缓效(颗粒)有机碳组分、惰性(重组)有机碳组分及小麦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秸秆炭处理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重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农户施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86.
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麦田蛴螬危害,以冬小麦品种长4738为试材,采用拌种或播前喷施的施药方式研究了50%辛硫磷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毒死蜱乳油、50%二嗪磷乳油、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