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遗址高浮雕龙纹汉白玉石柱的清洗保护

来源 :第8、9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dx0544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上都遗址位于正蓝旗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莲川草原上,因地处滦河北岸,又有滦阳、滦京之称,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王朝的夏都,由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于13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建立.史学家称可与意大利古城庞贝媲美.是元朝辉煌历史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元朝历史及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宝贵遗产.文章这件出土于元上都古城遗址的汉白玉高浮雕龙柱,是元上都帝宫中的遗物,属国家一级文物。柱上浮雕的五爪盘龙气势雄壮、纹理精美、生动,显示出非常高超的雕刻技艺,实属难得的元代石刻文物精品。
其他文献
古代珍贵的书画能够幸存到今天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因为经过了装裱,由纸、绢、绫等材料将其背面四周加以保护的缘故.在那个年代周氏就提出装裱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名人手迹的存亡.并认为装裱这件事,是决定书画命运的大事,足见五百多年前是多么重视书画装裱工艺.总之,根据不同古书画载体材料的衰老、变化、变质的原因,采用相应科学的挽救措施,坚持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才能把我国的古书画文物修复
在整个经济社会资源耗用链条上,生产、消费领域的浪费直接带动并放大着生产、建设、流通等环节的资源浪费。重视生产、消费领域中浪费现象,树立资源资源危机意识,建立合理的
2007年,笔者参加了中意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同年10月接修清代妆金缎花幡一件.从前期的文物基本情况记录,纤维面料的显微观察,文物修复信息档案卡片的建立,修复保护方案的制订以及修复保护的实施,预防性保护和环境参数控制等,均在意大利老师指导下进行.在幡的修复过程中基本遵循意方的修复理念,因此该文物的修复可以说是意大利修复理念的一次实践.
数十年前,王国维先生曾撰《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六唐尺摹本跋》,对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拨镂牙尺等唐物加以考述,称其“刻镂傅色,工丽绝伦”。上世纪30年代客旅京都的傅芸子先生
王明清(1127—1202年以后),字仲言,汝阴人,铚次子,官朝请大夫,泰州通判,庆元间寓居嘉禾。与尤袤(字遂初)、陆游(字务观)、李焘(字仁甫)等有过交往,著作有《投辖録》、《挥麈
艺道杂陈(续二)顾纯学73.高山生矮树,深谷挺长松,得天独厚,未必成材。74.画人作画,全神贯注者颜色,而非眼色。75.艺者虽小技,然而悦人容易动人难。76.“金角银边”,非奕者独具慧眼,亦画人之风水宝地
2003年3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吐尔基山一座辽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这座辽代墓葬坐落在吐尔基山东南麓的山坡上,周边有村庄、水库、采石矿.考古现场发现,由于墓葬进水,墓室内有1.2米厚的淤沙,从剖面看可分为39层.墓室四壁绘制的壁画已经全部从壁体上脱落,掩埋于淤积的泥沙中.仅有藻井与墓门上方残存一部分.墓道左壁题有契丹文字,北壁及墓门上方绘有线描猛兽形象,南壁壁
馆藏文物通常有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传世文物,一种是出土文物。为了使文物能够达到永久保存,通常需要进行科学保护,补缀和修复工作。一般来说,传世文物经常会受到空气中的
缂丝缘大袖袍虽已受到较大程度的损坏,但经过细致的修复后仍然光耀夺目,不失其当年的绚丽。但是,文物的修复过程确是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因此说,纺织品修复和保护是一件非常细致而艰难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有熟练的技艺,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这也是每一位纺织品修复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中国书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了更好的将书画作品保存下来,聪明祖先自晋代就创造了装裱这一门绝技,用来装饰和延长书画作品寿命.中国书画作为世界独一无二,它用自己研制的宣纸、绢、缎等材料进行挥毫创作,其艺术特色令人所敬仰.为了更好地保存书画作品,就需要每个从事装裱修复的工作者认真对待这项工作,不单从技术上提高,也要不断研究探索.而中国书画装裱近年系统地相继出版了各专家文章和专著,大家都为弘扬国粹,广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