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力环流”为例浅谈新授课与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授课与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教学设计也应该是有差异化的。本文以“热力环流”为例,分别从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知识迁移为导向、以思维建模为导向三方面说明如何在新授课与高三一轮复习课两种不同课型中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
  【关键词】新授课;一轮复习课;教学设計;差异
  新授课与高三一轮复习课从本质上来看有很大的差异。新授课前学生的知识更多的源于生活经验,或是表象化零散的存在,新授课就是通过创设新的情境联结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习得新知和建构更健全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学科素养。而一轮复习课时,学生已形成模糊的甚至是碎片化地理知识网络结构,教师的授课是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唤起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补和提升,架构科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实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螺旋式的上升。因此,对于同一内容,新授课和一轮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有差异的。笔者就以“热力环流”为例,分析新授课和一轮复习课如何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同一活动的不同设置
  从教学目标来看,“热力环流”新授课的学习目标是绘制简单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活动设置上可以组织学生用实验法观察大气的运动情况,绘制出简单的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图。再通过学生的图片展示,教师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进行解剖,探究热力环流的成因。让学生的综合思维得到提升,思维品质得以优化。因为是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学生兴趣盎然,求知欲强,观察更为专注仔细,地理实践力得到提高。
  对于一轮复习课来说,热力环流的教学目标能级要求提高了,考纲要求是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具体学习目标,一是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二是运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分析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因此在活动设置上不可花费太多时间重复新授课设置的实验。在活动设置上可以在课堂导入时将之前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播放,通过实验的再现,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记忆。视频导入之后,教师顺势引入活动,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探究有关热力环流三大为题:(1)绘制热力环流,并归纳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2)比较四个特征点的气压和气温(3)绘制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的等压面,归纳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凹凸关系。热力环流实验在一轮复习中被设置成活动的导入,把时间留给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培养,问题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科素养得以强化。
  二、以知识迁移为导向,不同案例的强化效果各异
  在学习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之后,新授课中教师一般会运用原理分析实际案例。最经典案例莫过于海陆风、山谷风和城郊之间的气流运动。这部分教师可选择其中一个案例示范,其余案例让学生作图演练、展示。通过三个案例的分析足以让学生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认识进一步深化,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
  在一轮复习课中,学生热力环流已经有一定认识,我们没有必要重复新授过程。这时,我们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是原理的运用,我们设置新情景,带领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固化、内化、升华,进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例如给出一幅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
  第一步,带领学生根据图片发现地理问题:①等温线布局特点及原因②局部地区等温线弯曲情况及原因③该区域不同地区的天气(风向、降水等)状况及原因等。
  第二步,探究学生提出的上述地理问题,探究方式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
  第三步,教师点评提升
  第四步,学生整理反思
  这种设计不是旧知单调地再现和重复,而是将知识进行高层次的迁移并伴随着思维的深入和拓展,形成知识框架的同时又进行了有效训练,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以思维建模为导向,点拨提升的内容差异
  新授课中学生绘制完热力环流示意图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点评、进行原理的分析、作出总结。例如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气压高低与气温高低的关系以及气流运动与气压的关系。这既让学生掌握了地理规律,也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相对来说,这部分的点拨要及时,对原理的分析要详细。总结时,适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框架。
  在一轮复习课中,应该将热力环流放到大气运动的整体框架中去思考它的作用、地位以及形成原理。经过这样的整体感知,让学生总结知道所有大气环流都是以热力环流为基础的,热力环流是分析大气环流问题的“根”,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有关大气运动问题分析的思路和思维模型。有老师认为这样做会“假、大、空”,确实如果一轮复习仅仅去构建知识框架是不够的。我们可以以习题的形式来巩固、检查学生对有关热力环流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再对其进行点评提升,比如在练习的基础上归纳:一个过程、两个比较(气温和气压)、三个关系(①温压关系②风压关系③等压面的凹凸关系)、四个实例(海陆风、山谷风、城郊风、东亚季风)。这样不仅夯实“三基”,又促进学科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考诗歌鉴赏题不应过度依赖套路,而应沉下心通过意象的分析和作者进行对话,揣摩并接近作者真实情感,充分利用文字信息和已掌握的写作手法在探寻作者心理轨迹中完成作答。  【关键词】诗歌鉴赏;对话;解题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是阅读完一篇作品的最初体验。情感判断的正确是理解诗词内容的关键。情感不应该是靠几个意象去猜出来的,而应是在阅读中和作者对话,在对话中体悟出来的。阅读的过程就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中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复习效果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对中考的考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做到针对性、引导性、实效性是每一个担任毕业班教学的老师的重要目的任务。在长期的毕业班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教学实际并结合中考要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问;探索;思考性;目的性;整体性;针对性  苏轼曾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而课堂讨论是实现课堂互动的有效形式。讨论已逐渐成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讨论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课堂讨论应重视艺术性,使学生的思维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根据教学需要科学掌握讨论次数,运用多样化的讨论形式,对重点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归纳总结,提高讨论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实效性。  【
期刊
【摘 要】童话作为一种浅显易懂却富含深刻人生道理的儿童文学体裁,承载了很多孩子的童年梦想,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基于此,将童话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本文将围绕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童话故事;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性阶段,由此这一阶段的知识难度
期刊
【摘 要】本文就《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1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旨在通过归纳总结找出问题和发现精彩,以期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准。围绕阅读教学环节深入探析其中教学过程和方法,通过艺术性策略引导,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过程;反思;艺术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
期刊
【摘 要】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强弱与其英语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而衡量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则要全面衡量他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四项能力是互相牵制和互相促进的。本文主要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能力;培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一向是备受重视的。尤其是近年来对初中生的书面写作能力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例如中考试题中出现的书面表达、补
期刊
【摘 要】本文笔者根据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开设了“英语影视剧欣赏”这门兴趣社团,利用多媒体把英美影视剧导入到教学中。通过兴趣社团这个平台来搭建学习的桥梁,让学生乐在其中的同时,更能有所收获。  【关键词】英语影视;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社团是我校特色社团之一,精彩纷呈的兴趣社团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直在探究和摸索如何把英语兴趣社团的教学有效地与英语学习相整合,即在提
期刊
【摘 要】留白原先呈现在水墨画中,这是一种审美技巧与艺术的融合技巧,而在教育中,留白则是一种教育智慧与艺术的体现,是还原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所在。为此,留白的艺术成为教师研究的一项重点课题和艺术,初中英语教学当然也不得缺少。  【关键词】留白;艺术;初中英语;智慧  英语课堂是问题的集散地,更是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的乐园。这是诸多专家、学者、教师普遍的共识。基于上述的认知,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倡导运用合
期刊
【摘 要】阅读不仅要用于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通过阅读,学习者也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建议  在英语标准化考试中,阅读理解着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试题在历年的中考英语试卷中占比重很大,词量最多、篇幅最长、分值最高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实践在课程设置、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特别是对学习成效评价的探索和研究却鲜有涉猎,造成新的教学体系难以收到预想效果。本文基于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以期在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变革与探索,从而弥补传统评价的不足,实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促进高职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