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世宗朱厚熜(1522—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以下简称嘉靖),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弟弟(兴献王)朱祐杬的儿子。因孝宗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死得早且没有后代,嘉靖以外藩的身份入承大统。
在继位之初,嘉靖还算是有所作为、锐意进取的。他采取了一系列清除弊政、稳定局势、缓解危机的措施:清除贪官,任用贤能,使嘉靖初期多忠臣贤士,改变了正德朝小人当道的局面;清理皇庄,抑制了勋戚贵族庄田的恶性发展;减免赋役,注意救荒,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正德朝极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嘉靖本人也较能约束自己,倡俭祛奢,停罢了一些不急之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嘉靖以外藩继承大统,与朝廷内的宦官集团没有什么感情关系,所以能够毅然决然地惩治宦官,罢除了一大批派往地方、鱼肉百姓的宦官。而宦官权力的削弱,使内阁的权力上升,一些能干的阁臣如杨廷和、张璁等得以充分施展才干,为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开辟了道路。
但嘉靖是一个没有长性且率性而为的皇帝。经过短暂的有所作为后,他逐渐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琐政事感到厌倦,开始沉溺于荒淫无耻的后宫生活。史传他迷信采阴补阳之术,采幼女之经血以炼制丹药,虐待幼女以满足自己的特殊癖好。结果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差一点被十几个宫女勒死。因嘉靖二十一年为农历壬寅年,这一事件被称为“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现场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晚,嘉靖正在宠妃端妃的宫里熟睡。深夜时分,杨金花等十几个宫女悄悄地溜进了寝宫。
宫女杨玉香用闲置的仪仗花绳搓成了一条粗绳,然后把搓好的粗绳递给另一位宫女苏川药,苏川药又递给杨金花。杨金花把粗绳做成套子。众人一拥而上,用套子套住了嘉靖的脖子。紧接着,邢翠莲按胸,王槐香按身,苏川药压住左手,关梅秀压住右手,刘妙莲和陈菊花按着两腿,姚叔皋和关梅秀使劲地拉紧绳套。可惜的是,由于过于慌张,杨金花在做绳套的时候,把绳套做成了死结。众人虽然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勒不紧。情急之下,姚叔皋用双手掐住了嘉靖的脖子,旁边的杨翠英一边叫:“使劲掐着脖子,不要放松!”一边接过邢翠莲递过来的黄绫抹布,蒙在嘉靖的脸上。这时,在一旁帮忙的张金莲不知是那根神经出了差错,竟然偷偷地跑了出去,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方皇后。方皇后匆忙赶来,被姚叔皋迎面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赶紧把灯吹灭,可陈芙蓉又把灯给点了起来。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再把灯吹灭。就在这一来一往的工夫,陈芙蓉叫来了管事太监,把这些宫女统统捉住。
以上场面是根据时任刑部主事的张合在其私人著作《宙载》中所载的刑部审讯口供还原的,应该是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场景。其中,杨金花应为杨金英之误,早期的《明世宗实录》和后来的史书都记为杨金英,是这个“宫变”的主角。胆子最大的姚叔皋(掐住嘉靖脖子并打了方皇后一拳的那一位),一般史书都写作姚淑翠。
嘉靖虽没有被勒死断气,但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方皇后立即召集御医前来抢救。眼看皇帝快不行了,御医们深感责任重大,左右为难:如果用药不得法,皇帝很可能就死在自己的手里,那岂不是杀身之祸?众御医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一个敢轻易向前的。首席御医、掌管太医院的许绅知道自己无法推脱,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强行用一味猛药灌进了嘉靖的嘴里。经过四个时辰的漫长煎熬,昏迷已久的嘉靖突然呻吟出声,吐了好几口紫血,活了过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慢药调治,恢复了健康。许绅把嘉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名声大噪,也得到了嘉靖的格外奖赏,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锡赉甚厚”。这是后话。
嘉靖虽然被抢救了过来,但灵魂几乎出窍,一时口不能言,更不能理事。对“谋逆”宫女的处治,实际由方皇后主持。方皇后令司礼监:“好生打着问!”对这些宫女进行了严刑拷问。宫女们马上供认了这次“宫变”的幕后主使是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她们曾在“宫变”前两天的点灯时分,商量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 在端妃和宁嫔的指使下,宫女们分头准备,于二十一日晚上齐聚端妃寝宫,伺机行动,于是就发生了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
经刑部等衙门审讯得实,并报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方皇后说了算),指使、参与这次“宫变”的端妃、宁嫔和十几名宫女被凌迟处死。据《万历野获编》载,被处死的宫女为16名,她们是:
杨金英、杨莲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张金莲。
而《明世宗实录》记载的只有15名:
杨金英、杨玉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秀、黄玉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王秀兰、杨翠英、张金莲。
几种记载略有出入。其中张金莲就是那个头脑发昏跑去打报告的宫女。她虽有首告之功,但因属于“事露方告”,也没有幸免于难。那位把灯给点亮并叫来管事太监的陈芙蓉,则“虽系逆婢,阻拦免究”。被株连处死的宫女亲属还有10人,发给功臣之家为奴者20人。
据说行刑那天,“大雾弥漫,昼夜不解者凡三四日”。有人认为是因为端妃有冤才出现了这样的天象。据说是方皇后早就对端妃怀有妒意,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除掉了这个情敌。但细想起来,此事就发生在端妃的宫里,参与谋杀的宫女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应该大部分也都是端妃身边的宫女,“小主”很难脱了干系。还有一点很奇怪,既然嘉靖睡在端妃的宫里,那么当那十几个宫女动手的时候,端妃在哪里呢?史书上没有交待,也没有说她和宫女们一起动手。只有一些现代人编的“野史”说宫女们是趁端妃出门洗澡之机动手的,这并不可信。
至于宁嫔为什么参与此谋(史书上也没有说她同宫女们一起动手),据说是因为宁嫔此前曾为嘉靖生了一个儿子,嘉靖却没有按惯例将她晋升为妃,引起宁嫔的不满。她指使杨金英等人将皇帝勒死,一是为了报复,二是顺便把责任推到端妃的身上(端妃受宠引起后宫所有妃嫔的妒忌,包括宁嫔在内)。但这一说法更不可信,宁嫔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十几个宫女肯冒着被千刀万剐的危险听她一个人使唤? 既非有人指使,这些宫女又哪来这样的勇气“刺王杀驾”呢?
为什么要谋害嘉靖
世界上可能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宫女们冒着被千刀万剐的危险谋害嘉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但正史里讳莫如深。据历史学家推测(这个推测是有道理的),这件事很可能是由嘉靖炼制长生不老药引起的。
嘉靖崇道由来已久,早在湖广安陆当藩王世子时,就受其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影响,对道教很感兴趣。到北京当皇帝后,因一开始不习惯北方生活,身体常有不适。为消灾祛病,他常在宫中搞斋醮活动,并服用各种丹药。据说这些丹药不仅能起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增强性欲。嘉靖在这些丹药的刺激下,贪恋女色,纵欲无度,身体反而越来越差。而身体越差,越要借助于丹药。如此这般,嘉靖对女色和丹药都上了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一些有名的佞臣、方士,纷纷投嘉靖所好,有的千方百计地网罗民间幼女入宫供其淫乐,有的加紧“研制”、进献各种房事“秘方”、“长生不老药”以邀取宠信。据说,嘉靖宠信的方士“研制”出了一种名叫“红铅”的丹药,是用童女的月经炼制而成的。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记载了这种丹药的炼制方法:
医家有取红铅之法,择十三四岁童女,美丽端正者,一切病患残疾,声雄发粗,及实女无经者,俱不用。谨护起居,候其天癸将至,以罗帛盛之,或以金银为器,入磁盆内,澄如朱砂色,用乌梅水及井水、河水搅澄,七度晒干,合乳粉、辰砂、乳香、秋石等药为末,或用鸡子抱,或用火炼,名“红铅”丸,专治五劳、七伤、虚惫、羸弱诸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曾严厉地斥责过这种愚蠢的药方:
今有方士邪术,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经水服食,谓之先天红铅,巧立名色,多方配合,谓参同契之金华,悟真篇之首经,皆此物也。愚人信之,吞咽秽滓,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疹,殊可叹恶。
为了提炼“纯洁”的“红铅”,被采童女的起居饮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进食,只能像蚕一样吃嫩叶、饮露水。童女们苦不堪言,有时还不得不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使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多有因失血过多而丧命者。即使不死,也会落下病根,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
至于端妃、宁嫔的谋杀动机,其实也并不难判定——嘉靖一方面贪色,另一方面又喜怒无常,后宫的女人们都噤若寒蝉。他的第一个皇后陈氏就是被他给吓死的。
史传有一天嘉靖正在宫里和陈皇后闲谈,方、张二妃进来献茶。嘉靖见二妃之手白嫩,便当着皇后的面将二妃之手拉过来抚摸。陈皇后醋意马上写在脸上,但又不便说什么,起身就要离开。嘉靖一见,立即龙颜大怒。陈皇后被吓得魂飞魄散,连肚子里的孩子都流了产,没几天自己也撒手归西了。
第二位皇后张氏也没有好结果。张皇后因替人说情,竟被嘉靖扒掉衣冠,当众鞭打了一顿,随即被罢掉皇后之位。
皇后尚且如此,一般妃嫔和宫女的境遇可想而知。据朝鲜《李朝中宗实录》记载:“盖以皇帝(嘉靖)虽宠宫人,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正因为如此,端妃、宁嫔和宫女们深知,她们自己迟早不是被吓死打死,就是被饿死采死,于是发出了“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的呼喊,不顾被千刀万剐的危险,决心和嘉靖这个不把女人当人的恶棍拼死一搏。
宫变后的嘉靖
由于“宫变”是在大内发生的,迷信的嘉靖觉得乾清宫及大内都不是吉祥之地,决定搬到西苑永寿宫去住。从此基本上不视朝、不举经筵、不出席典礼,把自己禁闭在西苑这个小圈子里,一意玄修,试图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从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的二十四年时间里,史书上只有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正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三次朝见群臣的记录。除此而外,就再也没有嘉靖上朝视事的记录了,创下了明朝建立以来皇帝怠政的新纪录。经筵被废止,祭祀大典也几乎由官员代行,嘉靖唯独与身边的术士形影不离,言听计从。正如《明史·陶仲文传》所说的:“帝自二十(一)年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独(陶)仲文得时见,见辄赐坐,称之为师而不名。心知臣下必议己,每下诏旨多愤疾之辞,廷臣莫知所指。”
皇帝做了“甩手掌柜”,但又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不理朝政势必造成国家机器的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嘉靖更需要一个既忠实又柔顺的大臣充任内阁首辅,帮助他全权处理朝政。结果,机智敏捷、善于揣摩帝意的奸臣严嵩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内阁首辅。严嵩常常利用独承顾问的有利地位,排挤其他阁臣,并让自己的儿子严世蕃进入值房,为其代办票拟之事。而严嵩父子又是以贪墨而著称的,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专权自恣、排除异己、安插私人,疯狂地攫取财富,造成政以贿成、吏治极为腐败的局面,社会矛盾也再一次尖锐了起来。所以有人说,“壬寅宫变”是嘉靖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宫变”发生后,嘉靖死里逃生,但他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多干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反而以为自己能够大难不死,全赖天地、祖宗和神祗的保佑,更是自己长期崇信道教的结果。从此变本加厉,更加依赖道术,使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即杨金英等宫女被处决后不久,嘉靖即在内廷举办大型的祈福禳灾大蘸,竟感叹道:“朕非赖天地鸿恩,遏除宫变,焉有今兹!”
第二年七月,宫变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嘉靖还念念不忘道教之恩。他对礼部官员说:“朕生辰且至,思去岁宫变,非赖天地洪恩,垂安有兹辰,朕将举大报典。供事诸臣其体朕诚,勿怠。”(《明世宗实录》卷 276)八月,嘉靖以自己生日将至,再一次举办了为期10天的报恩大典。
“宫变”发生前,嘉靖虽然迷信道术,但基本上还算是个人爱好,危害也仅限于宫廷内部,对朝政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宫变”发生后,嘉靖更加迷信道教,竟十分荒唐地将军国大事与修玄奉道联系在一起,使嘉靖朝政治逐渐带有“道术治国”的色彩。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月,大同边军设计擒获了叛卒王三。王三原是大同左卫指挥王铎之子,叛降鞑靼后不断引鞑靼骑兵骚扰内地,成为北部边防的一大祸害。王三被擒,本是边军将士的功劳,但嘉靖却归之于上玄,宣谕礼部说“叛人王三被擒,皆因祷玄修仙之功”,将功劳算在身边道士陶仲文的身上。从此以后,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一旦有边防捷报传来,嘉靖都要归功于道教,并举行“谢玄礼”。
嘉靖还将道术与刑法联系在一起。嘉靖二十四年(1545)八月,嘉靖在扶乩的时候,认为有“神”降临,请求宽宥杨爵、周怡和刘魁三人。嘉靖立即下令将杨爵等三人释放出狱。一个月后,尚书熊浃上疏极言乩仙之妄,嘉靖生气地说:“我早知道释放杨爵后,那些乱说话乱诿过的人就会纷纷而至了。”于是又命令东厂重新逮捕了杨爵等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嘉靖用以修道的场所之一大高玄殿发生火灾,嘉靖在露台祈祷消灾时仿佛听见火光中有人呼唤杨爵等三人的名字,说他们是忠臣。嘉靖立即传诏把他们放了。杨爵三人固然是忠臣,但皇帝如此行事,也太荒唐了。
国家的其他大事,嘉靖也借助于法术来“解决”。试举几例: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由于采取了不恰当的闭关息贡政策,引发了“北虏”——蒙古俺答部的大举犯境,京师一度被围,史称“庚戌之变”。俺答虽然没能攻入京师,但震动了宗庙社稷,也给京城周边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二年(1551年),嘉靖下令终止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使从事海外贸易的一些中国商人失去了谋生机会,驱使他们走上了与“南倭”相勾结的道路,侵扰沿海地区,造成了空前严重的“倭患”。
嘉靖不但没有从政策的层面去检讨错误,反而设立了“镇虏”法坛,将平定“北虏南倭”的希望寄托在北极玄武上帝的身上,以为通过法术,就可以达到使“北虏南倭”“勿窥我边国”的目的。可笑的是,当嘉靖“天灵灵地灵灵”地施了一番法术后,大同边塞突然传来好消息,说俺答派人前来“款塞”(“款塞”意指外族诚意来边塞归顺——引者注)。刚要撤掉法坛,却又传来俺答“有异谋”的警报。嘉靖竟得意洋洋地对大臣们说:“你看看,我十九日刚要撤掉镇虏法坛,二十日就来了警报。玄威所至,不可不信啊!”弄得大臣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当南方将士浴血奋战,在沿海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时候,嘉靖又令人在武当山“修设金箓,求保安邦福夏灭狄请符,大斋三昼夜,奉蘸一千二百位席”,祈祷“先靖于胡,而次靖倭寇,南北攸宁,家国康宁”。他在《御制斋意》中说:“思惟玄天真武圣神,受上帝之命,镇北方之区,朕承天位于燕都,实近北漠之胡地,念边民屡遭残扰,希玄圣降武朔区。”完全无视将士们的努力。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一月,为消弭水灾,嘉靖又特地遣官致祭武当山玄天上帝。《御制告文》记载:“兹以水潦,为灾非常,特遣抚臣,恭伸祭告,伏希鉴佑,消灾赐福,以永庇于邦家。”与此同时,特取武当灵符镇灾除厄,以保佑宫廷和他本人。但嘉靖的法术终究没能让自己“长生不老”,更不用说让子民免灾得福了。这一年年底,当了45年皇帝(却有一大半时间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死了。
在继位之初,嘉靖还算是有所作为、锐意进取的。他采取了一系列清除弊政、稳定局势、缓解危机的措施:清除贪官,任用贤能,使嘉靖初期多忠臣贤士,改变了正德朝小人当道的局面;清理皇庄,抑制了勋戚贵族庄田的恶性发展;减免赋役,注意救荒,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正德朝极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嘉靖本人也较能约束自己,倡俭祛奢,停罢了一些不急之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嘉靖以外藩继承大统,与朝廷内的宦官集团没有什么感情关系,所以能够毅然决然地惩治宦官,罢除了一大批派往地方、鱼肉百姓的宦官。而宦官权力的削弱,使内阁的权力上升,一些能干的阁臣如杨廷和、张璁等得以充分施展才干,为万历初年的张居正改革开辟了道路。
但嘉靖是一个没有长性且率性而为的皇帝。经过短暂的有所作为后,他逐渐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繁琐政事感到厌倦,开始沉溺于荒淫无耻的后宫生活。史传他迷信采阴补阳之术,采幼女之经血以炼制丹药,虐待幼女以满足自己的特殊癖好。结果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差一点被十几个宫女勒死。因嘉靖二十一年为农历壬寅年,这一事件被称为“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现场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晚,嘉靖正在宠妃端妃的宫里熟睡。深夜时分,杨金花等十几个宫女悄悄地溜进了寝宫。
宫女杨玉香用闲置的仪仗花绳搓成了一条粗绳,然后把搓好的粗绳递给另一位宫女苏川药,苏川药又递给杨金花。杨金花把粗绳做成套子。众人一拥而上,用套子套住了嘉靖的脖子。紧接着,邢翠莲按胸,王槐香按身,苏川药压住左手,关梅秀压住右手,刘妙莲和陈菊花按着两腿,姚叔皋和关梅秀使劲地拉紧绳套。可惜的是,由于过于慌张,杨金花在做绳套的时候,把绳套做成了死结。众人虽然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勒不紧。情急之下,姚叔皋用双手掐住了嘉靖的脖子,旁边的杨翠英一边叫:“使劲掐着脖子,不要放松!”一边接过邢翠莲递过来的黄绫抹布,蒙在嘉靖的脸上。这时,在一旁帮忙的张金莲不知是那根神经出了差错,竟然偷偷地跑了出去,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方皇后。方皇后匆忙赶来,被姚叔皋迎面打了一拳。王秀兰叫陈菊花赶紧把灯吹灭,可陈芙蓉又把灯给点了起来。徐秋花、邓金香、张春景、黄玉莲再把灯吹灭。就在这一来一往的工夫,陈芙蓉叫来了管事太监,把这些宫女统统捉住。
以上场面是根据时任刑部主事的张合在其私人著作《宙载》中所载的刑部审讯口供还原的,应该是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场景。其中,杨金花应为杨金英之误,早期的《明世宗实录》和后来的史书都记为杨金英,是这个“宫变”的主角。胆子最大的姚叔皋(掐住嘉靖脖子并打了方皇后一拳的那一位),一般史书都写作姚淑翠。
嘉靖虽没有被勒死断气,但已经处于昏迷状态。方皇后立即召集御医前来抢救。眼看皇帝快不行了,御医们深感责任重大,左右为难:如果用药不得法,皇帝很可能就死在自己的手里,那岂不是杀身之祸?众御医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一个敢轻易向前的。首席御医、掌管太医院的许绅知道自己无法推脱,只好冒着生命危险,强行用一味猛药灌进了嘉靖的嘴里。经过四个时辰的漫长煎熬,昏迷已久的嘉靖突然呻吟出声,吐了好几口紫血,活了过来。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慢药调治,恢复了健康。许绅把嘉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名声大噪,也得到了嘉靖的格外奖赏,加太子太保、礼部尚书,“锡赉甚厚”。这是后话。
嘉靖虽然被抢救了过来,但灵魂几乎出窍,一时口不能言,更不能理事。对“谋逆”宫女的处治,实际由方皇后主持。方皇后令司礼监:“好生打着问!”对这些宫女进行了严刑拷问。宫女们马上供认了这次“宫变”的幕后主使是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她们曾在“宫变”前两天的点灯时分,商量说:“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 在端妃和宁嫔的指使下,宫女们分头准备,于二十一日晚上齐聚端妃寝宫,伺机行动,于是就发生了开头所描述的那一幕。
经刑部等衙门审讯得实,并报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方皇后说了算),指使、参与这次“宫变”的端妃、宁嫔和十几名宫女被凌迟处死。据《万历野获编》载,被处死的宫女为16名,她们是:
杨金英、杨莲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香、黄秀莲、黄玉莲、尹翠香、王槐香、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张金莲。
而《明世宗实录》记载的只有15名:
杨金英、杨玉香、苏川药、姚淑翠、邢翠莲、刘妙莲、关梅秀、黄玉莲、徐秋花、张春景、邓金香、陈菊花、王秀兰、杨翠英、张金莲。
几种记载略有出入。其中张金莲就是那个头脑发昏跑去打报告的宫女。她虽有首告之功,但因属于“事露方告”,也没有幸免于难。那位把灯给点亮并叫来管事太监的陈芙蓉,则“虽系逆婢,阻拦免究”。被株连处死的宫女亲属还有10人,发给功臣之家为奴者20人。
据说行刑那天,“大雾弥漫,昼夜不解者凡三四日”。有人认为是因为端妃有冤才出现了这样的天象。据说是方皇后早就对端妃怀有妒意,正好利用这个机会除掉了这个情敌。但细想起来,此事就发生在端妃的宫里,参与谋杀的宫女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应该大部分也都是端妃身边的宫女,“小主”很难脱了干系。还有一点很奇怪,既然嘉靖睡在端妃的宫里,那么当那十几个宫女动手的时候,端妃在哪里呢?史书上没有交待,也没有说她和宫女们一起动手。只有一些现代人编的“野史”说宫女们是趁端妃出门洗澡之机动手的,这并不可信。
至于宁嫔为什么参与此谋(史书上也没有说她同宫女们一起动手),据说是因为宁嫔此前曾为嘉靖生了一个儿子,嘉靖却没有按惯例将她晋升为妃,引起宁嫔的不满。她指使杨金英等人将皇帝勒死,一是为了报复,二是顺便把责任推到端妃的身上(端妃受宠引起后宫所有妃嫔的妒忌,包括宁嫔在内)。但这一说法更不可信,宁嫔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十几个宫女肯冒着被千刀万剐的危险听她一个人使唤? 既非有人指使,这些宫女又哪来这样的勇气“刺王杀驾”呢?
为什么要谋害嘉靖
世界上可能有无缘无故的爱,但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宫女们冒着被千刀万剐的危险谋害嘉靖,一定有充分的理由,但正史里讳莫如深。据历史学家推测(这个推测是有道理的),这件事很可能是由嘉靖炼制长生不老药引起的。
嘉靖崇道由来已久,早在湖广安陆当藩王世子时,就受其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影响,对道教很感兴趣。到北京当皇帝后,因一开始不习惯北方生活,身体常有不适。为消灾祛病,他常在宫中搞斋醮活动,并服用各种丹药。据说这些丹药不仅能起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增强性欲。嘉靖在这些丹药的刺激下,贪恋女色,纵欲无度,身体反而越来越差。而身体越差,越要借助于丹药。如此这般,嘉靖对女色和丹药都上了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时一些有名的佞臣、方士,纷纷投嘉靖所好,有的千方百计地网罗民间幼女入宫供其淫乐,有的加紧“研制”、进献各种房事“秘方”、“长生不老药”以邀取宠信。据说,嘉靖宠信的方士“研制”出了一种名叫“红铅”的丹药,是用童女的月经炼制而成的。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记载了这种丹药的炼制方法:
医家有取红铅之法,择十三四岁童女,美丽端正者,一切病患残疾,声雄发粗,及实女无经者,俱不用。谨护起居,候其天癸将至,以罗帛盛之,或以金银为器,入磁盆内,澄如朱砂色,用乌梅水及井水、河水搅澄,七度晒干,合乳粉、辰砂、乳香、秋石等药为末,或用鸡子抱,或用火炼,名“红铅”丸,专治五劳、七伤、虚惫、羸弱诸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曾严厉地斥责过这种愚蠢的药方:
今有方士邪术,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经水服食,谓之先天红铅,巧立名色,多方配合,谓参同契之金华,悟真篇之首经,皆此物也。愚人信之,吞咽秽滓,以为秘方,往往发出丹疹,殊可叹恶。
为了提炼“纯洁”的“红铅”,被采童女的起居饮食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不得随便进食,只能像蚕一样吃嫩叶、饮露水。童女们苦不堪言,有时还不得不服食催经下血的药物,使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多有因失血过多而丧命者。即使不死,也会落下病根,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
至于端妃、宁嫔的谋杀动机,其实也并不难判定——嘉靖一方面贪色,另一方面又喜怒无常,后宫的女人们都噤若寒蝉。他的第一个皇后陈氏就是被他给吓死的。
史传有一天嘉靖正在宫里和陈皇后闲谈,方、张二妃进来献茶。嘉靖见二妃之手白嫩,便当着皇后的面将二妃之手拉过来抚摸。陈皇后醋意马上写在脸上,但又不便说什么,起身就要离开。嘉靖一见,立即龙颜大怒。陈皇后被吓得魂飞魄散,连肚子里的孩子都流了产,没几天自己也撒手归西了。
第二位皇后张氏也没有好结果。张皇后因替人说情,竟被嘉靖扒掉衣冠,当众鞭打了一顿,随即被罢掉皇后之位。
皇后尚且如此,一般妃嫔和宫女的境遇可想而知。据朝鲜《李朝中宗实录》记载:“盖以皇帝(嘉靖)虽宠宫人,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因此殒命者,多至二三百人。”正因为如此,端妃、宁嫔和宫女们深知,她们自己迟早不是被吓死打死,就是被饿死采死,于是发出了“咱们下了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的呼喊,不顾被千刀万剐的危险,决心和嘉靖这个不把女人当人的恶棍拼死一搏。
宫变后的嘉靖
由于“宫变”是在大内发生的,迷信的嘉靖觉得乾清宫及大内都不是吉祥之地,决定搬到西苑永寿宫去住。从此基本上不视朝、不举经筵、不出席典礼,把自己禁闭在西苑这个小圈子里,一意玄修,试图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从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的二十四年时间里,史书上只有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正月、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和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三次朝见群臣的记录。除此而外,就再也没有嘉靖上朝视事的记录了,创下了明朝建立以来皇帝怠政的新纪录。经筵被废止,祭祀大典也几乎由官员代行,嘉靖唯独与身边的术士形影不离,言听计从。正如《明史·陶仲文传》所说的:“帝自二十(一)年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独(陶)仲文得时见,见辄赐坐,称之为师而不名。心知臣下必议己,每下诏旨多愤疾之辞,廷臣莫知所指。”
皇帝做了“甩手掌柜”,但又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不理朝政势必造成国家机器的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嘉靖更需要一个既忠实又柔顺的大臣充任内阁首辅,帮助他全权处理朝政。结果,机智敏捷、善于揣摩帝意的奸臣严嵩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内阁首辅。严嵩常常利用独承顾问的有利地位,排挤其他阁臣,并让自己的儿子严世蕃进入值房,为其代办票拟之事。而严嵩父子又是以贪墨而著称的,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专权自恣、排除异己、安插私人,疯狂地攫取财富,造成政以贿成、吏治极为腐败的局面,社会矛盾也再一次尖锐了起来。所以有人说,“壬寅宫变”是嘉靖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宫变”发生后,嘉靖死里逃生,但他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多干一些利国利民的事,反而以为自己能够大难不死,全赖天地、祖宗和神祗的保佑,更是自己长期崇信道教的结果。从此变本加厉,更加依赖道术,使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即杨金英等宫女被处决后不久,嘉靖即在内廷举办大型的祈福禳灾大蘸,竟感叹道:“朕非赖天地鸿恩,遏除宫变,焉有今兹!”
第二年七月,宫变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嘉靖还念念不忘道教之恩。他对礼部官员说:“朕生辰且至,思去岁宫变,非赖天地洪恩,垂安有兹辰,朕将举大报典。供事诸臣其体朕诚,勿怠。”(《明世宗实录》卷 276)八月,嘉靖以自己生日将至,再一次举办了为期10天的报恩大典。
“宫变”发生前,嘉靖虽然迷信道术,但基本上还算是个人爱好,危害也仅限于宫廷内部,对朝政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宫变”发生后,嘉靖更加迷信道教,竟十分荒唐地将军国大事与修玄奉道联系在一起,使嘉靖朝政治逐渐带有“道术治国”的色彩。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月,大同边军设计擒获了叛卒王三。王三原是大同左卫指挥王铎之子,叛降鞑靼后不断引鞑靼骑兵骚扰内地,成为北部边防的一大祸害。王三被擒,本是边军将士的功劳,但嘉靖却归之于上玄,宣谕礼部说“叛人王三被擒,皆因祷玄修仙之功”,将功劳算在身边道士陶仲文的身上。从此以后,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一旦有边防捷报传来,嘉靖都要归功于道教,并举行“谢玄礼”。
嘉靖还将道术与刑法联系在一起。嘉靖二十四年(1545)八月,嘉靖在扶乩的时候,认为有“神”降临,请求宽宥杨爵、周怡和刘魁三人。嘉靖立即下令将杨爵等三人释放出狱。一个月后,尚书熊浃上疏极言乩仙之妄,嘉靖生气地说:“我早知道释放杨爵后,那些乱说话乱诿过的人就会纷纷而至了。”于是又命令东厂重新逮捕了杨爵等三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嘉靖用以修道的场所之一大高玄殿发生火灾,嘉靖在露台祈祷消灾时仿佛听见火光中有人呼唤杨爵等三人的名字,说他们是忠臣。嘉靖立即传诏把他们放了。杨爵三人固然是忠臣,但皇帝如此行事,也太荒唐了。
国家的其他大事,嘉靖也借助于法术来“解决”。试举几例: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由于采取了不恰当的闭关息贡政策,引发了“北虏”——蒙古俺答部的大举犯境,京师一度被围,史称“庚戌之变”。俺答虽然没能攻入京师,但震动了宗庙社稷,也给京城周边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二年(1551年),嘉靖下令终止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使从事海外贸易的一些中国商人失去了谋生机会,驱使他们走上了与“南倭”相勾结的道路,侵扰沿海地区,造成了空前严重的“倭患”。
嘉靖不但没有从政策的层面去检讨错误,反而设立了“镇虏”法坛,将平定“北虏南倭”的希望寄托在北极玄武上帝的身上,以为通过法术,就可以达到使“北虏南倭”“勿窥我边国”的目的。可笑的是,当嘉靖“天灵灵地灵灵”地施了一番法术后,大同边塞突然传来好消息,说俺答派人前来“款塞”(“款塞”意指外族诚意来边塞归顺——引者注)。刚要撤掉法坛,却又传来俺答“有异谋”的警报。嘉靖竟得意洋洋地对大臣们说:“你看看,我十九日刚要撤掉镇虏法坛,二十日就来了警报。玄威所至,不可不信啊!”弄得大臣们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当南方将士浴血奋战,在沿海取得抗倭斗争胜利的时候,嘉靖又令人在武当山“修设金箓,求保安邦福夏灭狄请符,大斋三昼夜,奉蘸一千二百位席”,祈祷“先靖于胡,而次靖倭寇,南北攸宁,家国康宁”。他在《御制斋意》中说:“思惟玄天真武圣神,受上帝之命,镇北方之区,朕承天位于燕都,实近北漠之胡地,念边民屡遭残扰,希玄圣降武朔区。”完全无视将士们的努力。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一月,为消弭水灾,嘉靖又特地遣官致祭武当山玄天上帝。《御制告文》记载:“兹以水潦,为灾非常,特遣抚臣,恭伸祭告,伏希鉴佑,消灾赐福,以永庇于邦家。”与此同时,特取武当灵符镇灾除厄,以保佑宫廷和他本人。但嘉靖的法术终究没能让自己“长生不老”,更不用说让子民免灾得福了。这一年年底,当了45年皇帝(却有一大半时间不理朝政)的嘉靖皇帝,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