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禹城市在扎实推进村级事务“五代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管审分离,以审促管”的新模式,强化农经审计职能,加大农村经济监管力度,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审计,构建“五代理、一审计”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规范运行、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专门机构;审计;审计效应
1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
市级层面。市里成立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下设综合办公室,组织部长任主任,农业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并成立了一个综合督导组和3个业务指导组。市经管中心增设农村经济审计科,充实农村财务管理科人员,形成“一室两科”管理格局。其中,综合办综合督导组负责协调督导,业务组指导分别联系指导所包乡镇,农财科负责财务管理,审计科专司审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乡镇层面。强化乡镇农经机构审计职能,将经管站“一分为二”,把审计职能从经管站分离出来,设立乡镇审计站,做到场所、设备、人员、业务、档案“五独立”,经管、审计“两站”并行,彻底解决了饱受诟病的经管站“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身份”的问题。
市综合办公室由组织、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18名业务骨干组成,阵容强大,素质全面。在乡镇,从乡镇机关队伍中选拔有事业心、懂业务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审计站,按“每40个村2名”的标准(至少2名人员为一个审计组),选配了55名专职审计人员。有的乡镇还聘请了威望高、口碑好的退职文书,作为兼职人员随时调用。全市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审计专职队伍。同时,采取“农业局出题,乡镇考试”的形式,对全市1007个村的报账员进行业务测试,对37名不合格人员进行了调换,使村级报账员整体素质有了提升。
2加强业务培训,依法从严审计
统一培训。市里聘请专家,对市综合办公室和乡镇审计站全体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进行测试。以审代训。市综合办公室组织4个工作组,带领各乡镇审计站长和试点村所在乡镇的审计站全体人员,采取“以审代训”、“边审边训”的形式,选择4个试点村,分别进行审计,“一对一讲,手把手教”。案例分析。采用本市典型审计案例,把整个审计过程以“幻灯片”的形式,每个问题、每份文书,每张表格,每个画面(案例影像资料),逐一进行分析,一起“解剖麻雀”。以上培训措施为全市审计工作趟出了路子,打造了样板,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能力。
在审计中,注重“三必审、四必看、一见面、两公开”,确保审计从严从实,提高质量。“三必审”就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必审、重点工程必审、村干部离任必审;“四必看”就是看账本、看凭证、看合同、看现场;“一见面”就是和有关当事人见面,了解情况,调查取证;“两公开”就是向被审村党员群众进行审计通知和审计结果公示。
3审计经管联动,强化“以审促管”
建立制度。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类整理,提出被审单位审计问题及整改意见,对经管站和被审单位进行反馈。及时反馈。根据审计结果,审计站逐一填制《xx村审计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表》和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现金、存款、收入、支出情况调整表及《资产负债审定表》等九个表格,由审计站蓋章,分管领导签字后交经管站,经管站长受理签字。整改落实。经管站按照审计站反馈情况及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调整相关账务,会同被审单位对查出问题逐一落实整改。
审计中,强调以审计促管理,针对审计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例如:辛店镇针对村级报账凭证“代签”问题,借鉴金融部门印鉴管理办法,实行村支部书记、报账员和民主理财小组签名认证,笔迹、手印在乡镇经管站备案,以便在审核凭证时进行比对。
4落实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出台规定。研究出台了《村级经济审计暂行办法》、《村级经济审计责任追究办法》等16项规定或意见,保证审计依法、依规开展。建立制度。市里建立“每周例会制度”、“每月联席会制度”,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问题。乡镇制定了《审计站长岗位职责》、《审计人员工作纪律》、《审计工作流程》等,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审计工作。落实考核。市里制定了《审计工作考核细则》,对乡镇和乡镇经管站、审计站以及社区(村)分别进行考核。对乡镇主要考核“目标落实、信访稳定”等方面;对乡镇审计站、经管站重点考核“计划完成”、“业务质量”等方面;对村级主要考核“报账是否及时”、“收支是否合理”等情况,考核结果与乡镇党委书记履职、村支部书记“星级”管理、村级报账员报酬挂钩。这些制度和措施,推动了审计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
5强化结果运用,注重审计效应
去年以来,《农民日报》、《德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对禹城市村级经济审计工作进行报道;德州市村级经济审计工作现场会议在禹城召开,我市农村经济管理新模式在德州市全面推行。农村经济审计让农村干部戴上了“紧箍咒”,使他们时刻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自觉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同时,给有倾向、有苗头的干部及时“泼冷水”、“敲警钟”,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正如伦镇于庄村支部书记说的那样,“审计使我‘洗了脸’,让我‘出了汗’”。禹城农村经济审计保护了农村干部,夯实了基层基础,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强大正效应。
[关键词]专门机构;审计;审计效应
1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队伍
市级层面。市里成立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组织部长任副组长。下设综合办公室,组织部长任主任,农业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并成立了一个综合督导组和3个业务指导组。市经管中心增设农村经济审计科,充实农村财务管理科人员,形成“一室两科”管理格局。其中,综合办综合督导组负责协调督导,业务组指导分别联系指导所包乡镇,农财科负责财务管理,审计科专司审计,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乡镇层面。强化乡镇农经机构审计职能,将经管站“一分为二”,把审计职能从经管站分离出来,设立乡镇审计站,做到场所、设备、人员、业务、档案“五独立”,经管、审计“两站”并行,彻底解决了饱受诟病的经管站“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身份”的问题。
市综合办公室由组织、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18名业务骨干组成,阵容强大,素质全面。在乡镇,从乡镇机关队伍中选拔有事业心、懂业务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审计站,按“每40个村2名”的标准(至少2名人员为一个审计组),选配了55名专职审计人员。有的乡镇还聘请了威望高、口碑好的退职文书,作为兼职人员随时调用。全市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审计专职队伍。同时,采取“农业局出题,乡镇考试”的形式,对全市1007个村的报账员进行业务测试,对37名不合格人员进行了调换,使村级报账员整体素质有了提升。
2加强业务培训,依法从严审计
统一培训。市里聘请专家,对市综合办公室和乡镇审计站全体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进行测试。以审代训。市综合办公室组织4个工作组,带领各乡镇审计站长和试点村所在乡镇的审计站全体人员,采取“以审代训”、“边审边训”的形式,选择4个试点村,分别进行审计,“一对一讲,手把手教”。案例分析。采用本市典型审计案例,把整个审计过程以“幻灯片”的形式,每个问题、每份文书,每张表格,每个画面(案例影像资料),逐一进行分析,一起“解剖麻雀”。以上培训措施为全市审计工作趟出了路子,打造了样板,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能力。
在审计中,注重“三必审、四必看、一见面、两公开”,确保审计从严从实,提高质量。“三必审”就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必审、重点工程必审、村干部离任必审;“四必看”就是看账本、看凭证、看合同、看现场;“一见面”就是和有关当事人见面,了解情况,调查取证;“两公开”就是向被审村党员群众进行审计通知和审计结果公示。
3审计经管联动,强化“以审促管”
建立制度。实行信息反馈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类整理,提出被审单位审计问题及整改意见,对经管站和被审单位进行反馈。及时反馈。根据审计结果,审计站逐一填制《xx村审计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表》和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现金、存款、收入、支出情况调整表及《资产负债审定表》等九个表格,由审计站蓋章,分管领导签字后交经管站,经管站长受理签字。整改落实。经管站按照审计站反馈情况及整改意见,制定整改措施,调整相关账务,会同被审单位对查出问题逐一落实整改。
审计中,强调以审计促管理,针对审计问题,落实整改措施。例如:辛店镇针对村级报账凭证“代签”问题,借鉴金融部门印鉴管理办法,实行村支部书记、报账员和民主理财小组签名认证,笔迹、手印在乡镇经管站备案,以便在审核凭证时进行比对。
4落实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出台规定。研究出台了《村级经济审计暂行办法》、《村级经济审计责任追究办法》等16项规定或意见,保证审计依法、依规开展。建立制度。市里建立“每周例会制度”、“每月联席会制度”,通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问题。乡镇制定了《审计站长岗位职责》、《审计人员工作纪律》、《审计工作流程》等,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审计工作。落实考核。市里制定了《审计工作考核细则》,对乡镇和乡镇经管站、审计站以及社区(村)分别进行考核。对乡镇主要考核“目标落实、信访稳定”等方面;对乡镇审计站、经管站重点考核“计划完成”、“业务质量”等方面;对村级主要考核“报账是否及时”、“收支是否合理”等情况,考核结果与乡镇党委书记履职、村支部书记“星级”管理、村级报账员报酬挂钩。这些制度和措施,推动了审计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
5强化结果运用,注重审计效应
去年以来,《农民日报》、《德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对禹城市村级经济审计工作进行报道;德州市村级经济审计工作现场会议在禹城召开,我市农村经济管理新模式在德州市全面推行。农村经济审计让农村干部戴上了“紧箍咒”,使他们时刻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自觉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同时,给有倾向、有苗头的干部及时“泼冷水”、“敲警钟”,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正如伦镇于庄村支部书记说的那样,“审计使我‘洗了脸’,让我‘出了汗’”。禹城农村经济审计保护了农村干部,夯实了基层基础,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强大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