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这三个课堂核心环节来阐述如何巧设情境让课堂更活跃,让学生更主动学习.
[关键词]巧设情境 主动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而这些方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各种手段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极其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践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但教师往往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情境教学只在课的开始阶段运用,课的其他阶段用不上或者即使用上了效果也没有课的开始阶段那样好,那样吸引学生.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巧设情境,以“情”入境唤起情感,情境教学在课的任何阶段都能运用,并且效果斐然.
下面结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巧设情境进行的实践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效能核心理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讲授新课,巧设探究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让学生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材料通过意义上的建构而主动获得.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巧设探究情境,做到以动助学,让学生不惧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敢学,真正地掌握知识的内涵.
1.动手参与,亲身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演示外,更要有学生的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例如在教学旋转时,对于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特征等知识点,如果按照书本上的安排进行教学,势必比较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我是这样巧设探究情境的: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是旋转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感受一下旋转吧!请伸直右手臂绕着肘关节或肩关节顺时针旋转90度,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的动作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问题出在哪里?
生:旋转中心.
师:那我们现在就绕着肩关节旋转一定的角度,再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的动作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问题出在哪里?
生:旋转的方向和旋转角度不同.
师:旋转缺不了这三个元素,所以我们把这三个元素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把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浅显化,形象直观地得出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求知识,不仅在课堂情境创设方面有奇妙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角色扮演,兴趣大增
角色扮演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后,学生不管是亲身体验或是从旁观察,都务必将注意力放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
针对“余角与补角”这一节课讲授互余概念之后的例题,常规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写几个角度,分别求出它们的余角.我做了这样的处理:在课前预先给学生发一张写有一个角度的纸,也就是每位学生扮演一个角度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又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各象限内点的坐标时,可设计如下的角色扮演:
让一位学生扮演坐标原点,所在排为x轴,所在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这位学生的右边和正前方为正方向,设计以下问题:①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坐标;②请学生任意说几个适合的坐标,再请相应的学生站起来;③请在坐标轴上的学生站起来;④请在第一(或二、三、四)象限的学生站起来;⑤请在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学生站起来.
通过角色扮演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原本不活跃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进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二、课堂练习,巧设挑战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也是巩固、深化、提高的过程.所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创设挑战情境,让学生更乐学,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学实践表明,适当的良性竞争,能激发人的情绪和潜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独立思
[关键词]巧设情境 主动 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2001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而这些方法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各种手段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极其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新教材的使用,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可借助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践活动,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但教师往往存在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情境教学只在课的开始阶段运用,课的其他阶段用不上或者即使用上了效果也没有课的开始阶段那样好,那样吸引学生.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巧设情境,以“情”入境唤起情感,情境教学在课的任何阶段都能运用,并且效果斐然.
下面结合本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巧设情境进行的实践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效能核心理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讲授新课,巧设探究情境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所以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让学生借助教师的引导,利用材料通过意义上的建构而主动获得.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巧设探究情境,做到以动助学,让学生不惧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更敢学,真正地掌握知识的内涵.
1.动手参与,亲身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演示外,更要有学生的动手参与和亲身体验.例如在教学旋转时,对于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特征等知识点,如果按照书本上的安排进行教学,势必比较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我是这样巧设探究情境的:
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什么是旋转了,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感受一下旋转吧!请伸直右手臂绕着肘关节或肩关节顺时针旋转90度,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的动作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问题出在哪里?
生:旋转中心.
师:那我们现在就绕着肩关节旋转一定的角度,再请大家相互看看,你们做的动作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师:问题出在哪里?
生:旋转的方向和旋转角度不同.
师:旋转缺不了这三个元素,所以我们把这三个元素称为旋转的三要素.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把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浅显化,形象直观地得出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的结论.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求知识,不仅在课堂情境创设方面有奇妙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角色扮演,兴趣大增
角色扮演以某种任务的完成为主要目标.教师在设定一个教学目标后,学生不管是亲身体验或是从旁观察,都务必将注意力放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借着自身经历的过程来学习并获得知识.
针对“余角与补角”这一节课讲授互余概念之后的例题,常规的教学方法是直接写几个角度,分别求出它们的余角.我做了这样的处理:在课前预先给学生发一张写有一个角度的纸,也就是每位学生扮演一个角度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又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各象限内点的坐标时,可设计如下的角色扮演:
让一位学生扮演坐标原点,所在排为x轴,所在列为y轴,且分别规定这位学生的右边和正前方为正方向,设计以下问题:①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代表的坐标;②请学生任意说几个适合的坐标,再请相应的学生站起来;③请在坐标轴上的学生站起来;④请在第一(或二、三、四)象限的学生站起来;⑤请在一、三(或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学生站起来.
通过角色扮演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原本不活跃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进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运用.
二、课堂练习,巧设挑战情境
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也是巩固、深化、提高的过程.所以有目的、有选择地创设挑战情境,让学生更乐学,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学实践表明,适当的良性竞争,能激发人的情绪和潜力,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独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