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本期我们节选刊登毛泽东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次座谈会召开之前,总书记专门到一些地方进行调研,并相继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为的就是使“十四五”规划更好地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把广大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关心群众生活,是毛泽东认为需要提醒同志们着重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毛泽东此前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期间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消灭中央苏区,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经济封锁,企图使中央苏区军民“不能存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的补给”。到1933年春夏,中央根据地经济严重恶化:工商业凋零,食盐、布匹、药品等日用品极端缺乏,价格昂贵,部分地方因缺粮而发生饥荒,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毛泽东全面部署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工作,健全领导机构,广泛动员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他十分注意解决群众的吃饭穿衣、柴米油盐、疾病卫生、住房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人回忆说:“毛泽东同志很重视这项工作,号召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发展对外贸易,把粮食、钨砂、木头、樟脑、纸张、烟叶、夏布输出到白区去,卖得适当的价钱,从白区购买必需品,如食盐、布匹进来,分配给人民。”在政权建设方面,毛泽东认为,“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他是民众自己的政权,他直接依靠于民众。他与民众的关系必须保持最高程度的密切,然后才能发挥他的作用。”他组织了中央根据地的选举运动,并要求:“政府工作人员由选举而任职,不胜任的由公意而撤换,一切问题的讨论解决根据于民意。”
在毛泽东看来,组织革命战争和改善群众生活是相互联系的。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才能藐视国民党用在“围剿”中的堡垒政策,并得出了他那著名的论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回顾党的历史时指出:“二十二年前我们什么也没有,二十八年前甚至连共产党也没有。为什么过去没有的东西今天会有呢?就是因为人民需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和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党的历史,我们作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强调,“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要求,“‘以百姓心为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党中央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最大限度遏制疫情蔓延,党中央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些都体现了“人民至上”价值指向。
在9月17日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几天后,9月22日他又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就人民关注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等方面谈了意见。他要求,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深厚人民情怀的充分彰显。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十四五”規划将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在新的奋斗起点上,引领并推动举国上下乘势而上,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9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推动“十四五”规划编制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次座谈会召开之前,总书记专门到一些地方进行调研,并相继主持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为的就是使“十四五”规划更好地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把广大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关心群众生活,是毛泽东认为需要提醒同志们着重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毛泽东此前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作期间总结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消灭中央苏区,在发动大规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紧经济封锁,企图使中央苏区军民“不能存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的补给”。到1933年春夏,中央根据地经济严重恶化:工商业凋零,食盐、布匹、药品等日用品极端缺乏,价格昂贵,部分地方因缺粮而发生饥荒,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活。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毛泽东全面部署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工作,健全领导机构,广泛动员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他十分注意解决群众的吃饭穿衣、柴米油盐、疾病卫生、住房等各方面的问题。有人回忆说:“毛泽东同志很重视这项工作,号召我们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发展对外贸易,把粮食、钨砂、木头、樟脑、纸张、烟叶、夏布输出到白区去,卖得适当的价钱,从白区购买必需品,如食盐、布匹进来,分配给人民。”在政权建设方面,毛泽东认为,“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他是民众自己的政权,他直接依靠于民众。他与民众的关系必须保持最高程度的密切,然后才能发挥他的作用。”他组织了中央根据地的选举运动,并要求:“政府工作人员由选举而任职,不胜任的由公意而撤换,一切问题的讨论解决根据于民意。”
在毛泽东看来,组织革命战争和改善群众生活是相互联系的。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才能藐视国民党用在“围剿”中的堡垒政策,并得出了他那著名的论断:“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回顾党的历史时指出:“二十二年前我们什么也没有,二十八年前甚至连共产党也没有。为什么过去没有的东西今天会有呢?就是因为人民需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和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望党的历史,我们作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书记强调,“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要求,“‘以百姓心为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党中央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最大限度遏制疫情蔓延,党中央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些都体现了“人民至上”价值指向。
在9月17日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几天后,9月22日他又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就人民关注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等方面谈了意见。他要求,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深厚人民情怀的充分彰显。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就是要为民造福,而只有做到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十四五”規划将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在新的奋斗起点上,引领并推动举国上下乘势而上,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