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9年高考全国I卷第33题分析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殖民地,殖民方式,历史根源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 2019)15-0013-05

一、试题分析


  细看2019年高考全国I卷第33题:
  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D)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这是今年全国卷难度较高的试题之一,考到了教学的“痛点”,据考生的抽样来看,难度值在0.29左右。这道题究竟难在何处?分析高考试题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知识储备,解题有两种思考路径。
  题干可以理解为:北美和拉丁美洲国家相继推翻殖民统治而建立独立国家。为什么美国独立后迅速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而拉美国家却处于停滞状态?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难辞其咎”,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审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美国独立后的发展为什么与拉美不同。
  很多考生能区分北美和拉丁美洲殖民国家的不同,据此得出“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的结论。英国在北美开始建立殖民地的时间是1607年,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建立殖民地的时间是1496年,显然西班牙最早。但要注意题中程度副词“主要”,建立殖民统治的时间早晚并不是“难辞其咎”的主要原因。有一半的考生选了A项,而A、C两项是殖民统治的共同现象。进入北美的殖民国家也都疯狂掠夺土著居民,向殖民地移民更是普遍现象。如果用排除的思考方法,否定前三项,只剩下D项。这属于“蒙对了”。如果在B、D两项上犹豫不决,根源在于没有理解“主要原因”的内涵。有部分考生则是利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因为拉美属于单一种植园经济,与D项表述对应。
  另一思考路径:在比较各选项之后,也许也会在B、D两项上犹豫不决,那么,最佳方式是回到题干,再审题。题干以美国为参照物,从拉美这方面想不通,那么回过头来想想美国为什么走上现代化快速发展之路?教材偏重介绍美国独立后建立的三权分立制度,这种制度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保障,它的基础是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既然拉美的落后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那么美国的迅速发展是否也源于殖民统治呢?都是殖民统治,差别明显,坚定选择D项。
  见到考卷的教师看到这道题之后,如果毫不犹豫地选择D项,大概也是以美国为参照点作出判断。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率先走上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但人教版教材叙述的重点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没有呈现葡萄牙、西班牙走向衰落的史实,转而讲述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之路。殖民扩张和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和生产方式。但教材没有区分英国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方式的不同。因此,导致考生陷入思维困顿,也是教学的“痛点”所在。
  这道题首先提示教学要区分殖民统治的不同方式。殖民地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主要取决于宗主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性质的国家殖民统治的方式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地区殖民方式也会不一样,由此带来的影响亦不一样。
  1.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
  独立战争前的北美,英国占有13个殖民地,其殖民统治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它在亚洲、非洲的殖民地,更不同于日本在朝鲜和我国东三省、台湾的殖民统治,特点鲜明。
  其一,对北美的统治政治上较为民主,使北美形成了民主自治的传统。13个殖民地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主要有自治、皇家和业主殖民地三种类型。①自治殖民地是移民自建的殖民地,由殖民地议会推选产生总督,如康涅狄格和罗德艾兰。皇家殖民地是英王直接统治的殖民地,由原来的特许殖民地和部分皇家直辖殖民地演化而来,如弗吉尼亚、马萨诸塞。业主殖民地是英王赐封的殖民地,如纽约、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和特拉华等。因为地广人稀,形成共同体,实行自治。北美白人基本享有参政权.政治民主。
  其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英属北美殖民地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北部4个殖民地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中部4个殖民地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封建租佃制大量存在,南部5个殖民地盛行种植同奴隶制。但英国只是将殖民地当做发展本国工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殖民地采取了经济严管的方式。尽管如此,独立战争前,北美13个殖民地人口达到250万,木材业、酿酒业、制铁业和纺织业已经可以和英国相抗衡。
  其三,文化环境宽松自由,教育发达。北美殖民出现的动因与宗教有关,英国清教徒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追求自由而向北美殖民,如1620年在后来成为马萨诸塞州的地方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殖民地的教育超过英国本土。当英国居民的识字率还在40%~70%之间时,北美各地已经达到了700/0~100010。各殖民地都有教育立法,移居北美的欧洲人文明程度很高,殖民地已有11所大学,有3万人具有学士学位。②教育以世俗性和科学性教育内容为主,为全面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生活方式上坚守英国的传统。③
  1763年以前,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使北美经济获得发展,宽松自由的环境培养了民主自由精神。独立战争起因于税收,但根源在于权利意识的增强。驻美英军总司令托马斯·盖奇在一封信中说:“问题不是《印花税法》不合时宜,也不在殖民地居民没有能力支付税额,而是它不合宪法,违反了他们的权利。”④英國政府新增税收侵犯了殖民地的自治权利,引发北美人为捍卫自身权利而抗争,随之而来的是“波士顿倾茶”事件,直至独立战争爆发。
  2.葡萄牙、西班牙对拉美的殖民统治
  新航路开辟后的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是西欧向外扩张的主要殖民者。从拉美被征服,至19世纪20年代独立战争发生和民族国家建立,在长达300多年时间里,拉美一直处于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葡萄牙不以占据殖民地为主,而是控制商路,以经济掠夺为主要目标。达·伽马发现直达印度的新航路后,葡萄牙在非洲东岸、印度洋北岸和马来群岛建立要塞和商站,牢牢控制东西商道,依靠香料、黄金、奴隶、糖这四种“商品”获取巨额利润。葡萄牙人主要在非洲、亚洲沿海和巴西进行殖民掠夺,通过垄断印度香料、在非洲掠夺黄金,定居巴西的葡萄牙人大部分从事制糖业等获取巨额的利润。1494年,在罗马教皇见证下,葡萄牙与西班牙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获得了巴西殖民霸权。葡萄牙人把在非洲首创的黑人奴隶种植同制度移植到巴西,需要大量劳动力,又刺激了黑奴贸易。但葡萄牙是一个封建性国家,对外扩张和贸易都没有采取资本运行模式,海外贸易和掠夺的财富都没能用于生产领域。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
  西班牙的海外扩张则不以控制商路为主,而是占有大量的殖民地,包括墨西哥在内的中南美洲,除巴西外,大部分沦为西班牙殖民地,亚洲的菲律宾也沦为其殖民地。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大肆屠杀、奴役印第安人,掠夺了大量的金银。但西班牙也是一个封建国家,国内生产方式和农业落后,大部分生产、生活用品都依赖进口。西班牙占领拉美后,逐渐建立了一整套管制严密的、僵化的、封建性很强的中央集权体系。①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16世纪末西班牙走向了衰落。
  西、葡的殖民统治过程中移植了原有的殖民制度,其包括重商主义制度、大庄同和种植同奴隶制、社会等级制度和种族制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宗教制度等。不同于北美,拉美的教育落后,居民中90%以上是文盲,巴西没有大学,教育内容注重神学、文学、法律和艺术。这些对拉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严重迟滞了现代化进程。
  3.其他国家的殖民统治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王的统治,实现了独立。17世纪时荷兰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但政治制度不成熟。荷兰不仅是金融、商业大国,还是殖民强国。通过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荷兰在美洲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殖民地,其金融业的繁荣,全民成为食利阶层,享乐成风,很少有人愿意移民到殖民地。18世纪,在激烈的竞争中,荷兰走向衰落,逐渐被更具有活力的英国超越。
  日本对我国东三省和台湾采取了不同的殖民方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三省,在关东军统治下实行了殖民地统治,历时14年。首先,为了以战养战,对东北各类矿产资源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第二,日本对东北实行奴化教育,到了大学阶段之后所有的课程均用日语教授,孩童们学习满语和日语两种语言,再不学习汉语。第三,向东三省移民,共移民约18万户,55万人,强占东北优质耕地152.1万公顷,占东北全部耕地面积的10%。
  甲午战争后,日本对我国台湾实行了50年的殖民统治,其方式与东三省不同。政治上实行总督专制,辅以警察制度、保甲制度等高压控制,对台湾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和奴役;经济上实行“日台经济一体化”,将台湾经济控制在日本手中,使之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文化上强制推行差别教育和同化政策,企图使台湾人民成为日本的顺民。②日本在我国台湾的殖民有政权建设性质,不同于对东三省赤裸裸的掠夺。
  殖民者最初在非洲的殖民活动主要是通过三角贸易,贩卖黑奴到美洲。由于欧洲的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而这些产品可以用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换得,由此引起了对非洲的激烈争夺。从1885年至1900年,欧洲国家完成了对非洲的瓜分,可以说非洲的落后,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4.殖民统治带来的影响
  这道题还提示教学要关注不同的殖民统治所带来的影响。1853年,马克思提出了使“双重使命”理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③基于这一理论分析殖民统治带来的影响,仍具有现实意义。
  同为英属殖民地,英国在北美和印度却采取了不同的殖民政策。北美殖民地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主要是参照英国的模式移植过来的。英国很少干预其内部事务,不断改革的政治制度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英国把北美殖民地的发展与本土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移植了本国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宗教文化等,使得殖民地得到了较快发展。北美独立后,英国将殖民的重点转到了印度,采取了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并行的双重统治政策。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一度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
  英国殖民北美之前,資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产生,“光荣革命”后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又率先开始了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英国向北美殖民的过程,实质是北美开始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就整体而言,工业革命前殖民活动以掠夺为主,给殖民地带来的更多的是灾难。工业革命后,殖民方式有所转变,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独立后的美国延续了自治、民主、自由的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就是最好的注脚。
  葡萄牙、西班牙对拉美殖民统治的300多年里,总计约259万公斤的黄金、1亿公斤的白银输入宗主国,殖民地本身的经济却未得到有效发展。独立后的拉美发展工业化的企图受制于资本积累困难,市场狭小等局限。半封建的大庄同制被保留下来,成为考迪罗的温床,是拉美寡头政治的基础。种植园产品单一,种植同主成为现代化的阻力。社会经济结构没有受到触动,社会等级制度被保留了下来。葡萄牙、西班牙强加的制度模式,在拉美政策与观念的演进中仍起着基本作用。①这就是殖民者“难辞其咎”的症结所在。
  葡萄牙、西班牙还把天主教传统移植到拉丁美洲,英国则把新教传统带到了北美洲。新教伦理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发展迅速,与天主教伦理占据优势的拉美的落后状况形成鲜明反差。天主教伦理观对拉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拉美国家长期难以走出不发达的主要根源之一。②战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新殖民主义的出现也值得关注。

二、对教学的启示


  这道题对日常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讲好历史,就要深入分析历史现象的历史根源。任世江教授认为高中历史的每一节课都应该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因素。③只有深入分析现象背后的历史根源,才能发现历史的意义,完成历史的重建。对此,笔者认为教学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分析历史背景应将史事放在所发生的语境中去考察。历史背景是指史事发生的原因、条件以及所处的环境等,是深入分析历史根源的前提。语境对分析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语境论主张将事件放在所发生的语境中就可获得相应的解释,从而揭示事件发生的根源、过程及与其他事件之间的特殊勾连。④复原语境的程度,决定了我们对历史背景的理解程度。但我们往往先人为主,甚至板书写的是历史背景,但问的却是原因,将历史背景和原因等同。也有老师将历史背景理解为只为了解史事而交代的相关知识,与所论的人和事之间,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缺失了语境,容易造成背景和问题的分离,无助于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真实意义。把各种主客观语境及其相互关系置于实践中加以考察,才能理出历史事件及其文本表征的内在逻辑,把握事件生成和演变的过程,建构出合理、客观的解释图景。⑤如讲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只讲技术革新是浮于表象,深入分析内在原因是教学创新的基点:
  当英国人热议光荣革命这一重大历史变革时,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已在英国逐渐流传开来。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尽管这些科学理论没有产生实质性成果,但这本书为牛顿赢得了很高的声誉。1727年春,牛顿去世,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行。抬棺椁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和一位大法官。在哀歌中,王公贵族、政府大臣和文人学士们一起向这位科学巨人告别。
  牛顿被安葬在王公贵族的墓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整个社会在向一个科学家表达着由衷的敬意,这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家的态度,也是一个国家对于科学的态度。
  问题:英国从上到下如此器重这位科学家,而且牛顿的研究成果还没有被用于实践。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引出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理解,即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1624年英国对专利保护立法)
  问题:这个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后在忙着干什么呢?
  1588年,英格兰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夺得海上霸权。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打败荷兰。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成为拥有广阔殖民地的“日不落帝国”)
  问题:殖民扩张和掠夺给英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市场)
  问题:英国的手工工场又是如何应对的?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使织布的速度大大加快。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纺纱机。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制成了水力纺纱机。1785年,乡村牧师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英国手工工场日趋成熟)
  问题:日趋发达的手工工场是否解决了供求不平衡的矛盾?
  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市场上如黑洞般的迫切需求,首先出现在纺织业……
  ——《大国崛起》解说词
  问题:产品供不应求,如果你是资本家会怎么办呢?(加大投资,多雇佣劳动力;改进技术,采用机器生产)
  市场的扩大是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断改进技术,但仍供不应求。海外市場需求刺激了生产,导致生产领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二是分析历史原因切忌简单化,应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是抓住浮于表象的历史根源的关键。
  如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原因的分析,往往简单归结为:美国生产能力增长又远离战火,黄金储备增加,企图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英国等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如果换个角度考察史实,更能抓住其历史根源,即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纷纷提高关税,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货币贬值,引发贸易战和货币金融战,这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建立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三大支柱的国际经济秩序结构,即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当然,德国正在试图建立马克在欧洲的支配地位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纷繁复杂的家庭  到今年年底,我就30岁了,看多了这世间的悲欢聚散,只是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为故事里的人。  我家在农村,大专毕业后回到老家,跟着父母在镇上做生意,虽不是大富之家,但也算得上小康。我有个姐姐,姐姐待我一直很好,我们姐弟情深。姐姐是师范毕业,毕业后分到镇上做小学老师。姐姐27岁时,经同学介绍认识了姐夫,姐夫的老家在邻县,工作也在邻县。两个人结婚后,姐夫仍在邻县工作,姐姐则始终
“我马上办。”  对话情景:让他把那堆脏衣服、臭袜子扔进洗衣机;整理书架;去楼下便利店把上月电费缴了。  他们其实想说:“有什么好着急的,袜子又不至于不够换了,等我啥时候想洗再洗吧。”而绝大多数女人都会觉得“我马上办”的意思是“我下一分钟就会着手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会觉得这事儿已经火烧眉毛了。这可真是个天大的误会。  心理解读:男人说这句话的目的只是把这件事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里,好让女人不要再继
新租客有点拽  如果不是公司裁员又降薪,林小朵坚决不会同意巧渔出租房子的主意。  装修考究的三室一厅,当初也是花心思才租到的,每月3200元的租金,两人分担也不算贵。朝阳南向两间,林小朵和巧渔一人一间,北面的房子就成了电脑房,没事时两人抱着笔记本在里面玩游戏,日子过得还算精致。  眼下,公司不景气,两人薪水减半,所以,巧渔才有出租北面那间房的决定。  林小朵有好多理由反对,但月光族的她又不得不屈服
舒曼近来觅得一个如意男友,天天把谈恋爱当饭吃,约会没几次就以身相许上床嘿咻了,虽然舒曼把男人当个宝,但男人却没有当一回事。有一次朋友闲聊他们的婚事,男人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急什么,反正没有打算和她厮守一生,当是拍散拖——感觉好就在一起,感觉不对就撇开手。”   舒曼知道后百思不得其解地向我哭诉,如今的男人是不是都敢做不敢当?原来,舒曼跟男友浓情蜜意时上了床,一番缠绵之后,舒曼半羞涩半恳切地问:“
儿媳的尴尬1  婆婆半夜“潜”入儿子卧室亲吻儿子  长春市民耿女士说,她最近正为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而烦恼。“我和先生结婚两年多了,感情一直都不错,最近我却几次三番动了离婚的念头,原因就是我婆婆管得实在太宽。”  耿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爱人幼年丧父,婆婆一人拉扯儿子长大,母子关系极为深厚,因此在结婚之前,先生就明确告诉她,婚后一定要和婆婆住在一起。“这件事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赡养老人我们责无旁贷。” 
相信大部分人都有相亲的经历,不管是“被”相亲还是“主动送上门”,大家都想找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人,可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能通过什么方式迅速抓住更多对方的信息呢?没错,就是捕捉“微表情”,这是任何化妆、服饰都掩盖不了的最本能反应。  撒谎的信号  在相亲过程中,总会有很程式化的问题:交过几个女朋友?为什么分手?第一次是几岁?在他的表述过程中,小动作(如搔痒,舔嘴唇,摸首饰……)增多时,这就是说谎的迹象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本该是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如今却遭到更多的人为干预。2013年8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剖宫产率位居世界第一,平均达46%,部分地区高达70%~80%。另据记者了解,这个实在不能让人自豪的“世界第一”,我们已保持了6年之久。  尴尬的世界第一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每10个人里只有不到1个人选择剖腹产;而今天,几乎两个人里就有1个选择剖腹产。
埃菲尔铁塔,世界上最受人瞩目的建筑之一,很多人心目中浪漫的代名词。  提到法国,提到巴黎,第一个联想到的景物非埃菲尔铁塔莫属。埃菲尔铁塔完工于1889年4月25日,坐落在巴黎最宽阔的广场之一战神广场,这座高324米的镂空结构铁塔直到1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看作是一个建筑上的奇迹。虽然其“世界最高建筑”的称号仅仅保持了45年,并且现在被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超越,但是其结构的复杂与巧妙,达到的建筑美感
可怜天下父母心。发生在“星二代”身上的一桩桩丑闻诉说着一个事实:子女教育上没有明星爸妈,只有普通父母。甚至,相比一般家庭,明星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更要重视。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或家庭变故,许多明星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弥补这份愧疚,许多明星父母选择了“补偿式”家教。比如,给孩子无忧无虑的生活;富足优越的物质条件,则为他们创造一条平坦的成长之路;对孩子犯的错误,大事看小,小事看了
“4 2 1”家庭结构,是专门指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现的一种家庭结构,这种家庭由夫妻双方的双亲、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组成。这种家庭结构,在计划生育实施30多年后,已成为很多家庭的“标准配备”,而最上层的“4”更已开始步入老年人行列。如何破解“独子养老”时代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渐已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  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至今已整整30年,这意味着生于1980年代初的很多独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