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流失是职业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职业教育市场化,职业学校的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流失更为严重,这给职业学校办学提出严峻考验,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控制学生流失、做好学生的工作成为职业学校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从学生流失的原因分析、以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职业教育面临困境,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这成为影响和制约职业学校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已引起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控制学生流失,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工作也成为了职业学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黄石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07级41个教学班级,经各班主任电话等联系上报后,统计出07第二学期初共流失304人统计调查情况,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学校部分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查阅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后,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流失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控制学生流失的速度,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市级职业学校一年流失的学生可以再组建一个班级,省级职业学校一年流失的学生可以组建一个小学校!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07级第一学期流失学生和一个学校相当。学生的流失已经迫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番了:为什么中职班学生比高职、预科(参加高考的班级)的学生容易流失呢?那些“双差生”该不该结束学习生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呢?造成流生的根源究竟在哪?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通过调查研究,试图找出中职流生现象的根源所在。
1.中职学生流失原因
1.1 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调查表明,读了没用,已外出打工学不到知识占34%,弃学或转学厌学占18%,读不进去而弃学占15%,更有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甚至实训学习都困难的学生。
1.2 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接受能力不强,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基础文化课素养再教育,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调查表明,其它原因流失的占14%,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学习文化课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来学习专业的,文化课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对文化课课程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对专业缺少应有的热情,学习无目标可言。让人心痛的是,流生中多数对文化失去信心的对专业往往也感到厌烦,好似感冒都会伴随着头疼一样。对于专业的学习,我想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看,就是专业吸引力。
2.中职学生流失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流失归因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
(1)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学改革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正如华康清校长所说的那样,“换一个角度看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价学生”,这样的教学改革才能更切合学生实际,更能收到实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改革上,中职校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及方法,师生共同摆问题、谈看法、论道理、辩是非、明正误,使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2)家庭方面。就我们对08级家庭抽样调查发现,65%以上来自农村,83%以上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一、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老师要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以家长高度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会感到现在的学生尽管有些不是,但有许多亮点、诸多长处,若再加上适用的教学方法,客观的评价机制,我想这样的教改,一定会取得成功,学生也会满意。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主体不学、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很难发挥,再高水平的教师也没辙。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多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中职学生的“厌学”,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直接关系,对来中职校学什么,怎么学都不大清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仍需要大量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打消消极思想,克服“厌学”情绪。
(4)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现在一些中职校的教师观念还没完全转变,仍习惯在课堂讲原理,在黑板上画图、在教室做演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会不感到厌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我们学校在实践性教学上改革已迈出一大步,不仅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机床、微机等实验实训设备,而且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大量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工厂和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超过了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原来在课堂上听不进,无心学习的学生,到了工厂、车间却精神振奋,放开手脚学技术,练手艺,很快便掌握了车工、钳工、计算机等操作技能。从这个角度讲,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工厂顶岗实习或到车间实训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是解决中职校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各中职学校都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增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实训操作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现在的中职学生,十五、六岁,特别好动,乐于到工厂、车间实习。因此,在完成一定阶段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由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新的提高。
(5)齐抓共管,净化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从根本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首先,作为社会的主管部门,要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缔不健康的文化媒体,整治校园周边网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次,学校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使其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进而产生创造、开拓进取的行为,以一种向上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培养,训练学生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分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力求师生之间“零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对克服学生厌学情绪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再次,还需要家庭的积极协作配合。“世界上最甜,最美,最伟大的爱是父母之爱”,父母的爱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因此,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厌学情绪,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不能急躁,不能放弃,更不能歧视。要敢于正视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经常与孩子谈心交心,多给孩子一些亲情,关爱和体贴,这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成为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3.取得成效
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现已完成了课题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流失的现象减少了,08级第一学期学生流失率小于8%。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教师、学生奖励制度》《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要求》《内宿管理制度》《违规违纪处罚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条例》《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等加强执行力度。这些措施的落实,强化了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学风,张扬了本校在本地区的声名。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埃里希•弗罗姆[美].健全的社会[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邵杰(1976—),男,安徽泗县人,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助教,在职硕士,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
【关键词】学习动机;学生流失;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普高升温、职业教育面临困境,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学生流失严重的现象,这成为影响和制约职业学校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已引起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控制学生流失,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工作也成为了职业学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黄石市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07级41个教学班级,经各班主任电话等联系上报后,统计出07第二学期初共流失304人统计调查情况,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学校部分管理者、教师、学生进行了座谈,查阅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后,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流失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讨,旨在找准原因,落实对策,控制学生流失的速度,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
据不完全统计,在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市级职业学校一年流失的学生可以再组建一个班级,省级职业学校一年流失的学生可以组建一个小学校!湖北省机械工业学校07级第一学期流失学生和一个学校相当。学生的流失已经迫使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一番了:为什么中职班学生比高职、预科(参加高考的班级)的学生容易流失呢?那些“双差生”该不该结束学习生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呢?造成流生的根源究竟在哪?我以自己的切身体会,通过调查研究,试图找出中职流生现象的根源所在。
1.中职学生流失原因
1.1 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调查表明,读了没用,已外出打工学不到知识占34%,弃学或转学厌学占18%,读不进去而弃学占15%,更有不少中职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压力,没有学习动力,不能回答“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不知不觉成了专业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甚至实训学习都困难的学生。
1.2 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结构偏低,接受能力不强,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基础文化课素养再教育,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倦。调查表明,其它原因流失的占14%,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准,其综合素质较差,学习文化课有一定的难度,往往因为听不懂课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来学习专业的,文化课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对文化课课程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对专业缺少应有的热情,学习无目标可言。让人心痛的是,流生中多数对文化失去信心的对专业往往也感到厌烦,好似感冒都会伴随着头疼一样。对于专业的学习,我想我们应该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看,就是专业吸引力。
2.中职学生流失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流失归因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对策:
(1)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改革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中职学校只有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加大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考试评价等教学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能力,学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教学改革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要通过改革,降低教学难度,使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学得进,教学目标能让学生达得到,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喜欢,考试能让大多数学生过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克服厌学情绪。正如华康清校长所说的那样,“换一个角度看学生、换一种方法教学生、换一种机制评价学生”,这样的教学改革才能更切合学生实际,更能收到实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改革上,中职校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及方法,师生共同摆问题、谈看法、论道理、辩是非、明正误,使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
(2)家庭方面。就我们对08级家庭抽样调查发现,65%以上来自农村,83%以上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一、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从小便生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缺少父爱母爱,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在学习上意志消沉,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么严厉有余,对成绩要求过高,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使其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厌倦。老师要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以家长高度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会感到现在的学生尽管有些不是,但有许多亮点、诸多长处,若再加上适用的教学方法,客观的评价机制,我想这样的教改,一定会取得成功,学生也会满意。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主体不学、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很难发挥,再高水平的教师也没辙。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多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中职学生的“厌学”,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直接关系,对来中职校学什么,怎么学都不大清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仍需要大量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打消消极思想,克服“厌学”情绪。
(4)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现在一些中职校的教师观念还没完全转变,仍习惯在课堂讲原理,在黑板上画图、在教室做演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会不感到厌倦,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我们学校在实践性教学上改革已迈出一大步,不仅投入了大量资金,添置机床、微机等实验实训设备,而且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大量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工厂和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超过了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原来在课堂上听不进,无心学习的学生,到了工厂、车间却精神振奋,放开手脚学技术,练手艺,很快便掌握了车工、钳工、计算机等操作技能。从这个角度讲,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工厂顶岗实习或到车间实训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是解决中职校学生厌学的有效途径。各中职学校都加大这方面的改革力度,增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实训操作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现在的中职学生,十五、六岁,特别好动,乐于到工厂、车间实习。因此,在完成一定阶段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由此恢复其学习的自信心,学习成绩自然会有新的提高。
(5)齐抓共管,净化环境,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从根本解决学生厌学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齐抓共管。首先,作为社会的主管部门,要努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取缔不健康的文化媒体,整治校园周边网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其次,学校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心理因素,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使其形成乐观、进取的态度,进而产生创造、开拓进取的行为,以一种向上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注意培养,训练学生不屈不挠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分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力求师生之间“零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对克服学生厌学情绪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再次,还需要家庭的积极协作配合。“世界上最甜,最美,最伟大的爱是父母之爱”,父母的爱胜过任何形式的说教。因此,家长对孩子出现的厌学情绪,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识,不能急躁,不能放弃,更不能歧视。要敢于正视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经常与孩子谈心交心,多给孩子一些亲情,关爱和体贴,这都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成为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3.取得成效
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现已完成了课题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流失的现象减少了,08级第一学期学生流失率小于8%。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教师、学生奖励制度》《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要求》《内宿管理制度》《违规违纪处罚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条例》《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手册》等加强执行力度。这些措施的落实,强化了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学风,张扬了本校在本地区的声名。
参考文献
[1]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
[2]埃里希•弗罗姆[美].健全的社会[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邵杰(1976—),男,安徽泗县人,黄石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助教,在职硕士,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