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安全生产的实践表明明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本文将以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例,简要介绍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运作过程。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作
安全生产管理是现代企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就是建立起一个与本企业生产实际相符合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是每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最基础的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不惜大量的安全投入,重视安全培训,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大量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却依然存在,人员的违章违规屡禁不止,重大及以上的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系还不成熟、不健全,或者说我们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不规范,更有甚者的是,有的企业把安全管理体系当成花架子摆在那里,主要是用来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和各种验收的,而体系根本没有实际运作,如企业的安全责任制没有根本上落实,各类防范措施没有有效执行等。
1我国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在企业的映射,是安全管理体系重要环节。但在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把习惯当标准;制度建设落后、修订不及时;会议上强调制度有多么重要,行动上把制度抛到脑后,以要求或批示代替制度,大搞一言堂,盲目强调领导权威;没有对现行的制度进行定期的管理评审,没有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没有做到持续改进。导致制度、标准形同虚设,使制度权威被架空,更谈不上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1.2安全管理体系的照搬硬套,忽视体系与生产的结合
安全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脱节,体系建立很豪华,缺乏可执行性。企业的制定严重与生产脱节,把法律法规、各类标准原文直接引用,缺少在评估和评价的过程,导致制定出的制度
1.3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两张皮”现象
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监察体系各自为战,缺乏沟通和协作。安全保障体系应该以生产岗位为基础,以生产岗位上主要负责人为统领,对各自的领域的安全生产责任负责;安全监察体系应以管理管理岗位为主,监察部门为统领,代表公司行使监督、督查、考核的职能。他们的共同的交集点就是生产运营活动,两个体系应该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各付其责。
上述现象是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或者是安全管理责任制未落实,导致安全管理体系运作上不畅通、不连续,安全生产局面得不到彻底改观。
2安全管理体系举例
2.1發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源自煤炭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它是以预防管理为理论基础,以操作任务和工作任务风险预控为核心,通过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潜在隐患的分析评估,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的有效管理。
2.2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1、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风险监测→风险预警。
2、两个理论即海因里希法则、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
3、五个部分即风险辨识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预控保障机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重点,以综合管理、保障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为运行平台。
3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1、以策划、执行、评价、改进(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持续改进。主要解决安全管理体系如何策划和建立、体系运行应做怎么做、怎么进行体系评价、如何保证持续改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体系建立、运作后,将使安全生产工作处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中。
2、建立一系列的标准。根据生产工作实际内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工作制度,让工作人员了解业务工作如何安全开展,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环境,有哪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采取安全、正确的工作程序。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要依据国家标准,切合于企业实际。一线生产人员是工作的实际参与者,他们在一线生产工作过程中,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最了解,所以对实际情况的发展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如果要制定合理实用的标准体系,就必须依靠一线员工,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制定安全生产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产生的安全标准体系才能得到多数员工的支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
3、针对生产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逐项、逐条进行风险分析,建立风险预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管理和典型数据管理,把风险控制工作做在开工前,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可以保证作业安全。
4、风险评估的过程也是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过程,员工通过对应急与事故管理、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和劳动防护管理等风险评价过程,对各项管理也是一次深入学习的过程,全面体现了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评定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最新要求。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作
体系运作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安全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机构及程序,以保障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1、组织保障。企业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要做到:(1)要有专门的安全管理监察机构,监察机构要结合企业主业合理安排,确保安全监察的权威性,监察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安全管理网络要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体系的运作与管理责任归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企业中层为体系策划者,各分场车间生产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一起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2、制度保障。(1)建立健全与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及考核制度;保证安全投入、安全文化形成、安全会议、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项目审批及安全性评价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宣贯到位、学习到位、执行到位;有相应部门负责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评审工作;(2)要依法合规性,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相关生产经营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3)及时更新汇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安全文化保障。健全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一惯性,以发挥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和无形的手的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本质、目标、形式、模式,明确安全文化建设流程,并最终成文并发布,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安全历史,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项管理。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发电企业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的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推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同时对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的建立和运作方法进行了探讨。目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信息化安全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能更好地应对突发风险,保障企业良好地运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唯有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提升,企业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运作
安全生产管理是现代企业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就是建立起一个与本企业生产实际相符合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是每一个企业安全管理最基础的工作。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不惜大量的安全投入,重视安全培训,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大量的安全问题和隐患却依然存在,人员的违章违规屡禁不止,重大及以上的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系还不成熟、不健全,或者说我们的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不规范,更有甚者的是,有的企业把安全管理体系当成花架子摆在那里,主要是用来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和各种验收的,而体系根本没有实际运作,如企业的安全责任制没有根本上落实,各类防范措施没有有效执行等。
1我国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是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在企业的映射,是安全管理体系重要环节。但在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把习惯当标准;制度建设落后、修订不及时;会议上强调制度有多么重要,行动上把制度抛到脑后,以要求或批示代替制度,大搞一言堂,盲目强调领导权威;没有对现行的制度进行定期的管理评审,没有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价,没有做到持续改进。导致制度、标准形同虚设,使制度权威被架空,更谈不上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1.2安全管理体系的照搬硬套,忽视体系与生产的结合
安全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脱节,体系建立很豪华,缺乏可执行性。企业的制定严重与生产脱节,把法律法规、各类标准原文直接引用,缺少在评估和评价的过程,导致制定出的制度
1.3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察体系“两张皮”现象
安全保障体系与安全监察体系各自为战,缺乏沟通和协作。安全保障体系应该以生产岗位为基础,以生产岗位上主要负责人为统领,对各自的领域的安全生产责任负责;安全监察体系应以管理管理岗位为主,监察部门为统领,代表公司行使监督、督查、考核的职能。他们的共同的交集点就是生产运营活动,两个体系应该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各付其责。
上述现象是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或者是安全管理责任制未落实,导致安全管理体系运作上不畅通、不连续,安全生产局面得不到彻底改观。
2安全管理体系举例
2.1發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源自煤炭企业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它是以预防管理为理论基础,以操作任务和工作任务风险预控为核心,通过对生产环节中存在的潜在隐患的分析评估,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实现“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最佳状态,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可持续的有效管理。
2.2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
1、一个流程即风险预控管理流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风险监测→风险预警。
2、两个理论即海因里希法则、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
3、五个部分即风险辨识与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控制、综合要素管理、预控保障机制。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控制、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重点,以综合管理、保障管理为支撑,以信息化为运行平台。
3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
1、以策划、执行、评价、改进(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持续改进。主要解决安全管理体系如何策划和建立、体系运行应做怎么做、怎么进行体系评价、如何保证持续改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体系建立、运作后,将使安全生产工作处于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中。
2、建立一系列的标准。根据生产工作实际内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合理的生产工作制度,让工作人员了解业务工作如何安全开展,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个工作环境,有哪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从而采取安全、正确的工作程序。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要依据国家标准,切合于企业实际。一线生产人员是工作的实际参与者,他们在一线生产工作过程中,对实际操作过程中最了解,所以对实际情况的发展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如果要制定合理实用的标准体系,就必须依靠一线员工,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制定安全生产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产生的安全标准体系才能得到多数员工的支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实施。
3、针对生产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逐项、逐条进行风险分析,建立风险预控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管理和典型数据管理,把风险控制工作做在开工前,不仅可以缩短工期,还可以保证作业安全。
4、风险评估的过程也是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过程,员工通过对应急与事故管理、消防设备设施管理和劳动防护管理等风险评价过程,对各项管理也是一次深入学习的过程,全面体现了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思想,切实贯彻落实安全文明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评定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的最新要求。
4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作
体系运作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安全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机构及程序,以保障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1、组织保障。企业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要做到:(1)要有专门的安全管理监察机构,监察机构要结合企业主业合理安排,确保安全监察的权威性,监察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2)安全管理网络要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体系的运作与管理责任归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企业中层为体系策划者,各分场车间生产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及班组长一起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2、制度保障。(1)建立健全与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及考核制度;保证安全投入、安全文化形成、安全会议、安全教育培训、安全项目审批及安全性评价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宣贯到位、学习到位、执行到位;有相应部门负责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评审工作;(2)要依法合规性,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相关生产经营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3)及时更新汇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安全文化保障。健全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一惯性,以发挥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和无形的手的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本质、目标、形式、模式,明确安全文化建设流程,并最终成文并发布,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安全历史,最终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项管理。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发电企业风险预控安全管理体系的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推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同时对发电企业风险预控的建立和运作方法进行了探讨。目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信息化安全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能更好地应对突发风险,保障企业良好地运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唯有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提升,企业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