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写于1845年春,文章共有11条提纲,1400余字,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也标志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
关键词 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实践观点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译作《费尔巴哈论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马克思在这篇文章里,不但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荒谬性,而且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人的感性活动、从人的实践出发,重新确立人与世界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以往哲学在解释世界的时候所具有的局限性。旧唯物主义把人所面对的世界当成僵死的客体,而不理解这个世界既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前提,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人所面对的世界不是脱离人自身而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人通过自己的实践而创造的“属人世界”。因此,人在这个世界面前就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唯心主义虽然强调人在世界面前的能动性作用,但是唯心主义并不是把这个世界理解为人感性活动或实践的对象,而仅仅把世界抽象为人的理性的对象,因此唯心主义并不理解“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所以,马克思提出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把以往的哲学单纯地“解释世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改变世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入到对历史的理解当中,将人的本质看成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性成为人的本性,而人在社会中的活动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而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实践。所以,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整体各条目分部分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在这个《提纲》中,实践问题就好是一条主线一样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整个《提纲》的每一条中。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强调指出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之点。马克思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并把人的活动了解为实践活动,把人看作是能够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动物,这就为以后系统的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奠定了基础。
就内容而讲,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对唯物史观进行阐释:
(一)揭露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一条)
唯心论先验论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夸大了能动性。旧唯物论承认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
(二) 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起来,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实践的能动性。(第二条)
辩证唯物论能动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对实践作了科学规定——人类感性、能动、批判的活动。
2.提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相联系,实践中主体和客体构成双向关系,表现为:人化自然(客体主体化):主体把自身的目的、愿望赋予客体,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自然人化(主体客体化):主体吸收了客体的本质、属性,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把主客观相联系。实践是主观指导下对客观存在的改造,实践把主客观相联系。
(三)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唯物主义的各种错误进行一一的解剖和批判。(第三~九条)
1.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概括
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实践是人和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社会生活的最终根源在于实践。
3.思维、理论的世界根源于现实的世界
(四)在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立足点的不同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第十~十一条)
1.过去的哲学停留于“解释世界”,而不在力于“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1)一种理论作用的发挥只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
(2)一种理论作用发挥的程度在于人们实践活动中被接受的程度。
(3)正确的理论最终会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才会在思想史上留下它的地位,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科学实践观点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
马克思以前也是一个“半截子”唯物主义者,《提纲》批判了费尔巴哈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并且将实践作为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始终贯穿在《提纲》中。因此,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开始与费尔巴哈彻底决裂,开始建立自己的科学实践观点。马克思科学地把实践界定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世界的对象性物质活动,即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对象世界,同时又创造和更新自身内在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未能把握住实践这一社会生活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点的确立,解释了自然界、社会以及思维的生成和发展,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将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实现了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
马克思在《提纲》中把实践看作是自己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和功能,“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了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强调了要从实践的角度才能把握思维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指出在研究个体的客观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主体的思辨性、能动性,还要懂得实践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亦可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其实质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不是体系哲学,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其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以唯物史观取代唯心史观;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出发点;哲学的根本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实践始终是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实践观点,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因此,科学实践观点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作者简介:
陈新川(1982-),男,汉族,四川南充人,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实践观点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译作《费尔巴哈论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马克思在这篇文章里,不但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荒谬性,而且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从人的感性活动、从人的实践出发,重新确立人与世界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以往哲学在解释世界的时候所具有的局限性。旧唯物主义把人所面对的世界当成僵死的客体,而不理解这个世界既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前提,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结果,也就是说人所面对的世界不是脱离人自身而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人通过自己的实践而创造的“属人世界”。因此,人在这个世界面前就不是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唯心主义虽然强调人在世界面前的能动性作用,但是唯心主义并不是把这个世界理解为人感性活动或实践的对象,而仅仅把世界抽象为人的理性的对象,因此唯心主义并不理解“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所以,马克思提出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把以往的哲学单纯地“解释世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改变世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入到对历史的理解当中,将人的本质看成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性成为人的本性,而人在社会中的活动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而在马克思看来人的社会活动就是实践。所以,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整体各条目分部分对唯物史观的阐释
在这个《提纲》中,实践问题就好是一条主线一样自始至终地贯穿在整个《提纲》的每一条中。马克思非常强调实践在人们认识中的作用、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强调指出用革命的实践去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前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之点。马克思十分强调实践的作用,并把人的活动了解为实践活动,把人看作是能够改造世界的实践的动物,这就为以后系统的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奠定了基础。
就内容而讲,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对唯物史观进行阐释:
(一)揭露一切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第一条)
唯心论先验论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但夸大了能动性。旧唯物论承认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否认了主体的能动性。
(二) 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反映论统一起来,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点明新唯物主义的特点:实践的能动性。(第二条)
辩证唯物论能动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对实践作了科学规定——人类感性、能动、批判的活动。
2.提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相联系,实践中主体和客体构成双向关系,表现为:人化自然(客体主体化):主体把自身的目的、愿望赋予客体,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自然人化(主体客体化):主体吸收了客体的本质、属性,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把主客观相联系。实践是主观指导下对客观存在的改造,实践把主客观相联系。
(三)以实践为基础,把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相结合,对旧唯物主义的各种错误进行一一的解剖和批判。(第三~九条)
1.对人的本质作了科学概括
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实践是人和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社会生活的最终根源在于实践。
3.思维、理论的世界根源于现实的世界
(四)在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立足点的不同的基础上,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第十~十一条)
1.过去的哲学停留于“解释世界”,而不在力于“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1)一种理论作用的发挥只能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
(2)一种理论作用发挥的程度在于人们实践活动中被接受的程度。
(3)正确的理论最终会被大多数人接受,也才会在思想史上留下它的地位,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科学实践观点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诞生
马克思以前也是一个“半截子”唯物主义者,《提纲》批判了费尔巴哈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并且将实践作为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始终贯穿在《提纲》中。因此,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开始与费尔巴哈彻底决裂,开始建立自己的科学实践观点。马克思科学地把实践界定为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创造世界的对象性物质活动,即人类有目的地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对象世界,同时又创造和更新自身内在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未能把握住实践这一社会生活的本质。科学实践观点的确立,解释了自然界、社会以及思维的生成和发展,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将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实现了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
马克思在《提纲》中把实践看作是自己哲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和功能,“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提纲》中指出了费尔巴哈等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强调了要从实践的角度才能把握思维的本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指出在研究个体的客观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主体的思辨性、能动性,还要懂得实践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亦可称之为实践唯物主义,其实质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不是体系哲学,而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其核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以唯物史观取代唯心史观;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出发点;哲学的根本任务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实践始终是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马克思在《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实践观点,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因此,科学实践观点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的初步形成。
作者简介:
陈新川(1982-),男,汉族,四川南充人,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