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理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guo_s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學;逆向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1. 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1 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1.2 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1.3 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2. 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2.1 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2 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2.3 正逆互用,促进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有些题目,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用正向思维去解答,也可以从所求的结论出发,反向推理。寻找所需的已知条件、概念、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做,培养了学生从正逆两个方向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正逆向思维的联结,使两者相互检验、相互补充,进而产生良好的交叉效应。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一个学生的双基越扎实,前面知识对后面知识的负迁移作用就越小,逆向思维也就越容易建立。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必须以扎实的双基为前提,否则会弄巧成拙、事倍功半。我们只有在夯实学生双基的前提下,顾及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说课作为第二轮高职评估中的要点之一,值得我们集中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主要是想站在高职院校评估办公室成员的角度,对高职评估说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与相关对策作一解读。   【关键词】高职评估;说课;概念;作用;内容   说课,由于它能够实现优化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过程的目的,因此,被当成是第二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中的三大核心之一,也一直是高职院
期刊
【摘要】穿插运用音乐,引人入胜,增加课堂生动活泼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加深认识与理解,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运用;以声夺人   一谈到历史课,大多数学生都感觉到枯燥,没趣,确实历史内容因年代久远,教材内容以理论文字性为主,就算现在的教材添加很多的图片,但是还是比较抽象,总体上而言历史教材趣味性实在是太缺乏了,无法
期刊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然而,在欣喜之余,老师们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即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障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前行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点滴看法。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
期刊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大量的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创新能力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为前提条件的。古今中外的许多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有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是与其具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分不开的。本文对如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提高课堂效率做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导师,促进和提高学生探究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构建和谐的化学教学活动。   【关键词】探究实验;创新教育   基础教育的改革已经从考试改革、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发展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那就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以“探究性学习”替代以往的继承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成为今天使用新教材教学的必要手段。因为在新的课程教材中增加了很多探究性
期刊
【摘要】拓展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常用且重要的一种方法,在开展拓展教学时要注意和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应该科学地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乃至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去观察并感受现实世界,耳濡目染,不断熏陶,从而调动学生潜在的感知能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教学
期刊
【摘要】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多走在“语文味”的边缘,那么其缺失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产生这种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走在归家的路上?本文就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缺失与回归作了如下几点探究。   【关键词】语文味;缺失;回归   “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们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
期刊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每到初二年级时就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弱,班额大,教师教学中很难顾及到全体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英语成绩,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找出两极分化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成绩,是英语教师值得研究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之一。   1. “望闻问切”,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以人为本;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性学习。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学习;以人为本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既生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是紧紧围绕生活来展开的,目的是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并最终能改造生活的教育。在众多学科当中,音乐课的学习因为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束缚而课堂气氛显得相对活跃。而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对健全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学生道德、智力、情感素质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净化、升华,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