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研究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深入研究该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当地的教育教学现状是重要前提。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以教材为媒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认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使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完成预期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所以建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机制是提高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切实保障。
【关键词】少数民族;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一、当前我州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象
现象1:不少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自己不会做;看来懂做,一算就错,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现象2:州、市重点中学、县级学校的重点班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较高,其他班级学生上数学课积极性不容乐观。走神、打磕睡、看课外读物、甚至逃课。有许多同学不做作业,而做作业的同学中有许多是抄袭的。有不少学生考试时不认真思考,写上姓名,做完选择题就交卷,应付了事,不把学习当回事。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现象3:常听学生议论,数学课本内容太多,难度大,老师讲课速度快,考试多,除了课堂学习,没有多余时间复习教材,顾此失彼的现象比较严重。
现象4:不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觉得课堂上一些简洁的解法、绝妙的证明方法不知从何而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筹莫展,这种现象比较突出。
现象5:每次考试后,学生总是抱怨老师,题太难了。老师总是埋怨学生,讲过这么多同类型的题目怎么都不会做?这种现象司空见惯。
以上现象集中反映了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弄清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五种现象。
二、课堂教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现象1: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起点低,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许多同学甘愿听,不愿动手,导致学习效果极差。
现象2: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缺乏学习责任感,缺乏学习动力和压力,学习风气不浓。
现象3:新教材的知识容量过多,新模块知识抽象,难度大,学生对此没有感觉。学生学习新教材的方法不得当,学生的基础难于适应高中新课程的学习。
现象4:教师赶进度,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过少,学生极度缺乏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象5:教学不是在于教师的教,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事实证明:并不是教师灌输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学生并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做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四、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但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告诉我们:教材的再创造就是一方面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前提,在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和信息交流中,有选择地对教材的内容精心进行整合、取舍和挖掘;具体地讲,其内容包含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及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引导。对教材资源的加工,我们可以从教材内容的“五化”入手,即从教材内容的心理化入手、从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入手、从教材内容的操作化入手、从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入手和从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入手。利用一切可利用手段和材料,把握好数学学科实际与生成资源的内部联系,把学生从事件的另一端引到正常的教学中来,达到促进教学,发展学生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因此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算法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们可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对于一些空间观念很强的题目仍要用实物展现或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好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
七、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八、优化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不惜言辞,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与学生交流时,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九、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首先要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书上的练习不是不好,只是书上的练习有共性,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投入精力设计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土产的、有版权的练习,会更省时更有效的。另外,有些教师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太短,练习的要求又太单一,或者要求实践的作业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这些做法,都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而我们要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这就要求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能体现新、旧知识的比较综合以及对新知识的引申发展与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减缓梯度。当然,还需要设计适量的综合练习,以不脱离课本为前提,允许学生不做难度大的题,精讲多练不能以时间论,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讲。最重要的,还是必须加强实践的操作练习。当然,我们得控制练习的数量,要少而精,切记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跃红.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2] 李海容.如何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数外学习,2013(09)
[3] 王振忠.如何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03)
【关键词】少数民族;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一、当前我州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象
现象1:不少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自己不会做;看来懂做,一算就错,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现象2:州、市重点中学、县级学校的重点班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较高,其他班级学生上数学课积极性不容乐观。走神、打磕睡、看课外读物、甚至逃课。有许多同学不做作业,而做作业的同学中有许多是抄袭的。有不少学生考试时不认真思考,写上姓名,做完选择题就交卷,应付了事,不把学习当回事。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
现象3:常听学生议论,数学课本内容太多,难度大,老师讲课速度快,考试多,除了课堂学习,没有多余时间复习教材,顾此失彼的现象比较严重。
现象4:不少学生认为数学难学,觉得课堂上一些简洁的解法、绝妙的证明方法不知从何而来,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筹莫展,这种现象比较突出。
现象5:每次考试后,学生总是抱怨老师,题太难了。老师总是埋怨学生,讲过这么多同类型的题目怎么都不会做?这种现象司空见惯。
以上现象集中反映了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弄清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五种现象。
二、课堂教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现象1: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起点低,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许多同学甘愿听,不愿动手,导致学习效果极差。
现象2: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缺乏学习责任感,缺乏学习动力和压力,学习风气不浓。
现象3:新教材的知识容量过多,新模块知识抽象,难度大,学生对此没有感觉。学生学习新教材的方法不得当,学生的基础难于适应高中新课程的学习。
现象4:教师赶进度,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时间过少,学生极度缺乏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象5:教学不是在于教师的教,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事实证明:并不是教师灌输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学生并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对学生做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及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进行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四、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但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呈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实践告诉我们:教材的再创造就是一方面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前提,在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和信息交流中,有选择地对教材的内容精心进行整合、取舍和挖掘;具体地讲,其内容包含对教材内容的加工及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引导。对教材资源的加工,我们可以从教材内容的“五化”入手,即从教材内容的心理化入手、从教材内容的问题化入手、从教材内容的操作化入手、从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入手和从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入手。利用一切可利用手段和材料,把握好数学学科实际与生成资源的内部联系,把学生从事件的另一端引到正常的教学中来,达到促进教学,发展学生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因此教师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教学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现实生活情境;第二种是问题矛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数学课的引入不但要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还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算法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我们可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采用让每个孩子经历统计过程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对于一些空间观念很强的题目仍要用实物展现或者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再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好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效率。
七、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八、优化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立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不惜言辞,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与学生交流时,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九、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首先要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一些教师为图省事,往往过于依赖书本。所有的练习来自于书本且不加选择。书上的练习不是不好,只是书上的练习有共性,是最基本的东西。如果我们能投入精力设计出一些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土产的、有版权的练习,会更省时更有效的。另外,有些教师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太短,练习的要求又太单一,或者要求实践的作业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进去。这些做法,都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因而我们要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这就要求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能体现新、旧知识的比较综合以及对新知识的引申发展与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减缓梯度。当然,还需要设计适量的综合练习,以不脱离课本为前提,允许学生不做难度大的题,精讲多练不能以时间论,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讲。最重要的,还是必须加强实践的操作练习。当然,我们得控制练习的数量,要少而精,切记不要增加学生的负担。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面对新课改,教师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黔西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跃红.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2] 李海容.如何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数外学习,2013(09)
[3] 王振忠.如何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