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企业中,凡是与人有关的事情均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有关,企业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帮助和服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人力资源部门比以往更具有权威性,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人员来说,工作不是更容易,而是难度更大、专业性更强、更具挑战性。本文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巽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培養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者建设问题对策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趋势是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主管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决策信息的提供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个人可信度
“正直”是每一个从事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首要品质。人力资源每一项举措都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正直的人力资源操盘手才有可能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人力资源体系,有了这样良好的机制才能取得公司内外关键人员的信任与支持,所有的人力资源工作才能层层贯彻执行而非半途而废。
为了赢得个人可信度,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必须具备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决策、引导、承诺、传递等方式,在公司内外取得他人,建立一个可依赖的人际交往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做的各种事情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完成。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为了获取支持,需要同各级领导,甚至董事会进行沟通;为了顺利地实施和推广人力资源规划和方案,需要同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以得到他们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就是一个360度的沟通者,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的好坏。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政治,更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沟通需要知识;说它是一种政治,是因为它太需要技巧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有一定的政治头脑;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需要境界。
2、人力资源专家
拥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知识以及与时俱进的应用能力是成为人力资源专家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立足之本。通常,我们可以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涉及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的基础性工作、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操作的例行性工作以及定位于业务战略层面的战略性工作。
基础性工作主要指要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个平台首先要包括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一切管理活动的企业内部“法律依据”。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做支撑,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具体操作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如果解决不了操作层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会陷于纸上谈兵。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操作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实务的重要保障。
例行性工作是在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流程这一基础设施平台之上进行操作的,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档案、合同、考勤、考核、培训、薪资、福利、离职等管理内容。应该说,例行性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琐碎烦杂,缺乏创造性,占用了HR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务。
战略性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以上三个层次的人力资源工作都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只有成为人力资源专家,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开展本职工作。
3、战略贡献
成功的公司需要拥有定位于业务战略层面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他们在公司中进行“文化管理”,推动公司的“快速变革”,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并创造“市场驱动的连接”。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是无法产生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价值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效率和组织的效率来实现的,而提升员工与组织绩效的手段,就是要结合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重点思考如何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并特别关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深入开发。实际上,对人才的吸引、使用、保持以及培养等工作的成败,关键不仅仅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而在于是否营造了一个适于人才工作与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创造,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战略性、开拓性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4、业务知识
人力资源工作的实施讲究本土化和适宜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必须理解公司的业务和所在的行业情况。不深入掌握公司的业务知识和行业知识,就等于是脱离实践的理论家,形而上学,容易犯形式主义。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不同的主营业务需要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举措。我们在做年度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前提是先学习了解全年经营战略,只有充分理解了年度主营业务走向,才可能拟定得出人员需求规划、员工培训规划等一系列人力资源规划。所以行业知识、业务知识、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匹配的,企业不需要不懂业务的“人力资源专家”。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培养措施
“人”(能力的主体承担者)和“客观规律”(能力发挥和实现的中介)构成能力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状况不仅取决于组织环境的支持程度,也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努力水平。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获取人力资本的能力;二是转化人力资本的能力;三是提升人力资本的能力。这三项能力对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1、领导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在今天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是很微妙的。一些组织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能开发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环境的缺失。作为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把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作为组织整体人力资源能力开发的前提和重要突破口。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评估体系
管理者胜任能力的确认是基于管理者胜任能力培训的基础和依据,管理能力评估与培训的有效对接有助于认清管理人员的能力短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组织需要建立企业的人力资源者胜任能力模型,并对现有任职人员的胜任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
3、加强对办资源管理者的培训
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培训而提高的。世界知名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培训。通用电气(CE)会为初级HR职员提供轮岗培训,让他们能在最初几年经历不同的工作,CE的目的是从中聘用有高级HR领导潜力的人才。除了轮岗培训以外,管理能力的培训还包括的脱产教育、重点项目的参与、专家提供单独指导等方式。
4、人力管理者要努力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能力成长原理表明一个人积累的有关业务工作的知识总量越多,那么他的能力将会越强,这些能够广泛运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转化为能力,因此构成了个人能力的基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依靠从外部环境中吸取,另一方面则主要来源于“干中学”的自我总结。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良好的个人发展规划,进行有效并有针对幽的学习。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者建设问题对策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趋势是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是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主管是战斗在第一线的基层管理人员,是人力资源决策信息的提供者,人力资源管理的这种变化与角色的扮演对人力资源主管的基本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与一定的人事工作经验。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个人可信度
“正直”是每一个从事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首要品质。人力资源每一项举措都涉及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正直的人力资源操盘手才有可能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人力资源体系,有了这样良好的机制才能取得公司内外关键人员的信任与支持,所有的人力资源工作才能层层贯彻执行而非半途而废。
为了赢得个人可信度,人力资源管理者还必须具备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决策、引导、承诺、传递等方式,在公司内外取得他人,建立一个可依赖的人际交往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做的各种事情都需要通过沟通来完成。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为了获取支持,需要同各级领导,甚至董事会进行沟通;为了顺利地实施和推广人力资源规划和方案,需要同各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以得到他们的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就是一个360度的沟通者,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施的好坏。沟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政治,更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是因为沟通需要知识;说它是一种政治,是因为它太需要技巧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有一定的政治头脑;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它需要境界。
2、人力资源专家
拥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知识以及与时俱进的应用能力是成为人力资源专家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工作者立足之本。通常,我们可以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三个层次:涉及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的基础性工作、基于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操作的例行性工作以及定位于业务战略层面的战略性工作。
基础性工作主要指要建立起企业人力资源运作的基础设施平台,这个平台首先要包括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这是人力资源部门一切管理活动的企业内部“法律依据”。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做支撑,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具体操作上或多或少会存在因人而异的混乱现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如果解决不了操作层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就会陷于纸上谈兵。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操作流程,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实务的重要保障。
例行性工作是在规章制度与标准操作流程这一基础设施平台之上进行操作的,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档案、合同、考勤、考核、培训、薪资、福利、离职等管理内容。应该说,例行性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经验的重复劳动,琐碎烦杂,缺乏创造性,占用了HR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务。
战略性工作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能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形成,并为目标的实现制定具体的人力资源行动计划。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以上三个层次的人力资源工作都需要人力资源工作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只有成为人力资源专家,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地开展本职工作。
3、战略贡献
成功的公司需要拥有定位于业务战略层面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他们在公司中进行“文化管理”,推动公司的“快速变革”,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并创造“市场驱动的连接”。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本身是无法产生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价值是通过提升员工的效率和组织的效率来实现的,而提升员工与组织绩效的手段,就是要结合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重点思考如何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个性化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并特别关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深入开发。实际上,对人才的吸引、使用、保持以及培养等工作的成败,关键不仅仅在于日常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而在于是否营造了一个适于人才工作与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的创造,就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战略性、开拓性工作上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4、业务知识
人力资源工作的实施讲究本土化和适宜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必须理解公司的业务和所在的行业情况。不深入掌握公司的业务知识和行业知识,就等于是脱离实践的理论家,形而上学,容易犯形式主义。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不同的主营业务需要采取不同的人力资源举措。我们在做年度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前提是先学习了解全年经营战略,只有充分理解了年度主营业务走向,才可能拟定得出人员需求规划、员工培训规划等一系列人力资源规划。所以行业知识、业务知识、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匹配的,企业不需要不懂业务的“人力资源专家”。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培养措施
“人”(能力的主体承担者)和“客观规律”(能力发挥和实现的中介)构成能力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状况不仅取决于组织环境的支持程度,也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努力水平。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获取人力资本的能力;二是转化人力资本的能力;三是提升人力资本的能力。这三项能力对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1、领导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
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在今天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地位是很微妙的。一些组织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能开发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环境的缺失。作为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决定性意义,把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作为组织整体人力资源能力开发的前提和重要突破口。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评估体系
管理者胜任能力的确认是基于管理者胜任能力培训的基础和依据,管理能力评估与培训的有效对接有助于认清管理人员的能力短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组织需要建立企业的人力资源者胜任能力模型,并对现有任职人员的胜任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
3、加强对办资源管理者的培训
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培训而提高的。世界知名企业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培训。通用电气(CE)会为初级HR职员提供轮岗培训,让他们能在最初几年经历不同的工作,CE的目的是从中聘用有高级HR领导潜力的人才。除了轮岗培训以外,管理能力的培训还包括的脱产教育、重点项目的参与、专家提供单独指导等方式。
4、人力管理者要努力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能力成长原理表明一个人积累的有关业务工作的知识总量越多,那么他的能力将会越强,这些能够广泛运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转化为能力,因此构成了个人能力的基础。个人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依靠从外部环境中吸取,另一方面则主要来源于“干中学”的自我总结。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良好的个人发展规划,进行有效并有针对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