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板初期具有很高的参与价值,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登陆创业板之后,资金的分流、企业质地的降低将会影响市场,当创业板的风险真正开始被大家所看到和认识以后,资金的热度才会慢慢淡去。
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正式推出已进入读秒阶段,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IPO已于9月25日上网发行。截至9月23日,又有10家公司IPO也已经“过会”,即将发行。
审批“过会”火速
创业板从10年前的萌芽,到如今正式IPO,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98年3月,民建中央提交《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提出创业板构思:1999年1月,深交所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实施方案:1999年3月,中国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科技企业板块”。10多年来,有关创业板的讨论从未停止,今年以来,随着设立条件的逐步成熟,进程也在提速。
深交所于6月5日正式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上市规则》的正式公布,意味着创业板的规则已经基本准备就绪。
9月12日,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成上市保荐制度。9月初,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正式宣布成立,9月17日,发审委召开第一次发审会,首批7家公司全部“有条件过会”。接着发审委马不停蹄,9月18日6家、9月21日又是4家“过会”。如此高密度的审核,历史上从未有过。
而且,从“有条件过会”到发布招股意向书之间所用的时间也极短。按照一般程序,“有条件过会”后,审核人员将向企业提出意见,发行人与保荐人、会计师、律师落实后作出回复,审核人员再进行审核,待整套申报材料落实完毕后再发出核准批文。10家企业仅用了一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在20日拿到IPO批文,21日刊登招股意向书。各路人马一路“加班加点”,“赶进度”迹象明显。
如此密集审核,可能是与等待“上会”的公司数量较多有关。
自7月26日证监会开始正式接收企业发行申请文件以来,截至9月10日,共有155家企业报送创业板发行申请,其中149家企业已正式受理,拟发行股份总额36.29亿股,预计共募集资金336.05亿元,其中募集资金量最大为8.25亿元,最小为0.85亿元,其余147家公司平均募集资金量为2.27亿元,为目前中小板公司首发平均募集资金量的62%,而293家中小板公司首发平均募集资金3.65亿元。首批IPO的10家公司募集资金总额预计在28亿元。
初期机会大于风险
按照目前的进度,创业板最快将在10月中旬进行交易。虽然创业板首批公司募集的资金量并不大,10家公司总资金需求不到大盘股中国中冶的四分之一,但新股密集发行还是对主板市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两市大盘9月18日跳水,9月21日勉强收阳,之后又大幅下挫。从国际经验看,创业板的设立,最终不会改变主板市场的走势。
由于首批创业板公司是“优中选优”,不少公司具备了高利润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收入增长的“三高”特征,因此相对来说。创业板初期的投资机会大于投资风险。
东兴证券认为。首批企业是各地政府和各家保荐机构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企业,加之证监会的层层选拔,所以首批上市企业都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作为一种业绩优秀、大家渴望已久、资源相对稀缺。同时又不断地被交易所和券商提示风险的产物来说,肯定将会受到资金的热捧,由此产生的赚钱效应将会使得更多资金涌入到创业板市场来,进一步推高创业板市场行情,预期最初的创业板市场将会异常火爆。
对于投资者而言,创业板也具有很高的参与价值,但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登陆创业板之后,资金的分流、企业质地的降低将会开始影响市场,当创业板的风险真正被大家所看到和认识以后,资金的热度才会慢慢淡去,由此在高潮阶段涌入的资金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首批企业和最初的行情具有很高的参与价值。但当行情出现高度火爆的时候需要保持足够的谨慎。
招商证券也认为,创投企业的投资回报将在创业板推出初期达到高点。国内中小企业板在推出后曾经经历了估值从过高水平向正常水平回归的过程,而创业板也很可能重复这一过程。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持续升温的投资热情,未来创业板的推出可能会吸引众多风险偏好型资金的参与,从而推高估值水平。但随着创业板规模的不断扩大,估值必然将逐步回归理性水平,甚至不能排除小公司的高风险导致低估值的可能。因此,创投概念的主题性投资机会将在创业板推出初期达到顶点,届时相关的创投类企业的投资回报亦达到高点。
分析师认为,创业投资的周期各有不同,因此其对创投概念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幅拖累或者提升某一时期的净利润皆有可能。创投概念可能存在投资机会,但也要注意风险。
长江证券通过研究发现,创业板所占主板市值的比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是很大,最大的韩国为10%,而中国香港还不到1%。A股的中小板市值占总市值的5%左右。因此从全球来看,创业板不会对主板市场形成决定性的影响。所有的创业板市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有相对于主板市场的超额收益,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如英国维持了5个月的超额收益,中国香港市场维持了不到3个月的超额收益。中国内地的创业板短期也可能存在超额收益。
创业板能否成功
由于要确保创业板平稳而成功地推出,因此选择首批10家业绩“过好”的公司登陆创业板也受到市场质疑。因为这些企业历史业绩普遍良好,完全具备了登陆中小板的资质,整体来看,这些公司与中小板公司相比并未体现出鲜明的特色。而关键的创新特征较为缺乏,能够真正在技术或商业模式上实现创新的企业凤毛麟角。这使得本应具备鲜明创新特色的创业板逊色不少。
国际上,除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较为成功外,其他市场的创业板至今鲜有成功经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既要看到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也要看到一些创业板市场并不成功。我国创业板市场应当充分借鉴这些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主要经验和教训有三条。第一,所有成功的创业板市场都是当时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客观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纳斯达克市场推出后,与风险投资和硅谷相结合,培育了一大批高科技产业,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也引领了全球的科技浪潮,纳斯达克自身也不断发展。而有些国家的创业板市场则成为无源之水,如新加坡和德国的创业板市场等。
第二,成功的创业板市场都建立了良好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创新型企业与资本的有效结合,这分别表现在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和淘汰机制等方面。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比较成功的创业板普遍建立了市场化的准入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和上市服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亟需资金支持,在上市过程中不断简化融资程序,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第三,成功的创业板市场都通过严格的监管,维护了市场的公正和透明。诚信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较为成功的创业板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和不断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了市场的公正和健康发展。
而创业板市场成功应该具备四大标志:第一是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第二是市场具备一定规模,创业板市场的市值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纳斯达克为例。到2009年8月底,已达到2.85万亿美元;第三是市场流动性比较好,交易投资要活跃:第四是创业板市场筹资能力要强。
中国A股市场的创业板能否取得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正式推出已进入读秒阶段,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IPO已于9月25日上网发行。截至9月23日,又有10家公司IPO也已经“过会”,即将发行。
审批“过会”火速
创业板从10年前的萌芽,到如今正式IPO,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98年3月,民建中央提交《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提出创业板构思:1999年1月,深交所向中国证监会正式呈送《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进行成长板市场的方案研究的立项报告》,并附送实施方案:1999年3月,中国证监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可以考虑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内设立科技企业板块”。10多年来,有关创业板的讨论从未停止,今年以来,随着设立条件的逐步成熟,进程也在提速。
深交所于6月5日正式发布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并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上市规则》的正式公布,意味着创业板的规则已经基本准备就绪。
9月12日,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成上市保荐制度。9月初,第一届创业板发审委正式宣布成立,9月17日,发审委召开第一次发审会,首批7家公司全部“有条件过会”。接着发审委马不停蹄,9月18日6家、9月21日又是4家“过会”。如此高密度的审核,历史上从未有过。
而且,从“有条件过会”到发布招股意向书之间所用的时间也极短。按照一般程序,“有条件过会”后,审核人员将向企业提出意见,发行人与保荐人、会计师、律师落实后作出回复,审核人员再进行审核,待整套申报材料落实完毕后再发出核准批文。10家企业仅用了一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这个过程。在20日拿到IPO批文,21日刊登招股意向书。各路人马一路“加班加点”,“赶进度”迹象明显。
如此密集审核,可能是与等待“上会”的公司数量较多有关。
自7月26日证监会开始正式接收企业发行申请文件以来,截至9月10日,共有155家企业报送创业板发行申请,其中149家企业已正式受理,拟发行股份总额36.29亿股,预计共募集资金336.05亿元,其中募集资金量最大为8.25亿元,最小为0.85亿元,其余147家公司平均募集资金量为2.27亿元,为目前中小板公司首发平均募集资金量的62%,而293家中小板公司首发平均募集资金3.65亿元。首批IPO的10家公司募集资金总额预计在28亿元。
初期机会大于风险
按照目前的进度,创业板最快将在10月中旬进行交易。虽然创业板首批公司募集的资金量并不大,10家公司总资金需求不到大盘股中国中冶的四分之一,但新股密集发行还是对主板市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两市大盘9月18日跳水,9月21日勉强收阳,之后又大幅下挫。从国际经验看,创业板的设立,最终不会改变主板市场的走势。
由于首批创业板公司是“优中选优”,不少公司具备了高利润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收入增长的“三高”特征,因此相对来说。创业板初期的投资机会大于投资风险。
东兴证券认为。首批企业是各地政府和各家保荐机构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来的企业,加之证监会的层层选拔,所以首批上市企业都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作为一种业绩优秀、大家渴望已久、资源相对稀缺。同时又不断地被交易所和券商提示风险的产物来说,肯定将会受到资金的热捧,由此产生的赚钱效应将会使得更多资金涌入到创业板市场来,进一步推高创业板市场行情,预期最初的创业板市场将会异常火爆。
对于投资者而言,创业板也具有很高的参与价值,但随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登陆创业板之后,资金的分流、企业质地的降低将会开始影响市场,当创业板的风险真正被大家所看到和认识以后,资金的热度才会慢慢淡去,由此在高潮阶段涌入的资金可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首批企业和最初的行情具有很高的参与价值。但当行情出现高度火爆的时候需要保持足够的谨慎。
招商证券也认为,创投企业的投资回报将在创业板推出初期达到高点。国内中小企业板在推出后曾经经历了估值从过高水平向正常水平回归的过程,而创业板也很可能重复这一过程。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持续升温的投资热情,未来创业板的推出可能会吸引众多风险偏好型资金的参与,从而推高估值水平。但随着创业板规模的不断扩大,估值必然将逐步回归理性水平,甚至不能排除小公司的高风险导致低估值的可能。因此,创投概念的主题性投资机会将在创业板推出初期达到顶点,届时相关的创投类企业的投资回报亦达到高点。
分析师认为,创业投资的周期各有不同,因此其对创投概念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大幅拖累或者提升某一时期的净利润皆有可能。创投概念可能存在投资机会,但也要注意风险。
长江证券通过研究发现,创业板所占主板市值的比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不是很大,最大的韩国为10%,而中国香港还不到1%。A股的中小板市值占总市值的5%左右。因此从全球来看,创业板不会对主板市场形成决定性的影响。所有的创业板市场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有相对于主板市场的超额收益,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如英国维持了5个月的超额收益,中国香港市场维持了不到3个月的超额收益。中国内地的创业板短期也可能存在超额收益。
创业板能否成功
由于要确保创业板平稳而成功地推出,因此选择首批10家业绩“过好”的公司登陆创业板也受到市场质疑。因为这些企业历史业绩普遍良好,完全具备了登陆中小板的资质,整体来看,这些公司与中小板公司相比并未体现出鲜明的特色。而关键的创新特征较为缺乏,能够真正在技术或商业模式上实现创新的企业凤毛麟角。这使得本应具备鲜明创新特色的创业板逊色不少。
国际上,除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较为成功外,其他市场的创业板至今鲜有成功经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认为,既要看到纳斯达克市场的成功,也要看到一些创业板市场并不成功。我国创业板市场应当充分借鉴这些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主要经验和教训有三条。第一,所有成功的创业板市场都是当时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客观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纳斯达克市场推出后,与风险投资和硅谷相结合,培育了一大批高科技产业,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也引领了全球的科技浪潮,纳斯达克自身也不断发展。而有些国家的创业板市场则成为无源之水,如新加坡和德国的创业板市场等。
第二,成功的创业板市场都建立了良好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了创新型企业与资本的有效结合,这分别表现在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和淘汰机制等方面。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比较成功的创业板普遍建立了市场化的准入机制。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和上市服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亟需资金支持,在上市过程中不断简化融资程序,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得发展所需资金。
第三,成功的创业板市场都通过严格的监管,维护了市场的公正和透明。诚信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较为成功的创业板通过严格的信息披露和不断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维护了市场的公正和健康发展。
而创业板市场成功应该具备四大标志:第一是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第二是市场具备一定规模,创业板市场的市值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以纳斯达克为例。到2009年8月底,已达到2.85万亿美元;第三是市场流动性比较好,交易投资要活跃:第四是创业板市场筹资能力要强。
中国A股市场的创业板能否取得成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