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物品供给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公共物品内涵广泛,其供给模式也多种多样。近年来,皖江地区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有较大增长,但也存在诸如少数项目支出增长相对缓慢等问题,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各级政府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探索并优化公共物品供给模式。
关键词:皖江地区;公共物品;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3-0024-04
一、公共物品的基本内涵
要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也称公共产品,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个人物品的对立物。[1]一般来说,公共物品的共同消费性具体表现为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或非竞争性(non-rivalness)。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使他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的物品。布坎南提出了俱乐部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有排他性的物品)的概念,他认为俱乐部物品是指相互的或集体的所有权的安排。奥斯特罗姆认为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的物品是公共池塘资源(又称公有资源)。[2]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广义上的公共物品,如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社会保障等等。但这些公共物品有的并非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这也决定了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复杂性,比如传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灵的,政府的介入就成为必要,公共物品一般是由政府提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应当多元化,包括私人和民间资本的介入。[3]
二、近年来皖江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
皖江地区近年来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经济稳步增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看到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来研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指标。我们以皖江城市带中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等八个地级市为例。
先来看看以上各市2005-2010年地方财政支出状况。总体来说,皖江地区各市近年来财政支出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趋势。以2005年为基期,2010年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等市地方财政支出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33%、384%、297%、363%、345%、421%、409%、394%。(相关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
为了考查近年来以上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情况,我们从各市财政支出项目中选取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这两项来说明问题。
注:资料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4]
皖江地区近年来在教育和医疗卫生这两项公共支出上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各市之间增长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教育支出来看,2010年教育支出相对于2005年教育支出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合肥348%,芜湖292%,马鞍山441%,铜陵334%,安庆307%,池州312%,滁州268%,宣城280%。除马鞍山以外,其余各市近年来用于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都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少数城市相差幅度较大,譬如,池州、滁州和宣城三地教育支出增幅均低于财政支出增幅100%以上。而数据也恰恰证明了马鞍山市近年来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例如,近年来马鞍山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全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均衡生源配置、实施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合作办学、制定教育强乡(镇)评估办法、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征迁户子女等特殊群体就学工作等措施,效果显著。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其支持力度较大,而投入资金的增加也是重要体现之一,皖江地区也不例外。我们从表2中近年来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可以看出这一点。2010年相对于2005年医疗卫生支出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合肥558%,芜湖634%,马鞍山549%,铜陵464%,安庆691%,池州549%,滁州839%,宣城601%。从数据上来看,各地市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整个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从绝对量上来看,人口众多的安庆市2010年医疗卫生支出达到了近17.12亿元,合肥、滁州和芜湖三地区2010年医疗卫生支出也均突破了10亿元。以上数据体现了皖江地区对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重视,但我们深知,要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各个地区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我们再选取社会保障这一支出项目来考察皖江地区各城市在这方面的发展状况。
由于统计项目的变更,各地市2007年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相对于2006年均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宣城2007年相对于2006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410%。随后几年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2010年各地市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于2009年均出现减少,其中滁州市减少了39307万元,宣城市减少了39339万元,安庆市减少了58528万元,而芜湖市则减少了72304万元。
注:资料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4],由于统计项目发生变更,2005、2006年统计项目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07-2010年统计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
三、皖江地区与周边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横向比较
以上是我们对皖江地区近年来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所作的简单了解。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还需要将皖江地区的情况与周边地区作一下简单的比较。我们选择与我省皖江地区地理位置相似的江苏两个沿江城市南京和常州。我们从众多的统计项目中选取了教育、医疗和社保几大项(如表3)。 结合皖江地区相关数据,我们从公共物品供给增长速度上来进行比较。先看两个省会城市,以2007年为基础年份,2010年合肥市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及就业等三项支出上增幅分别为100%、219%和28%,而南京市分别为55%、69%和54%。所以合肥市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上增幅超过了南京市,但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却增幅相对较小。
常州市教育支出方面,2010年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14.8%,医疗卫生增长率为43.4%,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增长率为43.2%。我们以皖江地区其他7个城市在这三项支出上和常州作比较,各地在教育支出上同期增长率均超过了常州市,其中马鞍山和池州市的增长率接近和超过了100%。医疗卫生支出方面,皖江地区这7个城市增长率也均超过了常州市,其中芜湖、滁州和宣城三地同期增长率甚至超过了200%。然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方面,皖江地区其他7个城市中仅有铜陵(78.4%)和池州(58.1%)两地超过了常州市,其余5个城市均增长较少,马鞍山市2010年相对于2007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前文的分析让我们简单了解了皖江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现状,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了近年来皖江地区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所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不难看出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皖江地区近年来与公共物品供给相关的支出总体增幅显著,但也存在少数项目支出增长相对缓慢的现象,个别项目支出在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本文中所选取的医疗卫生支出近年来增幅超过了相应年份的财政支出比重,而教育支出增幅大都低于财政支出增幅,需要政府重视。特别是2010年皖江地区8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相对2009年全面减少,更值得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其次,皖江地区各城市之间在公共物品供给支出总量上存在着不均衡现象,部分项目差距较大。虽然总量上皖江地区8个城市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合肥、芜湖等相对经济发达城市在某些项目上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明显。
再次,与周边较发达地区相比,皖江地区各城市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方面增长较为迅速,显示了近年来皖江地区在这些项目上的投入力度较大,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落后于发达地区城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们对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安徽省政府及皖江地区各城市地方政府同样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保证公共物品供给的稳定增长是它们的重要职责。鉴于公共物品的一些特点,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也应当考虑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由私人部门提供部分领域的公共物品,这样既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近年来皖江地区部分城市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要改进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笔者认为皖江地区各城市还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1)公共物品供给必须坚持政府的主体地位。即使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共物品也并非完全由市场提供。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政府应处于主体地位,市场处于被支配地位,政府应决定各种公共物品供给的种类与规模,并对整个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进行监管。(2)坚持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方式。即使是允许私人资本参与供给,也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是政府和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可以是私人资本通过投标取得政府的专利经营权来经营某项公共物品,还可以通过政府参股的方式(如国际上较流行的BOT模式)来提供公共物品等。(3)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尽管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多种多样,但每个地区有自身的具体情况,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供给方式而不要盲目照搬他国或地区的供给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馨.公共财政论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47.
[2]沈满洪,谢慧明.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45-46.
[3]闵锐.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启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4]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EB/OL].[2013-
04-10].http://www.ahtjj.gov.cn/tjnj/njindex.htm.
[5]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8-2011)[EB/OL].[2013-04-10].http://www.jssb.gov.cn/jstj/tjsj/tjnj/.
(责任编辑 汪永太)
关键词:皖江地区;公共物品;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3-0024-04
一、公共物品的基本内涵
要研究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也称公共产品,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个人物品的对立物。[1]一般来说,公共物品的共同消费性具体表现为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或非竞争性(non-rivalness)。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使他人对该产品消费减少”的物品。布坎南提出了俱乐部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但有排他性的物品)的概念,他认为俱乐部物品是指相互的或集体的所有权的安排。奥斯特罗姆认为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竞争性的物品是公共池塘资源(又称公有资源)。[2]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广义上的公共物品,如公共交通、公共安全、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社会保障等等。但这些公共物品有的并非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以这也决定了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复杂性,比如传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是失灵的,政府的介入就成为必要,公共物品一般是由政府提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应当多元化,包括私人和民间资本的介入。[3]
二、近年来皖江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
皖江地区近年来在全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经济稳步增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看到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来研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指标。我们以皖江城市带中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等八个地级市为例。
先来看看以上各市2005-2010年地方财政支出状况。总体来说,皖江地区各市近年来财政支出基本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趋势。以2005年为基期,2010年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等市地方财政支出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33%、384%、297%、363%、345%、421%、409%、394%。(相关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
为了考查近年来以上地区公共物品供给情况,我们从各市财政支出项目中选取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这两项来说明问题。
注:资料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4]
皖江地区近年来在教育和医疗卫生这两项公共支出上都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各市之间增长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教育支出来看,2010年教育支出相对于2005年教育支出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合肥348%,芜湖292%,马鞍山441%,铜陵334%,安庆307%,池州312%,滁州268%,宣城280%。除马鞍山以外,其余各市近年来用于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都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少数城市相差幅度较大,譬如,池州、滁州和宣城三地教育支出增幅均低于财政支出增幅100%以上。而数据也恰恰证明了马鞍山市近年来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例如,近年来马鞍山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采取了全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均衡生源配置、实施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合作办学、制定教育强乡(镇)评估办法、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征迁户子女等特殊群体就学工作等措施,效果显著。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其支持力度较大,而投入资金的增加也是重要体现之一,皖江地区也不例外。我们从表2中近年来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可以看出这一点。2010年相对于2005年医疗卫生支出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合肥558%,芜湖634%,马鞍山549%,铜陵464%,安庆691%,池州549%,滁州839%,宣城601%。从数据上来看,各地市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整个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从绝对量上来看,人口众多的安庆市2010年医疗卫生支出达到了近17.12亿元,合肥、滁州和芜湖三地区2010年医疗卫生支出也均突破了10亿元。以上数据体现了皖江地区对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重视,但我们深知,要彻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各个地区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程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我们再选取社会保障这一支出项目来考察皖江地区各城市在这方面的发展状况。
由于统计项目的变更,各地市2007年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相对于2006年均有大幅度增长,其中宣城2007年相对于2006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了410%。随后几年社会保障支出基本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2010年各地市社会保障支出相对于2009年均出现减少,其中滁州市减少了39307万元,宣城市减少了39339万元,安庆市减少了58528万元,而芜湖市则减少了72304万元。
注:资料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4],由于统计项目发生变更,2005、2006年统计项目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007-2010年统计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
三、皖江地区与周边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的横向比较
以上是我们对皖江地区近年来公共物品供给现状所作的简单了解。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还需要将皖江地区的情况与周边地区作一下简单的比较。我们选择与我省皖江地区地理位置相似的江苏两个沿江城市南京和常州。我们从众多的统计项目中选取了教育、医疗和社保几大项(如表3)。 结合皖江地区相关数据,我们从公共物品供给增长速度上来进行比较。先看两个省会城市,以2007年为基础年份,2010年合肥市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及就业等三项支出上增幅分别为100%、219%和28%,而南京市分别为55%、69%和54%。所以合肥市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上增幅超过了南京市,但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却增幅相对较小。
常州市教育支出方面,2010年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14.8%,医疗卫生增长率为43.4%,社会保障及就业支出增长率为43.2%。我们以皖江地区其他7个城市在这三项支出上和常州作比较,各地在教育支出上同期增长率均超过了常州市,其中马鞍山和池州市的增长率接近和超过了100%。医疗卫生支出方面,皖江地区这7个城市增长率也均超过了常州市,其中芜湖、滁州和宣城三地同期增长率甚至超过了200%。然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方面,皖江地区其他7个城市中仅有铜陵(78.4%)和池州(58.1%)两地超过了常州市,其余5个城市均增长较少,马鞍山市2010年相对于2007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前文的分析让我们简单了解了皖江地区公共物品供给现状,从数据中我们看到了近年来皖江地区在公共物品供给方面所取得了一些成绩,当然也不难看出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皖江地区近年来与公共物品供给相关的支出总体增幅显著,但也存在少数项目支出增长相对缓慢的现象,个别项目支出在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本文中所选取的医疗卫生支出近年来增幅超过了相应年份的财政支出比重,而教育支出增幅大都低于财政支出增幅,需要政府重视。特别是2010年皖江地区8城市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相对2009年全面减少,更值得引起相关部门注意。
其次,皖江地区各城市之间在公共物品供给支出总量上存在着不均衡现象,部分项目差距较大。虽然总量上皖江地区8个城市均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合肥、芜湖等相对经济发达城市在某些项目上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明显。
再次,与周边较发达地区相比,皖江地区各城市在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方面增长较为迅速,显示了近年来皖江地区在这些项目上的投入力度较大,但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速落后于发达地区城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们对公共物品供给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安徽省政府及皖江地区各城市地方政府同样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保证公共物品供给的稳定增长是它们的重要职责。鉴于公共物品的一些特点,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也应当考虑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适当引入市场机制,由私人部门提供部分领域的公共物品,这样既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又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近年来皖江地区部分城市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要改进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笔者认为皖江地区各城市还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1)公共物品供给必须坚持政府的主体地位。即使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公共物品也并非完全由市场提供。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政府应处于主体地位,市场处于被支配地位,政府应决定各种公共物品供给的种类与规模,并对整个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进行监管。(2)坚持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方式。即使是允许私人资本参与供给,也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可以是政府和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可以是私人资本通过投标取得政府的专利经营权来经营某项公共物品,还可以通过政府参股的方式(如国际上较流行的BOT模式)来提供公共物品等。(3)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尽管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多种多样,但每个地区有自身的具体情况,应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供给方式而不要盲目照搬他国或地区的供给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馨.公共财政论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47.
[2]沈满洪,谢慧明.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45-46.
[3]闵锐.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及其启示[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4]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2006-2011)[EB/OL].[2013-
04-10].http://www.ahtjj.gov.cn/tjnj/njindex.htm.
[5]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08-2011)[EB/OL].[2013-04-10].http://www.jssb.gov.cn/jstj/tjsj/tjnj/.
(责任编辑 汪永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