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外电场诱导的MgI高里德堡态的混合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直流外电场存在时,观察到MgI的经双光子禁戒跃迁3s21S→3mp(1P)的多光子电离和倍频效应并解释为外电场引起的里德堡(Rydberg)态之间轨道角动量的混合.实验结果与理论解释一致.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基于最佳匹配层的三维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 可以分析光束在三维广角情况下的线性与非线性传输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该算法的正确与可靠性。
本文从理论上和实验上研究了充5Torr Ar气的铯原子共振滤波器对自由振荡XeCl/Pb蓝激光脉冲(40ns脉宽)的吸收和响应特性。从滤波器的侧向和纵向分别探测到脉宽为40ns和150ns的近红外荧光脉冲。
为了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应用到受热面金属材料特性的研究,选择不同晶粒度等级(7级、6级、5级和4级)的12Cr1MoV合金钢为对象,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不同激光能量和光斑直径),12Cr1MoV晶粒度等级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特性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光斑直径为206 μm时,在不同能量条件下,不管是基体元素Fe还是合金元素Cr的谱线强度,均与样品的晶粒度等级之间存在较好的关联性。分析Fe离子线与原子线比值时发现,当采用100.6 mJ激光能量、206 μm光斑直径时得到的拟合度达到0.987,
In this review paper, we introduce a self-phase controlled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phase conjugate mirror (SCSBS- PCM) and the Kumgang laser. The SC-SBS-PCM wa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its success at the academic low power level, -100 mJ@10 Hz.
We develop a high-speed tunable, quasi-continuous-wave laser source for frequency domain (F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The laser resonance is realized within a unidirectional all-fiber ring cavity consisting of a fiber coupler, two fiber isolat
利用近空间升华法制备CdS多晶薄膜,同时将薄膜在400℃下进行Cl-掺杂。利用光电阻、暗电阻温度关系等测试手段分析不同波长光照及温度对掺杂前后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波长的光照下,薄膜显示出不同的电阻值,最小电阻出现在500nm波长附近;在光、暗态转换过程中发现,掺杂对电阻弛豫时间影响较大,掺杂后最短响应时间由原来对应的青光向蓝光移动;掺杂后,薄膜光、暗电导增加,电导激活能减少。
A passively Q-switched side-pumped laser with folded resonator is specially constructed for singlelongitudinal-mode smooth pulse output. Nd:YAG is chosen as the laser active medium and Cr
提出一种光透过散射介质的散斑恢复算法,可实现大视场任意位置的聚焦。通过仿真模拟光路测量散射介质的传输矩阵并进行二值化处理,再利用数字微镜器件对入射光进行二值振幅调制,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单点或多点聚焦。由于不同聚焦位置的独立性,所提算法能够实现大视场任意位置聚焦。仿真结果表明:聚焦位置的光强增强因子随着采样数目的增加而增加;与传统三步相移法相比,在采样数目减少1/3的情况下,所提算法能够获得55%的增强比,比三步相移法高12%。所提算法对透过散射介质实现大视场范围扫描聚焦有重要意义,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具有广
红外遥感图像受限于红外衍射极限,其分辨率普遍较低,这为红外目标的精准检测和识别带来了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目标超分辨率目标识别(SROD)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利用 WDSR(Wide Activation for Efficient and Accurate Image Super-Resolution)对红外遥感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将模拟传感器下采样方式处理
用强激光束来改善材料性质的研究人员,曾对如下无法解释的现象感到困惑:当材料在高功率激光辐射下曝光时,材料表面会出现一种似波形的或微绉纹的显微结构。这种波纹的空间尺寸等于或小于激光辐射的波长,并且也比输入激光束本身的任何象差或其它普通的干涉效应所造成的波纹更细。类似的效应曾在金属的激光淀积、半导体器件激光退火和窗口材料的激光损伤等宽广范围激光材料实验中观察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