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照灯

来源 :作文周刊·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西生产多了就有残次品,怎么当心也没用,不当心更不用说。孩子多了也一样,豁子、斜眼儿、缩脖儿坛子、罗锅儿、走路画圈儿,都很自然。即便像我这样的小人国(侏儒)祖辈没有任何遗传不也照样生出了?我就不说了,我要说的是四儿。四儿本来叫小四儿,被我们简化了。平时喊“四儿”他听不见我们才大声叫:“小四儿!”“你爸回来了!”四儿最怕他当翻砂工的爸,一提他爸他就一激灵。四儿耳背,有人认为是天生的,其实不是。虽然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但一落生大眼、白净,属于合格产品,要是营养跟上是优质产品,只是学龄前一次脑震荡落下了耳背的毛病。
  不是聋子,远谈不上,就是听不清,老问。小孩子打岔很烦人,又不是七老八十了。听不清就凑得人家很近,有时凑到了人家鼻尖子底下,显出动物的表情,这时眼大也成了毛病,有了一个“大眼儿灯”外号。有一次我们院几个孩子在大个子屋门口议论探照灯,不知道探照灯为什么有一根最亮、最粗,大鼻净张嘴就说:“最大呗!还用说。”“大眼儿灯”四儿凑到大鼻净鼻子底下:“谁他爸?”类似的例子多了。这还罢了,有时他问的问题十分古怪,跟他的大眼儿灯一样不知琢磨什么,譬如会问探照灯可以打飞机吗?哪儿和哪儿,边儿去。
  每年一进九月就有探照灯。四儿数过有三十六根,我们谁也没核实,数不过来,数它干吗?探照灯明明暗暗,有的很淡,一会儿合起来,一会儿散开,一会儿分组交叉,一会儿整体成一个几何图形,又简单,又不解,还数它真是撑的。一般在九月十五号左右出现,但我们早早就开始仰望星空。真是仰望,个个都很肃穆。我们不知道康德,不知道李白,不知道牛郎织女,就是干看。有时你捅我一下我捅你一下,捅急了打起来,打完再看。
  我们站在当院的小板凳上,小桌上,台阶上,窗台上,高高低低,有着几乎自然界的层次。有人还上了房站在了高高的两头翘起的屋脊上。对于星星我们一无所知,月亮稍好一点,知道嫦娥,猪八戒调戏嫦娥,仅此而已,不甚了了。我们有着极大的耐心去面对浩淼的星辰,说赤子之心真的不为过,真是赤子。我们等,直到屋脊上的人突然大喊:“探照燈出来了!”“我看到了!”“就在那边!”
  哪边?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有人急了也去上房,蹬翻了东西,叮呤咣啷,就跟两只猫似的。
  探照灯很怪,不一起出现在天幕上,而是一根两根地出现,要出得好几天,快到十月一日才出齐。但不管怎么说越来越多,院子、街上任何有天空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屋里一抬头也能看到它在晃。开始几天我们最奇怪的是探照灯为什么不一起出?为什么要晃来晃去?很多图案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特淡、特小,而有的特粗、特亮?探照灯一出现各学校就开始练队,踢正步,组字,天上也是这样吗?
  我们当然问不了这么多问题,一部分是四儿问的。排除打岔(已够烦人)有些问题根本无法回答,都不能理解他什么意思,简直拱火。没人搭理他,即使偶尔有回答也只一两个字。“是!”“不是!”三个字的话就有肢体动作了。
  “不知道!”
  但四儿很快就忘记了被踹,继续问。我们也理解四儿因为听得一知半解、残缺不全而焦躁不安,难以控制——我们整天在一起还不知道,但是真烦,真腻歪,我们觉得他还不如聋了好,别人清静他自己也清静了。
  (作者宁肯,选自《收获》2020年第2期,有删改)
  赏析
  文中的“探照灯”一语双关,既指实际生活中的探照灯,又指有一个“大眼儿灯”外号的四儿——“听不清就凑得人家很近,有时凑到了人家鼻尖子底下,显出动物的表情,这时眼大也成了毛病”。每每到九月十五号左右,作者便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一起肃穆地仰望着星空,呆呆地看那些明明暗暗的探照灯。本文并没有直接介绍探照灯,而是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和四儿的发问来表现探照灯的特点的,烘托了作者对探照灯以及旧时光的怀念之情。
其他文献
“砰”的一声,我的下巴仿佛重重地挨了一记重拳,整个人向后倒了下去。我躺在地上,大脑嗡嗡作响。刚刚迎面疾驰而来的一辆电动三轮车和我来了一场亲密接触,等我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时,三轮车早已远去。缓过神来,我才感到下巴一阵刺痛,牙齿无法咬合,嘴里好像还进了沙子,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牙齿的碎片。  我的心情沮丧极了。每次骑车出门,爸爸都会嘱咐我骑慢一点,我总是随口答“我知道了”,其实在心里嘀咕:“不听不听,
期刊
东瀛的水与中土不同。不同在哪里,一时说不出,只是泡出茶来,滋味寡淡一些,有枯意。在京都饮过几款绿茶,总觉得少些茶香。于是换上红茶,一时气息浓热。临窗饮茶,室外街巷如老旧的碳素画,像枯山水,却无旧事之感。到底异国,生不起余情。余情未到,茶的滋味也黯然失色。  茶之美在余情。若无余情,纵是闲情如海也枉然。闲情不易得,余情更难寻。于是喝酒,青梅淡酒,和歌山的青梅淡酒。不忍贪多,只想坐下一口口慢慢地喝。 
期刊
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从未缺席,即便是疫情蔓延的日子,也是“停课不停学”。因为有了他们的辛苦工作与陪伴,我们收获了成长与温暖。我们应当用最美丽的语言和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我们内心深处的感谢之情!  请以“停课不停学,您伴我成长”为话题,写一写疫情以来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或者一件事,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对父母亲人的感恩。  要求:1.题目自拟;2.600字左右。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相对于命
期刊
命题方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019年,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题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命题人对初中生思辨能力的重视,另一方面暗含了中考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命题立足于“立德树人,守正出新”的方向,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考查考生对生活的思考,考查考生对世界观
期刊
公元2020年有一个不怎么美妙的开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流行病,让很多中国人熟悉了“新型冠状病毒”等拗口的生物学名词。人们小心翼翼地戴起了口罩,超市里的消毒液、酒精几近售罄,城市街道空空荡荡。这场景让人想起17年前非典肆虐的肃杀春天。那一年,很多人平生第一次意识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始终维系于一种危险的平衡之上,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静好岁月之旁,还有一个人类至今尚未完全理解的庞大世界。  没错,是病毒。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持天空的湛蓝,保持大地的翠绿,保持山泉的甘甜,是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天边小城  在生态大变迁中,云朵的尽头,无穷的远方,大自然的少女心,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披上了绿色嫁妆,培育
期刊
成长路上总是有太多的任性,但只要我们能及时地做到“三省吾身”,把反思当成一种习惯,“任性”也会变成一种财富。  請以“我以为我已经  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夜,乌黑,清冷。  夜空下一盏灯,一张奖状,证明了男孩的成功。但,获得大奖的他,心中却毫无兴奋之意。与之相反,此时他的心中被不安与后悔所充斥,仿佛夜空中的一片片乌云……  那是一次学科活动——“设计班徽”。刚升入初中后,一心
期刊
我轻开柜门,拂去旧尘,那个小小的不倒翁依然穿着大红色的衣裳,眨着眼睛,笑眯眯地看着我。我轻轻地推了它一下,它便左摇右晃好一阵,随后又重新直挺挺地立在我的面前。远去的记忆如同一朵含苞的野花,在一瞬间绽放在我眸中……  初春,天气渐暖,和风微醺,学校培优班晋级考试的日子悄然而至。那时我几次模考的成绩都“居高不下”,老师也常说,我只要保持现在的成绩,晋级根本不是问题。我有点飘飘然,没怎么复习就迷迷糊糊地
期刊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这是理查德·普雷斯顿追踪埃博拉病毒起源的作品《血疫》的开头。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新冠病毒肆虐,几乎影响着全国每一个人的生活。以下是一位网友对其81岁的奶奶在疫情期间生活变化的描述: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疫情,我都不知道奶奶积攒了这么多保健理疗“藏品”。疫情爆发后,特别是在电视里看到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易感染病毒以后,奶奶就把放在角落
期刊
。。终于度过了艰辛的半个月,迎来了梦寐以求的双休。简直是要爽翻天了,我不得不用一个网络用语:“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①。。。。。。。。。。。。。隨着第五节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一个个乐开怀地走进教室。为什么同学们今天如此高兴地走进教室呢?因为这一节课是本周的最后一节课,只要熬过这一节,就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②。。。。。Miss刘走入教室,对同学们说:“安静下来,我知道大家都很想家,所以这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