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问题在近年高考中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在全国2011年文综卷(Ⅰ)政治试题中,多个试题围绕民生现实需求问题设置情景,体现了高考试题对民生的高度关注。
在选择题方面:第26题,沿海地区“招工难”问题,涉及民生中的就业与分配;第27题,蔬菜价格的下跌对菜农的影响,考察民生中的物价问题;第28题,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涉及影响民生问题的气候条件;第29、30题,考察的是生态影响民生;第32题,是从公民政治权利方面关注人民的诉求;第33题,是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关注人民的需要。在全卷12个政治选择题中,民生问题的试题占7个。
在主观题方面,38题第二问中央财政支持西藏,促进西藏人民经济社会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维护了西藏繁荣稳定,使西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属于民生范畴的试题;39题第5问,立足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促进延安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异,让延安人民更快地发展富裕起来,这也属于民生范畴。
民生问题的解读,从主体角度看,一般是政府、企业、个人(农牧民、企业职工、公民)三方面,以政府为主;从问题层次看,包括“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三个层次:
例1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 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2 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是( )
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 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解答这一类试题需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选项的“措施”或“行为”是否符合题干主体的性质和职责,二是选项要求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例1中“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不是“企业”主体的职责,“提高员工的技能要求”不能解决“就业难”问题,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故③④两项应排除。作为企业要解决就业难,适合其主体身份的是选项是“提高员工的福利”,“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所以A选项正确。例2中题干要求回答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①项不能解决题干问题,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③项属于菜农自身的行为,不符合政府主体的职责,故排除。符合政府主体要求的措施是②④,答案选D。
例3 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提高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中央财政为此安排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7%。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 )
A. 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C. 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选择题的选项设计遵循迷惑性原则,所以,在解题时排除法是理想的方法。第一步,先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平均分配国民财富”,以便缩小选择范围;第二步,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不能反映题干规定性的选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是政府而是医疗机构;第三步,从一般意义上说,做完以上两步,剩下的选项应该为必选答案了,但是在单项或最佳选择题中,要做出唯一选择,必须对选项进行仔细推敲,把握题干和选项的内在联系,“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财政补助”是属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答案选D。
例4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组合型选择题因其考查的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解答组合型型选择题主要偏重于采用排除法、选正排误并用法。发展沙柳产业,不仅仅是看中其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生态效益,故选项①不全面。农牧民并不是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自然进行了积极的改造,选项②不符合材料信息。③④是符合题意的原因,故选D。
下面谈谈民生类试题的应对策略。
(1)应对策略的重点是关注民生热点。
如当前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应对策略的关键是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这要求我们要对学科中自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及其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复习,全面把握课本中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按照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准确地把握每一条知识线,最终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思维,大气谋局,以不变应万变。
(3)应对策略的核心是提高能力。
在备考中,应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利用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络,以热点专题为依托,挖掘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并配合相关的检测题来强化训练,培养自己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复习题要精选精练,切忌怪题、难题和题海战术。同一民生问题的情境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针对性训练。加强重点、热点问题的训练,找规律、找思路,做到触类旁通,变习题训练为思维训练。
[【练习】]
1. 针对当前收入悬殊和分配不公的现象,国家应( )
①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加强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顿分配秩序 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确定社区老年和儿童人口数量,据此开办老年餐桌和幼儿园,还会涉及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布建设等。这体现了政府( )
①关注公共利益,增强公共决策科学性 ②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 ③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④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材料一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促使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材料二 走在城市与农村边缘的农民工,面临着整体收入偏低、工作稳定性差、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
材料三 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党和政府应当怎样维护这一群体的发展权益。
(3)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农民工为什么能够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参考答案】]
1.B 2.C
3.(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城乡的教育发展问题,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城乡教育事业;注意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
(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发展好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障农民工取得劳动报酬、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保和福利等权利,依法加强对侵犯农民工权益行为的监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3)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推动了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城乡的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农民工的社会实践,有利于繁荣发展城乡的大众文化。
在选择题方面:第26题,沿海地区“招工难”问题,涉及民生中的就业与分配;第27题,蔬菜价格的下跌对菜农的影响,考察民生中的物价问题;第28题,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涉及影响民生问题的气候条件;第29、30题,考察的是生态影响民生;第32题,是从公民政治权利方面关注人民的诉求;第33题,是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关注人民的需要。在全卷12个政治选择题中,民生问题的试题占7个。
在主观题方面,38题第二问中央财政支持西藏,促进西藏人民经济社会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维护了西藏繁荣稳定,使西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属于民生范畴的试题;39题第5问,立足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促进延安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差异,让延安人民更快地发展富裕起来,这也属于民生范畴。
民生问题的解读,从主体角度看,一般是政府、企业、个人(农牧民、企业职工、公民)三方面,以政府为主;从问题层次看,包括“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三个层次:
例1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 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2 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是( )
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 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 解答这一类试题需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选项的“措施”或“行为”是否符合题干主体的性质和职责,二是选项要求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例1中“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不是“企业”主体的职责,“提高员工的技能要求”不能解决“就业难”问题,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故③④两项应排除。作为企业要解决就业难,适合其主体身份的是选项是“提高员工的福利”,“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所以A选项正确。例2中题干要求回答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①项不能解决题干问题,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③项属于菜农自身的行为,不符合政府主体的职责,故排除。符合政府主体要求的措施是②④,答案选D。
例3 根据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预算,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提高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中央财政为此安排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7%。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 )
A. 平均分配国民财富 B.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
C. 完善医疗卫生体制 D.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解析 选择题的选项设计遵循迷惑性原则,所以,在解题时排除法是理想的方法。第一步,先排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平均分配国民财富”,以便缩小选择范围;第二步,排除观点本身正确,但不能反映题干规定性的选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不是政府而是医疗机构;第三步,从一般意义上说,做完以上两步,剩下的选项应该为必选答案了,但是在单项或最佳选择题中,要做出唯一选择,必须对选项进行仔细推敲,把握题干和选项的内在联系,“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财政补助”是属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答案选D。
例4 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组合型选择题因其考查的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解答组合型型选择题主要偏重于采用排除法、选正排误并用法。发展沙柳产业,不仅仅是看中其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生态效益,故选项①不全面。农牧民并不是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自然进行了积极的改造,选项②不符合材料信息。③④是符合题意的原因,故选D。
下面谈谈民生类试题的应对策略。
(1)应对策略的重点是关注民生热点。
如当前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包括六个方面: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应对策略的关键是掌握学科基础知识。
这要求我们要对学科中自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及其相互关联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复习,全面把握课本中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按照记忆、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准确地把握每一条知识线,最终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思维,大气谋局,以不变应万变。
(3)应对策略的核心是提高能力。
在备考中,应把重点放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上,利用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络,以热点专题为依托,挖掘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并配合相关的检测题来强化训练,培养自己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复习题要精选精练,切忌怪题、难题和题海战术。同一民生问题的情境材料,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针对性训练。加强重点、热点问题的训练,找规律、找思路,做到触类旁通,变习题训练为思维训练。
[【练习】]
1. 针对当前收入悬殊和分配不公的现象,国家应( )
①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加强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顿分配秩序 ④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人口普查是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确定社区老年和儿童人口数量,据此开办老年餐桌和幼儿园,还会涉及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分布建设等。这体现了政府( )
①关注公共利益,增强公共决策科学性 ②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 ③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④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大约1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材料一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促使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材料二 走在城市与农村边缘的农民工,面临着整体收入偏低、工作稳定性差、劳动合同不规范、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安全隐患较多等问题。
材料三 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党和政府应当怎样维护这一群体的发展权益。
(3)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农民工为什么能够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参考答案】]
1.B 2.C
3.(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综合考虑城乡的教育发展问题,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城乡教育事业;注意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促使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优化城乡教育资源结构。
(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依法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推进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发展好农民工群体的利益;政府应坚持依法行政,依法保障农民工取得劳动报酬、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社保和福利等权利,依法加强对侵犯农民工权益行为的监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3)人口迁移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推动了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交流传播,从而推动城乡的文化创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农民工的社会实践,有利于繁荣发展城乡的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