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今天信息泛滥,企业家缺乏的不再是商学院所传授的信息和理论,而是思考。”
那天晚上听到这个故事的,还有从北五环的公司赶到南五环饭桌上的于忠兰。“跑那么老远,不是为吃顿饭,就是想见这帮子人。”于忠兰对于小组成员,经过两三年的坦诚交流,熟悉彼此的企业,问题一提出来,不需要过多解释背景,就能知道来龙去脉,问题的针对性也加强,她把私董会当成自己的“智囊团”,定制化特点十分突出。
于忠兰和饭桌上的人,都因私董会而彼此相识。一个月一次的小组讨论、一次饭局、一次公开课,她都不会错过,私董会已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驿站。
在自己的小组,于的外号是“正能量”,常常满面春风,为大家化解压力。她开玩笑说,听到每个人面对的各种难题,才知道,谁也比谁好过不到哪里去。这么一想,自然就把压力看淡了。有时候,别人听了自己的遭遇,也会平衡些。于坚持开了4年私董会,慢慢地,倾诉对象,从丈夫和家人,转向了私董会的CEO们,把扮演垃圾情绪回收站的丈夫,解放出来。
在私董会流行之前,企业家的圈子,更多是商学院,是商会同学会、企业家俱乐部和会所。虽则热闹,可以培育人脉拓展商机,但也容易沦为“成功人士俱乐部”式的过场,往往在觥筹交错和对企业大佬的膜拜中迷失方向。
而企业家又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他们曾参与的以模块为导向的EMBA、MBA等管理课程显然不足以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管理理论实现自我提升后,他们又迫切希望突破自我,有一个来自外部的、值得信赖的“智囊团”,让他们从企业家本人看不到的视角,帮助自己真正剖析问题本质。
“当互联网从底层的技术力量,发展成为商业形成与存在的逻辑,并发生量变堆积的质变时,一切经验主义锻造的方法论,就开始失效。”许多企业家都会有类似的感叹,在这样的剧变下,企业家的学习习惯和社交模式也都在发生变化,私董会正是完美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新一代企业家学习模式。
“剧变时代的中国企业家,需要一个可以更深层次交流的高端社交圈”,领教工坊创始人肖知兴用一句话概括了私董会在当下中国风靡的原因。而私人董事会可能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最佳组织形式。2011年底离开伟事达,和朋友创立外滩董事会的兰刚称,私董会正是完美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新一代企业家学习模式。
“过去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今天信息泛滥,企业家缺乏的不再是商学院所传授的信息和理论,而是思考。”兰刚指出的思考,就是靠教练的穿针引线,诱发小组成员提出真问题,帮助发起议题的企业主,提升自我觉知力,将企业家的成长机制,依靠激发内心力量和自我认知实现。“做企业决策的孤独感和压力,现在主要靠私董会化解掉。”读过EMBA的于忠兰一比较发现,高大上的商学院,在帮助CEO解决现实问题上,并不如私董会,同学间的交情,多数泛泛,无法像私董会里的小组成员这般,触及到内心最隐秘的部分。
问题的私密性,让主持会议现场的总裁教练,看到企业一把手最真实的那一面:究竟是该和妻子离婚,娶红颜知己,还是不离婚保持现状?如何赶走不理解企业发展目标的二把手?决策失误后,如何重建信心?……极度私密化的情感问题、人事任用以及经营管理困惑,都会被拿到私董会上讨论。提问越私密,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越高。
信任成了这个圈子的关键词。——“信任到能把公司最真实的那个账本跟小组成员公开。”五五私董会的钻石组成员王戈说。“并不是一开始就敢把私密性问题抛出来,也是一步步试探的结果。”于忠兰说,反过来,信任度逐渐提高后,小组成员之间的黏性和依赖性,也会增加,当大家都敢于说真话了,真问题就能解决了。
“至今为止,还没发生一起因为商业机密泄露,或者人事任免纠纷的诉讼。”有着商学院教授经历的肖知兴,认为自己从商学院转向到私董会,选择了一条适应潮流的路径。私董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是商学院、同乡会、兄弟会等社交圈子难以做到的。
也正因此,私董会应对了企业家敞开心扉交流的需求。私董们来自不同行业、年龄相当、价值观趋同,同时不存在同行业的竞争,因此一方面避免了商业机密的泄露,另一方面跨行业的搭配模式,无意中又契合了跨界整合的互联网社交趋势,“给我们打开思考的视角。”王戈认为,跨界思维的融合,成了私董会受追捧的又一因素。
“企业家得抱团,还得有安全的小圈子,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一根筷子跟人家一把筷子打架,怎么可能打得赢。在像正和岛这样的大圈子里对接人脉,对接资源效率还是很高的,与此同时,我们的很多烦恼,很多难题,很多无法与外人说的困扰,需要一个贴心的,安全的小圈子去倾诉,去碰撞,去求助。这不仅能集思广益帮你把企业做好,对你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有益。”兰刚说。
那天晚上听到这个故事的,还有从北五环的公司赶到南五环饭桌上的于忠兰。“跑那么老远,不是为吃顿饭,就是想见这帮子人。”于忠兰对于小组成员,经过两三年的坦诚交流,熟悉彼此的企业,问题一提出来,不需要过多解释背景,就能知道来龙去脉,问题的针对性也加强,她把私董会当成自己的“智囊团”,定制化特点十分突出。
于忠兰和饭桌上的人,都因私董会而彼此相识。一个月一次的小组讨论、一次饭局、一次公开课,她都不会错过,私董会已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驿站。
在自己的小组,于的外号是“正能量”,常常满面春风,为大家化解压力。她开玩笑说,听到每个人面对的各种难题,才知道,谁也比谁好过不到哪里去。这么一想,自然就把压力看淡了。有时候,别人听了自己的遭遇,也会平衡些。于坚持开了4年私董会,慢慢地,倾诉对象,从丈夫和家人,转向了私董会的CEO们,把扮演垃圾情绪回收站的丈夫,解放出来。
在私董会流行之前,企业家的圈子,更多是商学院,是商会同学会、企业家俱乐部和会所。虽则热闹,可以培育人脉拓展商机,但也容易沦为“成功人士俱乐部”式的过场,往往在觥筹交错和对企业大佬的膜拜中迷失方向。
而企业家又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他们曾参与的以模块为导向的EMBA、MBA等管理课程显然不足以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管理理论实现自我提升后,他们又迫切希望突破自我,有一个来自外部的、值得信赖的“智囊团”,让他们从企业家本人看不到的视角,帮助自己真正剖析问题本质。
“当互联网从底层的技术力量,发展成为商业形成与存在的逻辑,并发生量变堆积的质变时,一切经验主义锻造的方法论,就开始失效。”许多企业家都会有类似的感叹,在这样的剧变下,企业家的学习习惯和社交模式也都在发生变化,私董会正是完美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新一代企业家学习模式。
“剧变时代的中国企业家,需要一个可以更深层次交流的高端社交圈”,领教工坊创始人肖知兴用一句话概括了私董会在当下中国风靡的原因。而私人董事会可能是应这种需求而产生的最佳组织形式。2011年底离开伟事达,和朋友创立外滩董事会的兰刚称,私董会正是完美体现互联网思维的新一代企业家学习模式。
“过去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今天信息泛滥,企业家缺乏的不再是商学院所传授的信息和理论,而是思考。”兰刚指出的思考,就是靠教练的穿针引线,诱发小组成员提出真问题,帮助发起议题的企业主,提升自我觉知力,将企业家的成长机制,依靠激发内心力量和自我认知实现。“做企业决策的孤独感和压力,现在主要靠私董会化解掉。”读过EMBA的于忠兰一比较发现,高大上的商学院,在帮助CEO解决现实问题上,并不如私董会,同学间的交情,多数泛泛,无法像私董会里的小组成员这般,触及到内心最隐秘的部分。
问题的私密性,让主持会议现场的总裁教练,看到企业一把手最真实的那一面:究竟是该和妻子离婚,娶红颜知己,还是不离婚保持现状?如何赶走不理解企业发展目标的二把手?决策失误后,如何重建信心?……极度私密化的情感问题、人事任用以及经营管理困惑,都会被拿到私董会上讨论。提问越私密,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度越高。
信任成了这个圈子的关键词。——“信任到能把公司最真实的那个账本跟小组成员公开。”五五私董会的钻石组成员王戈说。“并不是一开始就敢把私密性问题抛出来,也是一步步试探的结果。”于忠兰说,反过来,信任度逐渐提高后,小组成员之间的黏性和依赖性,也会增加,当大家都敢于说真话了,真问题就能解决了。
“至今为止,还没发生一起因为商业机密泄露,或者人事任免纠纷的诉讼。”有着商学院教授经历的肖知兴,认为自己从商学院转向到私董会,选择了一条适应潮流的路径。私董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是商学院、同乡会、兄弟会等社交圈子难以做到的。
也正因此,私董会应对了企业家敞开心扉交流的需求。私董们来自不同行业、年龄相当、价值观趋同,同时不存在同行业的竞争,因此一方面避免了商业机密的泄露,另一方面跨行业的搭配模式,无意中又契合了跨界整合的互联网社交趋势,“给我们打开思考的视角。”王戈认为,跨界思维的融合,成了私董会受追捧的又一因素。
“企业家得抱团,还得有安全的小圈子,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你一根筷子跟人家一把筷子打架,怎么可能打得赢。在像正和岛这样的大圈子里对接人脉,对接资源效率还是很高的,与此同时,我们的很多烦恼,很多难题,很多无法与外人说的困扰,需要一个贴心的,安全的小圈子去倾诉,去碰撞,去求助。这不仅能集思广益帮你把企业做好,对你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有益。”兰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