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西充县竹业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竹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竹业经济;现状;对策;四川西充
中图分类号 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050-01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属丘陵地区,其生态条件和竹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四川东北部极具代表性。由于盛产竹子,资源丰富,又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基础,目前西充已被确定为国家麻竹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但是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技力量薄弱,导致竹业经济效益提升慢,极大地阻碍了该区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笔者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区竹业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竹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旨在对该地区、川东北及其他竹产区的竹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竹产资源现状
全县栽培的竹主要为慈竹、楠竹、撑绿竹、绵竹、斑竹、雷竹、麻竹,栽培面积2 893.3hm2,分布于47个乡镇、603个村。自2003年以来,我县在16个乡镇成片栽植笋用竹2 000 hm2,其中麻竹1 666.7hm2、雷竹333.3hm2;材用竹333.3hm2,其中撑绿竹66.7hm2,绵竹266.6hm2。现有2个以培育、加工竹笋为主的龙头企业,1个以竹材加工为主的企业。
2竹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效益提升难。我县竹资源分布广,竹材存量大;但目前竹材加工企业少,年耗竹材0.3万吨,产值仅100万元,且综合利用率极低。产业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与大资源极不匹配。二是林农组织发展难。由于目前利益机制不健全,林农只能从生产这个环节获取很少一部分利益,加工、营销的巨大利益都被龙头企业所获取,且没有反哺林农,造成林农收益差,积极性不高,使组织发动林农参与竹产业难度加大。三是科技实用技术推广难。目前,我县竹业生产还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状态,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还没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技服务体系没有形成,没有形成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没有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还缺少介于政府、企业、林农之间民间组织——竹业协会,存在科学技术推广难、落实难的难题。四是发展资金筹措难。竹产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较慢的朝阳产业。前期投入巨大,许多企业、林农望而生畏,造成前期投入严重不足,项目开发资金难以到位。五是灾害性天气防控难。竹业是一个生态产业,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天旱、水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伤害,而竹基地分布广、面积大,很难全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3发展竹业经济的对策
3.1搞好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提高竹业经济的前提。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竹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竹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竹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是要在全县新增竹资源8 000hm2,建立竹制品加工厂5个,建立竹林景点2个,达到竹产业实现产值6.8亿元,上缴利税6 000万元。在规划落实上应在3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建基地、增存量,在拓展资源上狠下功夫,在全县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山坡地再成片栽植优质笋用竹4 666.7hm2,其中麻竹3 333.3hm2,雷竹1 333.4hm2;发展以撑绿竹为主的材用竹林3 333.3hm2,使项目区人均竹林面积达300m2,人均产值1 100元,全县竹农在培育竹林中实现产值1.7亿元;二是引龙头、兴产业,在竹制精品上狠下功夫。应适当增加竹笋加工、竹材加工厂、竹制品精加企业,开发竹保健品、竹纤维制品、竹炭产品,积极引导林农对竹加工废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竹废料为原料的竹荪栽培,为大中城市提供优质的竹荪菌。在全县建成666.7hm2竹荪基地,力争在竹制加工及综合开发上,全县实现产值5亿元;三是游竹海、吃竹笋,在森林旅游业开发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竹林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竹海旅游业,在全县建立3个竹海旅游景点,同时,开发竹笋宴、竹虫宴,使我县成为川东北竹海旅游大县,力争在森林旅游上新增产值1 000万元。
3.2完善产业链条
针对我县在生态产业发展上存在“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必须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大批涉林龙头企业,参与西充竹业深度开发,着重解决好产业链条的终端和末端,培植强劲的龙头企业,寻求广阔的营销市场,采取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大力扶持以竹笋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具有特殊风味的竹丝、干竹片、鲜笋片等有机食品。要提升传统竹工艺,扩大竹编产业规模,着力提升档次,扩大外销,壮大品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识之士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业,使我县成为森林旅游大县、强县。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扩大资源存量,以强大资源优势推动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和企业良性互动,真正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3.3实行科技兴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竹业经济要上新台阶,就必须增大竹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县里要组建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科技推广队伍,基地乡镇要培训一批业务骨干,项目村要有3~5名科技领头人,重点社要有2~3名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已涌现一批科技示范户,为科技兴竹奠定了基础,但差距还很大。要趁经济全球化的大好时机,及时吸收国内外竹业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地的实际,努力提高竹业的科技含量;要和1~2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挂钩,吸收他们的科研成果;要不断引进外地优良竹种;要建立良种培育和快速繁殖基地,培育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抗寒、抗旱、优质的竹良种;要对竹资源进行多层次的开发,生产出优质无公害的竹类食品,形成自己的绿色品牌。同时,还要让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在科研开发、新工艺引进、技术改造方面狠下功夫。
3.4优化投入机制
产业发展投入是关键。今后,要优化投入机制,建立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奖补为辅的融资机制,多辟融资渠道,广筹资金,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加大财政对竹产业开发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每年政府从产业化资金拿出100万元,用于科技推广,建立奖励基金和风险基金。二是鼓励有识之士参与竹产业开发,大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竹产品开发,特别要激励业主承包荒山种竹。三是引导林农参加生产管理,力争做到精心管理、科学管理、管出成效。四是建立反哺机制。建议龙头企业从加工、销售获取的附加值中,拿出一部份利润反哺林农。
4参考文献
[1] 吴红梅.多元导向经济与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1(3):61-62.
[2] 刘钟栋.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董世林,植物资源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出版社,1994.
关键词 竹业经济;现状;对策;四川西充
中图分类号 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8-0050-01
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属丘陵地区,其生态条件和竹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在四川东北部极具代表性。由于盛产竹子,资源丰富,又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基础,目前西充已被确定为国家麻竹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但是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科技力量薄弱,导致竹业经济效益提升慢,极大地阻碍了该区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笔者在多年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区竹业经济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竹业经济发展的对策,旨在对该地区、川东北及其他竹产区的竹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竹产资源现状
全县栽培的竹主要为慈竹、楠竹、撑绿竹、绵竹、斑竹、雷竹、麻竹,栽培面积2 893.3hm2,分布于47个乡镇、603个村。自2003年以来,我县在16个乡镇成片栽植笋用竹2 000 hm2,其中麻竹1 666.7hm2、雷竹333.3hm2;材用竹333.3hm2,其中撑绿竹66.7hm2,绵竹266.6hm2。现有2个以培育、加工竹笋为主的龙头企业,1个以竹材加工为主的企业。
2竹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效益提升难。我县竹资源分布广,竹材存量大;但目前竹材加工企业少,年耗竹材0.3万吨,产值仅100万元,且综合利用率极低。产业规模小、产值低、效益差,与大资源极不匹配。二是林农组织发展难。由于目前利益机制不健全,林农只能从生产这个环节获取很少一部分利益,加工、营销的巨大利益都被龙头企业所获取,且没有反哺林农,造成林农收益差,积极性不高,使组织发动林农参与竹产业难度加大。三是科技实用技术推广难。目前,我县竹业生产还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粗放经营状态,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还没运用于生产实践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技服务体系没有形成,没有形成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没有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还缺少介于政府、企业、林农之间民间组织——竹业协会,存在科学技术推广难、落实难的难题。四是发展资金筹措难。竹产业是一个投入大、见效较慢的朝阳产业。前期投入巨大,许多企业、林农望而生畏,造成前期投入严重不足,项目开发资金难以到位。五是灾害性天气防控难。竹业是一个生态产业,竹子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天旱、水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伤害,而竹基地分布广、面积大,很难全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3发展竹业经济的对策
3.1搞好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提高竹业经济的前提。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竹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竹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竹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总体目标是要在全县新增竹资源8 000hm2,建立竹制品加工厂5个,建立竹林景点2个,达到竹产业实现产值6.8亿元,上缴利税6 000万元。在规划落实上应在3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建基地、增存量,在拓展资源上狠下功夫,在全县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山坡地再成片栽植优质笋用竹4 666.7hm2,其中麻竹3 333.3hm2,雷竹1 333.4hm2;发展以撑绿竹为主的材用竹林3 333.3hm2,使项目区人均竹林面积达300m2,人均产值1 100元,全县竹农在培育竹林中实现产值1.7亿元;二是引龙头、兴产业,在竹制精品上狠下功夫。应适当增加竹笋加工、竹材加工厂、竹制品精加企业,开发竹保健品、竹纤维制品、竹炭产品,积极引导林农对竹加工废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竹废料为原料的竹荪栽培,为大中城市提供优质的竹荪菌。在全县建成666.7hm2竹荪基地,力争在竹制加工及综合开发上,全县实现产值5亿元;三是游竹海、吃竹笋,在森林旅游业开发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竹林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竹海旅游业,在全县建立3个竹海旅游景点,同时,开发竹笋宴、竹虫宴,使我县成为川东北竹海旅游大县,力争在森林旅游上新增产值1 000万元。
3.2完善产业链条
针对我县在生态产业发展上存在“大资源、小产业”的现状,必须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大批涉林龙头企业,参与西充竹业深度开发,着重解决好产业链条的终端和末端,培植强劲的龙头企业,寻求广阔的营销市场,采取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大力扶持以竹笋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具有特殊风味的竹丝、干竹片、鲜笋片等有机食品。要提升传统竹工艺,扩大竹编产业规模,着力提升档次,扩大外销,壮大品牌。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有识之士大力开发森林旅游业,使我县成为森林旅游大县、强县。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扩大资源存量,以强大资源优势推动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形成资源和企业良性互动,真正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
3.3实行科技兴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竹业经济要上新台阶,就必须增大竹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县、乡、村科技服务体系。县里要组建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科技推广队伍,基地乡镇要培训一批业务骨干,项目村要有3~5名科技领头人,重点社要有2~3名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已涌现一批科技示范户,为科技兴竹奠定了基础,但差距还很大。要趁经济全球化的大好时机,及时吸收国内外竹业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地的实际,努力提高竹业的科技含量;要和1~2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挂钩,吸收他们的科研成果;要不断引进外地优良竹种;要建立良种培育和快速繁殖基地,培育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抗寒、抗旱、优质的竹良种;要对竹资源进行多层次的开发,生产出优质无公害的竹类食品,形成自己的绿色品牌。同时,还要让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在科研开发、新工艺引进、技术改造方面狠下功夫。
3.4优化投入机制
产业发展投入是关键。今后,要优化投入机制,建立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奖补为辅的融资机制,多辟融资渠道,广筹资金,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加大财政对竹产业开发的资金扶持力度,建议每年政府从产业化资金拿出100万元,用于科技推广,建立奖励基金和风险基金。二是鼓励有识之士参与竹产业开发,大力吸引民间资金投入竹产品开发,特别要激励业主承包荒山种竹。三是引导林农参加生产管理,力争做到精心管理、科学管理、管出成效。四是建立反哺机制。建议龙头企业从加工、销售获取的附加值中,拿出一部份利润反哺林农。
4参考文献
[1] 吴红梅.多元导向经济与乡镇企业经济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1(3):61-62.
[2] 刘钟栋.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董世林,植物资源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