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沙门氏菌Sau-PCR基因分型研究

来源 :食品与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食源性沙门氏菌Sau-PCR基因快速分型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14株沙门氏菌基因组DNA,以酶切产物为模板,用根据酶切位点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样品用核酸染料SYBR Green Ⅰ染色,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用Quantity One软件对14株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经Sau3AI酶切6h后,4种引物均扩增出条带,其中使用引物STG扩增的条带最为清晰,14株沙门氏菌均得到6-11条大小在0.2-1.5kb片段,利于分型。
其他文献
就研制的集装箱内真空度变化对降温速率、箱内温度、箱内相对氧气含量、箱内相对湿度和箱内臭氧发生器臭氧浓度积累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表明,随集装箱内真空度增大,要达到同
摘要:  利用2009~2012年山西3个跨断裂综合剖面的GPS和水准资料,分别获取了这3个剖面的垂向形变速率。结果表明:在时间间隔较短(数月至1 年左右)、观测时间不同步的情况下,GPS 观测与水准观测获得的垂直形变速率偏差较大;在观测时间间隔较长(3 年及以上)时,二者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也验证了在较长时间尺度上利用GPS技术获取跨断裂综合剖面垂直形变的可行性。  关键词:垂直形变;GPS
摘要:运用三维有限元差分软件FLAC3D对混凝土桩加固的地基建立模型,对天然地基以及桩基地震液化前后地基模型的加速度、位移以及桩基的液化情况等进行数值模拟和系统对比分析,得到4种工况地基的加速度变化情况以及地基液化特点。计算结果表明加速度在非液化层传播呈放大趋势,而液化层对地震波的传播有明显削弱作用。在相同地震动作用下,天然地基的超孔压比值超过0.75的单元略多于桩基,桩对消除地基液化作用有限。研
摘要:为研究造成新疆呼图壁大容量气枪震源重复性波动的原因,利用2015—2016年新疆呼图壁气枪震源激发池岸边的一台地震仪记录的3 214次激发信号,采用聚类分析中层次聚类方法和波形信号互相关技术,以相关系数大于0.95、对应相似度距离为0.05为标准对气枪震源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将信号分成了2类。对可能造成气枪信号重复性波动的几种原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这种信号的重复性波动是气枪激发时压力不同造成的
摘要:分析2017年鲁甸MS49地震等震线特征、震源机制解及余震序列特征,从地震序列和震源机制解两方面,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特征;结合野外活动断裂考察成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构造环境。初步认为,鲁甸MS49地震可能不是鲁甸MS65地震的强余震。昭通—鲁甸断裂带及邻区地震类型分布受区域断裂控制明显,具有有利的孕震构造环境。  关键词:鲁甸MS49地震;
摘要:采用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6300个地震,对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库区蓄水后,地震频度与水位同步增长,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明库区有水库诱发地震发生。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澜沧江上景谷、双江交界处的小震活动增加最为显著,采用Hypodd双差相对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后地震在空间上更为丛集,地震震源深度从0~20 km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