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国粹正在被人们淡忘

来源 :中国钢笔书法·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ong2006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 鸿 WANG HONG
  1968年 出生于四川省射洪县。
  1991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97年 硕士生课程结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91年至2006年 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理论系主任。
  2006至今 作为高级人才引进至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专业,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漆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杭州·中国漆美术馆主持人。
  时间:2011年12月
  地点:杭州·中国漆美术馆
  
  沈磊鸿(以下简称沈):王教授,您好! 中国漆文化历史悠久,有着约七千多年的历史,能否谈谈漆的历史。
   王鸿(以下简称王):中国漆文化的历史十分久远,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杰出贡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然漆器的历史主要是 依靠考古来证明,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漆器于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名朱漆姆木碗(如图1), 此碗高5.7厘米,器壁较厚,造型古拙,壁外涂有一层薄薄的朱红色漆料,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而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漆文化的发展可谓蒸蒸日上,至秦朝时漆器制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手工业门类。秦代的漆器制作更为规整、精美,器形、品种丰富,产量增大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秦代的历史虽不长,但秦代漆器在从春秋战国到汉代的漆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秦汉漆器的纹饰红黑辉映、飞扬流动,(如图2) 在给人们以强烈视觉冲击和无限遐想的同时,更让人惊叹时人如此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和娴熟的绘画技法。汉代达到了漆文化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朝的金银平脱漆器,宋朝的素色漆器及元明清的雕漆,其发展均独具特色,达到了漆文化史上的高峰。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利用天然“工具”的“劳动”形式,跃进到利用客观条件、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劳动阶段。劳动与创造带来了繁荣,思维与灵感也伸向了文明。人类从靠大自然恩施的食物采集者,转变为日益摆脱大自然束缚、掌握自己命运的食物生产者,使自己成为大自然的积极伙伴,而不再像他们的前人只是寄生在大自然身上的食客。人类的双手和大脑最明显的成果就是技术,技术的发展使人具有了随其心愿做事的能力,给人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成为人类发明、创造、制造手工艺品的源泉,使人们得以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物质基础,创造出优美的作品,从中得到心灵的喜悦、艺术的陶醉和意识的升华,满足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有些器具的出现,最初虽是以实用为目的的物品,但是经过了时光的磨砺,而绽放出许多艺术的光辉,成为人们精神美感的向往。中国漆器的产生正是这种实用技术和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果,在不断的演进中,印证着中国漆文化发展的成就,折射出举世分析文物的漆工艺技法瞩目的艺术光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沈:分析文物的漆工艺技法,得知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漆都是纯天然的。请简单介绍下天然漆?
  王:分析文物的漆工艺技法得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不但能种植漆树,采集漆汁,熬制加工漆料,还掌握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化学合成、反提炼技术——从汞物质中提取朱砂、银珠粉质材料用以配制色漆。所谓的天然漆其是从漆树上分泌出来的液汁。它具有抗潮防腐,又有美丽的光泽,不仅用以保护器物,而且可以美化器物。中国人随着对漆的应用,也不断地开掘着漆的美。
  它光泽柔和内敛、淳厚朴素,髹涂于器物之上,口触、手摸,给人以亲切温和之感。 它凝重深沉、高雅华贵,给人以静穆崇高之美。它含蓄蕴藉,富联想性,给人以神秘朦胧之趣。
  沈:王老师,你主要注重于漆器的创作。漆器有哪些形态呢?
  王:漆器是漆艺的主要形态。因此,漆艺是一门包括了器、塑和画三种要素的综合艺术形式。如战国的“鸳鸯形漆盒”(如图5) ,整体是一个鸳鸯形,是塑;腹空,上有盖,打开可以注水,是器;鸳鸯两侧绘有宴乐图和撞钟图,是画。此可谓塑、器、画三位一体的典型。又如南北朝时的“人物故事漆画屏风”,屏风是器,人物故事是画,是器和画的结合体。战国的“透雕双鹿漆座屏”则是塑和画的结合了。以上种种形态器物恰恰是最符合人们的使用及审美需求。
  漆艺之所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关键在于天然漆的可塑性。天然漆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材料,它拥有丰富多彩的髹饰技法。
  漆自身就是一种天然涂料,可以髹涂于木、皮、竹、陶、骨、布、金属等不同的材料上,称为髹涂。
  漆又可以作为结合剂,调合钛白、银朱等颜料成为彩漆。
  漆,富有黏性,可以作为黏合剂,粘贴金属、骨石……于是有了镶嵌。
  漆液黏稠,可以厚涂,于是有了堆漆。
  漆液干后,可以镌刻,于是有了刻漆。
  漆液多次髹涂,待到一定厚度时,可以雕刻,于是有了雕漆。
  漆液稀释后,互相流动渗化,可以泼洒,于是有了泼漆。
  漆液呈半透明的红褐色,可以覆盖在有映射性能的金银或朱漆上,于是有了罩漆。
  干后的漆液有硬度,耐打磨,于是有了磨漆。
  丰富多彩的技法,孕育了漆艺可以为器、可以为塑、也可以为画的多种形式。器、画、塑既可以相互结合,又可以各自独立发展。漆艺的广度与精度,符合时代审美,这种审美价值、使用价值、收藏价值等肯定定了它在时代中的地位。正是这种被肯定以及大量使用漆器使漆艺术走向辉煌。例如漆作品——《中国漆器-茶具》
  沈:漆艺术在传承与生存问题上是怎样的?
  王:漆器,顾名思义是漆的器物。是器即为实用,不能实用,何以称器?彝族漆器之所以延续至今,就是因为结合实用。楚汉漆器之所以发达,就在于结合生活。
  中国漆艺的衰弱,原因是多方面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脱离了实用、脱离了生活,不惜工本,盲目堆砌的淫巧滥施,是脱离实用的主要表现。其结果不仅丧失了实用功能,也丧失了审美价值,因为技术上的精工细刻不等于艺术的完美,材料的堆砌不等于价值的高贵。
  造型、纹样、风格,多年一贯制,20世纪仍然生产18、19世纪风格的作品,也是脱离实用、脱离生活的表现。时代变了,人的生活习惯变了,审美趣味也变了,漆器也要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也不能否定漆器的欣赏价值,但漆器的主要功能是实用,现代漆器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不结合实用就失去了群众,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沈:听了王老师对漆艺术的历史细细道来,突然有种走进历史的感觉。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国粹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王:最主要的还是在宣传,特别要从中小学开始宣传了解漆艺,了解漆艺必须先了解天然漆。了解漆器的创作过程。因此,在天然漆与合成漆并存的同时,在创作漆器时应该提倡使用天然漆。要知道天然漆是怎么来的?怎样去做成漆器,也可以学习其技法。现代漆器是从传统漆艺中孕育出来,传统漆艺是现代漆器之母亲,现代漆器的发展和壮大,仍然需要吃母亲的奶,不断地从传统漆艺中获得营养。
其他文献
蒋知非现就读于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东小学604班,是一个兴趣广泛,快乐阳光的男孩,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自由徜徉,快乐成长是他的美好愿望。学习书法三年有余,长进显著,在校、集团和市级书法比赛中屡获一、二等奖,2010年题写学校“万卷亭”亭名和楹联,2011年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中获软笔书法组二等奖。
期刊
韩嘉溢 《动漫》  慈溪市实验小学
期刊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长素、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
期刊
  
期刊
六敖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以书画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一直都秉承书画艺术传统,重视书画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扬书画特长,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书画育德,书画启智,书画慧心、书画怡情,让书画教育为素质教育服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把“以书画启智,以书画陶情”作为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切入点,以“人人会写一手好字,个个懂得一种书体”为培养目标。学校成立了书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
期刊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是浙江余姚工业园区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以“服务园区发展,促进和谐宜居新城建设”为目标投资建设的余姚市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5.6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1.53万平方米,总投资近8000万元。学校现有初中段18个班级,小学段20个班级,共1800余名学生, 115名教职工,于2008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姚北实验学校建有校园智能广
期刊
为开阔美术教师眼界,提高美术专业素养,金华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现场写生比赛暨中国美术学院学生速写作品展于2011年11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省浦江县仙华外国语学校隆重举行。来自全市中小学的近300位美术教师踊跃参加了本次活动。  23日下午,来自金华各县市的美术教师用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了实地创作,比赛分为塔山公园、东、西老街三个场地。24日上午,写生比赛结果颁奖活动在仙华外国语学校报告厅举行。出席本次
期刊
练习一——造型一  【练习目的】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进入《书谱》中的造型训练。造型训练对于中国书法来讲,应该是一比较新的观念,因为书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定位为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一个西方概念,又称为视觉艺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还有舞蹈,视觉艺术自然就特别强调它的视觉性,即视觉冲击力。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书法的视觉性必须是在传统书法的视觉元素的基础上有所强调,而不能如现在一些展览中不断强化
期刊
祝帅博士,笔名梅江。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学士、硕士)、北京大学(博士)。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2003-2008),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人员、国家核心期刊《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出版专著《设计观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译著《智慧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流派
期刊
杨子勋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8-1992.7月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插班进修一年。2008.9-2009.7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胡伟工作室(材料技法),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至今任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佳木斯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出版专著、教材共三部。  《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