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环境下,部分人群被“精致利己主义”思想腐蚀,成为一个以利益为唯一存在价值的个体,其善于运用权力与规则以达成自身目的。这促使大学生在思想领域彷徨不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蚕食着国民信仰体系的稳固性,最终将危及社会。本文从社会、高校等多层维度系统性剖析“精致利己主义”症候,展开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精致利己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冲突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53
当前,我国已然迈入新时代,新的时代课题也在逐步显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亟待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和重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任务等一系列讲话,这为我们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道德问题奠定了基石。回顾历史,在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下,“精致利己主义”思想的泛滥,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前进步履维艰,实效性不盡人意。从学理方面本质而言,“精致利己主义”是追求个人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公众对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印象在影视节目中非常深刻,从此类人的言语与行为之中,我们得以深入了解精致主义者的内心。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钱理群先生的言论,其认为,当代高校正在培养一部分‘精致利己主义者’,其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社会权力被赋予这些人,对社会危害更大。其在追逐外部奖励的过程中将利己行为美化成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则的行为,从而动摇国民信仰体系。精准剖析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症候成因,准确把握“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发展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的实效性,是有效解决“精致利己主义”症候的重要前提。
1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矛盾冲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差异在于——所有制差异——“公”与“私”的元构成比例问题。显而易见,在市场经济下,资本主义私有制成分远高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作为孕育利己主义的母体,而“精致利己主义”又作为利己主义的分支,“精致利己主义”在本质上同利己主义高度贴合,在形式上存在部分差异。利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核心观念,随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并以一定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去完善、发展,“精致利己主义”等形式存在的利己主义思想便是这种社会科学理论的一部分,不可能发生异化。即使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场下,存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核心观念——利己主义的批判,也很快会被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迅速攻破并得以掩埋。这就决定了“精致利己主义”症候只能发生在运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府职责是尽最大能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但当前无法避免的是,部分市场经营者为获取利益钻社会规则漏洞,破坏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引发思想动荡,这种思想动荡是阻碍我们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市场经济运行下所孕育的“精致利己主义”,从市场经济理论中去探寻答案无疑是首要的。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人”,即实现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计划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计划经济中,人的自利行为更多的与利他行为不发生冲突,由于社会生产驱动和社会成员收入等,无论形式上是否销毁,都表现为实质上的兑现即销毁。并当更多成员有生活保障时,社会刑事犯罪就极少,因而利己与利他更加一致。事实上各尽其能,按需分配个体劳动时间,追求的就是一种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的存在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是对以自身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的否定。商品化因素的确可能腐化人的思想,因为人是社会性的。但这并不足以将“精致利己主义”症候归因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制度,人才是市场经济主体,社会经济关系只是人与人之间个体经济关系的综合。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即个人在市场经济里选择最能带来最大化效用的行为方式,最后整个社会的社会效益就会达到最大化,即人的自私属性决定市场经济的自私属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一部分市场经营者裹挟市场经济体制,将传统道德中的自私属性“合法化”、放大化、极端化、精致化,因为其必须面对自身环境及环境影响下所塑造的自身关于社会公德等思维冲突。
其次,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公有制,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要高度重视“公”的概念,而与此相关联的又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重公轻私观念,这使得部分人群在处于市场经济时,既要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中华文化传统道德要求,同时也要谋得最大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性的对立,而且这种对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无法得以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会学家也未及时从思想层面帮助人们厘清经济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这进一步使得“精致利己主义”症候得以迅速蔓延。
2精致化、美化的利己行为与现行社会规则与机制的矛盾冲突
“精致利己主义”最典型特征便是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一般的利己主义者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手段的精致性,即主体的理智性、隐蔽性。理智性是指个体拥有的认知、理解、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高于常人,相较人民群众而言,其主体具备深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规则意识,即个体在辨别是非关系、利害关系等关系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对本体行为与心理的控制能及时适应和应对环境的强大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其自身在价值观和人生目的指引下、在通晓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运用能够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其自身的外在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工具理性为手段,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并通过符合其自身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以此来支持自身的主观意愿和行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高水平认知,也就是说其选择“精致利己主义”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经过与自身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较量过的,其自身必然建立了一个理性抵抗机制来以此对抗思想政治教育。其主体理智性的使命在于为精致利己主义者自身的思想体系建立一个坚固的思想堡垒,以此来维护自身思想体系的稳固性,保证本体在获取各种利益的道路上能够坦然面对各种思想冲击,最终达成自身目的。这种理智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外界“先进思想”来为自身的思想堡垒添砖加瓦,以自身目的作为中心,不断修补“思想漏洞”,使得自身获得目的具有更加强大的合理性,并且能运用这种强大的、已经内化的合理性来说服自己去克服外界的“思想冲击与侵蚀”。 由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理智性的应用,这使得其自身的外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高度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因此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高理智性往往伴随着隐蔽性。理智性与隐蔽性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隐蔽性是指精致利己主义者借以社会法则与规律来巧妙地掩饰自身外在行为的不正当性,并且在掩饰过程中将自身的外在行为刻意刻画为高度符合社会与国家要求的良好公民形象,使得自身站于道德与法律的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在外在表现上具有良好形象的“老鼠”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目标都无法确认,何谈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理智性和隐蔽性是以高认知性为前提与基础的,由于精致利己主义者自身对社会诸多层面的认知程度更加深刻以及对社会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等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这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拥有高理智性和高隐蔽性的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认知性是指其自身在获取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的过程之中或信息加工的过程之中,本体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经过本体头脑的理性加工处理外界信息,将外界信息转换成内在认知。这种内在认知相对于普通群体的认知而言,其特殊性在于精致利己主义者拥有更强的变通性,更高的元认知和认知水平,这种特殊性构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与普通群体的最大差异,使得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拥有了理智性和隐蔽性。因而在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高认知性下所支配的自身的外在行为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方面下高度符合社会规则与社会道德的高标准性的要求。然而基层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认知水平有限,在开展工作中可能会被精致利己主義者“策反”,者无疑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与其他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强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新时代下,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社会各界建立健全了较为合理、公正、透明的晋升体制、机制。在这种合理晋升机制得以建立下,正逐步磨灭着“利己主义”的存在空间,利己主义及极端利己主义者,其较难通过这种合理的规则来达成自身目的,这种合理的规则将利己主义者妄图走“终南山捷径”的幻想击破。精致利己主义者只有选择将自身行为加以“精致化”“美化”,其才能达成自身目的,并尽最大能力得到现行的社会规则和机制的支持或者不反对。
参考文献
[1]黄河.精致的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60-62.
[2]亚当·斯密.国富论[M].严复,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社,2012:167-173.
[3]崔驰,戴明,孙可可,等.中国大学生是否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基于显示偏好原理的独断博弈实验研究[J/OL].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3[2021-02-03].http://202.200.206.91:8000/rwt/CNKI/http/NNYHGLUDN3WXTLUPMW4A/kcms/detail/22.1062.C.20200107.1618.004.html.
关键词:精致利己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冲突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53
当前,我国已然迈入新时代,新的时代课题也在逐步显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亟待解决一些新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出和重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任务等一系列讲话,这为我们解决意识形态领域道德问题奠定了基石。回顾历史,在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下,“精致利己主义”思想的泛滥,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前进步履维艰,实效性不盡人意。从学理方面本质而言,“精致利己主义”是追求个人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公众对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印象在影视节目中非常深刻,从此类人的言语与行为之中,我们得以深入了解精致主义者的内心。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钱理群先生的言论,其认为,当代高校正在培养一部分‘精致利己主义者’,其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社会权力被赋予这些人,对社会危害更大。其在追逐外部奖励的过程中将利己行为美化成符合社会要求和社会规则的行为,从而动摇国民信仰体系。精准剖析大学生“精致利己主义”症候成因,准确把握“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发展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的实效性,是有效解决“精致利己主义”症候的重要前提。
1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矛盾冲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差异在于——所有制差异——“公”与“私”的元构成比例问题。显而易见,在市场经济下,资本主义私有制成分远高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作为孕育利己主义的母体,而“精致利己主义”又作为利己主义的分支,“精致利己主义”在本质上同利己主义高度贴合,在形式上存在部分差异。利己主义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核心观念,随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并以一定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去完善、发展,“精致利己主义”等形式存在的利己主义思想便是这种社会科学理论的一部分,不可能发生异化。即使在西方资本主义主场下,存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核心观念——利己主义的批判,也很快会被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学理论迅速攻破并得以掩埋。这就决定了“精致利己主义”症候只能发生在运行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府职责是尽最大能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但当前无法避免的是,部分市场经营者为获取利益钻社会规则漏洞,破坏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引发思想动荡,这种思想动荡是阻碍我们走向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市场经济运行下所孕育的“精致利己主义”,从市场经济理论中去探寻答案无疑是首要的。市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理性人”,即实现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而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计划经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计划经济中,人的自利行为更多的与利他行为不发生冲突,由于社会生产驱动和社会成员收入等,无论形式上是否销毁,都表现为实质上的兑现即销毁。并当更多成员有生活保障时,社会刑事犯罪就极少,因而利己与利他更加一致。事实上各尽其能,按需分配个体劳动时间,追求的就是一种以自身劳动为基础的存在形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经济是对以自身劳动时间为基础的个人主义的否定。商品化因素的确可能腐化人的思想,因为人是社会性的。但这并不足以将“精致利己主义”症候归因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制度,人才是市场经济主体,社会经济关系只是人与人之间个体经济关系的综合。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即个人在市场经济里选择最能带来最大化效用的行为方式,最后整个社会的社会效益就会达到最大化,即人的自私属性决定市场经济的自私属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一部分市场经营者裹挟市场经济体制,将传统道德中的自私属性“合法化”、放大化、极端化、精致化,因为其必须面对自身环境及环境影响下所塑造的自身关于社会公德等思维冲突。
其次,社会主义所有制是公有制,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要高度重视“公”的概念,而与此相关联的又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中重公轻私观念,这使得部分人群在处于市场经济时,既要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中华文化传统道德要求,同时也要谋得最大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性的对立,而且这种对立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无法得以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会学家也未及时从思想层面帮助人们厘清经济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这进一步使得“精致利己主义”症候得以迅速蔓延。
2精致化、美化的利己行为与现行社会规则与机制的矛盾冲突
“精致利己主义”最典型特征便是其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一般的利己主义者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手段的精致性,即主体的理智性、隐蔽性。理智性是指个体拥有的认知、理解、思考和判断的能力高于常人,相较人民群众而言,其主体具备深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规则意识,即个体在辨别是非关系、利害关系等关系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对本体行为与心理的控制能及时适应和应对环境的强大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其自身在价值观和人生目的指引下、在通晓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前提下运用能够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其自身的外在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工具理性为手段,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并通过符合其自身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以此来支持自身的主观意愿和行动。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高水平认知,也就是说其选择“精致利己主义”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经过与自身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较量过的,其自身必然建立了一个理性抵抗机制来以此对抗思想政治教育。其主体理智性的使命在于为精致利己主义者自身的思想体系建立一个坚固的思想堡垒,以此来维护自身思想体系的稳固性,保证本体在获取各种利益的道路上能够坦然面对各种思想冲击,最终达成自身目的。这种理智性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外界“先进思想”来为自身的思想堡垒添砖加瓦,以自身目的作为中心,不断修补“思想漏洞”,使得自身获得目的具有更加强大的合理性,并且能运用这种强大的、已经内化的合理性来说服自己去克服外界的“思想冲击与侵蚀”。 由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理智性的应用,这使得其自身的外在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高度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因此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高理智性往往伴随着隐蔽性。理智性与隐蔽性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隐蔽性是指精致利己主义者借以社会法则与规律来巧妙地掩饰自身外在行为的不正当性,并且在掩饰过程中将自身的外在行为刻意刻画为高度符合社会与国家要求的良好公民形象,使得自身站于道德与法律的制高点,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在外在表现上具有良好形象的“老鼠”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目标都无法确认,何谈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理智性和隐蔽性是以高认知性为前提与基础的,由于精致利己主义者自身对社会诸多层面的认知程度更加深刻以及对社会运行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等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运用,这为精致利己主义者拥有高理智性和高隐蔽性的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认知性是指其自身在获取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的过程之中或信息加工的过程之中,本体在接收外界信息时,经过本体头脑的理性加工处理外界信息,将外界信息转换成内在认知。这种内在认知相对于普通群体的认知而言,其特殊性在于精致利己主义者拥有更强的变通性,更高的元认知和认知水平,这种特殊性构成了精致利己主义者与普通群体的最大差异,使得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拥有了理智性和隐蔽性。因而在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高认知性下所支配的自身的外在行为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方面下高度符合社会规则与社会道德的高标准性的要求。然而基层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认知水平有限,在开展工作中可能会被精致利己主義者“策反”,者无疑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与其他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强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新时代下,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社会各界建立健全了较为合理、公正、透明的晋升体制、机制。在这种合理晋升机制得以建立下,正逐步磨灭着“利己主义”的存在空间,利己主义及极端利己主义者,其较难通过这种合理的规则来达成自身目的,这种合理的规则将利己主义者妄图走“终南山捷径”的幻想击破。精致利己主义者只有选择将自身行为加以“精致化”“美化”,其才能达成自身目的,并尽最大能力得到现行的社会规则和机制的支持或者不反对。
参考文献
[1]黄河.精致的利己主义对大学生的危害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60-62.
[2]亚当·斯密.国富论[M].严复,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社,2012:167-173.
[3]崔驰,戴明,孙可可,等.中国大学生是否是精致利己主义者?——基于显示偏好原理的独断博弈实验研究[J/OL].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3[2021-02-03].http://202.200.206.91:8000/rwt/CNKI/http/NNYHGLUDN3WXTLUPMW4A/kcms/detail/22.1062.C.20200107.1618.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