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南海的老师们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198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天安门广场,沿长安街往西走,不到20分钟即可到达中南海。这里是中国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国际贵宾,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能进入这个中国警卫最为森严的场所。不过,4年前的一天,这种状况开始被打破了。
  那是2002年12月26日的下午1点30分,一辆黑色轿车在警卫的引导下缓缓驶进中南海西门,直奔怀仁堂。车内的周叶中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即将要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给中央政治局9名常委上课,“学习宪法”是他的主讲内容。
  不光这9个人,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法最高检领导人以及大部分在京的正部长级官员都是他的听众;此时,他的身份只不过是武汉大学一名年轻教授,一下子跃升为中国最高领导集体的老师,压力之大可以想见,与他同行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许崇德。
  此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有两名各个不同学科的教授成为中南海的座上宾,担负着和周叶中、许崇德同样重要的使命,这些平日里甚少露面的普通学者们迅速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甚至有人为他们著书立传。今年9月1日,一本名为“中南海大讲堂:给中央领导人讲课”的书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但是,关于他们,我们知道最多的就是他们跟“中南海”有关的一切,至于他们的学者身份却鲜有报道。撇开“中南海老师”的身份,他们其实和中国的大多数学者一样,研究着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参加学术研讨会,写相关的论文和书,一步步实现着作为一名中国普通知识分子的理想和抱负。
  我们从“中南海的老师”队伍中推荐两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恩富教授,一位是北京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宗良教授,他们分别在第十三、十四次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担任过主讲人。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学者气质或许具有可以代表这些老师们的特点。
其他文献
她来自美国,名叫Charlotte MacInnis,中文名字叫爱华。  仅仅听口音,你一定会以为她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不仅普通话说得标准,举手投足,一笑一颦,都很中国化。她是节目主持人,曾主持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一笑茶园》和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等节目,还曾在《家和万事兴》、《情证》、《穿越激情》等多部电视剧中担任角色。  爱华7岁随父母来到南京,在那里读完小学和初中,又在北京读完高中,人生
在外企中,为企业创造业绩与利润才是衡量华人职业经理人能力的唯一准绳。    1998年,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加拿大庞巴迪公司任命了一位名叫张剑炜的华人作为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代表,由他开发、协调公司在华全部业务。在其后的8年里,作为世界最大铁路和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商,庞巴迪在中国拿到了总值几十亿美元的订单,漂亮舒适的庞巴迪列车穿梭往来于中国各地。于是,张剑炜被人戏称为“庞巴迪的
曾经有人这么说:中国人走到哪,中餐馆就一定会开到哪。与生活在世界其他各国的华人一样,到欧洲立足生根的华侨华人,从谋生到致富,很多都是从这个行业做起的。虽然时至今日,华人的商业触角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各个行业,但无论是规模还是从业人数,都还不足以动摇中餐馆的“经济支柱”地位。  法国《欧洲时报》曾经报道,据一份资料统计,目前约有150万左右华侨华人生活在欧洲大陆。这些华侨华人散居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并在
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那一天开始,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走过了60个难忘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