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长期以来存在这样的问题:以计算、推理为主,同时围绕考试题型而设计,较少考虑学生的兴趣、题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内容形式的丰富多样。为了让学生喜欢并高效地完成作业,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改进和创新作业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游戏:作业趣味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说,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选取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为素材编制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后,我们要求学生回家设计与方向有关的数学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熟悉地图上的方位设置。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
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做得开心,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化,凸显了数学的活力。
二、调查:作业丰富的方式
如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快速正确地捕捉、搜集、处理瞬息万变的信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的人文资源、媒体资源等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信息量,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数感。数学调查包括与数学有关的家庭生活调查、环保调查、物价调查等。
例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每月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调查水资源现状,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
在调查式的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到生活的“大课堂”,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三、展示:作业温情的舞台
儿童大都渴望释放天性、张扬个性,教师不妨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展示性作业,不仅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所学知识,而且能体现学生独特的思维,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
例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这样的图形与几何类的课之后,我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美丽图案。在单元学习完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同时,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制作数学小报,并做成展板在班级、学校里展览。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制作出不同风格的数学小报,如有的学生对知识整理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应用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文化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激活其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从而享受数学的人文美、艺术美。
四、实践:作业生动的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师设计实践型的数学作业,不仅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大胆实践、创新。
例如:教学《年、月、日》后请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需要的年历。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要求学生对自家的各个房间面积进行丈量和计算。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必须要学会观察、测量、绘图、检查等,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五、课题:作业合作的航标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特别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以“小课题”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与人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例如: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趣味包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过程、问题、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写出课题报告。
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六、日记:作业个性的展现
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写出自己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等,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特点,布置“预习式日记”“感受式日记”“复习式日记”等数学日记,既可以此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其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七、成长袋:作业神奇的见证
布置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数学成长足迹袋”,这是为学生倾心打造的一项“作业”。
成长足迹袋用于收集每个学生各个时期完成课题作业的“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以前不能做什么,而现在能做什么,可以用来显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成长足迹袋中还包括每一章的总结,教师可在学完每一章后,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归纳本章的知识点。然后,结合平时的作业、单元测验完成一份小结,内容包括记录“错题”并进行分析,列出学习本章时遇到的困难等。
一个个富有创意且有丰富内涵的袋子,无不折射出孩子们的无限智慧和魅力。教师也可据此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使这项不是作业的作业发挥出无比神奇的功效。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创新设计,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拓展减负空间。让我们带着“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功和快乐”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不断地在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之路上探究。
(责 编 木 子)
一、游戏:作业趣味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对于小学数学课来说,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选取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内容为素材编制游戏,可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后,我们要求学生回家设计与方向有关的数学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熟悉地图上的方位设置。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
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做得开心,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内化,凸显了数学的活力。
二、调查:作业丰富的方式
如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快速正确地捕捉、搜集、处理瞬息万变的信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能。让学生充分利用周围的人文资源、媒体资源等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信息量,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数感。数学调查包括与数学有关的家庭生活调查、环保调查、物价调查等。
例如: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每月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调查水资源现状,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
在调查式的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到生活的“大课堂”,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
三、展示:作业温情的舞台
儿童大都渴望释放天性、张扬个性,教师不妨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展示性作业,不仅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所学知识,而且能体现学生独特的思维,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
例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旋转》这样的图形与几何类的课之后,我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美丽图案。在单元学习完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与复习,同时,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制作数学小报,并做成展板在班级、学校里展览。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制作出不同风格的数学小报,如有的学生对知识整理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应用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数学文化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激活其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从而享受数学的人文美、艺术美。
四、实践:作业生动的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师设计实践型的数学作业,不仅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大胆实践、创新。
例如:教学《年、月、日》后请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需要的年历。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要求学生对自家的各个房间面积进行丈量和计算。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必须要学会观察、测量、绘图、检查等,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五、课题:作业合作的航标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有一种特别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以“小课题”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与人合作,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例如:教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小课题“趣味包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过程、问题、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再进行集体交流,写出课题报告。
这样的作业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其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六、日记:作业个性的展现
日记并不是语文学科的专利。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让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写出自己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等,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还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特点,布置“预习式日记”“感受式日记”“复习式日记”等数学日记,既可以此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其思维方式,又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人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七、成长袋:作业神奇的见证
布置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数学成长足迹袋”,这是为学生倾心打造的一项“作业”。
成长足迹袋用于收集每个学生各个时期完成课题作业的“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自己以前不能做什么,而现在能做什么,可以用来显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成长足迹袋中还包括每一章的总结,教师可在学完每一章后,引导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归纳本章的知识点。然后,结合平时的作业、单元测验完成一份小结,内容包括记录“错题”并进行分析,列出学习本章时遇到的困难等。
一个个富有创意且有丰富内涵的袋子,无不折射出孩子们的无限智慧和魅力。教师也可据此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使这项不是作业的作业发挥出无比神奇的功效。
总之,“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创新设计,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拓展减负空间。让我们带着“让学生在作业中体验成功和快乐”这样一种美好的愿望,不断地在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之路上探究。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