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点赞式围观”的负面效应及其消解路径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近年来,网络空间的“点赞式围观”现象愈演愈烈。作为网络围观的新方式,“点赞式围观”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在某些情况下也极有可能演变为破坏网络良好生态的潜在威胁,助长网络暴力,引发反转新闻,扩散错误思潮,异化网民心态。当前,需要从网络平台自觉承担监管主体责任、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的时度效、网民提高媒介素养善用点赞机制三方面协同发力,消解“点赞式围观”的负面效应,维护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
  [关键词]网络;“点赞式围观”;网络舆论;负面效应
  网络空间是现今人们获取资讯、发表意见以及休闲娱乐的主要场域。各式网络平台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社交服务的同时,也无可争议地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策源地。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开放性、去中心性等特点使得舆论的非理性趋向拥有了自由生长的土壤,其中一个隐形推手正是借由“点赞”机制而实现的网络围观,我们或可将其定义为“点赞式围观”。与直接发布、转发、评论内容不同,“点赞式围观”看似“无伤大雅”,实则在某些情况下也极有可能演变为威胁网络空间良好生态的不利因素。有必要对网络“点赞式围观”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其对网络舆论场可能造成的负面效应,并寻求切实可行的消解路径。
  一、网络“点赞式围观”的内涵及特点
  (一)围观、网络围观与网络“点赞式围观”
  围观,也被称为看客文化,本来是指当现实生活中有事件发生时,一群人围着看热闹,进而推动事态的不断发展。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围观强调“身临其境”“眼见为实”,是一种现场围观。与此不同,网络围观则凭借网络的超时空性造就出一种“超现场感”的围观。所谓网络围观,是指“网民通过门户网站或博客、微博等自媒体空间,微信(圈)、QQ(群)等即时交流工具,论坛、贴吧以及各类社交网站等媒介平台或通道,以浏览、点击、转发、评论等方式关注生活事件与社会动态的行为。”相比于现场围观,网络围观的容纳人数更多、费力程度更小、围观影响更广。在网络围观的多种方式中,“点赞式围观”往往易被人所忽略。相较于转发、评论等彰显“存在感”的围观方式,点赞看似更加“随意为之”,并无过多围观痕迹,以至于不少网民从心里并不将其视作一种围观。然而,从传播心理学分析,点赞在实质上并非是“无意识”的,其总是出于“快乐动机(he-donic moti-vation)、实用动机(utilitarian motivation)、顺从动机(compliance motivation)、从众动机(conformitymotivation)、隶属动机(affiliation motivation)等。”这表明,不论何种缘由,点赞仍然是蕴含明确动机的主动行为,这种主动行为在客观上形成了围观效应。而且,点赞行为虽不被人注意,却是最普遍、最易行的一种围观方式,网民通过点赞的形式体现在场身份,表达自身态度,实际上参与到了公共事件的讨论之中。
  “点赞式围观”是互联网平台设计点赞机制所带来的天然附加產物。点赞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网民“一人一票”的权利,使普通网民微弱的、零散的、碎片的声音获得重新凝结的可能,获赞多的观点占领视野的高地并吸纳越来越多持相同意见的声音加入其中,形成一股势不可当的“话语流瀑”,不仅能在网络舆论场中引发即时性的情感共鸣,影响舆论导向,甚至还能穿透虚拟世界的壁垒对现实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网络“点赞式围观”的特点
  网络“点赞式围观”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对外隐蔽性。首先,大部分网络平台目前实行的是半匿名制,即“后台实名,前台自愿”,这一原则为网民去身份化的平权表达提供了大展拳脚的余地。因此,在发布内容的点赞上,网民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其次,不少网络平台所设计的评论点赞机制则实现了对用户身份近乎完全的遮蔽,进一步免除了点赞网民的后顾之忧。目前的评论点赞机制,基本上对外拒绝公开点赞者头像、昵称等信息,屏蔽了外界目光对其进行身份溯源与道德审视,由此促使网民能够更加不受限制地使用评论点赞功能表明自己的立场。最后,对外隐蔽性的另一表现是表意的单向输出,即点赞者在完成点赞行为后不期待与意见相左者发生交流,并单方面切断了对话渠道,使得多方观点的碰撞在网络空间中难以产生。
  二是对内开放性。在“点赞式围观”过程中,平台点赞机制对内允许内容发布者获知每一位意见拥护者的具体信息,鼓励双方积极互动,从而凝聚起一批观点一致、态度相似、情绪相互感染的“点赞同盟”。简单的点赞行为就能向内容发布者传达“我赞同你的观点”“我喜欢你的内容”“我正在关注你的言行”等一系列积极信息,从而通过围观不断巩固同盟关系,壮大同盟声势。对于内容发布者而言,获得多数人的“点赞式围观”代表着一种来自虚拟世界陌生人的支持、欣赏、信任与共鸣,这不仅极大地消解了网络社会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绝的孤独感,还无形中赋予发布者在事件讨论中“意见领袖”的地位,使其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事件讨论中。
  三是简单随意性。点赞作为毫不费力的意见表达符号,为围观者提供一种“点完即走”的使用体验。一方面,这避免了围观者苦心孤诣地组织文字。点赞功能的发明,客观上允许了一批文字表达能力不强的网民依照自身意愿表达情绪。另一方面,点赞减免了公开发表言论可能带来的不可预知的后果。在“点赞式围观”中,个体就像是隐藏在面具下沉默又旗帜鲜明的大多数,以网络的隐蔽性作为行动的保护壳,在“法不责众”的观念下忽视掉一个赞的威力,从而滋长了点赞行为的随意性。
  二、网络“点赞式围观”的负面效应表现
  “点赞式围观”有其积极正向的一面,近些年不少公共事件的曝光及其解决、不少网络空间的正义得以伸张,其实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广大网民“铁肩担道义,妙手点一赞”。因此,很多时候“点赞式围观”是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生动、典型之体现。然而,“点赞式围观”有时也同样会对网络空间的天朗气清带来一定潜在风险,总的来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长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之所以可称之为一种暴力,在于其对当事人的心灵和情感造成攻击和打压。而“点赞式围观”正日渐成为抬高网络暴力言论关注度的新动因。在点赞机制中,点赞数量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内容、评论排位的高低。然而,因囿于媒介素养的不足,不少网民总是倾向于被较为感性动情而非理性说理的内容、评论所“征服”,进而产生共鸣,给予随手一赞。这从客观上促使了愤怒的、情绪化的、煽动性的、侮辱性的网络暴力评论被放大,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近年来,与“点赞式围观”密不可分的网络暴力事件中,较为典型的当属“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在这一网络暴力事件的发酵过程中,“点赞式围观”可谓是遍地开花,负面效应显著溢出。例如,在新京报等微博发布的视频消息下方评论中,点赞排行前列的评论竟为“智障”“王八蛋”“一窝老鼠”等一系列非理性的辱骂表达,给受围观者造成强大的话语攻击和舆论冲击。
  (二)引发反转新闻
  所谓反转新闻,简言之,是指一个公共事件从曝出到后续其“真相”出现了多次反转。反转新闻作为一种网络现象的出现,体现出网络谣言的沉渣泛起,而这离不开“点赞式围观”的助推。目前,部分网民乐当“吃瓜群众”,对“真相”的判断不是基于严谨客观的证据,也不进行独立分析,而是求新、求热、求“爆料”,对于越是新出现的、热度高的、号称“独家新闻”的报道,显现出越浓厚的兴趣,乐于为其点赞。而网民的这一心理,往往使谣言的排序、热度不断上升,无形中助推着“后真相”语境的建构,加速着反转新闻的产生。
  近年来,“点赞式围观”推动反转新闻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例如,在2018年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事件的起因从开始到后续出现了多次反转,“从最开始的女司机‘逆行’导致事故的谣言,到有一名学生成功跳窗逃生,再到司机彻夜K歌导致睡着等各种版本在网上流传。”这些谣言的出现,固然首先在于一些信息发布者的不严谨,却也离不开不少网民的“点赞式围观”。网民的随手点赞使得一个又一个新版本不断成为热搜,严重危害网络社会的真实度、可信度。
  (三)扩散错误思潮
  错误思潮,即违背和攻击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思潮。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以及部分网络意见领袖存在的认知问题,致使诸如“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在网络空间暗流涌动。每当公共事件发生,这些思潮常常被某些别有用心者以“落井下石”的心态发布于评论言语之间,肆意放大问题,上纲上线,激化矛盾,蛊惑人心。不少网民或是出于对现实利益的不满,或是出于逆反心理,或是渴望标新立异,对这种错误思潮评论大加点赞,使得许多本来应该就事论事的公共事件上升到了意识形态甚至是国家政权的层面。
  一方面,这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不少青少年网民对公共事件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又极易在群体感染、群体暗示的作用下产生从众心理,认同这些错误思潮。另一方面,“点赞式围观”所助推的错误思潮传播也冲击着网络空间的主流导向。当恶意的语言、极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被“点赞”所“抬高”进而充斥在网络舆论场中,则必然阻塞正能量、主旋律信息,威胁网络良好生态。
  (四)异化网民心态
  “点赞式围观”对网民心态的异化主要突出为两个向度。其一,“点赞式围观”使情绪激烈者聚沙成塔,形成“群体极化”效应。所谓“群体极化”,是指个体的意见在群体之中得到相互的肯定和确证,以致变得愈发偏激和极端。在网络空间中,“点赞式围观”促使不少情感宣泄式话语占据评论上游,这给予其他网民以确证自身观点的信心,从而不管不顾其他观点,甚至将其他观点视为对立。其二,“点赞式围观”引发“沉默的螺旋”效应。该效应意指,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气候,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形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在“点赞式围观”过程中,对于态度中立者或反对者而言,他们虽对事件持有自己的分析,但由于害怕被孤立,即使发觉自己的意见与大多数人不同,也不敢轻易行动,从而甘于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三、消解负面效应,发挥“点赞式围观”正向价值的路径思考
  当前,亟需重视和警惕网络“点赞式围观”的负面效应溢出,应通过网络平台、主流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共同参与,协同治理负面效应,构筑正向的网络生态。
  (一)网络平台自觉承担监管主体责任
  作为平台,需要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内容为王”而非“流量为王”才是正向、长久的运营之道,重视对“点赞式围观”所带来的风险予以有效防范。一方面,调整当前过于以点赞热度作为内容排序标准的偏颇,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纳入排序算法设计之中,不以点赞热度作为单一排序评价指标,优先排列传达正能量的内容。另一方面,加强对“点赞式围观”所诱发的网络舆论动态进行实时监管,以机器审核+人工“把关”的形式,对带有暴力倾向、明显不实或错误观念的言论实行“一票否决制”,及时删除、降序、降级。
  (二)主流媒体增强舆论引导的时度效
  主流媒体应发挥舆论场域中的“定盘星”作用,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出击能力。一是要加强舆论引导的“时”。锻造自媒体领域的舆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在发生公共事件時第一时间发布真实消息,抢占舆论高地。二是要加强舆论引导的“度”。针对不实言论、不实报道和借由事件发出的极端言论,加强批驳力度,做到有理有据、情理相融,使网民看清事实真相,不再为谣言、谬误盲目跟风点赞。三是要加强舆论引导的“效”。深度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信息发布的精准度,增强舆论回应的针对性。
  (三)网民提高媒介素养善用点赞机制
  消解“点赞式围观”的隐忧,离不开每一个网民的自觉自律。网民需提高媒介素养,跟上移动互联时代的社会需要,深刻认识“点赞式围观”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力,明晰作为网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要着力培育自身追求真相、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信念;切实训练自身研判言论、分析事实的方法;不断强化自身分清是非、正向作为的能力。从而善用点赞机制,做“绿色围观”网民。
其他文献
以组成和结构确定的柠檬酸配合物Mg2[Ni(Hcit)2]@10H2O和Mg[Ni(Hcit)(H2O)]2@8H2O(H4cit为柠檬酸)为前驱体,热分解得到Ni和Mg摩尔比分别为1:2和2:1的镍酸镁纯相Mg2NiO3和MgNi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
呼铁局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机制,努力打造适应跨越式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培育机制,大力营造人人都可以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板梁桥由于结构简明、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在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桥梁中的混凝土板梁出现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
在带有吊机的航标船上,当吊装货物时船体会倾斜,如不加以控制会导致船舶发生倾覆的严重事故。文中采用移动配载方式来解决此问题,通过控制配载重物在船体横向来回移动,用以平
近年来,选择新式剖宫产术式者逐渐增多,与纵切口相比确实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美观,术后恢复快、瘢痕裂开发生率低等优点,但胎头娩出困难也相对增多,本文就其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探讨如下:
氟达拉滨(fludarabine,Flu)是一种具有淋巴毒作用的抗代谢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掺入肿瘤细胞的DNA链或RNA链,阻止链的延伸,抑制DNA、RNA的生物合成;同时还可抑制DNA和RNA聚合酶、DNA的引物酶、DNA螺旋酶和核糖核酸还原酶的活性.Flu最早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治疗,后又用于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治疗,均取得较满意疗效.近年来,国外陆续文献报道将其
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巨石”中白工业园区,是中国与白俄罗斯共同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也是中白开展产能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举措。9月24—27日,中国社会科
报纸
本文对贵重金属银铑合金Ag5oRh50的液态结构和激冷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原子问作用势采用紧束缚势,模拟在施加了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常压状态下进行.采用了偶关联函数
目的 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50例,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分别采血200~800ml,检测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的血液指标.结果 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存式自体输血科学、安全、有效,病人术后恢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