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供电的可靠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是企业电力生产技术、设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电力企业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来挖掘供电设备的潜力,向所有用户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电力资源,实现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这就是供电可靠性的根本要求。本文对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简单论述,针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对于在配电自动化的条件下,如何提高供电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 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322-01
一、配电自动化的重要作用
(一)能满足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功能
这是因为配电自动化能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还能控制配电系统的运行。它能够通过收集配电网络中状态量和模拟量,例如开关位置、保护动作、电压、电流和功率等数据来完成监视功能。在需要的时候,远程对开关进行合闸或跳闸,或者是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头,以达到期望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对配电网络的控制。
(二)能满足模拟和优化的需求
通过对电网负荷的估算和有功无功的潮流计算以及倒闸操作和事故的模拟就能达到模拟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目标。同时,通过编制一系列遥控操作的指令,结合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任务,就能完成倒闸操作的计划,并及时通知有可能受到影响的用户。最后,配电自动化还能根据电网的负荷量,来安排入网关口的电量,在降低购电成本和损耗的同时还能保证供电的质量。
二、供电可靠性概述
(一)供电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配电系统是直接面对用户的,是电力系统中最能体现供电质量的部分,对于供电可靠性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对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时,既要对现有的配电系统进行历史可靠性的分析,还要对该系统未来的供电可靠性进行预测。目前来说,评价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主要有四个,即AIHC-1、AIHC-3、RS-1、RS-3。其中AIHC-1指的是统计期间,供电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AIHC-3指的是在不考虑系统电源不足进行限电的前提下,供电用户的平均停电小时数。RS-1是将用户停电的小时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出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RS-3指的是将限电原因剔除之后的供电可靠率,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电网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和主要的供电网络相比,配电网络的很多支架结构都比较薄弱,虽然经过了多次的电力改造,但是收到变电站分布位置的限制,很多配电线路都存在供电线路过长、供电面太广的特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配电线路都是单电源结构,线路的开关数量不足,所以只要线路上出现一个故障,就会导致整条线路停电。下面我们就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运行中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故障,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电。其次,配电系统的结构不合理,布线过程中,电缆的使用率不高,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影响了可靠性的指标。再次,供电线路缺乏相应的维护和管理,不能及时开展状态检修,对限电的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对于停电的故障处理能力较低,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最后,配线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如果实现了自动化,那么当故障出现时,就能及时进行故障隔离操作,和手动操作相比,时间会大大缩短。当然,电网中负荷上下级的提升空间和周围的环境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相关法律明文规定,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要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和满足用户需求这两个基本原则。
(一)电网供电安全原则
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如果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件出现故障,电力系统还能进行稳定的供电,并且保证元件的负荷和电压、频率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就是电网供电安全准则,简称N-1原则。
(二)满足用戶用电需求的原则
供电可靠性主要就是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所以要想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那么用电需求越高的用户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高的用户,对恢复供电的时间就要求越短。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对恢复供电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规定。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电网的结构正在不断完善,所以恢复供电的时间也正在不断缩短。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及时配电系统出现故障,也能实现负荷的自动切换。
四、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
(一)成立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
要想提高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就必须成立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这样才能为供电管理提供依据。相关的管理机构成立之后,可以定期对前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可靠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水平,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例如,电力部门可以召开相关的会议,对国家电力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和文件进行认真学习,明确领导小组和相关的责任人等,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高效运作体系。
(二)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首先,电力企业要加强对检修计划的管理措施,实现一条龙的服务。在检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供电的可靠性,又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计划。而且,在检修时需要各个单位和部门相互配合,避免因检修而出现重复停电的现象。其次,相关业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避免出现操作失误而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再次,加快配电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对故障的自动处理,缩短了解决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最后,要加强对配电设备和线路的管理,严格遵照相关的规定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维护,实行全天值班制度,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重点要加强夜间的巡逻,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有很多,首先就是要选择比较先进的设备,这是基础的技术手段。可以选择不需要使用油资源的小型化设备,最好能实现自动化的操作,这样就能节约人力资源。对于新接入的用户,可以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对于新入网的设备,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保障设备的高性能。在选择好相关的设备之后,就需要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配电结构,并用合理的接线方式接入。设备的选择和线路的接入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最基础的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最大限度的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是电力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能体现出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对供电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自动化的出现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供电的可靠性一定能不断提高,为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袁明军.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06).
[2] 王浩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06).
[3] 卫茹.低压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及预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3(06).
[4] 曹伟.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和应用[D].湖南大学,2009(06).
[5] 李波.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06).
[6] 段东立,武小悦,邓宏钟.基于时变故障率与服务恢复时间模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28).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 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7-0322-01
一、配电自动化的重要作用
(一)能满足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功能
这是因为配电自动化能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还能控制配电系统的运行。它能够通过收集配电网络中状态量和模拟量,例如开关位置、保护动作、电压、电流和功率等数据来完成监视功能。在需要的时候,远程对开关进行合闸或跳闸,或者是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头,以达到期望的目的,这样就实现了对配电网络的控制。
(二)能满足模拟和优化的需求
通过对电网负荷的估算和有功无功的潮流计算以及倒闸操作和事故的模拟就能达到模拟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目标。同时,通过编制一系列遥控操作的指令,结合现场操作人员的操作任务,就能完成倒闸操作的计划,并及时通知有可能受到影响的用户。最后,配电自动化还能根据电网的负荷量,来安排入网关口的电量,在降低购电成本和损耗的同时还能保证供电的质量。
二、供电可靠性概述
(一)供电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配电系统是直接面对用户的,是电力系统中最能体现供电质量的部分,对于供电可靠性有最直接的影响。在对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进行评估时,既要对现有的配电系统进行历史可靠性的分析,还要对该系统未来的供电可靠性进行预测。目前来说,评价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指标主要有四个,即AIHC-1、AIHC-3、RS-1、RS-3。其中AIHC-1指的是统计期间,供电用户平均停电小时数。AIHC-3指的是在不考虑系统电源不足进行限电的前提下,供电用户的平均停电小时数。RS-1是将用户停电的小时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出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RS-3指的是将限电原因剔除之后的供电可靠率,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电网的综合管理水平。
(二)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和主要的供电网络相比,配电网络的很多支架结构都比较薄弱,虽然经过了多次的电力改造,但是收到变电站分布位置的限制,很多配电线路都存在供电线路过长、供电面太广的特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配电线路都是单电源结构,线路的开关数量不足,所以只要线路上出现一个故障,就会导致整条线路停电。下面我们就对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运行中可能出现不同形式的故障,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用电。其次,配电系统的结构不合理,布线过程中,电缆的使用率不高,线路的供电半径过长,影响了可靠性的指标。再次,供电线路缺乏相应的维护和管理,不能及时开展状态检修,对限电的安排不尽合理,导致对于停电的故障处理能力较低,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最后,配线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如果实现了自动化,那么当故障出现时,就能及时进行故障隔离操作,和手动操作相比,时间会大大缩短。当然,电网中负荷上下级的提升空间和周围的环境也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相关法律明文规定,要提高供电可靠性,必须要满足电网供电安全准则和满足用户需求这两个基本原则。
(一)电网供电安全原则
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如果线路、发电机、变压器等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元件出现故障,电力系统还能进行稳定的供电,并且保证元件的负荷和电压、频率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就是电网供电安全准则,简称N-1原则。
(二)满足用戶用电需求的原则
供电可靠性主要就是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所以要想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那么用电需求越高的用户和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越高的用户,对恢复供电的时间就要求越短。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对恢复供电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规定。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电网的结构正在不断完善,所以恢复供电的时间也正在不断缩短。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及时配电系统出现故障,也能实现负荷的自动切换。
四、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
(一)成立专门保障供电稳定性的组织机构
要想提高配电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就必须成立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这样才能为供电管理提供依据。相关的管理机构成立之后,可以定期对前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可靠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管理的水平,实现科学化的管理。例如,电力部门可以召开相关的会议,对国家电力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和文件进行认真学习,明确领导小组和相关的责任人等,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高效运作体系。
(二)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组织措施
首先,电力企业要加强对检修计划的管理措施,实现一条龙的服务。在检修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供电的可靠性,又要考虑到企业的生产计划。而且,在检修时需要各个单位和部门相互配合,避免因检修而出现重复停电的现象。其次,相关业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避免出现操作失误而影响供电的可靠性。再次,加快配电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在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对故障的自动处理,缩短了解决故障处理的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最后,要加强对配电设备和线路的管理,严格遵照相关的规定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维护,实行全天值班制度,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解决。重点要加强夜间的巡逻,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加强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措施有很多,首先就是要选择比较先进的设备,这是基础的技术手段。可以选择不需要使用油资源的小型化设备,最好能实现自动化的操作,这样就能节约人力资源。对于新接入的用户,可以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对于新入网的设备,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保障设备的高性能。在选择好相关的设备之后,就需要能满足实际需求的配电结构,并用合理的接线方式接入。设备的选择和线路的接入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最基础的工作,完成之后,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行方案,最大限度的实现配电网络的自动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是电力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能体现出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对供电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自动化的出现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在广大同仁的共同努力之下,供电的可靠性一定能不断提高,为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袁明军.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06).
[2] 王浩鸣.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06).
[3] 卫茹.低压配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估及预测[D].上海交通大学,2013(06).
[4] 曹伟.10kV配电网规划的供电可靠性评估和应用[D].湖南大学,2009(06).
[5] 李波.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拟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06).
[6] 段东立,武小悦,邓宏钟.基于时变故障率与服务恢复时间模型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