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文就新课标理念下语文教师应作哪些转变才能促进课程改革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3.07现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不会“淘汰出局”。下面就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作哪些应对策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共同探索。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了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二、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强调语文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自主目标的制定,学生相应的需要开放的课堂和课外的延伸,没有这一步,自主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开放性其实是一种学习中的心态,有没有这个心态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这种宽容和大气。在这里它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文章特点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不必由老师强求统一。学生开放性学法的多样化就容易激起创新思维的光芒。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策略引导,因为自主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为保障,要进行“会学”帮助。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语文学习的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的活动也不可能得到好的進行。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这方面的辅导,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课内课外学习策略,比如朗读的技巧,复述的技巧,做笔记、复习自己已经阅读过材料、前后学习内容的联系列提纲、分析语言、分解目标、做小结、画图示意等,以便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运用。
四、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方式力求创新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的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语文教师任重道远,只有立足新课标,与时俱进,勇于尝试,发挥优势,挖掘潜能,整合教育资源、盘活教育资源,才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才能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才能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书目:1、《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高宝立)4、《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江苏教育学院出版社)5、《语文学习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423.07现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才不会“误人子弟”,才不会“淘汰出局”。下面就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作哪些应对策略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共同探索。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探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了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二、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辨。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三、在新课标理念下,要强调语文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自主目标的制定,学生相应的需要开放的课堂和课外的延伸,没有这一步,自主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开放性其实是一种学习中的心态,有没有这个心态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这种宽容和大气。在这里它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文章特点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不必由老师强求统一。学生开放性学法的多样化就容易激起创新思维的光芒。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策略引导,因为自主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为保障,要进行“会学”帮助。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语文学习的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的活动也不可能得到好的進行。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这方面的辅导,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课内课外学习策略,比如朗读的技巧,复述的技巧,做笔记、复习自己已经阅读过材料、前后学习内容的联系列提纲、分析语言、分解目标、做小结、画图示意等,以便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运用。
四、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方式力求创新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的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要变灌输式的教学为启发式的教学,变重结果的教学为重过程的教学,变单一的信息传递的教学为综合信息交流的教学,变单兵作战的教学为与他人合作的教学,变模式化的教学为个性发展的教学。只有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改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语文教师任重道远,只有立足新课标,与时俱进,勇于尝试,发挥优势,挖掘潜能,整合教育资源、盘活教育资源,才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才能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才能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书目:1、《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杂志社主编:高宝立)4、《江苏教育学院学报》(江苏教育学院出版社)5、《语文学习教学争鸣录》(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