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圳柔宇科技(以下简称“柔宇”)的实验室里,一位戴着白色橡胶手套的研究人员拿出一个顶面A4大小的纸盒,纸盒顶面从正中间切割,随后他将一片iPhone 6大小的彩色屏幕放置在切面中,上下挥动手掌,和普通显示屏不同的是,这片彩色屏幕就像塑料薄膜一样随着风力来回摆 动。
这款厚度为0.01毫米、收缩卷曲半径小于1毫米的屏幕,据称是目前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也是柔宇在2014年8月发布的产品。截至目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包括柔性显示器、柔性传感器以及智能硬件,同时也拿到了柔性技术领域的多项技术知识产 权。
仅仅成立3年的柔宇最新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刘自鸿创立的这家独角兽公司正以高估值吸引外界的注意。去年7月,柔宇获得了约11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IDG、深创投、松禾资本、源政投资、Alpha Wealth等机构。
如何实现量产,这是高技术产品体现成功的关键,它们需要进入全球各地广泛零售,否则只能成为纸上项目。除了李宁公司,柔宇并没有公布自己的其他客户。4月,柔宇与李宁公司宣布将在体育产品领域深度开发,但并没有发布具体产品。除了柔性屏幕,柔宇自己推出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柔宇X在去年8月上市,并和中国移动深圳分部等多家零售渠道开始合作销售,但也并不是一款大卖的产品。
刘自鸿认为柔宇的技术不是微创新,而是破坏式的技术创新。“物理形态上的变化会带来很多种新的产品形态,未来的智能家居、时尚、电子设备也有可能发生改变。”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目前的投资 者。
在柔宇之前,大众对于AMOLED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认识,或许还停留在三星和LG的曲面屏手机上。
苹果在柔性显示屏的开发中一直保持低调。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从2013年开始,苹果开始表现出对OLED(柔性显示技术)的兴趣。LG的OLED前负责人被苹果挖走,随后苹果申请了柔性触觉显示技术、基于背光模块的液晶柔性显示技术、柔性显示控制方案等多项专 利。
今年1月,苹果公开的最新“柔性电子设备”专利显示,它的便携设备几乎完全由柔性配件组成,并且描述了一款便携设备,比如iPhone,能够实现弯曲、折叠或其他形式的变形,但不会对内部敏感配件产生负面影 响。
面对这些强大的对手,刘自鸿表示柔宇的技术不会沦为跟风者。这里的一切看上去无比复杂,“现有的很多屏幕相当于在坚硬平整的水泥地上建高楼,而柔宇科技基于薄膜做出的柔性显示屏,则相当于在豆腐上盖大楼,其中的材料体系、结构等都要做巨大调 整。”
2006年9月,刘自鸿从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后,去了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入学之前,刘自鸿向自己的学术导师提问,“有没有可以让显示屏变形的技术?”对于这个问题,当时他觉得更偏向于一个天马行空的假设,2006年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也没有研究柔性电子技术的课程。这位导师并没有否定他的想法,而是让他写一页研究提议初稿,一周之后,刘自鸿拿到了一笔10万美元的博士研究经费,此后的三年时间,他开始研究信息显示技术方面的课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多亏了刘自鸿在斯坦福大学的经历,让他第一次接触到技术和风投的世界,并让他认识到“不仅要怀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最为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利用所有关键的基础技术使之成为现实”。
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刘自鸿在IBM纽约总部获得了一份工作,由于一直对创业和创业公司感兴趣,到了2012年年初,刘自鸿回到深圳,决定成立一家柔性电子技术的公司,他认为成立柔宇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要把其产业化,带来生产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成立公司,而不是成立研究所的原因。”
半年之后,多家风投公司向柔宇表明了投资意向,这期间公司规模不断扩张。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柔宇在深圳和硅谷设立了双总部。在柔宇成立后的两年内,公司没有设立市场推广部,刘自鸿表示60%的费用投入在研发上,深圳办公室大多数是工艺、电路和产品设计研发人员,深圳的办公室位于郊区龙岗,位置非常偏僻,刘自鸿表示这一切是为了节省开支。
做出厚度0.01毫米彩色显示屏幕是柔宇成立之后面对的第一大难题。这一阶段,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设备,刘自鸿没有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购置设备中,而是用租赁的方式搭建设备先从小范围的生产线开始试 验。
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0.01毫米厚度柔性显示屏的技术难度在于,要在极薄的材质上铺设显示屏所需的零部件,并让它们不受干扰地正常运行,比如需要在发光的部分,把灯泡切成小格,变成显示屏。如果材料不达标,颜色的变化就达不到要求,一旦一个部分出现细小问题,意味着游戏结束。
如果软件有瑕疵,你只需要发一个补丁,但如果硬件有问题就难办了。刘自鸿把这种难度比作是在豆腐上盖大厦,从材料、工艺到电路设计,这一切都需要团队从头开始研发。
当时的柔宇团队核心人员是刘自鸿在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同学,他们之前也曾在IBM工作过。在那段时间,刘自鸿常常往返硅谷和深圳,与团队沟通各类细节进度,每天只睡5个小时。刘自鸿记得为了将精密管的柔性材料组合在一起,整个团队熬夜到三四点,连续坚持一个月之后,结果发现这个方案到最后看不出任何效果,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盖大厦一样,“前面都盖好了,最后发现封顶的时候封不上去。”
由于进度缓慢,外界的质疑也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一直到了2014年8月,柔宇对外宣布了这款厚度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研发成功,这成了一个业内轰动的消息,多家电子厂商都和柔宇接触。从这些电子生产厂商的反馈来看,对柔性屏幕的商业需求仍然集中在智能手机上,让消费者愿意为新的功能埋 单。 刘自鸿并不希望柔宇只是智能手机的屏幕供应商,消费类电子产品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市场,即便是轰动一时的iPad在推出后也有一段用户增长曲线,用户的使用习惯或许是高技术产品推进的一个阻碍。另一方面,柔宇需要寻求更多的终端用户应用场景,一旦用户数量的基数需要足够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最终也会下 降。
在这一策略下,柔宇在2015年夏天推出了柔宇X。这款柔性电子产品的描述是“移动电影院”,将显示屏和消噪耳机合二为一后,它的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款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刘自鸿不认为柔宇X是为了赶上虚拟现实热潮而诞生的,他说这个想法出现在2013年11月的一个晚上。当时刘自鸿回到斯坦福大学电子系,为隔天的讲座熬夜准备PPT。在极度疲倦的状态下,他发现电脑屏幕上的字体变大了很多倍,这时候一个想法出现在他的脑中—如果屏幕离眼睛足够近,通过光学的放大方式,是不是可以实现小屏变大屏的效果。
当天凌晨,刘自鸿画了一个初步的穿戴式头戴设备框架图出来,他回国内的第二天,柔宇开始了一项代号为“007”的项目,项目团队包括刘自鸿和其他6名研发人员。2013年时的消费电子市场还没有出现虚拟现实产品,刘自鸿表示设计头戴式产品的初衷,是为了给长途旅行的人提供一款高清影院的移动电子产品,因此在最初的框架图上加入了消噪耳机。
接下来的两年,这支7人工程师团队不停研发,007项目原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但是进展难度完全超过他们的预期,等到2015年9月,柔宇终于推出了这款商业口号是“移动电影院”的头戴设备,不过那时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过去两年,由Oculus VR等硅谷公司引领的虚拟现实潮流,如今在中国已经催生了数十家相关的创业公司,它们的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影音、游戏、教育、地产交易等领域。
这也意味着柔宇X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柔宇X尚未在虚拟现实产品中脱颖而出。柔宇方面并没有给出此款产品的销售数据,柔宇X加入的AMOLED柔性屏幕可以显示3300PPI超高分辨率,这个数字是iPhone 6手机像素的十倍,但是一部分用户在网上吐槽不到30°的视场角,让观看者感觉犹如坐在电影院的“后排的后排”。
刘自鸿正在接触一些智能硬件终端厂商。对于高技术产品来说,进入到大众消费市场,供应链的产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大量生产会面临很多瓶颈,其中一小部分的质量会影响到量产的整体水平,柔宇试图解决这一困扰,一直到2015年7月,柔宇在深圳龙岗的柔性屏幕生产基地开始投入量产,这将柔宇的产能提升到每月100万片。
对于柔性屏幕市场来说,它未来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其中一些使用场景在市场早期阶段并不会明显出现。柔宇尚未摆脱资金和盈利的压力,要保持在柔性产品这一领域的技术领先,它仍然需要大量风险资本的持续补血。此外,柔宇仍需要一段漫长的用户培养时间,人们对于抽象的或是陌生概念的产品总是带有冷淡的回应。
33岁的刘自鸿说话时语调平缓,逻辑清晰,初听起来有点乏味,但当他继续说下去时,他可以给你描绘一个相当惊人的画面。未来的手机形态将彻底改变,不仅可以缠在手腕上,还可以弯曲折叠。另外,在汽车挡风玻璃铺上一层只有1/5头发厚度的彩色显示屏,就可以显示汽车行驶路径。
这些技术听上去更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剧情,而不会出现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
研究公司IHS Display预测,未来几年,柔性显示器的最大应用将是个人电子产品,这些产品以智能手机为主,2020年出货量将增至3.51亿部。
这听上去相当令人兴奋,但这些数字还只是一种假设,一旦柔性技术的强韧度和量产问题得到解决,它可以延伸的领域将包括可穿戴移动电子设备、衣饰、汽车航空、智能家居以及新兴电子产品。
这或许是解释柔宇10亿美元高估值的一个原因。“柔宇科技不仅仅是创造了一款产品,它更可能是创造了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围绕着它带来的变化,未来需要更多下游企业,更多的应用企业发挥想象力去创造。”松禾资本创始人厉伟说。
“硬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不一样,技术创新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回报。”刘自鸿认为量产和用户需求是柔宇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论未来如何广阔,柔宇需要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成绩来,毕竟这并非一个有耐心的时代。
这款厚度为0.01毫米、收缩卷曲半径小于1毫米的屏幕,据称是目前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也是柔宇在2014年8月发布的产品。截至目前,这家公司的产品包括柔性显示器、柔性传感器以及智能硬件,同时也拿到了柔性技术领域的多项技术知识产 权。
仅仅成立3年的柔宇最新估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刘自鸿创立的这家独角兽公司正以高估值吸引外界的注意。去年7月,柔宇获得了约11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了IDG、深创投、松禾资本、源政投资、Alpha Wealth等机构。
如何实现量产,这是高技术产品体现成功的关键,它们需要进入全球各地广泛零售,否则只能成为纸上项目。除了李宁公司,柔宇并没有公布自己的其他客户。4月,柔宇与李宁公司宣布将在体育产品领域深度开发,但并没有发布具体产品。除了柔性屏幕,柔宇自己推出的虚拟现实头戴设备柔宇X在去年8月上市,并和中国移动深圳分部等多家零售渠道开始合作销售,但也并不是一款大卖的产品。
刘自鸿认为柔宇的技术不是微创新,而是破坏式的技术创新。“物理形态上的变化会带来很多种新的产品形态,未来的智能家居、时尚、电子设备也有可能发生改变。”也许正是这一点吸引了目前的投资 者。
在柔宇之前,大众对于AMOLED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认识,或许还停留在三星和LG的曲面屏手机上。
苹果在柔性显示屏的开发中一直保持低调。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从2013年开始,苹果开始表现出对OLED(柔性显示技术)的兴趣。LG的OLED前负责人被苹果挖走,随后苹果申请了柔性触觉显示技术、基于背光模块的液晶柔性显示技术、柔性显示控制方案等多项专 利。
今年1月,苹果公开的最新“柔性电子设备”专利显示,它的便携设备几乎完全由柔性配件组成,并且描述了一款便携设备,比如iPhone,能够实现弯曲、折叠或其他形式的变形,但不会对内部敏感配件产生负面影 响。
面对这些强大的对手,刘自鸿表示柔宇的技术不会沦为跟风者。这里的一切看上去无比复杂,“现有的很多屏幕相当于在坚硬平整的水泥地上建高楼,而柔宇科技基于薄膜做出的柔性显示屏,则相当于在豆腐上盖大楼,其中的材料体系、结构等都要做巨大调 整。”
2006年9月,刘自鸿从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后,去了美国西海岸的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入学之前,刘自鸿向自己的学术导师提问,“有没有可以让显示屏变形的技术?”对于这个问题,当时他觉得更偏向于一个天马行空的假设,2006年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也没有研究柔性电子技术的课程。这位导师并没有否定他的想法,而是让他写一页研究提议初稿,一周之后,刘自鸿拿到了一笔10万美元的博士研究经费,此后的三年时间,他开始研究信息显示技术方面的课题。
某种程度上来说,多亏了刘自鸿在斯坦福大学的经历,让他第一次接触到技术和风投的世界,并让他认识到“不仅要怀有改变世界的梦想,最为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利用所有关键的基础技术使之成为现实”。
斯坦福大学毕业之后,刘自鸿在IBM纽约总部获得了一份工作,由于一直对创业和创业公司感兴趣,到了2012年年初,刘自鸿回到深圳,决定成立一家柔性电子技术的公司,他认为成立柔宇的目的不是研究,而是要把其产业化,带来生产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成立公司,而不是成立研究所的原因。”
半年之后,多家风投公司向柔宇表明了投资意向,这期间公司规模不断扩张。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柔宇在深圳和硅谷设立了双总部。在柔宇成立后的两年内,公司没有设立市场推广部,刘自鸿表示60%的费用投入在研发上,深圳办公室大多数是工艺、电路和产品设计研发人员,深圳的办公室位于郊区龙岗,位置非常偏僻,刘自鸿表示这一切是为了节省开支。
做出厚度0.01毫米彩色显示屏幕是柔宇成立之后面对的第一大难题。这一阶段,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设备,刘自鸿没有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购置设备中,而是用租赁的方式搭建设备先从小范围的生产线开始试 验。
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0.01毫米厚度柔性显示屏的技术难度在于,要在极薄的材质上铺设显示屏所需的零部件,并让它们不受干扰地正常运行,比如需要在发光的部分,把灯泡切成小格,变成显示屏。如果材料不达标,颜色的变化就达不到要求,一旦一个部分出现细小问题,意味着游戏结束。
如果软件有瑕疵,你只需要发一个补丁,但如果硬件有问题就难办了。刘自鸿把这种难度比作是在豆腐上盖大厦,从材料、工艺到电路设计,这一切都需要团队从头开始研发。
当时的柔宇团队核心人员是刘自鸿在清华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同学,他们之前也曾在IBM工作过。在那段时间,刘自鸿常常往返硅谷和深圳,与团队沟通各类细节进度,每天只睡5个小时。刘自鸿记得为了将精密管的柔性材料组合在一起,整个团队熬夜到三四点,连续坚持一个月之后,结果发现这个方案到最后看不出任何效果,他形容这种感觉就像盖大厦一样,“前面都盖好了,最后发现封顶的时候封不上去。”
由于进度缓慢,外界的质疑也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一直到了2014年8月,柔宇对外宣布了这款厚度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研发成功,这成了一个业内轰动的消息,多家电子厂商都和柔宇接触。从这些电子生产厂商的反馈来看,对柔性屏幕的商业需求仍然集中在智能手机上,让消费者愿意为新的功能埋 单。 刘自鸿并不希望柔宇只是智能手机的屏幕供应商,消费类电子产品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市场,即便是轰动一时的iPad在推出后也有一段用户增长曲线,用户的使用习惯或许是高技术产品推进的一个阻碍。另一方面,柔宇需要寻求更多的终端用户应用场景,一旦用户数量的基数需要足够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成本最终也会下 降。
在这一策略下,柔宇在2015年夏天推出了柔宇X。这款柔性电子产品的描述是“移动电影院”,将显示屏和消噪耳机合二为一后,它的外表看上去更像是一款虚拟现实头戴设备。
刘自鸿不认为柔宇X是为了赶上虚拟现实热潮而诞生的,他说这个想法出现在2013年11月的一个晚上。当时刘自鸿回到斯坦福大学电子系,为隔天的讲座熬夜准备PPT。在极度疲倦的状态下,他发现电脑屏幕上的字体变大了很多倍,这时候一个想法出现在他的脑中—如果屏幕离眼睛足够近,通过光学的放大方式,是不是可以实现小屏变大屏的效果。
当天凌晨,刘自鸿画了一个初步的穿戴式头戴设备框架图出来,他回国内的第二天,柔宇开始了一项代号为“007”的项目,项目团队包括刘自鸿和其他6名研发人员。2013年时的消费电子市场还没有出现虚拟现实产品,刘自鸿表示设计头戴式产品的初衷,是为了给长途旅行的人提供一款高清影院的移动电子产品,因此在最初的框架图上加入了消噪耳机。
接下来的两年,这支7人工程师团队不停研发,007项目原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但是进展难度完全超过他们的预期,等到2015年9月,柔宇终于推出了这款商业口号是“移动电影院”的头戴设备,不过那时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过去两年,由Oculus VR等硅谷公司引领的虚拟现实潮流,如今在中国已经催生了数十家相关的创业公司,它们的产品现在已经进入了影音、游戏、教育、地产交易等领域。
这也意味着柔宇X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柔宇X尚未在虚拟现实产品中脱颖而出。柔宇方面并没有给出此款产品的销售数据,柔宇X加入的AMOLED柔性屏幕可以显示3300PPI超高分辨率,这个数字是iPhone 6手机像素的十倍,但是一部分用户在网上吐槽不到30°的视场角,让观看者感觉犹如坐在电影院的“后排的后排”。
刘自鸿正在接触一些智能硬件终端厂商。对于高技术产品来说,进入到大众消费市场,供应链的产量是一个关键问题。大量生产会面临很多瓶颈,其中一小部分的质量会影响到量产的整体水平,柔宇试图解决这一困扰,一直到2015年7月,柔宇在深圳龙岗的柔性屏幕生产基地开始投入量产,这将柔宇的产能提升到每月100万片。
对于柔性屏幕市场来说,它未来的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其中一些使用场景在市场早期阶段并不会明显出现。柔宇尚未摆脱资金和盈利的压力,要保持在柔性产品这一领域的技术领先,它仍然需要大量风险资本的持续补血。此外,柔宇仍需要一段漫长的用户培养时间,人们对于抽象的或是陌生概念的产品总是带有冷淡的回应。
33岁的刘自鸿说话时语调平缓,逻辑清晰,初听起来有点乏味,但当他继续说下去时,他可以给你描绘一个相当惊人的画面。未来的手机形态将彻底改变,不仅可以缠在手腕上,还可以弯曲折叠。另外,在汽车挡风玻璃铺上一层只有1/5头发厚度的彩色显示屏,就可以显示汽车行驶路径。
这些技术听上去更像是科幻电影中的剧情,而不会出现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
研究公司IHS Display预测,未来几年,柔性显示器的最大应用将是个人电子产品,这些产品以智能手机为主,2020年出货量将增至3.51亿部。
这听上去相当令人兴奋,但这些数字还只是一种假设,一旦柔性技术的强韧度和量产问题得到解决,它可以延伸的领域将包括可穿戴移动电子设备、衣饰、汽车航空、智能家居以及新兴电子产品。
这或许是解释柔宇10亿美元高估值的一个原因。“柔宇科技不仅仅是创造了一款产品,它更可能是创造了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围绕着它带来的变化,未来需要更多下游企业,更多的应用企业发挥想象力去创造。”松禾资本创始人厉伟说。
“硬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不一样,技术创新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回报。”刘自鸿认为量产和用户需求是柔宇需要面对的问题。
无论未来如何广阔,柔宇需要做出一些让人惊讶的成绩来,毕竟这并非一个有耐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