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的改变为了谁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是自己想改变,而是因为丈夫、孩子、家庭,在不经意中就选择了另一个方向。或许有点不情不愿,但做得无怨无悔。
  今年再见到陈燕时,我很有点意外,因为我觉得她越来越不像她了。
  她以一个打工妹的身份自学成才,因为经历传奇,出了自传,算是小有名气。然后嫁了一位美籍华人,并在婚后移民美国,众人皆羡她修成正果。
  她每年回国一次,除了探亲,还会来看看我们这帮老朋友,也没忘记给我们带礼物。
  起先,那些礼物比较酷炫——ZIPPO打火机、DIOR香水、瑞士面霜……虽然已经嫁为人妇,但她骨子里还是个单身时尚女郎,热衷于在美洲大陆漫游,喜欢去夜店狂欢,带着相机拍摄山高水长。
  可是,今年送的礼物非常另类。一个大大的纸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片片宛如湿纸巾的东西,带着一股特别浓郁的香气。她说这是她觉得特别好的一款洗衣辅助用品,把脏衣服塞进洗衣机后,取一片“湿纸巾”搁进去,洗干净的衣服就有一股很持久的香味。
  我问她现在美国主要忙些啥,她回答:洗衣做饭做卫生。然后她很是自得地说,她的厨艺突飞猛进,去年圣诞节的火鸡就是她自己在家烤制的,复活节的小甜饼也是自己烘制,不久前她老公拎回了一条10多斤重的新鲜红鳟,两人能在一周内把这条大鱼消灭掉全靠她蒸炸炖烧花样翻新,同样的鱼每天都能做出不同的味道……
  她说得眉飞色舞,我却觉得她好像变了个人。她的这种变化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环境或者境遇能够让一个曾经独立到一切靠自己的女人变成开始琢磨如何做菜洗衣的居家女人呢?
  我慢慢知道了她在美国的那些事情……
  她的老公对她非常好,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事业很成功,所以从未想过让她去找一份工作。最初的那两年,她的全部生活就是旅游、花钱。
  可是,随着婚龄一年年加长,她说她越来越没有离家出行的兴趣了。老公虽然事业成功,但也必须付出很多,为了公司的发展,他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多才能回家,第二天一早7点多又要出发。因为做中美贸易,一个月在波士顿和北京之间要往返多次,动辄就是十来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下飞机时差还没倒过来,马上就又要上飞机了。
  最近几年是老公的公司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他老得最快的几年。结婚时的满头黑发而今已经掺杂了白发,在家里的沙发上坐着坐着就开始打盹,他太辛苦了!
  公司的事情,她帮不上什么忙,但在家里,她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所以,她开始学着做饭,隔三差五对着从国内带去的食谱煲一锅虫草乌鸡汤,尽量把家里收拾得让他看了就觉得神清气爽,阳光灿烂的时候把被子晒得蓬松温暖,希望能让他有个高质量的睡眠……
  这些事,都是她以前不愿做也不屑做的。因为她一直觉得不同的女人应该有不同的活法,而她,起码不是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家务活儿活的。可是,真的去做了,看老公津津有味地吃她做的饭,满脸微笑穿她洗的衣,一脸满足地钻进有阳光味道的被子,她竟然觉得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她说,自始至终,她老公都没有要求她做这做那,可她偏偏就这样自发地有了诸多让熟悉她的人以及她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像青苹果会变红、绿香蕉会变黄一般,很自然、很顺理成章。她说,一个女人,嫁了一个她觉得值得嫁的男人,就一定会发生改变。
  我承认她的这个说法,因为,我的太太在婚后,也有了很多让我意外的变化……
  她原来的职业是教师,因为我们俩决定将来要把孩子送出去,所以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钱。
  我们俩的收入虽然都比较稳定,但要承担孩子的留学费用无疑是不够的。她毅然辞了职,做起了数码产品的批发业务。
  很辛苦,除了过年那几天可以略微休息一下之外,剩下的日子全年无休,早上8点必须到仓库点货,晚上8点才能收货关门,凌晨时分去机场接航空货更是司空见惯。
  她一直觉得自己微胖,也曾吵吵着要减肥。可换了职业不到3个月,就瘦下来12斤。
  休息时我去给她帮忙,但基本上只能坐在那儿看她忙。她两个电话,这个接罢那个响,一长串数码产品的专业术语说得娴熟无比,接电话时还能拿着笔飞快地开具出货单进货单,一只手就将一摞百元大钞点得明明白白。
  但我知道,她原来不是这样。她在家是独生女儿,父母对她近乎宠溺,岳母在她读中学时就办理了内退,专职在家照顾她。基本上,在出嫁前,她没有自己做过一顿饭,没有动手洗过一件衣服,所以,娶她那天,岳父岳母拉着我的手,说她在家被宠坏了,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希望我多担待一点。
  可是,这才几年,她竟然成了商界女杰,每天手里数十万的资金流过。我问她这样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她却摇摇头,说其实原来的那份教师职业才是她喜欢的工作,每年都有寒暑假,那种比较宽松的氛围才是她想要的。
  我想,她跟陈燕其实是一样的,不是自己想改变,而是因为丈夫、孩子、家庭,在不经意中就选择了另一个方向。或许有点不情不愿,但做得无怨无悔。
  我想,任何一个做老公的,回家去,仔细瞧瞧自己的老婆,拿她跟新婚时作个比较,你会发现她一定会有一些不同,而这些改变,就是为了爱!
  (张心涛摘自《好日子》)
其他文献
人们一直热爱甜美、精细、香浓的食物,不喜欢苦涩、粗糙的食物。在千万年前,甚至只是四五十年前,人们的确经常过吃糠咽菜的日子,那时,人们的主要担心不是患上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症,而是如何避免营养不良。可现在,我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和祖先完全不一样,担心的更多是如何预防肥胖,如何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如何减轻癌症的风险。  据现代的营养学家发现,其实那些“难吃”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并不少,甚至还有一些了不起的营养
1.鸡蛋与豆浆同食降低营养价值  人们经常食用豆浆冲鸡蛋,认为两者都富含蛋白质,食之对身体有益。从科学饮食角度讲,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两者不宜同食。因为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它能抑制人体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鸡蛋的蛋清里含有粘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
首庆国王节  数量众多的码头和100公里的运河使阿姆斯特丹一直享有世界第一“水”城的美誉。乘船巡游在运河上,蜿蜒的河道连接起熙攘的城市,两岸的古老建筑折射出荷兰黄金时代的繁华。  这些建筑都有尖尖的屋顶,红、黑、褐为主调的砖墙,最大的特色是巨大宽敞的窗口。不知为何,荷兰人从来没有拉上窗帘的习惯,屋内的景色一览无遗,不知道这跟荷兰人开放包容的性格有无关系。  阿姆斯特丹最热闹的时候是在每年4月30号
当然不能嫁给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男人。那样的男人会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易怒易暴,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耿耿于怀。他会故意挑剔你的饭做得败人胃口,屋子里摆设不当,因为他要找理由说明你并不很出色,杀杀你的威风。那么即使你让屋子窗明几净,饭桌上热汤撩人,也无济于事。   男人太穷了也不好,计较琐碎,在该潇洒的时候抱头鼠窜。他穷极无聊后便没了自尊,便要拿你撒气。而太富了又容易对所有的女人怜香惜玉,挥霍无度
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就读的时候,从我的导师弗瑞德·凯斯博士那里学到了我人生最重要的一课。当时我的博士论文主要内容涉及洛杉矶市政的咨询项目。那是我走上咨询行业的第一步。有一天,凯斯导师却严厉地责备了我,“马歇尔,市政厅的一些人常对我说,你在那里似乎很消极,易发怒,好评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教授,你根本想不到,市政府的效率是多么低下,发展目标也存在着严重问题。那里存在的毛病实在太多了!
克林顿当选总统后,有一次夫妇外出,在加油站遇到希拉里过去的一个追求者,此刻他正是加油站的老板。走出加油站后,克林顿嘲笑地说:“幸亏你嫁给了我,否则现在你只是一个加油站的老板娘。”希拉里回答:“那可不一定。如果我嫁给他,没准儿今天的美国总统就是他而不是你了。”  这个多年前的老笑话,在今天听起来仍然很提气——没有女人的扶持,男人哪能这么成气候?但我们心里清楚: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像希拉里那样旺夫…… 
电视上正播出一期访谈节目。被邀请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手里拎着一只黑色皮箱。  女主持人笑着问:“听说你今天正式退休了,心里是不是特别高兴?”他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沉吟着说:“说不上,有点像逃兵的感觉。”“怎么会?你可是鼎鼎有名的英雄。”女主持人切入了一段从监控录像上截下来的摇摆不定的画面。  空气瞬间凝固了。一枚被绑在煤气管道上的定时爆炸装置赫然入目。一个人小心翼翼地一手扶住炸弹,一手握起钳子,稍
罗马法传统中的法权合一传统、权诉合一传统和人与物二分传统对权利概念和权利分类标准的形成而言具有本源性。现代法学以不同术语区分的“法”和“权”两个概念在古代罗马法中是統一在拉丁语“Ius”一词表达的概念中的,这种法权合一传统的影响至今仍驱之不散。罗马法特定时期中的“诉(actio)”一词包含了现代法中的权利意思,它与ius共同为现代法的权利话语奠定了言说的基础。罗马法将法分为人法与物法,又将诉区分为
古人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人们津津乐道着卓文君、 班昭、谢道韫、李清照这些才女的故事,恰恰是因环顾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时会发现,能读书的女人实在太少了。中国画里的“仕女图”,女子要么赏花,要么吹箫,要么独坐深闺。而手捧书卷的女子,在绘画史上一直到晚明才出现。  画家陈洪绶绘制了一幅《闲话宫事图》。画中的男子正襟而坐,将琵琶放在膝上,他是汉代的大臣伶元。而他对面的那个正捧卷而读的美丽女子就是他的小妾樊
怎样的家庭结构才是最理想的?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持这一观念的人无论中外,都占大多数。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现实限制,许多中国父母甚至不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务必一圆儿女双全之梦。然而,这一相对传统的家庭观是否经受得住现代生活方式的重重挑战?四口之家是否真的更稳定和谐?  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苏珊·纽曼(Susan Newman)的新书《独生子女问题》(The Case for the On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