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思考维水平、知识水平和语言发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把学生把“自我”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地体现在文章中,这就需教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感悟生活,书写真我,同时注重科学的评价方式,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启迪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不断提高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都不太成熟,对作文写作也是出于起步阶段,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要根据儿童的具体身心特征,不断探索适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以下笔者就作粗略分析。
一、激发写作兴趣,写出真情实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见识不够广阔,认知能力有限,想象力在一些领域内也有限,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这时,教师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而应从学生角度考虑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创新出题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布置《我的邻居》这个作文题目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邻居是个怎样的人,幽默?和蔼?沉默?还是热情?和邻居发生过怎样的事,让你印象深刻?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踊跃地聊聊自己的邻居。然后,教师再针对几个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将学生没有想到的事情“问”出来。比如,有的学生觉得很少见到自己的邻居,平时不怎么来往,没有什么可说的。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邻居给你怎样的印象?启发学生从着装想象邻居的工作、从表情猜测邻居的性格等,通过细致人微地观察,学生便有话可说了。
二、教师导“源”,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大干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学生写作文时缺乏素材,是因为学生没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就必须引领学生体验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是对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体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动眼观察、辨析,动脑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闻,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获得第一手的写作资料,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如写状物的文章时,教师应先鼓励学生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深入观察,通过看、闻、听、摸,去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及习性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具体形象,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引导学生寻“源”取“材”,能够使学生充分享有选择写作内容的自主权,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三、抒发真情实感,写出“真我”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善恶丑美皆有。在引导学生真实地写生活的同时,要考虑到小学生富有天真浪漫,富于想象和幻象的心理特点,在学生写作文时,鼓励他们保持天真、纯洁等等童年时期的特点,在想象时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主题,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自由联想,在讲述或写作时常常会倾入自身的感情,不由自主地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情节或细节。他们天真浪漫的想法会叫人啼笑皆非,却又富于创意,让人回味无穷,四年一位学生因妈妈送给一只小狗写一篇《小狗阿小》:“这只小狗是我姑妈家的老狗生的小狗,满月后,姑妈就叫表哥给我送来了,它来我家一星期了,还没取名,我想给小狗取个名字。一天晚上,我跟爷爷说:‘爷爷,该给小狗取名了。’爷爷说:‘叫阿小。’我问爷爷:‘为什么叫阿小呢? ’爷爷说:‘因为你叫阿大,你弟弟叫阿二,阿小也就是阿三。’阿小吃饭的时候摇着尾巴,不时舔舔嘴巴,点点头,蹦蹦蹿蹿,吃饱饭就躺在稻草上睡着了,我还在阿小的膊子上挂了一根用红色珠子穿起来的项链,非常好看,每当门外有响声时,它就不住地汪汪狂叫,小狗真是给我家带来了无穷欢乐……”多么可爱的想法,通过小作者稚嫩文字的表达,就显得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这样的天真稚气不可多得,教师应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大胆,表现内心的这份“天真、纯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来。
四、教师导“改”,使学生修改心中有数
好文章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形成的,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才能把文章写得好。“自改”离不开“导改”,即学生修改作文,需要教师对修改方法的指导。“导改”前,教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为评讲指导做好准备。“导改”时,首先用问题比较突出的习作作为“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然后以学生的佳作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的良方”。最后让学生当“医生”,为自己的习作“开方下药”。修改时,学生可以“小病小治”,可以“动大手术”。也可以“推倒重来”。
五、评价形式多元化——不拘一格
作文评价应不拘一格,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能真正调动每个评价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自读自改,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修改作文的方法:出声地读就会发现毛病,哪个地方不通顺,哪个地方填什么词,哪个地方该去掉,一读就会发现它们,不要别人改,自己改”。其实,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整个评价过程,是自我证实、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过程,是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小组互评,是习作评价中最常用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一般可逐人进行,轮到谁,谁就先自读习作,说说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个部分。通过这种习作形式,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2)自我对比,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与习作能力。让每一名学生把自己的每一篇习作稿都珍藏起来,一篇习作从一稿到最后一稿,会有很大变化,可让学生从同一篇习作的前后几稿中来进行对比;也可以过一段时间,让学生从自己的前后几篇不同的习作来进行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习作水平的提高,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年龄,要有效引导学生习作必须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广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创新,使得作文教学能够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1.
[2]乔杨.校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大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张妙春.小学作文创新的初探[J].科学之友.2010年0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都不太成熟,对作文写作也是出于起步阶段,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要根据儿童的具体身心特征,不断探索适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途径。以下笔者就作粗略分析。
一、激发写作兴趣,写出真情实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见识不够广阔,认知能力有限,想象力在一些领域内也有限,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这时,教师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去写,而应从学生角度考虑在布置作文题目时,创新出题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布置《我的邻居》这个作文题目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邻居是个怎样的人,幽默?和蔼?沉默?还是热情?和邻居发生过怎样的事,让你印象深刻?学生积极地讨论起来,踊跃地聊聊自己的邻居。然后,教师再针对几个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将学生没有想到的事情“问”出来。比如,有的学生觉得很少见到自己的邻居,平时不怎么来往,没有什么可说的。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中,邻居给你怎样的印象?启发学生从着装想象邻居的工作、从表情猜测邻居的性格等,通过细致人微地观察,学生便有话可说了。
二、教师导“源”,使学生习作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大干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学生写作文时缺乏素材,是因为学生没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就必须引领学生体验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是对作文材料的搜集、感知、体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动眼观察、辨析,动脑思考、分析,甚至鼻嗅耳闻,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而获得第一手的写作资料,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
如写状物的文章时,教师应先鼓励学生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然后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深入观察,通过看、闻、听、摸,去了解它们的外形特点、生长过程及习性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具体形象,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引导学生寻“源”取“材”,能够使学生充分享有选择写作内容的自主权,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丰富多彩,各有千秋。
三、抒发真情实感,写出“真我”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善恶丑美皆有。在引导学生真实地写生活的同时,要考虑到小学生富有天真浪漫,富于想象和幻象的心理特点,在学生写作文时,鼓励他们保持天真、纯洁等等童年时期的特点,在想象时往往容易离开想象的目的、主题,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自由联想,在讲述或写作时常常会倾入自身的感情,不由自主地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情节或细节。他们天真浪漫的想法会叫人啼笑皆非,却又富于创意,让人回味无穷,四年一位学生因妈妈送给一只小狗写一篇《小狗阿小》:“这只小狗是我姑妈家的老狗生的小狗,满月后,姑妈就叫表哥给我送来了,它来我家一星期了,还没取名,我想给小狗取个名字。一天晚上,我跟爷爷说:‘爷爷,该给小狗取名了。’爷爷说:‘叫阿小。’我问爷爷:‘为什么叫阿小呢? ’爷爷说:‘因为你叫阿大,你弟弟叫阿二,阿小也就是阿三。’阿小吃饭的时候摇着尾巴,不时舔舔嘴巴,点点头,蹦蹦蹿蹿,吃饱饭就躺在稻草上睡着了,我还在阿小的膊子上挂了一根用红色珠子穿起来的项链,非常好看,每当门外有响声时,它就不住地汪汪狂叫,小狗真是给我家带来了无穷欢乐……”多么可爱的想法,通过小作者稚嫩文字的表达,就显得更加生动,富有情趣,这样的天真稚气不可多得,教师应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大胆,表现内心的这份“天真、纯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来。
四、教师导“改”,使学生修改心中有数
好文章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形成的,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作文,才能把文章写得好。“自改”离不开“导改”,即学生修改作文,需要教师对修改方法的指导。“导改”前,教师要浏览学生的习作,了解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为评讲指导做好准备。“导改”时,首先用问题比较突出的习作作为“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然后以学生的佳作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的良方”。最后让学生当“医生”,为自己的习作“开方下药”。修改时,学生可以“小病小治”,可以“动大手术”。也可以“推倒重来”。
五、评价形式多元化——不拘一格
作文评价应不拘一格,多种形式的作文评价能真正调动每个评价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实现评价主体与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1)自读自改,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修改作文的方法:出声地读就会发现毛病,哪个地方不通顺,哪个地方填什么词,哪个地方该去掉,一读就会发现它们,不要别人改,自己改”。其实,学生对自己习作的整个评价过程,是自我证实、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过程,是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小组互评,是习作评价中最常用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一般可逐人进行,轮到谁,谁就先自读习作,说说自己最欣赏的是哪个部分。通过这种习作形式,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2)自我对比,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与习作能力。让每一名学生把自己的每一篇习作稿都珍藏起来,一篇习作从一稿到最后一稿,会有很大变化,可让学生从同一篇习作的前后几稿中来进行对比;也可以过一段时间,让学生从自己的前后几篇不同的习作来进行比对。在比对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习作水平的提高,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十分丰富的年龄,要有效引导学生习作必须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广大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创新,使得作文教学能够异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宋玉华.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体现创造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1.
[2]乔杨.校外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大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3]张妙春.小学作文创新的初探[J].科学之友.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