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盾与张艺谋有个极其大胆的想法,《秦始皇》首轮演出成功后,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把它搬到中国长城实地演出,用直升机拍摄,并进行转播,让中国声音在全世界真正唱响。
刚刚过去的2006年对中国文艺界来讲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去年12月21日,由谭盾创作并指挥、张艺谋执导的歌剧——《秦始皇》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这场制作费高达200万美元的演出,被视为大都会近年来最大手笔的制作。
《秦始皇》票房极佳,9场演出座无虚席,成为去年世界歌剧圈最盛大的演出,该剧也是大都会歌剧院百余年历史中第一次上演中国题材的原创歌剧。
歌剧《秦始皇》历时10年的创作过程对谭盾本人来说是一次艰辛的经历,他欣慰自己战胜了挑战。不仅如此,谭盾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66年来首位指挥自己作品的作曲家,也是该剧院100多年历史上第五位享此殊荣的人。
用音乐“统一”东西方
1924年英国诗人吉卜林曾这样写道: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它们永不交汇。直到20世纪末,美国学者亨廷顿仍然认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是当代世界冲突的根源。
而“不信邪”的谭盾则坚持“艺术是具有通感的”,东西方文化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构思《秦始皇》的头四年中,谭盾完全沉浸在西方歌剧之中,聆听了所有重要的歌剧作品,同时观看了这段时间里在大都会上演的几乎每一场歌剧演出;同时他也有意识地多涉及中国历史题材的音乐,曾写了《卧虎藏龙》以及《英雄》、《夜宴》等电影的音乐,回国时,他也不忘在博物馆的古董中感受两千年前的音乐;在苍茫大地的风俗里,想象先人的情感动荡。
谭盾说秦始皇自认是天下的皇帝,而他本人则要做“天下的作曲家”。他告诉美国记者,“我是一个中国版的马可·波罗。我来自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国度,然后在这里又接触到了一种传统。我让两种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拥抱。”
这两个男人的十年
初来美国时,落魄的谭盾为解决生计,在纽约街头拉琴,谁都不知他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渐渐地,他凭借自己不拘一格的音乐才华崭露头角。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1年,是谭盾艺术生涯的一个顶峰,他凭《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同时还获得第44届格莱美奖4项提名。
张艺谋的这十年同样的辉煌。且不说他在中国电影圈的“一哥”地位难以撼动,光是其舞台作品也不乏力作。他执导的大型景观歌剧《图兰朵》,先后于19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1998年在北京紫禁城太庙(实景歌剧)、2003年在韩国汉城(景观歌剧)演出,2005年5月在巴黎开始欧洲巡演。
谭盾与张艺谋有个极其大胆的想法,《秦始皇》首轮演出成功后,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夕,把它搬到中国长城实地演出,用直升机拍摄,并进行转播,让中国声音在全世界唱响。
聚光灯下的秦始皇
《秦始皇》的轰动,不仅因为大都会歌剧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艺术机构,也由于《秦始皇》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了东西文化的水乳交融。
谭盾尝试通过长城和兵马俑这两个西方歌剧从未涉及的元素,来探索爱情、历史、权力、悲剧和希望的本质——这些西方歌剧永恒不变的主题。
谭盾作品的精神向来强调打破东西疆界。但他的大胆尝试也遭到西方一些主流媒体的质疑和责难。遭受非议的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因为歌剧是一个古老、保守的市场,即便是身在最具文化包容力的纽约。而近50年来,大都会歌剧院也只为3部新创作的歌剧举行世界首演。
谭盾的“颠覆”无疑平地雷起,让那些习惯传统的主流歌剧观众无所适从;第二个原因还在谭盾此次的野心太大,想要造就不分东西的歌剧风格,可惜歌剧的语言体系及其音乐性有着唇齿关系。
谭盾虽然有心,但力量明显还未足够,未能成功融合东西方歌剧风格的差异。《秦始皇》中复杂的人性,爱、恨、忠、孝、嫉、痴、怨、狂,远远超出西方任何歌剧。可惜,3个多小时,他与张艺谋说不尽中国人熟悉的这一切,故反被西方乐评讥为剧情冗长、角色模糊。
尽管没能博得所有剧评人的好评,但是《秦始皇》在票房上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早在开演之前,该剧所有9场演出的票便被销售一空。一些剧评人也不得不承认,《秦始皇》是一部很“值”的剧作。
美联社的剧评人表示:《秦始皇》如果要持续一个演季,谭盾应当拿出笔来作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