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问题研究”一直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模块,但在高中地理的实际教学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问题研究”展开了详细讨论,分析了“问题研究”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借助项目式学习方式,提供一种突破高中地理“问题探究”教学困境的可能。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研究;项目式学习;教学困境;突破
“问题研究”教学相比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由于经验不足,“问题研究”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对此我们需打破目前的教学困境,借助项目式学习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完成“问题研究”教学的完善与突破,以提高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一、“问题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问题研究”是高中地理教材重要模块,出现在高中地理每一章节的末尾,旨在将本章重要知识与现实情境相融合,创造出一系列学生可以运用现有知识分析、综合材料信息,进而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问题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探究式思维的形成。教师可以在教材提供的“问题研究”模块的基础上丰富内涵、增加情境,创造出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
二、项目式学习与“问题探究”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做中学”理论提出的。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展示作品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三、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困境的产生
(一)重视程度不足,开展形式单调
高中教材《地理1》将“问题研究”附于每章末尾,虽然新教材对其内容做了一定调整,但是教师由于教学习惯,往往将“问题研究”当作是教材设计的章末习题,通常以习题讲解的形式,将材料与问题一讲了之。许多地理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高,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甚至不会对其展开讲解。即使有的教师想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但对于如何开展“问题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疑问,虽想要深入挖掘材料信息,促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案。这就导致“问题研究”的开展次数较少,开展的形式单调。
(二)对“问题研究”教学价值认知不足
目前,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关注重点。“问题研究”内容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具有着重要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问题研究”基于的是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往往受多个要素共同影响,区域特征明显,有很强的现实性,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三)缺乏有效开展“问题研究”的教学方式
教师对“问题研究”认知不足导致教学中忽视了其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只关注其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作用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充分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了重知识而轻方法,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习惯性采用讲授法的形式来开展“问题研究”,导致“问题研究”失去了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有的老师也会增加讨论法教学,即使这样,依然未达到“问题研究”的目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以现有简单的教育模式培育出的学生往往只会纸上谈兵,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却相对不足。
(四)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积极性不高
学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颇深,在以往的地理课堂上,学生主要跟随教师的思路来进行问题的回答与笔记的整理,这种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节约了时间,但同时也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被课本所禁锢,只会为了考试而学习。
(五)缺乏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
在以往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已然难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问题研究”学习过程是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学习过程。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的方式显然不再适用,如何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表现,依据学生表现的不同水平,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最终成绩,是当前“问题研究”教学所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项目式学习突破“问题研究”教学困境
(一)利用课程标准将项目式学习主题与高考要求统一
高中生始终要面临着高考压力,无论是何种学习方式,都不能忽略知识内容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要清楚,高考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中学习的指挥棒是高考,而高考的指挥棒是《课程标准》。
(二)通过项目式学习分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强调小组成员共同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体现出了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價值。学生能够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为小组的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够发掘自己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价值。项目式学习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研究”学习的参与程度。
(三)以课堂为主线调动学生实施项目式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学生的学习未必都发生在课堂之上。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占据了主体地位。而课堂教学为课下学习提供了引领作用。一般的教师利用课堂教授知识,好的教师利用课堂引导学习,优秀的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目标是掌握知识。
(四)项目计划与项目实施过程深化“问题研究”
教材中“问题研究”的设计,目的并非让学生学习案例内容、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项目计划的设计,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通过项目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研究方法,体现问题研究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落实“问题研究”学习目的。
五、结语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地理教学方式,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记录的地理学习方式,将“问题研究”作为地理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如今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正处于发展期,许多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借助项目式学习的思路,开展“问题研究”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交流,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学生自己也应积极做出改变,改变以往一味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主动培养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成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锡孟.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河教育,2020(12):42-43.
[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18-22.
[3]秦秀丽.探究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91.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研究;项目式学习;教学困境;突破
“问题研究”教学相比于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对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由于经验不足,“问题研究”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对此我们需打破目前的教学困境,借助项目式学习思路在实践过程中完成“问题研究”教学的完善与突破,以提高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的整体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一、“问题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问题研究”是高中地理教材重要模块,出现在高中地理每一章节的末尾,旨在将本章重要知识与现实情境相融合,创造出一系列学生可以运用现有知识分析、综合材料信息,进而能够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问题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探究式思维的形成。教师可以在教材提供的“问题研究”模块的基础上丰富内涵、增加情境,创造出更加富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
二、项目式学习与“问题探究”
项目式学习是基于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的“做中学”理论提出的。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展示作品为目的,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三、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困境的产生
(一)重视程度不足,开展形式单调
高中教材《地理1》将“问题研究”附于每章末尾,虽然新教材对其内容做了一定调整,但是教师由于教学习惯,往往将“问题研究”当作是教材设计的章末习题,通常以习题讲解的形式,将材料与问题一讲了之。许多地理教师对其重视程度不高,为了保证教学进度,甚至不会对其展开讲解。即使有的教师想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但对于如何开展“问题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疑问,虽想要深入挖掘材料信息,促成学生的自主探究,却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案。这就导致“问题研究”的开展次数较少,开展的形式单调。
(二)对“问题研究”教学价值认知不足
目前,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教育界的关注重点。“问题研究”内容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具有着重要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问题研究”基于的是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往往受多个要素共同影响,区域特征明显,有很强的现实性,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三)缺乏有效开展“问题研究”的教学方式
教师对“问题研究”认知不足导致教学中忽视了其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只关注其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作用方面。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充分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了重知识而轻方法,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习惯性采用讲授法的形式来开展“问题研究”,导致“问题研究”失去了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有的老师也会增加讨论法教学,即使这样,依然未达到“问题研究”的目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以现有简单的教育模式培育出的学生往往只会纸上谈兵,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却相对不足。
(四)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积极性不高
学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颇深,在以往的地理课堂上,学生主要跟随教师的思路来进行问题的回答与笔记的整理,这种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节约了时间,但同时也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被课本所禁锢,只会为了考试而学习。
(五)缺乏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
在以往传统的地理教学中,考试分数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已然难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问题研究”学习过程是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的学习过程。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标准的方式显然不再适用,如何结合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表现,依据学生表现的不同水平,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最终成绩,是当前“问题研究”教学所需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项目式学习突破“问题研究”教学困境
(一)利用课程标准将项目式学习主题与高考要求统一
高中生始终要面临着高考压力,无论是何种学习方式,都不能忽略知识内容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同时也要清楚,高考还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中学习的指挥棒是高考,而高考的指挥棒是《课程标准》。
(二)通过项目式学习分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强调小组成员共同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和学习,小组内的每个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体现出了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價值。学生能够在小组内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角色,为小组的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够发掘自己的长处,展现自己的价值。项目式学习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研究”学习的参与程度。
(三)以课堂为主线调动学生实施项目式学习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学生的学习未必都发生在课堂之上。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占据了主体地位。而课堂教学为课下学习提供了引领作用。一般的教师利用课堂教授知识,好的教师利用课堂引导学习,优秀的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目标是掌握知识。
(四)项目计划与项目实施过程深化“问题研究”
教材中“问题研究”的设计,目的并非让学生学习案例内容、解答教材提出的问题,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可以通过项目计划的设计,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思路。通过项目方案的实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研究方法,体现问题研究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落实“问题研究”学习目的。
五、结语
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地理教学方式,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述、学生记录的地理学习方式,将“问题研究”作为地理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如今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正处于发展期,许多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因此,借助项目式学习的思路,开展“问题研究”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交流,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学生自己也应积极做出改变,改变以往一味接受知识的学习习惯,主动培养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成为祖国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锡孟.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河教育,2020(12):42-43.
[2]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29(11):18-22.
[3]秦秀丽.探究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