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阐述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目标选择以及竞争策略,同时对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策略
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在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各级政府仍将是招商引资的主导力量,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经济资源的供给和投入。从经济资源供给来源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本地经济滚动积累为基础,二是以外来经济资源为基础。后者的来源又有两个渠道,一是纵向的中央财政投入,二是横向的市场资金流动,包括外资和内资。相比较而言,自身经济滚动发展的积累速度慢,规模扩张小,在市场分割和封闭的状态下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市场资金的流动更加活跃,而招商引资因其机制灵活、规模速度和效益显著,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形式。
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招商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增强、规模扩大,优化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竞争市场环境的发育,传播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观念和方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代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观念上的竞争。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落后,最主要就是在观念和制度上落后。因此,要抓招商引资,要实现经济的赶超发展,必须要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在社会中牢固树立起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型发展的意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换等等。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提供信息,即将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市场环境、区域优势、发展战略、优惠政策、可选项目、投资需求、合作伙伴的资信能力等信息收集汇总、加工整理、综合编纂,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完整的招商引资信息。二是设定政策,要对那些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已经过时的和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该修订的修订,该废除的废除。地方政府向外来投资者提供本地特殊的优惠政策,基本导向是提供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在信贷资金、土地使用权、劳动力、产权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产品销售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在税费负担给予减免优惠待遇。三是遴选项目,根据市场前景、本地资源优势、利润水平、政策导向等因素,选择对于外来投资者有吸引力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给予“包装”推介。四是宣传推介,通过举办会展、组团路演、电子政务、新闻媒体、专门信息渠道等大力宣传,提高传播效应,引起社会关注,产生良好反响。五是促成合作,通过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使区域内外的企业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六是便捷服务,在办理有关注册登记手续方面,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精简合并机构,简化办事程序,严格控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实行承诺服务;各相关经济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让投资者在行政服务中心就能办好各项手续;实行领导、单位挂点帮扶,帮助投资者协调、办理各类事项。七是维护权益,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企业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以纪检监察为主体,成立优化投资环境投诉中心,专职负责接待投资者投诉,处理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切实保障外来投资者的经营环境和合法权益,打击和制止对外来投资者的非法侵害。八是奖励表彰,对于招商引资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荣誉和物质奖励,对于外来投资者在振兴地方经济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二、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显著,不应简单否定,但是,也应当看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主要是:脱离本地实际,盲目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强调数量规模,并作为硬指标强行贯彻,甚至作为“一票否决”的条件;将招商引资指标层层分解到政府所属部门,不论有无经济管理职能和可能性,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或多或少地干扰了部门的正常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和压力;招商引资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达成意向也算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有的搞虚假出资,有的资金到位后就抽逃资金,根本不能形成实际投资;招商引资项目多集中在“短平快”的商贸娱乐产业,投资规模小,缺乏大手笔,对于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用微弱;招商引资项目缺乏评估和论证,不能利用本地资源,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招商引资中违规许诺,开“空头支票”,搞政府担保,反而引起投资者的担心,或者到期不予兑现,损害政府公信力;对招商引资的政策、法制、社会环境建设投入不够,投资者的大量精力耗费在“政府公关”方面,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严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在几经盘剥之后难以实现。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项目选择应当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注重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消化就业压力、利用本地资源、市场前景乐观、技术升级换代的项目,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转移强制淘汰设备、导致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趋同化、区域间资源争夺加剧等项目要严格限制,不能为凑数达标而降低项目选择标准。
2.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指标体系,不能只有总量指标。在数量指标上应当与本地经济增长速度成合理比例关系,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以上年计划为基数搞逐年递增;在质量上、指标上应当确定招商引资的资金的到位、项目完成验收、投资周期、投资收益、财政增收、行业分布、产业关联、吸收就业等多种指标加权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以此进行规划和评估。
3.招商引资计划任务的下达,应当根据地方政府所属部门的相关职能和所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能条件,合理分配计划,不应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打“大会战”,不能以招商引资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绝对标准,搞“一票否决”,否定有关职能部门的履行基本职责和完成中心工作的业绩。
4.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应当在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实行地方优惠政策上的差别化竞争。要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土地出让、税费减免、信贷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对国家有明令禁止的规定不得阳奉阴违,违规操作。应当如实准确地宣传优惠政策,禁止任何个人或部门对外来投资者开空头支票,提供政府担保。要保持政策稳定性,对于因国家宏观调控和法律实施致使地方优惠政策无效,造成外来投资者利益损失,应当妥善处理,给予适当补偿。
5.对招商引资的对象应当充分考察,认真审查,确认其投资意向和投资能力,防止欺诈行为,对恶意串通、内外勾结,虚构项目、虚假出资、抽逃资金、非法融资而不发展实业,损害地方声誉和政府形象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6.要加强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和治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功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实行满意服务。
7.要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政府组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建立招商局等办事机构,聘请专家、企业家提出咨询建议,参与论证评审,进行社会监督。地方人大和政协应当将政府招商引资作为重要的监督内容,重点对招商引资的规划指标、优惠政策、项目运作、经费预算、环境建设和综合效益进行监督评议。对于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适当奖励,但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交流推广。
综上所述,招商引资工作要立足长远,追求实效,节约成本,积极培育中介招商;避免朝令夕改,大起大落,既要搞组团路演、会展推介,也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窗口单位和传播渠道,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招商引资的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
关键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策略
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在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各级政府仍将是招商引资的主导力量,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发展,离不开经济资源的供给和投入。从经济资源供给来源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本地经济滚动积累为基础,二是以外来经济资源为基础。后者的来源又有两个渠道,一是纵向的中央财政投入,二是横向的市场资金流动,包括外资和内资。相比较而言,自身经济滚动发展的积累速度慢,规模扩张小,在市场分割和封闭的状态下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统一市场的形成,市场资金的流动更加活跃,而招商引资因其机制灵活、规模速度和效益显著,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形式。
从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招商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能力增强、规模扩大,优化区域经济的资源配置,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竞争市场环境的发育,传播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观念和方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现代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观念上的竞争。欠发达地区之所以落后,最主要就是在观念和制度上落后。因此,要抓招商引资,要实现经济的赶超发展,必须要解决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在社会中牢固树立起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型发展的意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换等等。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提供信息,即将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市场环境、区域优势、发展战略、优惠政策、可选项目、投资需求、合作伙伴的资信能力等信息收集汇总、加工整理、综合编纂,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完整的招商引资信息。二是设定政策,要对那些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已经过时的和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该修订的修订,该废除的废除。地方政府向外来投资者提供本地特殊的优惠政策,基本导向是提供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在信贷资金、土地使用权、劳动力、产权等生产要素配置和产品销售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在税费负担给予减免优惠待遇。三是遴选项目,根据市场前景、本地资源优势、利润水平、政策导向等因素,选择对于外来投资者有吸引力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给予“包装”推介。四是宣传推介,通过举办会展、组团路演、电子政务、新闻媒体、专门信息渠道等大力宣传,提高传播效应,引起社会关注,产生良好反响。五是促成合作,通过牵线搭桥,沟通协调,使区域内外的企业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六是便捷服务,在办理有关注册登记手续方面,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功能。精简合并机构,简化办事程序,严格控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向社会公开办事程序、收费依据和标准,实行承诺服务;各相关经济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办事窗口,让投资者在行政服务中心就能办好各项手续;实行领导、单位挂点帮扶,帮助投资者协调、办理各类事项。七是维护权益,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企业实行相对封闭的管理。以纪检监察为主体,成立优化投资环境投诉中心,专职负责接待投资者投诉,处理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切实保障外来投资者的经营环境和合法权益,打击和制止对外来投资者的非法侵害。八是奖励表彰,对于招商引资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荣誉和物质奖励,对于外来投资者在振兴地方经济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二、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显著,不应简单否定,但是,也应当看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主要是:脱离本地实际,盲目制定招商引资计划,强调数量规模,并作为硬指标强行贯彻,甚至作为“一票否决”的条件;将招商引资指标层层分解到政府所属部门,不论有无经济管理职能和可能性,都要完成一定的任务,这或多或少地干扰了部门的正常工作,增加了工作负担和压力;招商引资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达成意向也算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有的搞虚假出资,有的资金到位后就抽逃资金,根本不能形成实际投资;招商引资项目多集中在“短平快”的商贸娱乐产业,投资规模小,缺乏大手笔,对于促进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作用微弱;招商引资项目缺乏评估和论证,不能利用本地资源,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招商引资中违规许诺,开“空头支票”,搞政府担保,反而引起投资者的担心,或者到期不予兑现,损害政府公信力;对招商引资的政策、法制、社会环境建设投入不够,投资者的大量精力耗费在“政府公关”方面,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严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在几经盘剥之后难以实现。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项目选择应当从本地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注重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消化就业压力、利用本地资源、市场前景乐观、技术升级换代的项目,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转移强制淘汰设备、导致环境恶化、产业结构趋同化、区域间资源争夺加剧等项目要严格限制,不能为凑数达标而降低项目选择标准。
2.应当构建科学合理的招商引资指标体系,不能只有总量指标。在数量指标上应当与本地经济增长速度成合理比例关系,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以上年计划为基数搞逐年递增;在质量上、指标上应当确定招商引资的资金的到位、项目完成验收、投资周期、投资收益、财政增收、行业分布、产业关联、吸收就业等多种指标加权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以此进行规划和评估。
3.招商引资计划任务的下达,应当根据地方政府所属部门的相关职能和所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可能条件,合理分配计划,不应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打“大会战”,不能以招商引资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绝对标准,搞“一票否决”,否定有关职能部门的履行基本职责和完成中心工作的业绩。
4.出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应当在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体现地方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实行地方优惠政策上的差别化竞争。要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土地出让、税费减免、信贷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政策进行认真清理,对国家有明令禁止的规定不得阳奉阴违,违规操作。应当如实准确地宣传优惠政策,禁止任何个人或部门对外来投资者开空头支票,提供政府担保。要保持政策稳定性,对于因国家宏观调控和法律实施致使地方优惠政策无效,造成外来投资者利益损失,应当妥善处理,给予适当补偿。
5.对招商引资的对象应当充分考察,认真审查,确认其投资意向和投资能力,防止欺诈行为,对恶意串通、内外勾结,虚构项目、虚假出资、抽逃资金、非法融资而不发展实业,损害地方声誉和政府形象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6.要加强招商引资的环境建设和治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一站式功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实行满意服务。
7.要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政府组建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建立招商局等办事机构,聘请专家、企业家提出咨询建议,参与论证评审,进行社会监督。地方人大和政协应当将政府招商引资作为重要的监督内容,重点对招商引资的规划指标、优惠政策、项目运作、经费预算、环境建设和综合效益进行监督评议。对于招商引资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适当奖励,但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交流推广。
综上所述,招商引资工作要立足长远,追求实效,节约成本,积极培育中介招商;避免朝令夕改,大起大落,既要搞组团路演、会展推介,也要建立长期稳定的窗口单位和传播渠道,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招商引资的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