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焦点的银行柜台国债交易即将于近期推出。
据悉,财政部可能为此专门发行一期记账式国债在银行柜台买卖。专业人士估计,这期债券的规模大约在500亿——600亿元,发行时间估计在今年5月。同时,这次推出的柜台交易还只是试点,参加的银行只有工、农、中、建等4家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的部分网点;其发行程序是财政部先在银行间市场发行,4个试点银行买入后,在柜台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卖出,进入柜台市场交易。这实际上是为企业和个人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
多层次投资者的游戏
一位个人投资者的话表明了人们对国债柜台交易的期待:“我们在银行购买凭证式国债时,由于金额有限,每次都要排大队,有时还买不到。而且国家规定,只有在深沪两个交易所开设账户,才能申购记账式国债,然后才能进行交易,很多人想参与这个市场,但没有条件。”这位投资者认为,商业银行推出国债柜台交易无疑利好,因为“银行储蓄网点多,认购方便,交易也方便”。
在此之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有三个场所:银行间国债市场、上海交易所国债市场、凭证式国债买卖场所,也就是银行柜台。不过,这三个国债市场基本处于行政分割状态。三个市场的发行对象截然不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发行对象是商业银行、基金、部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想在证券公司买卖国债的投资者必须先拥有股民身份,并且要按股票交易中的程序进行;而在银行柜台购买凭证式国债的主要是理财观念求稳妥的普通投资者。
而且,三个市场上发行的国债互相之间是无法流通的。银行间国债市场只发行记帐式国债,在2001年,只有5期记账式国债被允许同时在交易所的国债市场上挂牌交易,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国债也是无法向普通的投资者出售的。目前,银行间市场每年的发债量为4000亿元,债券品种多,市场容量大。而普通投资者可以进入的交易所市场,每年的发债量只有几百亿,债券品种少,市场容量也不大。国债柜台交易其实就是将原本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的记帐式国债,同时在银行的柜台上向普通投资者发行交易。这也意味着,凭证式国债将在国债市场上消失。
与凭证式国债相比,将在银行柜台交易的记账式国债有更多的优点:首先,凭证式国债流通性较差,只在发债期内可以购买,而且可能买不到;其次,凭证式国债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买到后无法通过交易变现,需要变现时只能找发债银行提前兑付。按照今年第一期国债的规定,这种兑付除了要扣除手续费,利率还要降档,按实际持有期限的利率计算。而柜台交易的记账式国债最吸引投资者的是,不但具有与凭证式国债一样的信誉度,而且变现能力强,持有人可以通过在银行柜台买卖获得炒作的收益——至少也可以攥在手里获取票面利率规定的收益。这样就可以使投资人所持有的记帐式国债能够通过银行柜台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大大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而且投资人还可以从中赚取利息差或及时变现。同时,国债柜台交易也适合于机构投资者。
国债柜台交易的开办,其实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柜台之间建起一座桥梁。这不仅会大大扩大国债的市场容量,还会提高国债的流动性,为国债收益率充当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重要的投资渠道。
可有跨银行套利的机会?
据悉,即将推出的银行柜台国债交易将采取做市商制度(商业银行就是做市商),同时报出卖出价和买入价,这与在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方式不同。交易所国债的买卖双方都是投资人,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只是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而银行柜台债券买卖的投资人都与银行进行买卖,只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银行必须按照挂出的牌价接受投资人的买卖;但银行有权利调整价格,直到买卖停止。
如果价格真的由商业银行自行制定,人民银行只控制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价,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参加此次国债柜台交易试点的4大商业银行挂出的价格可能不一样,会不会出现在此银行低价买进,而在彼银行高价卖出的跨行套利的机会呢?
专家介绍,理论上应该有这样的机会,但还要看银行的具体操作办法的规定,比如债券卖出后资金可以动用的时间、交易费率规定等。虽然各银行自行报价,但大家报价的依据基本上是一样的,比如都会参考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也会参考其他银行的报价。最后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各行报价接近,跨行套利空间减小。
尽管如此,机会也还是有的。某信托公司人士分析说,当发生重大事件时,比如利率变动,各银行对这些事件影响程度的判断可能有差别,从而造成他们制定出的价格的差别,这时就会出现套利空间。
套现的可能让人不禁联想起“杨百万”。1981年,国家恢复发行国债(国库券),此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买卖。1988年财政部允许在全国61个城市的银行柜台试点买卖国库券。这给一些头脑活络的人带来了发财的机会,杨百万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发财“密笈”其实很简单:当时安徽合肥的国库券价格为100元,上海是102——103元;他只要游走于两地之间买进卖出即可赚取差价,几年下来积累资金几百万元,成了全国闻名的“杨百万”。只是由于后来(1995年)国库券买卖中出现了“现券交易和非统一托管”等问题,导致银行柜台国债现券交易市场被关闭,才终结了杨百万攫取“第一桶金”的历程。
虽说“杨百万的时代“难以重现。当年很多国债是政府摊派的,也不能提前兑付,因此需要现金的人可能不计成本地卖出国债。而且当时信息传递极其不便,打个长途电话要去邮局,地区间地价格差异才会比较大。而目前的情况完全不同了,银行间随时都可以知道对方的报价。但是不管怎么说,由于国债具有前述优点和套利可能,许多了解实情的人都已经跃跃欲试。
国俩柜台交易意义深远
就国债柜台交易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的李扬主任认为,国债柜台交易是银行调整资产战略的方法之一,因为相当部分的国债在老百姓手中,不能转让,央行推出这项措施,对居民来说可以使他们的投资更加灵活,对银行来说,则可以增加(国债的)投资比例。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国债柜台交易是为防止因国债大量提前兑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而设计的。目前,凭证式国债的提前兑付是由商业银行承担的,由于凭证式国债余额已达7000亿元,如果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国债投资者将可能大量提前兑付所持有的凭证式国债。然而,在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中央银行通常将紧缩银根,这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为此,必须提高国债的流动性,化解这种风险。
据悉,财政部可能为此专门发行一期记账式国债在银行柜台买卖。专业人士估计,这期债券的规模大约在500亿——600亿元,发行时间估计在今年5月。同时,这次推出的柜台交易还只是试点,参加的银行只有工、农、中、建等4家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的部分网点;其发行程序是财政部先在银行间市场发行,4个试点银行买入后,在柜台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卖出,进入柜台市场交易。这实际上是为企业和个人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
多层次投资者的游戏
一位个人投资者的话表明了人们对国债柜台交易的期待:“我们在银行购买凭证式国债时,由于金额有限,每次都要排大队,有时还买不到。而且国家规定,只有在深沪两个交易所开设账户,才能申购记账式国债,然后才能进行交易,很多人想参与这个市场,但没有条件。”这位投资者认为,商业银行推出国债柜台交易无疑利好,因为“银行储蓄网点多,认购方便,交易也方便”。
在此之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有三个场所:银行间国债市场、上海交易所国债市场、凭证式国债买卖场所,也就是银行柜台。不过,这三个国债市场基本处于行政分割状态。三个市场的发行对象截然不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发行对象是商业银行、基金、部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想在证券公司买卖国债的投资者必须先拥有股民身份,并且要按股票交易中的程序进行;而在银行柜台购买凭证式国债的主要是理财观念求稳妥的普通投资者。
而且,三个市场上发行的国债互相之间是无法流通的。银行间国债市场只发行记帐式国债,在2001年,只有5期记账式国债被允许同时在交易所的国债市场上挂牌交易,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国债也是无法向普通的投资者出售的。目前,银行间市场每年的发债量为4000亿元,债券品种多,市场容量大。而普通投资者可以进入的交易所市场,每年的发债量只有几百亿,债券品种少,市场容量也不大。国债柜台交易其实就是将原本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的记帐式国债,同时在银行的柜台上向普通投资者发行交易。这也意味着,凭证式国债将在国债市场上消失。
与凭证式国债相比,将在银行柜台交易的记账式国债有更多的优点:首先,凭证式国债流通性较差,只在发债期内可以购买,而且可能买不到;其次,凭证式国债不能在二级市场流通,买到后无法通过交易变现,需要变现时只能找发债银行提前兑付。按照今年第一期国债的规定,这种兑付除了要扣除手续费,利率还要降档,按实际持有期限的利率计算。而柜台交易的记账式国债最吸引投资者的是,不但具有与凭证式国债一样的信誉度,而且变现能力强,持有人可以通过在银行柜台买卖获得炒作的收益——至少也可以攥在手里获取票面利率规定的收益。这样就可以使投资人所持有的记帐式国债能够通过银行柜台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大大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而且投资人还可以从中赚取利息差或及时变现。同时,国债柜台交易也适合于机构投资者。
国债柜台交易的开办,其实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柜台之间建起一座桥梁。这不仅会大大扩大国债的市场容量,还会提高国债的流动性,为国债收益率充当金融市场基准利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重要的投资渠道。
可有跨银行套利的机会?
据悉,即将推出的银行柜台国债交易将采取做市商制度(商业银行就是做市商),同时报出卖出价和买入价,这与在交易所进行的国债交易方式不同。交易所国债的买卖双方都是投资人,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只是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而银行柜台债券买卖的投资人都与银行进行买卖,只要在规定的营业时间内,银行必须按照挂出的牌价接受投资人的买卖;但银行有权利调整价格,直到买卖停止。
如果价格真的由商业银行自行制定,人民银行只控制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的差价,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参加此次国债柜台交易试点的4大商业银行挂出的价格可能不一样,会不会出现在此银行低价买进,而在彼银行高价卖出的跨行套利的机会呢?
专家介绍,理论上应该有这样的机会,但还要看银行的具体操作办法的规定,比如债券卖出后资金可以动用的时间、交易费率规定等。虽然各银行自行报价,但大家报价的依据基本上是一样的,比如都会参考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也会参考其他银行的报价。最后竞争的结果可能是各行报价接近,跨行套利空间减小。
尽管如此,机会也还是有的。某信托公司人士分析说,当发生重大事件时,比如利率变动,各银行对这些事件影响程度的判断可能有差别,从而造成他们制定出的价格的差别,这时就会出现套利空间。
套现的可能让人不禁联想起“杨百万”。1981年,国家恢复发行国债(国库券),此后长达7年的时间里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买卖。1988年财政部允许在全国61个城市的银行柜台试点买卖国库券。这给一些头脑活络的人带来了发财的机会,杨百万就是其中一个。他的发财“密笈”其实很简单:当时安徽合肥的国库券价格为100元,上海是102——103元;他只要游走于两地之间买进卖出即可赚取差价,几年下来积累资金几百万元,成了全国闻名的“杨百万”。只是由于后来(1995年)国库券买卖中出现了“现券交易和非统一托管”等问题,导致银行柜台国债现券交易市场被关闭,才终结了杨百万攫取“第一桶金”的历程。
虽说“杨百万的时代“难以重现。当年很多国债是政府摊派的,也不能提前兑付,因此需要现金的人可能不计成本地卖出国债。而且当时信息传递极其不便,打个长途电话要去邮局,地区间地价格差异才会比较大。而目前的情况完全不同了,银行间随时都可以知道对方的报价。但是不管怎么说,由于国债具有前述优点和套利可能,许多了解实情的人都已经跃跃欲试。
国俩柜台交易意义深远
就国债柜台交易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的李扬主任认为,国债柜台交易是银行调整资产战略的方法之一,因为相当部分的国债在老百姓手中,不能转让,央行推出这项措施,对居民来说可以使他们的投资更加灵活,对银行来说,则可以增加(国债的)投资比例。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国债柜台交易是为防止因国债大量提前兑付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而设计的。目前,凭证式国债的提前兑付是由商业银行承担的,由于凭证式国债余额已达7000亿元,如果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国债投资者将可能大量提前兑付所持有的凭证式国债。然而,在通货膨胀发生的时候,中央银行通常将紧缩银根,这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风险,为此,必须提高国债的流动性,化解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