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及政策的引导,初中生在毕业选择学校时,文化素质好的学生基本都是选择到普通高中就读,然后选择设施条件、学习环境相对较好的职业学校;选择到技校就读的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部份同学在初中阶段就是老师头痛的问题少年。刚入校时,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带着许多陋习,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言谈中夹带有粗话、脏话,迟到早退,逃学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他们缺少远大理想,对人生没有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认真,责任感不强,文明卫生意识差;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可以说还是一群懵懂少年。如何纠正他们的陋习,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是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企业、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材,技校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是技工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意识是人对事物的反应、判断、认知和看法。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对手中垃圾的处理,有的人会随地乱扔,有的人会把垃圾放到指定地方,这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个案例涉及到人的意识问题,把垃圾放到指定地方的人,其意识中认为随便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会对他人、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是在正确行为意识的指导下实施正确的行为。意识在先行为在后,人的意识和动机会深度响人的行为取向,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他的行为意识。笔者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班,六十多人,清一色男生。刚入学时在课桌下吐痰,穿拖鞋、光膀子进教室等陋习经常出现,笔者对他们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极为不满意。如何处理呢?观察学生,他们并没有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所以笔者意识到要改变学生的这些陋习首先得改变他们的行为意识。在一次主题班会上谈到文明礼貌,卫生健康的话题时给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问学生吐痰应该吐在哪里?学生只望不答。又问学生吐痰可不可以吐在吃饭的碗里?学生大笑回答不可以;又问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学生回答因为不卫生。又问学生吐痰吐在教室里、吐在课桌下卫生吗?一部份学生不好意思把头低下。针对少数同学穿拖鞋,光膀子进教室等不文明现象,笔者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情景假设:如果有一天老师也和少数同学一样,光膀子,穿着拖鞋,拿着教案走上讲台来给同学们上课,此情此景请问同学们愿意吗?学生集体回答不愿意,绝对不愿意!接着又针对同学们在的日常行为中存在的各种陋习是对是错组织同学们逐一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都能意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改正。穿着拖鞋的几位同学也纷纷向老师表示,保证以后不再穿拖鞋进教室,请班干和同学监督,请老师放心。通过这个案例笔者体会到,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三、 要建立相关考核管理制度
文章前面提到对手中垃圾处理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再次探讨这个问题,到底随地乱扔垃圾都是哪些人呢?笔者认为有两种:第一种人是没有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是不好的行为,比如尚未懂事的小孩子。他们还没有正确的行为意识,自然不会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判断,不能实施正确的行为。另一种人是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会对他人、对环境的产生不良影响,但仍然实施这种不正确的行为。这种人属于行为不自觉的人,明知故犯,类似于社会中所谓的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者。人为什么有了正确的行为意识还要实施不正确的行为呢?笔者认为,这是人本性所致,因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着自私自利的原罪,因此,人不论如何修炼也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人的行为需要约束和规范,修订规则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也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行为受到约束,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种习惯。要教育培养技校生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实施,以引导、约束、规范技校生的日常行为。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和校纪,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我们学校制定有《学生日常行为守则》 《学生宿舍管理规定》《三好学生评比办法》《学生奖惩细则》等十多份管理制度和规定。在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班日常行为考评办法》。把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守则》进一步细化,把每位同学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课间操、晚自习、晚就寝、宿舍卫生、劳动态度等逐条逐项分解细化,坚持每天检查,每周小结,每月评比,期末总考核。表扬奖励学习优秀、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帮助教育检查考核不理想的同学,督促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对屡教不改的严重违规违纪者,按学校制订相关考核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实践表明,建立相关的考核管理制度并坚持实施,对规范技校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意识的提高,行为规则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时间和过程,往往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纠正。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肩负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产生直接影响。一位好老师、好员工,在和学生在一起时对学生的影响就如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学生的日常行为会因他的个人品格、工作态度而改变。例如,学生有时在课堂上打瞌睡,尤其在夏天,从教室门前走过总会看见趴在课桌上睡觉的学生,课堂上的老师如果视而不见,这样课堂肯定会睡下一大片,久而久之上课睡觉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不良习惯。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老师必须要去管。管的方法很多,如果老师直接点名批评上课睡觉的学生,很容易会引起他们的抵触。笔者的做法是针对不同情况有时让全班同学站立着听几分钟的课,有时让打瞌睡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有时也会示意有困意的同学自觉起来到后排站着听课,消除困意后再回到座位上。课堂上、教室外,只要教师细心注意学生的日常行为,总能发现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随时随地都有待我们去教育纠正。在食堂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觉排队打饭;在实训操作时,可以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学校的广播、宣传橱窗可以用来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工具,升旗仪式、课间操的时间缝隙可以用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培养。除了教务科、学生科要担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的责任,学校的学生会、校团委等部门也应发挥各自的作用,把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始终贯穿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二技工学校)
目前,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及政策的引导,初中生在毕业选择学校时,文化素质好的学生基本都是选择到普通高中就读,然后选择设施条件、学习环境相对较好的职业学校;选择到技校就读的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部份同学在初中阶段就是老师头痛的问题少年。刚入校时,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带着许多陋习,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言谈中夹带有粗话、脏话,迟到早退,逃学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他们缺少远大理想,对人生没有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认真,责任感不强,文明卫生意识差;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可以说还是一群懵懂少年。如何纠正他们的陋习,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是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企业、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材,技校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是技工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意识是人对事物的反应、判断、认知和看法。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对手中垃圾的处理,有的人会随地乱扔,有的人会把垃圾放到指定地方,这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个案例涉及到人的意识问题,把垃圾放到指定地方的人,其意识中认为随便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会对他人、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是在正确行为意识的指导下实施正确的行为。意识在先行为在后,人的意识和动机会深度响人的行为取向,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他的行为意识。笔者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班,六十多人,清一色男生。刚入学时在课桌下吐痰,穿拖鞋、光膀子进教室等陋习经常出现,笔者对他们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极为不满意。如何处理呢?观察学生,他们并没有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所以笔者意识到要改变学生的这些陋习首先得改变他们的行为意识。在一次主题班会上谈到文明礼貌,卫生健康的话题时给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问学生吐痰应该吐在哪里?学生只望不答。又问学生吐痰可不可以吐在吃饭的碗里?学生大笑回答不可以;又问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学生回答因为不卫生。又问学生吐痰吐在教室里、吐在课桌下卫生吗?一部份学生不好意思把头低下。针对少数同学穿拖鞋,光膀子进教室等不文明现象,笔者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情景假设:如果有一天老师也和少数同学一样,光膀子,穿着拖鞋,拿着教案走上讲台来给同学们上课,此情此景请问同学们愿意吗?学生集体回答不愿意,绝对不愿意!接着又针对同学们在的日常行为中存在的各种陋习是对是错组织同学们逐一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都能意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改正。穿着拖鞋的几位同学也纷纷向老师表示,保证以后不再穿拖鞋进教室,请班干和同学监督,请老师放心。通过这个案例笔者体会到,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三、 要建立相关考核管理制度
文章前面提到对手中垃圾处理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再次探讨这个问题,到底随地乱扔垃圾都是哪些人呢?笔者认为有两种:第一种人是没有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是不好的行为,比如尚未懂事的小孩子。他们还没有正确的行为意识,自然不会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判断,不能实施正确的行为。另一种人是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会对他人、对环境的产生不良影响,但仍然实施这种不正确的行为。这种人属于行为不自觉的人,明知故犯,类似于社会中所谓的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者。人为什么有了正确的行为意识还要实施不正确的行为呢?笔者认为,这是人本性所致,因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着自私自利的原罪,因此,人不论如何修炼也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人的行为需要约束和规范,修订规则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也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行为受到约束,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种习惯。要教育培养技校生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实施,以引导、约束、规范技校生的日常行为。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和校纪,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我们学校制定有《学生日常行为守则》 《学生宿舍管理规定》《三好学生评比办法》《学生奖惩细则》等十多份管理制度和规定。在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班日常行为考评办法》。把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守则》进一步细化,把每位同学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课间操、晚自习、晚就寝、宿舍卫生、劳动态度等逐条逐项分解细化,坚持每天检查,每周小结,每月评比,期末总考核。表扬奖励学习优秀、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帮助教育检查考核不理想的同学,督促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对屡教不改的严重违规违纪者,按学校制订相关考核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实践表明,建立相关的考核管理制度并坚持实施,对规范技校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意识的提高,行为规则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时间和过程,往往要经过无数次的反复纠正。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肩负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产生直接影响。一位好老师、好员工,在和学生在一起时对学生的影响就如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学生的日常行为会因他的个人品格、工作态度而改变。例如,学生有时在课堂上打瞌睡,尤其在夏天,从教室门前走过总会看见趴在课桌上睡觉的学生,课堂上的老师如果视而不见,这样课堂肯定会睡下一大片,久而久之上课睡觉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不良习惯。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老师必须要去管。管的方法很多,如果老师直接点名批评上课睡觉的学生,很容易会引起他们的抵触。笔者的做法是针对不同情况有时让全班同学站立着听几分钟的课,有时让打瞌睡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问题,有时也会示意有困意的同学自觉起来到后排站着听课,消除困意后再回到座位上。课堂上、教室外,只要教师细心注意学生的日常行为,总能发现在他们的行为习惯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随时随地都有待我们去教育纠正。在食堂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觉排队打饭;在实训操作时,可以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学校的广播、宣传橱窗可以用来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工具,升旗仪式、课间操的时间缝隙可以用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教育培养。除了教务科、学生科要担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的责任,学校的学生会、校团委等部门也应发挥各自的作用,把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始终贯穿在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二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