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货币政策的负效应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r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负效应越来越大,到了必须着力解决的时候了。2008年至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为保增长我们的货币政策下的药过猛,而且持续的时间过长。一个巨大的正效应已经显现,即中国经济再次被强拉到危机前10%以上的高位,但我們付出了过于高昂的代价,同时,也形成了一些难以应付的负效应。2009年新增信贷9.6万亿元,而新增的GDP仅2.5万亿元,4个信贷换1个GDP,而在之前的8年,我们仅新增信贷20万亿元,同期增加GDP也是20万亿元,即1个信贷换1个GDP,货币的增长效率降低了3倍。
  
  不仅如此,与此相关的负效应在今年开始显现:
  
  其一,房地产泡沫化越来越严重,为未来经济可能爆发“大调整”埋下了隐患。因过量的货币供给和过度信贷投放,2009年全国平均房价一年增长迭50%左右。而高房价正在产生一系列失衡问题,对未来的经济增长稳定性构成明显的威胁,因为泡沫是不能长久的,总有一天会破灭,到时将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高房价还对消费增长形成抑制,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结构问题更加严重,推进结构调整升级更加困难。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形下,维持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保护落后。使结构调整过程过慢;特别是在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高增长仍然是靠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推动,这既增加了节能减排的压力,也使结构问题更加突出。更为严重的是:房地产投资的低风险高收益使人们酿成了普遍性投机暴富心理,全民炒房,优秀的企业家不愿在实业上投资,从而产业升级严重受阻。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是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保增长,但无法解决结构问题,而且它自身会产生新的、更多的、更难解决的结构问题。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通胀,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过慢、力度偏小,导致越来越严重的资产泡沫化,特别是当前房地产高泡沫化有向泡沫经济演化的巨大风险。
  国家对2010年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宽松”,但无论用什么标准衡量,2010年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偏松型的。首先,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一年期存款年利率仅为2,25%,且持续时间近两年,10月的首次升息力度也偏小,这使得负利率持续时间高达10个月。其次,货币供应量增长和信贷增长均超过“适度快速增长”的上限。一般认为,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适度宽松”的增长区间是15%至18%。2009年货币供应量M1和M2分别增长31.2%和27.7%,同期新增信贷规模达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1倍,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7%,均超过了标准值的近1倍,属于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2010年M1和M2的增长比上年有明显回落,但仍处于“适度宽松”上限之上,10月末M2增长19.3%,前10个月仅一个月(7月份)低于18%,其他9个月均在18%以上;10月末MI同比增长22.1%,持续15个月处于20%以上。同时,信贷增长也一直在适度宽松的上限之上,今年前10个月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6.88万亿元,同比增长19.2‰而且,以上三项指标的高增长都是在去年高基数上实现的,因此,超经济增长的货币供给和信贷供给仍在持续。这给资产泡沫主要是房地产泡沫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持。房价调控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及全球经济仍处于偏紧的环境中,发生持续的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货币持续超发的主要风险是房地产泡沫化程度越来越高,其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并在泡沫不断膨胀的过程中阻碍着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美元贬值战略也从外部给我国的资产泡沫提供支持。因此,中国流动性泛滥面临内外双重压力,房地产泡沫向泡沫经济演变的风险在加大。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建议货币政策要加快向稳健型转变。
  其次,我们要降低增长预期,把政策的着力点真正地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经济增长率重回10%,并不是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2009年中期以来经济强劲回升并不是“常态”,相反,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过程并没有结束,人为地维持高增长意味着代价过大、深层结构矛盾难以化解。因此,我们应主动地将经济增长放慢,促进房地产业调整,从而为结构调整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这其中的阵痛是必要的,要勇于承担。否则,仍沉浸在金融危机前的高增长思维,无论是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环境的变化,还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都是不利的。
其他文献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治任务,中央为地方保障房新开辟了一条融资渠道——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  6月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允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申请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融资。  中央此举是为缓解地方政府的保障房建设资金压力,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保障房开工率仅为34%,虽好于去年,但仍显缓慢,其原因之
房地产业反暴利?    4月27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向外界表示:继《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于5月1日起实施之后,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系列规范房地产行业价格行为的政策措施,这当中,“实施反暴利规定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根据解释,反暴利的依据是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该规定适用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和与居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商品和服务,目的是维
1.中美争夺全球影响力  【美】《国家利益》7-8月号  美国和中国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一场悄悄进行却日益紧张的有关权力和影响力的争斗。虽然中国官员目前谨慎地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他们似乎意图将中国建设成东亚、或许亚洲的占优势地位的角色。其他国家曾以某种方式行事,并不意味着中国要步其后尘。中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大国,历史让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中国将要在本地区获取优势地位。就算不会引发美中间的公开
近年各方面工作很务实,这是很好的,但相对而言,务虚显得不足。在每一个重大转折关头,光靠务实是不行的,还要务虚。下一步改革究竟怎样规划、部署,需要在务实的基础上进行务虚,在务虚的指导下更好地务实。    改革进入综合推进阶段    《南风窗》:改革要继续往前走,就必须凝聚新的共识。“两会”就是各个利益群体坐在一起,讨论交流达成共识的大平台。从这个意义来看,这次“两会”达成了哪些重要的改革共识?  李
编者按:高考、录取、入学,每年的6、7、8三个月,数以百万计的中国青年要经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制度性筛选,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命运在这样一次基于教育通道的选择中被定格。其中的一个选项便是职业教育,在主流话语中,职业教育之于中国转型的重要性早已是共识,本刊也曾刊登过多篇专家学者们论述中国职业教育的文章,但现实中的职业教育是什么样的?是否真正被我们重视过?近日,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给我们写了一封长信,讲
一旦“超市”失去稳定,涨价不止,便会立即切切实实地伤害到广大百姓、尤其是已经生活在崩溃边缘的弱势群体,使其难以维持。百姓生活一旦无着,社会动荡在所难免。  古人云:“苛政猛于虎。”何为苛政?大概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横征暴敛。即便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上,如果在经济问题上前后失措,搞得一团糟,其害亦猛于吃人之虎。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年代,尽管钱币已经在经济活动中流通,但人们支付薪酬的主要方式,还是以物相
这回西方主要央行的两轮定量宽松政策是否会重演1970~1980年代历史呢?假如历史重演,最有可能陷入危机的恰恰是某些今日的热门新兴市场。我们的南方邻国越南就是一个可能的新兴市场危机突破口。    新兴市场危机的突破口?    通货膨胀压力大增,房地产市场泡沫愈调控愈膨胀……这一切乱象是否预示着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危机?是的,第二轮和伯南克已经扬言过的第三轮定量宽松政策带来的一大风险就是向新兴市场转嫁了
在中国,并不只是中小学课堂上在向孩子们灌输“狼奶”,而且在日常娱乐活动中,随时随地都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用广大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着无意识的仇恨教育。    春节回家陪老母看电视,看了一场《叶问2》,充分体会到了谎言的力量。通常认为,谎言是无力的,只要真相出来,就会不攻自破,我对此也深信不疑。但这次却使我怀疑起来。康德老人说过,幻象即使被揭穿,也仍然要起作用,就像我们明明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
第三季度之后,中国经济企稳,大部分人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或者筑底。如果说房地产业的崛起让中国走出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房地产调控绝不能放松的情况下,企稳的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中国的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呢?城镇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它不仅可以提供投资空间,更可以启动消费。  暴力拆迁、赶农民上楼等已经引发很多社会矛盾,所以很多人呼吁放缓城镇化的步伐,这其实是头痛医脚。引发
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因侵吞公款和洗钱等罪名被加判6年,是2010年末最受西方关注的时事。但无论是德美两国的公开施压、英法前外交官的信函呼吁,还是梅德韦杰夫有关政府不应介入干预司法的表态,抑或俄周刊有关美方拟用俄籍军火商布特交换霍氏假释的传言,都无法改变原本几个月后就可出狱的霍氏因加刑无缘在2012年挑战普京的事实。    “二次获刑”葫芦案    12月27日7时起,莫斯科哈莫夫尼基区法院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