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

来源 :中国地震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lianl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主要强震构造带,活动性分段明显,大致可分:黑龙江鹤岗—铁岭段,为弱活动深震、中深震段;下辽河—莱州湾段,为强活动、高频强震段;鲁苏沂沭段,为强活动、低频强震带和南部大别山—广济的弱活动弱震段。其中鲁苏沂沭段中规模最大的沂沭断裂带,在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分段尤为明显,以临沂汤头至莒南大店一线为界,北部以高角度正断或逆冲、蠕滑为主。在活动时代上早于或相当于更新世晚期。南部除更新世活动外,全新世以来至少有三次强活动迹象。而且从莒南岭泉的左山至新沂何庄,延续 120公里范围内有166
其他文献
本文在充分考虑承压含水层的弹性和渗透性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承压含水层的荷载效应和井孔水位的气压效应。首先以大面积荷载为例,分析了封闭状态下含水层的荷载效应,得出了荷载强度σv及其所诱导的孔隙压力P之间的关系,即P=rσv,r是一个与含水介质力学性质有关的小于1的常数,称为荷载系数。以此为基础,在静态的假设条件下,分析了井孔水位的气压效应,得到了气压系数的表达式以及荷载系数与气压系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期刊
本文对东南沿海泉汕测深资料进行了分析解释。结果表明,本区地壳与地幔构造特征有三个特点:1.本区低速层位于中、下地壳中。2.地壳纵向、横向都不均匀,结晶基底被多条断裂切割,地壳底部形态受深大断裂控制。3.本区六级以上地震位于上地幔局部隆起区两侧的中层地壳上部。
期刊
国家地震局于1987年11月15日至19日在武汉召开了“六·五”期间地震地质、深部探测、地壳形变测量重点项目成果评审会议。国家地震局、地矿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及北京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几十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期刊
矿井微震与冲击地压是矿山的严重自然灾害。开展有关矿震与冲压的监视、预测和防治,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
期刊
重新评定鲁南地震危险性并进行烈度区划,系国家地震局和山东省科委共同合作投资和领导的一项重要科研项目。目的是解决历史强震区及地震高烈度区的经济开发与远景规划问题。 本期主要刊载了本项工作二级课题的部分成果。本项目主要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一)地震地质。要求在研究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查明鲁南地区的活断层分布,对活断层进行年代鉴定,并研究本地区的发震构造条件,为确定潜在震源的可能地点和震级打下基础。通
期刊
Reassessment on the seismic hazards and carrying out a seismic intensity zonaton for SouthShandong Province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roject which is jointly sponsored and organized byState Seismologi
期刊
本文探讨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其震中可定在泉源、李庄、岌山一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北纬34.8°。认为郯庐断裂带上强震的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郯城地震发生在沂沭断裂带强活动、空间上强转移以及复发间隔长的地段,该地段位于鲁西断块和沂沭断裂带扭曲变形的构造部位,是特定的发震构造。
期刊
本文从郯庐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图象的定量描述入手,分析了不同区段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在分析研究不同区段正常背景分布及大震前异常分布图象特征的基础上,对鲁南地区未来强震的危险性作出估计。
期刊
本文利用公元前70年以来Ms≥4(3/4)级地震资料及 1970—1986年地震台网测定的 M_L≥2.0地震资料,研究了郯庐地震带(广济—沈阳)的地震活动特征,着重剖析了其地震时、空、强的分段差异性。从b值、地震矩率等讨论了该带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期刊
本文概述了华北巨大地震的地震构造背景以及某些构造物理条件,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华北巨震均发生在热流值较低(Q≤1.5HFU)且结晶基底埋深较浅的构造部位。华北1303—1976年6次巨震构造分数维D=2(2.32)高层次的地震系。从累计频度N与时间t的关系看,巨震具有成丛分布的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