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师德是优秀教师队伍的重要条件,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师德建设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制度落实为保障,从约束制度、激励机制、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四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德建设、制度建设
教育是人类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师生关系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这一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所体现的知识传承、道德熏陶和情感交流,是师生之间最本质最纯洁的关系纽带。然而时至今日,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却发生了某种变异。
《扬子晚报》记者有一篇专稿题为“教师办学生寄宿搞小食堂”,说的是兴化大垛中学许多老师家里,办起了学生宿舍和小食堂,专门招收本班本校的学生寄宿。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学生寄宿老师家,最多的一家住进了近40个学生,理由是学校床位紧张,住在老师家里便于严加管理。而大垛镇许多居民却认为,老师办寄宿、“忙生意”,是为了赚钱。有人算了一笔帐;老师家寄宿一个学生,每学期可以赚400多元钱,30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可以赚24000元,这在当地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一个孩子寄宿一年要交近千元,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又是何等大的负担。有的搞寄宿的老师一再向记者声明学生入住纯属自愿,一位家长揭开了内幕:他家离学校很近,步行不会超过十分钟,可是这学期开学时孩子非要住到老师家不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追问之下,孩子说了实话。“班上十几个住在老师家的同学,每次都能得到老师额外补习,许多关键的知识,不住老师家的学生就学不到。考试时,住老师家的学生还能得到老师的‘透题’,甚至先把考题做一遍,成绩当然就高了。”
这则报道何尝不是揭露了师生之间的“权钱交易”?一些师生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忙着“做生意”,一改往日清贫;学生不得不“照顾生意”,毕竟“命运”受制于人啊。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最主要的职责,也是师生关系最根本的纽带。然而,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环境下,各种观念的碰撞,社会利益的分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受到社会生活变化的冲击,产生困惑和矛盾。其中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折射在师生关系上使我们嗅到了师生关系中的一股异味。昔日纯洁的师生关系如今带上了浓烈而刺鼻的功利味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为师,当德才兼备。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们所说:“请记住,您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 。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应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能领略到人格的魅力和德行的光辉。因此,师德修养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今天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师德是教师职业观念、职业责任的反映和概括,是教师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师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章法可循,有切实的制度保障。如果学校对师德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严格的制度,或者制定了一些规范,但却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那么规范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缺乏约束力、强制力,使师德建设工作流于形式。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全面加强师德建设也同样必须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实施制度为保障,形成有效的机制促进师德建设。
首先,师德建设必须建立约束制度,从责任和义务上约束教师不能违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职业道德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为法定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要求教师必须履行。但是,如何实践上述法律法规,把这些规范落到实处,并使之见到成效,真正体现到育人质量的提高上来,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学校还必须有一套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但又更为具体、更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系统完善的制度,来对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和规范。
其次,师德建设应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不仅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而且以很高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来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学校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培养,宣传优秀教师先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职业观,总结、推广他们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并定期评选和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对于违反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教职工,及时予以处理,以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
再次,师德建设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把教职工履行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一项指标,和能、勤、绩等诸项指标加在一起进行岗位成绩考核,以此做为聘任、提升、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的依据。学校除了进行师评外,还应开展民主生评,在每学期教学结束后由学生给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德状况打分评价,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要解聘,彻底改变以往只考虑学历、职称、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在对教师的考核上,往往只考核教学、科研成果、而不注重思想道德考察的情况。
最后,师德建设还必须完善监督机制。师德监督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与社会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学校内部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了解、检查、评价和调控,如建立绿色通道,通过书记、校长信箱或者校园网方便学生反映教职工职业道德的问题。宣传部等各部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查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教师角色》D.John McIntyre,Mary John O?蒺Hair著,丁怡、马玲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 《以德治国论》罗国志、夏伟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师德新论》杨贤金、石凤妍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师德全书》倪益琛主编,同心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德建设、制度建设
教育是人类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师生关系也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这一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成败,影响着学校功能的实现。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所体现的知识传承、道德熏陶和情感交流,是师生之间最本质最纯洁的关系纽带。然而时至今日,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却发生了某种变异。
《扬子晚报》记者有一篇专稿题为“教师办学生寄宿搞小食堂”,说的是兴化大垛中学许多老师家里,办起了学生宿舍和小食堂,专门招收本班本校的学生寄宿。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学生寄宿老师家,最多的一家住进了近40个学生,理由是学校床位紧张,住在老师家里便于严加管理。而大垛镇许多居民却认为,老师办寄宿、“忙生意”,是为了赚钱。有人算了一笔帐;老师家寄宿一个学生,每学期可以赚400多元钱,30个学生一年两学期可以赚24000元,这在当地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一个孩子寄宿一年要交近千元,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又是何等大的负担。有的搞寄宿的老师一再向记者声明学生入住纯属自愿,一位家长揭开了内幕:他家离学校很近,步行不会超过十分钟,可是这学期开学时孩子非要住到老师家不可。到底是什么原因?追问之下,孩子说了实话。“班上十几个住在老师家的同学,每次都能得到老师额外补习,许多关键的知识,不住老师家的学生就学不到。考试时,住老师家的学生还能得到老师的‘透题’,甚至先把考题做一遍,成绩当然就高了。”
这则报道何尝不是揭露了师生之间的“权钱交易”?一些师生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教师忙着“做生意”,一改往日清贫;学生不得不“照顾生意”,毕竟“命运”受制于人啊。我们知道,教书育人是教师最主要的职责,也是师生关系最根本的纽带。然而,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的环境下,各种观念的碰撞,社会利益的分配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教师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受到社会生活变化的冲击,产生困惑和矛盾。其中教师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的功利主义之间的矛盾折射在师生关系上使我们嗅到了师生关系中的一股异味。昔日纯洁的师生关系如今带上了浓烈而刺鼻的功利味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为师,当德才兼备。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们所说:“请记住,您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 。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应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能领略到人格的魅力和德行的光辉。因此,师德修养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今天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师德是教师职业观念、职业责任的反映和概括,是教师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师德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章法可循,有切实的制度保障。如果学校对师德的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严格的制度,或者制定了一些规范,但却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那么规范只能成为一纸空文,缺乏约束力、强制力,使师德建设工作流于形式。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全面加强师德建设也同样必须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实施制度为保障,形成有效的机制促进师德建设。
首先,师德建设必须建立约束制度,从责任和义务上约束教师不能违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都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范和要求。职业道德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成为法定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要求教师必须履行。但是,如何实践上述法律法规,把这些规范落到实处,并使之见到成效,真正体现到育人质量的提高上来,这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学校还必须有一套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但又更为具体、更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系统完善的制度,来对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和规范。
其次,师德建设应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不仅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而且以很高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来自觉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学校要重视先进典型的培养,宣传优秀教师先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教师职业观,总结、推广他们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并定期评选和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和激励作用。对于违反职业道德造成恶劣影响的教职工,及时予以处理,以严肃教风,净化师德环境。
再次,师德建设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把教职工履行职业道德的情况,作为一项指标,和能、勤、绩等诸项指标加在一起进行岗位成绩考核,以此做为聘任、提升、职称晋升、评选先进的依据。学校除了进行师评外,还应开展民主生评,在每学期教学结束后由学生给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德状况打分评价,对师德不合格的教师要解聘,彻底改变以往只考虑学历、职称、科研成果,而忽视教师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在对教师的考核上,往往只考核教学、科研成果、而不注重思想道德考察的情况。
最后,师德建设还必须完善监督机制。师德监督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与社会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学校内部必须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进行了解、检查、评价和调控,如建立绿色通道,通过书记、校长信箱或者校园网方便学生反映教职工职业道德的问题。宣传部等各部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查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教师角色》D.John McIntyre,Mary John O?蒺Hair著,丁怡、马玲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 《以德治国论》罗国志、夏伟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师德新论》杨贤金、石凤妍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师德全书》倪益琛主编,同心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