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膺惩支那”——让中国“战俘”吃下掺有伤寒杆菌的馒头;“耀扬国威”——开展惨绝人寰的杀人比赛;“防疫研究”——用解剖活人来采集“标本”;“东亚共荣”——把中国孕妇的胎儿当作刺刀下的玩物。作为前仇,我们可以抛弃;作为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抗日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到芷江。1945年8月21日,日本降使冈村宁茨的代表、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飞抵芷江向中国政府乞降。在这“震古铄今”、“名垂青史”之地,太阳旗终于坠落,太阳旗下的武士道者,交出了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呈上了杀人的战刀,接受了载有关于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从此,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之美梦的彻底破产。
第一章 大日本帝国本指望冈村提出的芷江攻略战挽救一下日益衰颓的士气,可冈村却把事情弄到这步田地……
1945年的春天,是一个多雨的春天。惊蛰刚过,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满山遍野的木梽花白得惨人,远远望去,像是一片开春未化尽的残雪……
中国战区。面临彻底崩溃的日本侵略军为了挽救败局,阻止我总反攻的全面展开,确保华中、华南铁路要道的畅通,打开进攻大西南通道,消除空中的巨大威胁,企图作垂死挣扎,发动了以夺取和摧毁芷江战略空军基地为主要军事目的的“芷江攻略战”(史称“湘西会战”)。日军调集两个军团,6个师和3个独立旅团,另加伪和平军第2师和飞行师团的第44战队和独立54中队,以及炮兵、工兵2个独立联队,共8万余兵力,由日军第二十军团司令坂西一郎担任这一战役的总指挥官。自3月下旬起,先后以第六十八师团和三十四师团于义宁、桂林、兴安至全县、东安、零陵间;第四十师团于衡阳、衡山间;第一一六师团和独立第八十六旅团及炮兵、工兵两个配属联队驻邵阳附近;第四十七师团于永丰、湘乡、湘潭间;第六十四师团于长沙、宁乡、沅江间;独立第十七旅团于岳阳、华容间;独立第五旅团于慈利、沙市间;伪和平军第二师于津市、会田桥间等地区分别集结,待机蠢动,参加“湘西会战”。
战役于4月9日正式打响,4月13日日军实施全面攻势,从宁(乡)益(阳)至邵(阳)新(宁)的1300余里的“弓”形地段上分三路西犯。驻守于雪峰山地域的国民党部队则采取梯次防御、诱敌深入的战术,顽强阻击日军。同时不失战机地快速运动至敌军侧背,利用雪峰山天险的有利地形,将敌军分割聚歼。从4月中旬到5月底,中日双方数以万计的军人在湘西的崇山峻岭间进行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搏。
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生死角逐。一方要攻占芷江,夷平中美空军基地,将“大东亚圣战”进行到底;另一方要死守芷江,歼灭来犯之敌,迎接全国大反攻……在湘西那起伏的丘陵山地,到处可以看见成群的地堡,到处可以看见黑黝黝的炮筒,田野边随时可以听到战马的嘶鸣,林间的空地伸出无数的枪刺和钢刀……日军士兵都发狂般地高呼着“万岁”,眼中流露着一股不顾来日的可怕神色。既然美国空军早已截断海上通道,断绝了他们回国念头;既然他们的妻子儿女已毁于B一29型飞机扔下的炸弹;既然神圣的皇宫里也烟火熊熊、天皇陛下寝食不宁;既然踏平了芷江才能有求生的希望,他们这些魔鬼附体的武士还吝惜什么?一天拂晓,日军第二十军发起了总攻,数以万计的炮弹削平了前方所有的小山包。接着数万日军从连绵几十公里战线哇哇怪叫着扑过来,想冲进芷江县城,烧光、杀光、抢光!
然而,这已不是一九三七年,进攻的日军还未冲出半里远,隐蔽在山峦林间的中国守军,以瓢泼大雨般的轻重机枪、步枪、子弹、手榴弹、大炮、坦克炮弹,铺天盖地奔向日军,倾刻间组成了一道死亡的屏障。不到5分钟,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和中美混合大队的战鹰,密匝匝地从芷江机场飞来,八百磅的大炸弹、凝固汽油弹,像长了眼睛,直泻日军阵地,炸塌了道道山梁,炸哑了日军的炮兵阵地,雪峰山成了火焰山。新六军的坦克也开足马力,辗向拥来的日军。前沿阵地上,中国守军已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大片刀、刺刀、洋铲、树干、铁棒、利斧,在空中呼呼作响。什么也抓不到手的中国士兵,抱住日军脖子就咬,用喷出的血,来洗刷八年的屈辱。湘西翠绿的山峦,眨眼间被染得一片殷红,从那高耸入云的石壁,传来阵阵怒吼:“杀绝鬼子!“杀绝鬼子”……
在如此恐怖的死神面前,素以尚武著称的日军官兵也都吓破了胆,他们浑身血污,精神恍惚,狂奔乱嚎,乱得像一群无头苍蝇,纷纷逃离已变成火海的战壕,沿途扔下武器和辎重,根本顾不得掩埋战死的伙伴,顾不得掩护自己的长官……
“芷江保卫战”外国友人曾称它为“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果以日军的惨败和中国爱国军民的胜利而告终。此战役共歼日军4,3000余人,生俘官兵744人。但中国军队也付出死7737人,伤12483人的代价。
芷江之战使日军陷入了泥潭,使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大为光火。
“冈村君的魄力哪里去了?”他在御前会议上当着天皇和众大臣的面,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在任命中国派遣军司令官时,阿南推荐的人选被凉在一边,结果让资历不足的冈村夺去了。本指望冈村提出的芷江攻略战挽救一下日益衰颓的士气,可冈村却把事情弄到这步田地。
第二章 日本天皇说:我研究了国际国内形势,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再也不能继续进行战争了,梅津和数百名军官肃立恭听,泪流满面,陆军大臣阿南等纷纷自杀
6月1日,美国白宫。也就是芷江保卫战胜利结束之际,以杜鲁门为主席的美国政府临时委员会与科学顾问团研究决定:从速对日本使用原子弹,针对军事设施和军需工厂,以及最易受到破坏的其它建筑物,但事先不发出警告……
一个星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将《雅尔塔协定》内容正式通知中国的宋子文。
6月23日,日军在冲绳岛败北,共死亡9万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美军以付出伤亡7万人的代价,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为进军日本建立了最有力的战略基地。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主战派也完成了自杀性的保卫本土的“决号行动”。他们集中了一万多架飞机,包括那些匆忙改装的教练机,用其中的三分之二来保卫九州,其余用来对付东京附近登陆的美军。计划用53个步兵师团和25个旅团的决力,在海滩上抗击美国人。此外还有近四百万海陆两军文职人员、25万人的特种卫戍部队和二千八百万民兵,并且通过了国民总动员法,规定15岁到60岁的男人和17至45岁的女人都得参加义务兵。而这些义务兵的武器只是一次性装弹式步枪、竹矛以及弓箭。 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处理德国和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期间,杜鲁门向斯大林透露:美国拥有了一种“超级炸弹”,其实,这种“超级炸弹”——原子弹,已于波茨坦开会前一天,在美国的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乌沙漠里首次实爆成功。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发表,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军队无条件投降。
冈村宁茨是在7月27日早晨收听到《波茨坦公告》的。他的第一个感觉是:“已经下最后通牒了!”再看日本的报纸基本上对此似不作评论,只有《朝日新闻》还在嘴硬,宣称“波茨坦宣言只能加强我国政府不折不挠地将战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决心。”
然而,冈村却强烈感到:战败的局势已经无可挽回。
8月6日,美军飞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这枚号称“小男孩”的原子弹毁灭了整个广岛,杀死了13万居民。广岛所有时钟从此永远停摆在8点15分上。
过了两天,苏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腾,宣布:从翌日起,苏联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8月9日,第二枚原子弹“小胖子”又在长崎炸开……
8月9日,百万苏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分三路向满洲境内的关东军发起进攻。
同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第二天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反攻的命令,解放区抗日部队,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大反攻,以排山倒海之势,疾速向前推进。战力已经衰微的80万关东军一败涂地。其时,坂西一郎正拿着他收集到那幅据说有唐伯虎真迹的扇面,练他的“腹功”。芷江作战,突围脱逃的成功,使他颇感欣慰,但他也知道中国军网开一面的蹊跷。
坂西一郎的消息毕竟要闭塞一些,就在他梦想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持本土决战以挽救危局时,日本国内的最上层决策者已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4日,东京上空,一架美式B——29飞机撒下了千篇一律的——《告日本人民书》:
……日本政府已提出投降,每个日本人都有权知道条件内容以及美政府代表美、英、中和苏联对它所作的答复。
天皇考虑到这些传单可能引发兵变,决定召开御前会议。阿南与梅津等六巨头来到御前文库,即深藏于皇宫附近小山谷内的一间防空地下室。
天皇穿了军装,戴了白手套,神情严峻。在听了几位重臣的意见之后,天皇说:
“我研究了国际国内局势,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再也不能继续进行战争了。”说这些话时,他的眼睛已经湿润,这使得好几位与会者失声哭泣起来。
“我愿意用生命危险拯救国民,如果继续战争,国家将成为焦土……”天皇决定发表广播演说,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天皇的金口玉言,表面上谁也不敢反对,何况天皇还特意安抚阿南:“知道你特别不好受,但你得忍受!”
“陛下一旦作出决定,我不能反对。谁要是不满意,就先把我砍了!”
在内阁会议上,15名大臣听命于天皇的决定,一个个在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文件上签了名。
晚上,天皇裕仁被护送到日本广播协会大楼,作了录音。就在天皇录音时,以畑井、井田、椎崎为首的一些少壮军佐在酝酿一场兵变,企图阻止天皇投降诏书的颁布。
各级军人的纪律开始大乱,有的宪兵开了小差,有的下级军官开始辱骂上级军官,还有些高级官佐关起门来大喝威士忌和日本米酒。
陆军大臣阿南受不了天皇颁布投降诏书的那种场面,在得知叛军的最新行动计划时,认为兵变失败已成定局,自己想一死了之。在他喝完告别酒之后,盘腿朝皇宫坐下,用匕首深深插入腹部……
畑井一看兵变无望,即与同伙椎崎二郎一起,到皇宫前广场开枪自杀。
8月15日12时正,天皇的声音从广播大楼传出:
“察世界之大势及帝国现状,朕决定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
举国上下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天皇的哀鸣。
“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美、英、苏、中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其联合公告各项条件……若执意再战,不独日本民族终将灭亡,人类文明亦将毁灭……”
在大本营的礼堂里,梅津和数百名军官在肃立恭听,泪流满面。“鹤声”传至离本土数千公里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里,冈村宁茨垂手而立,听着听着,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加之南京正是盛夏,冈村又全副武装,故一身军装已被汗水湿透了。
第三章 蒋介石急电冈村宁茨。何应钦组成洽谈阵营在芷江设立“陆军前方司令部”,负责全部受降事宜
8月15日。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冈村宁茨正式接到大陆令第138号“8月16日19时7分即停止战斗行动”的电报。同日中午,在重庆的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名义急电冈村宁茨,令其通令所属停止军事行动,并称:“军事行动停止后,日军可暂有其武器及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同时速派代表至芷江机场洽降事宜,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17日下午5时32分,冈村复电蒋介石:日本驻华最高司令部决定派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参谋桥岛芳雄2人,率同随员3人,准于18日乘飞机先去杭州再转去芷江。18日蒋介石又两次急电冈村。要求日方代表须在8月21日到达湖南芷江,并规定前来芷江洽降的日方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乘坐日本飞机一架,飞机的航线自汉口机场起飞,经常德上空,直飞芷江。飞行的高度须在5千英尺,时间为重庆时间上午10时,并于飞机两翼末端各系以4米长的红布条作为识别标志,以规定联络方法等。
19日下午6时,冈村宁茨复电蒋介石:遵照贵方指定,8月21日派遣今井总参谋副长飞芷江(参谋2人,翻译1人,随行飞行员4名),飞机种类中型发动机一架,红布条改系尾部……。
蒋介石接到冈村宁茨的复电后,于19日晚即召见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授权何为中方洽降的全权代表。随后,何除急电驻守芷江一线的第四方面军王耀武、新六军的廖耀湘等加快准备外,还连夜召集有关人员会议,确定以陆军总部、军委会、行政院顾问团、各大战区长官以及美军驻中国作战司令部的高级军事人员,组成庞大的洽降阵容,并决定由昆明、重庆、贵阳各大报社派出大批记者随同前往芷江。 20日上午,国民党各战区长官张发奎、卢汉、余汉谋、顾祝同、汤恩伯、孙蔚如等,陆续到达芷江。下午5时,何应钦、肖毅肃和他们陆军总部的重要幕僚、行政院的顾问团、美军方人员、记者团(知名的记者有:中央社昆明分社主任陈叔同、大公报驻昆特派员顾建平、昆明中央日报记者王乾、扫荡报庚白、云南通讯社记者王泽以及驻重庆的美联社、路透社、重庆中央日报、贵阳中央日报记者)共50多人,分乘四架运输机,由重庆飞抵芷江。当晚,由何应钦召集军事会议,设立了“陆军前方司令部”,又称“陆军前进总指挥部”,负责全总部洽降事宜。因日军代表系总参谋副长职位,后考虑到两军代表军阶的大体对等,便安排了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直接出面洽谈,何应钦隐在幕后。并指派新六军少将副参谋长陈祖贻,改佩少校军衔负责对日降使的警戒和接待。
第四章 历史巧合,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上点起的战火,就要在芷江七里桥头熄灭,名城沸腾了
芷江,地处湖南西部边陲,是通往西南诸省的孔道,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置州、郡、路、府,均以重兵镇守,以“控荆湘,扼滇贵,拊蜀而复粤”,可谓“兵征数省,大帅如林。”
自日本天皇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芷江保卫战四方面军司令部立刻将这一特大喜讯,通告所属各军、各有关政府和地方团体。从军队到民间,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群情激昂,各种形式的游行庆祝活动,如火山喷发,四处展开。
此时的芷江城沉浸在胜利的欢欣气氛中。这座古城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城内以石板路、木板房为主,清澈的 水河,穿城而过,奔流的水,给两岸的居民日夜送来粗犷而欢乐的歌。
抗战初期,这座古老的小城仅有两万人左右,至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的许多军政机关、报社和学校陆续撤退,加上这里又建有中美最秘密的战略航空基地,人口急骤增多,达到了十余万人,时称“小南京”。但其中,相当一部人是外乡人,他们思乡心切,当听到日军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犹如湖水中投入一颗巨石,掀起了狂欢的巨浪,军人、公务员、学生、市民,先后举起巨幅标语,成群走向街头,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插上了彩旗,挂起了彩灯;从乡村四面八方涌进城来的龙灯、狮舞、高跷、故事彩车,伴随着锣鼓声喇叭声响成一片,昼夜不息;各种纸炮燃放不停,地上的鞭炮纸屑打了一层又一层……
8月19日,中日双方决定在芷江举行洽降会谈,日军降使要来芷江受降的消息传出后,芷江,这座曾为抗日战争做过贡献的古城更加沸腾了……
大街小巷贴满了“庆祝胜利,巩固世界和平”,“向抗战将士致敬”,“向盟邦战友致敬”、“抗战胜利万岁”等红红绿绿的标语和横联。在县城东门的两旁贴着一幅鲜红的巨幅对联,上联为“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下联为“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在横跨潕水大桥的东西两端,用青松翠柏搭起了两座高大的牌楼,牌上的“正义大道”、“和平桥梁”八颗一米见方的大字,遥相对应,格外显眼,在福音堂洋楼顶端,挂起了中、苏、美、英等国的国旗。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叭叭叭”,军人们向天鸣放的枪声,的的的,大大小小汽车按响的喇叭声,交织成一曲曲胜利的交响乐曲。各种肤色的人们在谈论着,在欢呼着;各式各样的笑脸,像暮秋盛开的菊花。三五成群的美国大兵,怀揣着“香槟”和“威士忌”,在街头上不时口里喊着“0K”,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组成“V”字伸过头顶,或把帽子抛向空中。有些商店的主人更是别出心裁的用五彩灯泡组成“日本投降了,天下太平了”的通俗语言来表达心头的喜悦。电影院免费放映电影,大小舞厅嘭嚓嚓的声响彻夜不停……整个芷江城沉醉在胜利的欢乐之中。
是啊,只有饱尝过战争苦难的人们,才有这种胜利后的狂欢和欣喜。八年前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上点燃的战火就要在七里桥头熄灭;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中所蒙受的耻辱就要在七里桥旁清算;当年屠戮南京城的刽子手就要在芷江城下低头认罪;三个月前还扬言要夷平芷江的强盗,居然就要前来屈膝乞降,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这即将亲睹日本投降盛典的殊荣,怎能不使古城的军民欢喜若狂呢?在离机场不远的芷江体育场,召开了抗日胜利祝捷大会。八时左右,欢乐的人群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这里,人声沸腾,万头攒动。首先上台发言的是芷江代表邓海藩,他原在桂系李宗仁部下任职,后退役还乡,是芷江师范和芷江宏济中学创办人之一。他声音宏亮,既充满喜悦,又满腔愤怒,在讲话中,他历数了日本法西斯多次对芷江狂轰滥炸所欠下的血债,将人们的思想带入了难忘的恐怖年月……
到会的许多人还清楚的记得,日寇对芷江进行第一次大轰炸的情形。那是一九三八年十月,芷江机场尚未竣工。这一天,从各地抽来的大批民工正在紧张的施工,这时,遥远的天边,传来了隆隆声,一批日军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迅速向机场上空飞来……然而,此时,机场的人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在监工的督促下,仍在紧张的施工,突然无数重磅炸弹从天而降,人们才猛然醒悟。毫无防空知识的民工,惊惶失措地四处乱跑,呼啸的炸弹落到身边,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一阵接一阵,爆炸声夹带着哭喊声,布满了整个机场,手脚、血肉、内脏混合着泥土石子,飞向天空,扔向四面八方……
邓海藩讲完话,掌声未息,一位军界代表健步走到台前,人们注意看时,原来是国民党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他的部队,原出国在印度兰姆加地区和日军作战,一九四五年春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作战任务后,回到昆明,有一定的战绩,所以在国民党内也享有盛名,加上新六军全是美式装备,武器先进,又有一定训练,士气较高,所以,廖耀湘说起话来也胆壮气粗,气派十足。
廖耀湘是湖南邵阳人,满口的邵阳话,但一字一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又加上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尚未破裂,国家前途还充满希望,所以廖耀湘的讲话引来各界人士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在会场的后面,停放着许多美军汽车,廖耀湘讲到一半时,不知为什么,美军的汽车,突然发动起来,隆隆的汽车声立刻传遍整个会场,许多人扭过头向后看,大会几乎无法进行。 当时,驻芷江的美军,有一定的人数,又是来协助中国抗战的,所以,时常以救世主自居,在当地胡作非为,干了许多非礼之事,但人们敢怒不敢言,只有忍气吞声,以免惹火烧身。
但此时,廖耀湘忍不住了,气得骂起来,并立刻命令警卫部队,跑步前去制止。一队警卫立刻绕过人群,直奔美军停车处……
一会儿,汽车声停止。廖耀湘向会场扫视了一遍说:“盟国部队共庆胜利可以,捣乱则不行!……”
在当时,廖耀湘可真是吃了豹子胆了,会场上,许多过去吃过美军苦头的人,似乎也算出了一点气,心头痛快,掌声也更热烈了……
第五章 日本降使今井武夫飞往芷江乞降,武士道精神虽在他体内激荡,但特殊的使命使他变成了绝望的航行
南京。日军占领下的明故宫机场。
一架六个太阳徽的双引擎飞机,缓缓地滑向跑道,机体上油漆剥落,弹痕累累。随着滑行速度的加快,斑痕逐渐模糊,转眼,飞机离开地面,带着隆隆的巨响,升入天空。
这架飞机,是日本侵华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茨的座机。但此刻,机上坐的不是冈村本人,而是他的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他着军装,剃光头,头戴一顶硬壳帽,双手紧握着两腿间的战刀,眉头微皱,一言不发。今井武夫,刚过而立之年即已谢顶,给人一种老练、沉稳的感觉。冈村当初让他任主管情报和政务的第二课课长,兼第四课课长,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办事作风。以后又让他担任派遣军报道部部长,上海陆军部高级部长直至派遣军总参谋副长,是因为他在策动汪精卫出逃并助其组织南京政府、对蒋介石进行诱降以至后来为摆脱日军困境而进行秘密求和行动中表现出才干。这次他作为日本降使也是冈村确定的。与其同行的是参谋桥岛芳雄、前川冈雄、译员木村辰男中佐、松员喜八少佐、久保善助上士、航空员是技术熟练的小八童正男。机上,除了小八童正男偶尔与地面进行对话联络,其他人一直默默无语,那种死沉沉的气氛,仿佛连周围的空气也凝固了似的。
在沉默中,今井武夫挺直腰,捏了捏战刀,保持坐姿,尽力不让自己那种沉重的心情流露。然而,本次所执行的特殊使命,总与一种丑辱之感连在一起在他内心缠绕。这种感受自他踏上中国国土以来,是从未有过的,这的确使他难以忍受。但执行这次特殊使命是冈村宁茨大将军的命令,作为军人,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不应有其它异想。
然而,不知为什么,他那杂乱的思绪总难以宁静,难以斩断,就如开了闸的潮水,翻滚不息,引来种种联想——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今井武夫便成了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的得力助手……
卢沟桥事变,他是亲自参与策划而成为“七·七”事变的祸首之一……
因他积极推行狂妄的《大东亚建设构想》而青云直上,很快由驻北平陆军武官室主任,升任为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的总参副长……
飞机穿过一片云层,前面出现了宽阔的长江水面,乘员们只是向窗外看了看,并无更多的兴致。今井武夫将视线转向机仓内壁上一道长长的弹痕,这是高射机枪子弹打的,在机尾机翼很多处都有这种弹痕,虽然经过修补,但仍然清晰可见。这些弹痕是冈村乘坐这架飞机,穿越于各战场的记录,暗示着战争的激烈,以及日军在战场上已由主动转向被动——
开罗宣言……
德国的崩溃……
波茨坦公告……
本土决战……
……
冈村的座机,继续沿着长江逆水飞行,宽阔的长江水面,如一条飘忽的长带,慢慢地向后拉去。
今井武夫挺直腰,木然地坐着,飞行了多少时间,到了何处,他似乎毫无知觉,他的思想仍然沿着他的思路在飞驰……
苏联三路出兵东北,太平洋战争,击溃日军二十二个师团,歼敌六十七万多人。
飞机微微晃动了一下,今井武夫睁开了微闭的双眼,原来飞机略调整了航向,离开了长江,这使今井武夫联想起在中国的土地上横冲直闯的日子。那时,根据东条英机在第七十九次帝国会议上提出的“战争即建设,建设即战争”的理论,日军在异国土地上,如一群狂人,杀人放火,无所顾忌,铁蹄踏处,鲜血四溅……
然而,在中国战区,芷江攻略战溃败以后;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势穷力竭,再也无力在中国战区对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也发动了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共与日军交战12万多次,毙伤和俘虏了日伪军171万余人,其中日军52万多人,攻克城市100余座。
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战马飞奔,坦克疾驰。盟军和各抗日武装,在各个战场上,对日军展开最后的进攻,使整个日本帝国犹如今井武夫所乘坐的这架油漆剥落、弹痕累累的专机,摇摇欲坠,无法挽救……
飞机渐渐降低高度,译员松原喜八少佐与地面进行对话联系,前方的下面,就是汉口。
飞机开始向下滑航……
第六章 疏忽大意,飞行途中,今井发现机舱内还居然搁着一挺机枪,他大惊失色
今井武夫一行,在汉口带着焦虑的心情,度过了闷热的一夜,第二天,天还未亮,也无任何起床信号,便早早起床了。
这时,专机已加好了油,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但飞机还不能立刻上天。一是没到重庆方面规定的起飞时间;二是投降日机标志是要在机翼上下各漆上日本国旗一面。同时,还要在两翼的末端系上四尺长之红色布条。前一项在南京出发前就已办妥,但飞机两翼末端的红色布条没有准备。此事,现在是到立刻办理的时候了。
今井武夫命令参谋桥岛芳雄与当地驻军联系,向他们详细交代红布条的尺寸要求,并要他们协助迅速将此事办妥。
吃过早餐,今井武夫一行,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电台和南京联系了一次,汇报了自己准备情况,得到指示是:无新的变化,一切按计划进行。
今井武夫要随员们收拾一下,随后一起上车向机场驶去……路上,除了偶然看到操场上有几队无精打彩的士兵外,一路非常清静。临近机场时,远远看到专机的机尾上,已系上了红布条。下车后,今井武夫首先向机尾走去,他担心空中风大,红布条会被风吹掉或出现其它意外情况,他认真看了看,又用手拉了一拉红布条,才放心地松了手。 此时,太阳已高挂当空,夏日的炎热已到处散发,细心的参谋桥岛芳雄,看了两次表,已到了日本的正午时间,也就是重庆时间的上午十时,是规定的起飞时间了。今井武夫一行,在沉默压抑的气氛中,向送行的当地军事指挥官告别后,马上上了飞机。
专机立刻起飞,升空后,很快调整了航向,向湖南常德方向飞去。
今井武夫端坐机内,默默无语,战败的耻辱感,重重地压在他的心头,他两手紧握着战刀,双眼透过薄薄的眼镜片,直视前方。他的外表,看上去似乎异常地平静,但无数历史旧事,使他内心无法平静,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的历史,就如一本画图,那些血淋淋的画面,在今井武夫的脑海里反复再现,勾出了中日战争的过去和现在,使他无法忘却,无法抹去……
“将军,已到湖南境内。”桥岛芳雄看了看表,走到今井武夫身边提醒道。
今井武夫的思绪被打断,思想从过去的岁月中回到现实中来,他慢慢地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下面是浩瀚的深蓝色的洞庭湖,茫茫的水面一望无际,湖水在热风中荡起细细皱纹,两只破旧的渔船,如纸船大小,一前一后,在湖面上艰辛耕耘……
今井武夫望了一会儿,眼睛已感疲劳,他扶了扶眼镜,将视线转向机舱内,向桥岛芳雄大佐、前川冈雄中佐等随行人员慢慢地看过去,只见一个个仍与昨天航行一样,脸色阴沉,精神不振。今井武夫感到,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责怪也没有用,所以不想开口,他嘴抿紧了些,双眼从他们脸上移开,慢慢向机尾扫去,突然,他吃了一惊,那里还躺着一挺歪把子机枪,立时,他脸色由红色变成紫色,瞪起眼问:“谁带上的机枪?”
随员们被突然的追问,吓得面面相觑,不理解今井武夫为何为这点小事,如此认真,一个个胆颤心惊地站起来,不约而同地向机尾望去……
今井武夫认为这不是小事,若到了芷江,被中国军队发现,不知会发生什么样的误会,弄不好要招惹杀身之祸。
今井武夫待了片刻,见没有一人回答,站起来,一只手紧握战刀,又厉声问:“快说,是谁带上来的!”
随员们一个个丢魂失魄地僵直地挺着胸,大气也不敢出。
今井武夫锐利的目光,在一个个脸上扫过,当目光落在桥岛芳雄大佐脸上时,他向今井武夫颤颤惊惊地说:“阁下,我以为,机枪可能是原先留下的,由于一时疏忽,没有仔细检查……”
今井武夫抿着嘴,没有说话,桥岛向他看了一眼,又说:“要不然,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带上机枪呢?”
今井武夫的手松开战刀,放到后背,态度似乎软了些。桥岛还想开口,今井武夫挥了挥手:“不要罗嗦,快快地丢掉!”
桥岛芳雄不敢怠慢,在今井武夫严厉的目光下,将机枪拖至机舱门边,然后在参谋前川冈雄的协助下,把舱门推开一条缝,一股凉风从窄缝中涌进,桥岛芳雄向门外望了眼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随即将机枪丢出舱外,机枪脱离专机,向下坠去,越来越小,在湖面上泛起一个小白点,消失了。
今井武夫转过矮胖的身子,坐回自己的位子,此刻额上已沁出细密的冷汗,但他暗暗庆幸提前发现了这挺机枪。
第七章 特殊的欢迎仪式,使今井一行,犹如过街示众的囚犯,内心充满了从来未有过的孤独和绝望
宽阔的芷江前进机场,四周那深绿色的草坪上,渐渐聚集了不少人。十时左右,已是人山人海。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只见中美军人都穿着新的或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装,耐心地等待这盼望已久的时刻,三三两两的伤兵也聚在一起,或不时绽出笑脸或骂“日本鬼子我操他妈……”的粗话。从城乡赶到机场的男人和妇女,边抹着汗,边满脸喜气地寻找自己观看的最佳位置;拄着拐仗的老人,时时把干瘦的手举到额上,仰望天空……
人们的心情既喜又恨,又悲又乐,可谓百感交集,喜的是八年艰难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终于取得了彻底胜利;恨的是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铁蹄践踏,大肆烧、杀、淫、掳,残害了多少无辜;乐的是日军穷凶极恶终于到了尽头,今天就要亲眼看到他们前来垂首乞降的狼狈相。
10时,机场广播员向大家广播,日军投降专机已飞向常德。此时,六架野马式战斗机,相继滑向跑道,带着隆隆的巨响,升上天空,向常德方向飞去……
当今井武夫刚飞临常德上空时,只见六架战斗机从云端上空一齐俯冲、下来,像是要对他的座机发起攻击似的,吓得今井浑身发软,直冒冷汗。一眨眼功夫,这些战斗机并未开炮,却又绕到他的机身后面去了。原来这是由国民党空军中尉周天民、娄茂吟、林泽光、徐志广及美空军上校葛兰芬与乐威驾驶的六匹“野马”,由芷江机场起飞前来对日本降使的专机执行监护和引航任务的。在这里已等了一段时间,中美飞行员们早已等得厌烦极了,这时一发现目标,就不约而同地要与这位“东洋贵宾”开个玩笑,或故意要给这些昔日凶残至极的“皇军”来一个“下马威”,给点颜色看看。由于“野马”飞机性能好,速度快,就是以最慢的速度飞行,也很快就冲到今井的座机前面去了。
今井心里顿生感慨……
为顾全最后的体面而选择借用冈村宁茨这架座机前往洽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相比之下,这架飞机的漆皮斑驳脱落,机身亦弹痕累累,让人看了寒酸。
“野马”机为了能与今井的座机同时到达芷江机场,只得在今井的座机周围上下左右的乱飞乱钻,以求得减速。这一来可就苦了日本运输机的航空员松原喜八少佐,过去他载送冈村司令出航,少说也有上百次,担负护航的飞机只能在座机上方和下方作同向飞行,哪像今天这样座机反而在护航机的缝隙里钻行。也许是因为过份紧张的恐惧的原因吧,出发前早已从飞行图上反复背熟了的芷江机场的飞行路线和方位忘得一干二净,要不是前面监护机及时阻拦,差一点把洪江机场当成了芷江机场降落。后来全靠周天明驾机领先飞行,才算飞到了芷江机场上空。
11时15分,中美混合大队的三架护送机和日本降使乘坐的绿色双引擎运动机依次于芷江机场降落。在飞机降落的瞬间,今井从座机的窗口里清晰地看到,在宽阔的芷江机场边缘,分散隐蔽着大批战斗机、轰炸机,四周高地的炮兵阵地上,尊尊85高炮的炮管指向蓝天,脱去了昔日常着的伪装,像一座座光秃秃的烟囱一样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威慑之感。今井为敌方有如此空军实力而深感惊讶。在机场上空还有6、7架飞机在云层底下盘旋。机场上站立着数千名中、美两国军人及新闻记者。 飞机降落之后,绕场滑行一周停了下来,守候于此的数千名中美两国新闻记者、士兵从机场四周蜂拥而至,把日机紧紧围在中央。一些记者用相机卡卡地拍照。
日机两翼的太阳旗和末端系有的红色布条,被几个美国军官撕扯成几段,作为战胜纪念。
1l时25分,在中方宪兵的严密监护下,机门徐徐启开,今井武夫面带戚色,垂手而立门侧。
安排担任接待日军代表的陈应庄和陈昭凯上前用日语自报官职和姓名,两人都佩少校军衔。接着对日方代表进行了身份调查。
之后,今井探出头说:“请问可以下机吗?”陈答道:“将军刀交给宪兵,即可下机!”今井推了推眼镜,无可奈何地将佩刀解下,交给宪兵。首先下机的是身穿藏青色西装的日本翻译木村辰男,接着便是头戴拿破伦帽,佩少将军衔,蹬马靴,着草绿色哔叽翻领军服的面带戚容的今井武夫,跟在他后面的是随员陆军中佐桥岛芳雄和少佐前川冈雄。这时记者群中骚动起来,几十部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发出一连串咔嚓咔嚓的声响。最后下机的是航空员松原喜八少佐、准尉久保善男、小八童正男、雇员中川正治,并同时从飞机上带下五口小皮箱。
今井见记者们上前抢拍照片,便横目挺胸,想极力表现出一种“虎死不倒威”的气概,然而毕竟是败军之将;怎么也掩盖不住内心的紧张与慌乱。
今井武夫上到一辆插有白旗的美式吉普车上,坐在前排的司机台旁,后面坐着前川、桥岛和翻译木村。另一辆也插着白旗,载着其余4个日本人和行李。陈少校所率领担负警戒的宪兵班,分坐在最前和最后的两辆车上。四辆车成纵队形缓缓驶出人群,向住所开去。从机场到宿舍的路上,到处都见到宪兵的岗哨,到处都是中美两国的军人,照相机不停地在今井的眼前闪动。由于人们竞相观看日本降使的“尊容”,常常阻挡了车队的行进,吉普车也只得开开停停。这时的今井一行,犹如过街示众的囚犯,内心充满了从来未有过的孤独和绝望。
第八章 芷江受降,今井交出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载有关于各战区日军投降规定的备忘录
吉普车载着今井武夫一行,来到芷江城东空军总站合作社后面的两栋木板平房前,板上涂着很大的白十字标志,这就是日本降使的住所。
陈应庄少校引导今井一行下车,走进了木板平房。房内陈设虽然较为简单,但干净整洁,被褥、席子和日用器具完全是新的,还安装了临时浴缸。
陈应庄把今井一行安顿好后,突然问今井:“你认识我吗?”
原来,陈应庄在“七·七”事变前,在北平搞新闻工作,今井武夫当时是驻华大使馆陆军助理武官,两人曾见过几次面。
今井武夫极力回忆了一下,说:“面有点熟,但记不起了。”陈应庄脱下大盖军帽,拍拍有些光秃的脑门说:“不认识了,我就是北平时的那位陈记者呀!”
“陈记者?”今井武夫吃惊地说:“对,对,在北平我们就认识,”接着今井疑虑地问:“你为什么也成军人了?”
陈应庄亦诙谐地回答:“你们日本上自天皇,下至女中(女仆),全国动员,发动侵略战争,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投笔从戎吗?”今井连连点头称是。
“还记得我们在北平的一次谈话吗?今天应验了!”
今井似有无限感慨,又有点不服地说:
“命运,这是命运!日本再复兴要30年。”
当陈应庄问及他们在希特勒、墨索里尼完蛋以后,为何还要硬撑时,今井诉说了一大堆原因。
3时20分,今井武夫及其随员,乘上吉普车,在陈应庄、陈祖贻的引导下,向受降会场驶去……
会场地点,设在机场附近的七里桥磨溪口,这里是栋西式木板平房,在这之前,是空军第五、六队俱乐部,它的东西两头有出口处和休息室。今天,只见这栋木板平房的左右两边的马路上,各扎有木板牌楼一座。牌楼的中部有一个大型的“V”字,上首扎有“和平之神”四个大字;会场正前的旷地上,高竖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
会场内,左边的中墙上,张贴着孙中山先生的半身画像,画像的前面,是按圆桌会议的形式摆设的,桌子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桌子边摆着黑色的木椅子,在会议室的另一头,还为新闻记者准备了一张大餐桌,以便用于摆放打字机和摄影摄像器材,紧靠板墙,放了一圈椅子和凳子。布置非常简单,没有任何装饰。
这时,中国方面参加受降的代表,已陆续步入会场,各文武官员、中外来宾、新闻记者、译员、通信人员,还有临时邀请的各国驻华使馆的武官等。他们都佩有入场证,入场后,按指定的位置就坐。
待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主持受降的肖毅肃中将看了看表,走到他的位置上,站着说:“先声明三点,第一、今天在场的中外记者不得发问;第二、日本代表进来的时候,大家应安坐不动;第三、所有中国方面的发言,都先翻成日文再翻成英文。而所有的日本方面的发言,都先翻成中文再翻成英文。”
他的话,立刻引起一阵议论声和打字声。
一位中国军官,从另一端的电话室走出,向肖毅肃报告:“日军代表马上就到。”
人们立刻向门外探望……
肖毅肃又站起来宣布:“还有一点要清楚,这里就是陆军总部。”
许多人不解地眨着眼睛向他看。
肖毅肃立刻补充说:“陆军总部已从昆明迁来芷江,就在此地,这所房子里。”
人们完全明白过来,有的发出了讶异的声音。
“来了,他们来了。”不知谁在门口说了句。
房内的人,由于肖毅肃有言在先,仍然安坐不动,只有摄影记者,在紧张地做摄影准备。
日军代表今井武夫、桥岛芳雄、前川冈雄及译员木村辰男四人,身着军装,足蹬长统马靴,除翻译外,另三人都佩有参谋军官缓带,步伐整齐地出现在第一道门卫前,向卫兵行了礼,卫兵只稍稍答礼,并用蓝色小旗一挥,让其通过。
今井一脚踏进大门,一看布置,便知是受降会场,立即停步。 “请进来。”肖毅肃说。
四人鱼贯而入,走到桌前,脱帽、立正,恭敬地向肖毅肃、冷欣、巴特鲁三人行了鞠躬礼。
三人未站起,只是点头以示答礼。
“你们可以坐下谈。”肖毅肃挥一下手说。
“谢谢!”今井答。
随后,四人在事先安排好的四张黑椅子上坐下,今井在中,左边是前川冈雄,右边是桥岛芳雄和译员木村辰男。
此时,时针已指向四点,肖毅肃首先开口介绍说:“本人是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中将;左面是副参谋长冷欣中将;右面是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巴特鲁准将。”
今井武夫四人抬头周视。
肖毅肃继续说:“今天,本人是直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阁下命令,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来接见贵官,他们两位(指冷欣、巴特鲁)也是陪同我来接见贵官的。请贵官说明身份,并交出降书。”
今井武夫认真听完肖参谋长的话后说:“鄙人是奉日本国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茨大将命令来此会见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的全权代表的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左边这位是前川参谋,右边这位是桥岛参谋,那位翻译叫木村。”
今井犹豫了一下又说:“降书我无法呈出。这是冈村的事,我只是他的代表,是前来送呈有关驻华日军情况的文件和接受指示,故无降书可呈。”
然而,中国方面一直是将这次会谈作为对日军的正式受降来准备的。经今井这样一说,举座哗然,有的甚至震惊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肖毅肃仍然沉着,但似乎有些不耐烦地问:“将所带的文件都交出来!”
日本译员刚把肖毅肃的话译完,今井就说了起来。
肖毅肃立刻说:“请你停止发言,等英文译完后再说。”
这个小钉子,的确让今井碰得有点难受。
英文一译完,肖毅肃才把脸转向今井,今井接下去说:“奉上与贵国军方取得联系的日本作战命令副本,请过目。”
桥岛立刻打开公文袋,取出作战命令副本,交给今井,今井亲手呈交给肖毅肃。
肖接过作战命令副本,便灵机一动,说:“我认为作战命令副本,也可以说明投降之事。”
这样,会场的紧张气氛才算缓和过来。
为了不使这种不和谐的气氛拖得太久,肖毅肃立刻提出新的问题,说:“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八月十八日六时致冈村宁茨将军之电,要贵官随带来中国台湾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所有日本陆海空军之战斗序列兵力位置及指挥区系统表册,想贵官业已带来,请即交出。”
今井武夫听完翻译后说:“中国派遣军仅负责指挥中国战区日军,关于台湾、越南,因不属本军指挥,故不十分明了。至于表册没有,只有地图一份,并且,最近东三省军队向华北调动的详情还没有注明在地图上,越南和台湾的情形,图上也没有……”
本村翻译到这里,停止了。
中国方面的日文译员,等了片刻,突然站起来说:“今井少将所讲的话有两句没有译出来,他说:东三省,越南和台湾的大概情形,他是知道的。”
许多人的脸上露出了对中国日文译员的赞许之色,假如可以鼓掌的话,一定会博得不少掌声。
今井要桥岛拿出日军在华兵力配备图。
桥岛取出图后,递送到主席台上,并和木村站在桌前,加以详细说明。
肖毅肃听了后,特别强调日方保管各地的武器及财产,不得交与任何军队及团体,否则惟日军是问。
今井说:“日军的精锐武器,都在满州国,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华北的武器都是陈旧的。”
今井的话,即有几分挑拨,也有几分事实。
未等翻译开口,今井又说:“中国军队想接收我们武器及物资的很多,我们很难对付。”
肖毅肃说:“那些都是土匪或地方杂牌部队,一点也不能交给他们,如他们强行接收,日军可采适当防止手段。”
这时,中外记者,拿着摄影机、录音机蜂拥而上,你推我挤,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会场暂时混乱。
冷欣副总参谋长立刻站起来,大声说:“根据国际公法,军用图属于机密,没有获得准许,请不要拍摄。”
冷欣这样一说,才解开了记者的包围。
会场恢复了正常秩序后,肖毅肃接着说:“本略图由我方保管,细节以后再继续联系。”他将脸转向今井:“还带着其它文件吗?”
“其它文件没有带来,为了说明南京、上海地区的机场情况,所以让航空参谋前川随同来了。”
“可留于以后说明。”肖毅肃回答。
接着,肖毅肃取出一份备忘录来(有中文、日文、英文各一份),大家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他的手上,只见他打开那份洋洋千言的备忘录念了起来。
今井武夫和他的随员显得有些紧张,会场的气氛也顿时严肃了。
这份备忘录上,有关于中国各战区受降、接收的详细规定,是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事宜的基础,因此,极为重要。
今井武夫听着,脸上的汗不由得越来越多,几次取手绢擦汗水。
肖毅肃念完备忘录,又等译完日文、英文,立刻接下去说:“现在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一日发给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茨将军的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部中字第一号备忘录,当面交给你们。今井少将如接受本项备忘录,应在收据上签名盖章,并负责面交冈村宁茨将军。”
“我可以将本备忘录转达冈村总司令阁下,但是关于其内容能否遵照办理,难以答复,敬请谅解。”
肖毅肃取出两张预备好的收据,同备忘录一起交给了今井。
今井又将备忘录细阅了一遍,然后在收据上签上字,盖了章,交还肖毅肃。
人们的脸上似乎显得很平静。但许多中外记者心里似乎还闷着个谜,他们感到奇怪,刚宣布划分的十几个受降处,没有一处安排延安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军事人员,更没有划给八路军一个接收地区,就拿这次受降会谈来说,也连一名延安方面的记者都没安排参加,仿佛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及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似的,这实在叫许多记者难以理解。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蒋介石妄图垄断受降权力,继续反共反人民的又一次暴露。 今井交还第一号备忘录收据后,想了一会儿,抬头说:“本文件中有显然难以执行之处,希望在此陈述意见。”
“有困难,留待以后进行联系。”肖毅肃回答。
今井只好沉默。
接着,肖毅肃带有命令式的口气说:“在上项中字第一号备忘录内,说明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要在南京设置一前进指挥所,由冷欣中将任主任。此种措施,可使日军投降事项顺利实施。所在本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之人员,附空军机场设站人员,将乘中国飞机与贵官同时飞往南京,请贵官转告冈村宁茨将军妥为保护,并妥为招待。”
“当代为转达。”今井武夫答。
“何总司令还决定,在投降手续未了前,在最短期间空运部队到南京、上海与北平各地接收,请贵官转告冈村宁茨将军。”
今井武夫表示允予转告。
肖毅肃取出一纸表格说:“为以后接洽便利起见,何应钦上将愿与冈村宁茨将军直接通电,兹特规定对方电台呼号波长及通报时间表一份,交与贵官,请贵官回南京后立即转送冈村宁茨将军实行。”
今井武夫接受表格后,马上出示了日方通报时间表一份。
桥岛插话说:“通过芷江电台,现在马上可以与南京进行无线电联系,我们已经为此准备了通讯规定,希望予以利用。”说着,桥岛向肖毅肃递交了日本军方的通讯规定表。
肖毅肃扫了一眼手中的日本军方通讯规定表说:“何总司令上将还另存许多问题,另派中美专家向贵官商讨,为了贵官安全起见,中美专家将分别前往贵官的住所,请贵官据实详细答复。”
今井武夫听了,回答说:“本人此来纯系联络任务,日本天皇已接受波茨坦宣言,现日本代表在马尼拉与盟军最高长官议定原则的答复,故未接到最高命令以前,日军不能随便行动,惟日军深知蒋委员长,故愿先派人来,在道义方面说,亦应速来与中国联络。”
肖毅肃未予理会,继续说:“以上细节的联系结束后,希望贵代表们务必迅速返回南京。出发时间,由我方另行通知。”
此时,已是5时30分。肖毅肃宣告会谈暂告完毕。
日方代表起身,鞠了一躬,鱼贯走出会场,乘车回到住处。
第二天开始,国内外各大小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侵华日军在芷江向中国无条件投降经过的报道。
第九章 神秘的今井武夫住所,中美军界要人的穿梭,钮先铭担心今井因压力太大自杀,何应钦突然要传见今井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3时40分至5时半,这次由中外记者参加的会谈,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实质性问题,都将放在以后今井武夫逗留的时间内解决。
今井武夫一行,离开会场,乘车回到住所。晚饭后7时,他们的电讯员住室,响起了电台发报的嘀嘀声。原来,今井武夫正在将下午芷江接洽投降的经过,用电讯发出。
电讯穿越茫茫的太空,飞到南京日军总司令部,送到了冈村宁茨手中……
20点15分,中国陆军总部副参谋长蔡文智、陆军独立工兵第十五团团长、陆军总部第二处处长钮先铭、还有陆军总部科长林秀栾、刘廉一和军令部科长(译员)王武,乘坐吉普车,向今井武夫住所驶去,铺有沙子的马路上,扬起一阵尘土,在夜幕中渐渐飘散。
蔡文智一行和今井武夫等,在接待室坐下后,不像白天那样严肃正规受约束了,双方交谈了几句,立刻转入实质性会谈。
夏日的炎热还没有完全消散,人们的身上,不断冒出细汗。
今井武夫,首先就日军方面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主要谈了四点内容:
一是中国战区日军总司令部,接到停战命令后,马上向全军作了传达,除一些自卫行动外,已全部停止了战斗。目前,在冈村宁茨的统一指挥下,其进退行动,纪律肃然。
二是各种军需物资、武器装备等,都保持完整的状态,禁止破坏或烧毁,准备完好地移交给中国方面。
三是在中国战区的各种军用、公用设施或资料,一律严禁破坏或烧毁,也准备完整地向中国方面移交。
四是还存在一些枝节上的问题,就是在日本军占领区内的某些中方小部队,恐怕尚未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他们或要求解除日军武装,或要求接收日军占领区等,还多次发生中国方面的武装无统制行动。
对于今井武夫的说明,其二、三点且不去评论。至于第一点中说的日军“进退行动,纪律肃然。”实情不是如此,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中国战区的日军,四处骚扰、烧杀、抢劫、自杀以及违抗命令的行为不断发生,思想也极为混乱。为了防止军心动摇,日军大本营还专派了朝香宫大将到南京重新传达了停战命令。这之后,日军中各种违纪违令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如:在湖南省望城县的望城坡,日军停战命令下达后,这里的日军仍在抢劫过往行人的钱财,有的日军因行抢被当地军民打死。几百日军便聚到望城坡街上闹事,并抢了百姓家的新蚊帐裹尸埋自己的同伙;至八月底,住望城县靖港的日军,还到终南村一带行凶闹事,并杀害无辜百姓,中国当局曾向日军上层提出控告,强烈要求严惩杀人凶手。驻河南鲁山的日军,接到投降的命令后,陷入一片混乱,中午时分,几十名日军持枪冲进镇上的几家酒店,抬起酒坛就走,胆大一点的老板,上去要他们付钱,得到的是枪托和拳脚;街上的肉铺也被日军把整片的肉拿走;卖鱼的不仅被抢走鱼,连筐都搭上了;这股日军临走前还烧毁了枪枝辎重和营房……
几乎与此同时,驻河南临汝的日军数百人,持枪分头闯入周围的百姓家,将桌凳、木床、门板强行抬走,然后将其堆在营区的粮仓、盐库周围,又浇上汽油,将其点燃,大火烧了整整一夜……
河南商邱城北的日军,在十月上旬的一个深夜,出动百余人,闯到附近一个村庄,砸开各家房门,见了年轻妇女,就将男人用枪赶出,然后进行强奸轮奸,还将十余名长相稍好的姑娘和少妇押回营房,供其他日军官兵奸淫。等接收部队赶到后,这些妇女有的已精神失常,有的已被折磨致病,有的已自杀。
接管较迟的安徽铜陵的日军,也于十一月十九日夜,引爆了自己的弹药库,巨大的爆炸声,持续了半小时,火光映红了整个铜陵城。 此外,将大炮等武器弹药沉入江底,烧毁或把军用物品转移埋藏的更是举不胜举,就是在蒋介石眼皮下的南京,其街头巷尾也时常出现日军暗中出卖武器的现象。
而今井武夫所说的四点情况,最急于得到明确答复的是第四种情况。所以,下面所谈的都围绕第四点进行,从谈话内容看,蔡文智的答复,仍没有离开肖毅肃在第一次会谈时的口径,并同样对延安抗日武装进行了诋毁和诬蔑。
对话中,蔡文智将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说成是违反蒋委员长之命令者,而将其前身是伪军的所谓行动总队,说成是他们游击部队,希望日方在正式谈判达成以前,接受他们的要求。这与蒋介石八月十三日给延安十八集团军的命令实质是一致的。
还有,通过这段对话,今井武夫对中国方面如何安排处理他本人提出的第四点内容,有了更具体,更深一层的了解,对如何应付和处理与中国方面各部队的关系,心中也较为有底了。
然而,今井武夫所关心的,还有第一号备忘录中的一些问题,当时,今井武夫就这些问题,想陈述自己的意见,由于肖毅肃要他留待以后进行联系,所以,只好沉默。此时,他觉得是适当时机,立刻将此事提出,根据日军方面的《会谈纪要》,今井武夫主要陈述如下意见:
(一)日本军仅能秉承天皇敕命行动,希望充分谅解日本军之特质,凡在此备忘录中不能执行之点,而又未能接到本国敕命者,不能采取任何行动。
我方预计大概在“马尼拉”停战谈判达成后始能按新的敕命,因此,照我方之理解,凡属派遣军在将来接受天皇敕命之前所应进行事项。预先根据本备忘录取得内部联系,故而再加申述,本备忘录之内容仅此为限,并非日本军可以立即执行者。
(二)备忘录上有“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外”之词句,不知是否包括热河在内。
蔡当即答复:热河包括在中国一词之内。
热河属关东军总司令官管辖,台湾及安南均在派遣军管辖范围之外,且在中国境内驻扎之海军各部队,亦隶属于冈村总司令官之外,因此,中国派遣总司令官无支配此等地方及其军队之权限。
我方对于贵国方面之要求,虽然诚心诚意准备迅速执行,但在未接到大本营命令,贵国无论如何强求,而自日本军立场来说,即使运用武力恐亦不肯执行,此点敬希明察,本人虽然可以接受备忘录代为转达,并要求立即执行,但望贵国方面了解如今立即执行实非可能之举,如今只能在收条上签名盖章而已。
蔡文智听了今井武夫的陈述后说:“阁下任务我十分理解。热河、台湾北部、法属印度支那问题系同盟国方面会议决定之结果,已为确定事实,希望阁下回南京后,速与关东军、台湾军队取得联系。”
“至于驻中国之日本海军亦应同样办理。”蔡文智补充说。
“这一切问题,接到大本营之命令后,均可能办到……”。今井武夫想了下又说:“不过,驻中国境内的日本海军兵力不太详细,大约有四万人左右……。飞机可使用的约二百至二百五十架,通过修理后可用的估计有四至五百架。”
接着,今井武夫提出几点请求:
一是请求对日侨进行保护遣返问题,希望中国方面给予照料。
蔡文智回答:目前正在考虑研究借用美国船舶运送到日本国,关于危险地点还有待讨论……
二是请求对日本军个人武装在乘船归国前不要解除的问题。其理由是:“属于个人装备之携带武器,如果过早予以解除,自帝国军人而言……对于此种携带武器深怀眷恋之情。”
这一点说不上是理由。但后来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请求在归国前不要解除日本军个人武装是“以便自卫”。不管怎么说,作为无条件投降者,及时解除各种武装是必不可少的,而蔡文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也是很模糊的,他说:“我方能谅解日本军人之武士道精神,但由于处理携带武器问题,本人无权即刻答复,须请示上级……”
三是关于日本病员需要继续医疗,请求在病房和药品方面给予照顾。
蔡文智回答:“病员问题可以保证。”
四是曾为日本军工作过的伪南京政府及其他各机关的要人,请求能破格给予宽大处理。
蔡文智没有给予当场答复。
在这次会谈中,蔡文智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他对今井说:“凡属贵国占领的据点,在我军进驻之前,希望贵国军队继续固守该据点,切勿放弃。”
提出这一点,显然是为了防止八路军、新四军前来接收。
(二)紧急希望接收襄河以西地区与连接长沙、湘潭、衡阳之湘桂铁路以西地区、衡阳以南粤汉铁路南部沿线以及广东地区,尤其希望尽快解放宝庆地区,这一问题要今井回南京后,火速研究。
(三)中国陆军总部在南京设置前进指挥所以及部分军队空运至南京问题,希望即速报告冈村宁茨,立即采取措施。蔡文智告诉今井说:“前进指挥所有冷欣中将及部属十余人,携带通讯工具,指挥所最初设在机场附近,然后迁往城内……”
今井武夫听了后说“……俟本人回南京汇报冈村总司令阁下再定,冷欣阁下的先遣人员,可与本人同行,作好迎接冷欣阁下飞往南京的准备。”
(四)蔡文智告诉今井:“我方急需了解备战略单位指挥官姓名和士兵人数及所在地……”
今井武夫当即回答:“……冷欣阁下进入南京后,再行联系。”
至此,本次实质性会谈结束。这次会谈是今井武夫在芷江期间,时间最长的一次,共用了五个小时。
由于已经决定将派冷欣在短期内飞往南京成立前进指挥所,所以,冷欣坐下来,首先向今井武夫提出:他本人和中国军人以及美国军人若干人,在近期将到达南京,希望日本方面提出书面安全保证。
今井武夫听了,表示此等书面似无必要。经冷欣一再要求,今井只好告诉冷欣,等自己回南京后,以无线电答复代替书面保证。
冷欣又提出,他本人到达南京后,望日军方面交出中国俘虏名册。同时,还要求日军方在对财产如军需物资、仓库等进行严格保管,到时听从他本人的指示交出一切。冷欣告诉今井:何应钦已将此权限交与他本人,除他本人外,不允许任何人接收。 今井武夫告诉冷欣:“俘虏分散各地,尚需要相当时间调查,阁下抵南京之时是否能立即交出中国俘虏名册尚成问题,但是本人到南京后立即开始准备……,至于财产问题,传闻上海、南京等地诸如行动总队之类,自称奉蒋委员长之命,已动用实力进行接收或要封仓库,望能了解以上情况,今后定将按尊处指示办理。”
冷欣有些气愤地说:“中国一向处于乱世,此种情况屡见不鲜,今后绝对不能允许此等要求……”
今井武夫在他以后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国方面向日本军提出的要求,对有关军械军需品、设备及财产的接收问题显得特别关心,再三强调要妥善接收,坚决要求对于命令系统以外的干扰,要严加拒绝,特别是与冷中将的协议,几乎完全集中在这一点上。”
“……中国军进驻后的实际情况中也可以看到一些这方面的证明。大小纠纷多半都是围绕着接收武器和金银财宝而产生的。”
“也就是:对没有接收权限的部队向日军强迫接收,如加以拒绝,就会受到打击报复;正式办理接收的人,在公开接收之外,又要求表册以外可作黑市买卖的物品;或者为了看中拥有财宝的人,即使毫无关系,也当作战犯加以逮捕,而确实获得不法财宝的人却能免除汉奸罪不予逮捕。因此,国民政府军队的威信一落千丈,国民政府的前途也就垂危了。”
而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对美军的印象和评价却不一样,他写道:“……美军所关心的,集中在俘虏一点上。其言行完全是事务性的,毫无情感而言,与中国方面对照,印象尤其深刻。”
虽是敌国败军之将的评论,但也不无道理。
这次会谈于上午11时50分结束,只谈了30分钟。
这次会谈一结束,钮先铭便通知今井武夫一行,正式投降签字仪式将在南京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月二十三日。
钮先铭将三份备忘录送交今井武夫。
今井武夫看了后,对其中两份提出申辩,并表示难以接受。
一份内容是:“……在马尼拉与美军进行协议的日军代表扬言:中国方面因为国共两党争执,治安不稳,日本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是对中国国家的严重侮辱。”
另一份内容是:“日军之中尚有不肯向中国投降而采取挑战姿态。应即速制止其行动,并作出调查报告。”
对这份备忘录,今井拒绝接受,理由是,中国派遣军对马尼拉日军代表的发言一无所知。另外,日军如果对中国军还存有挑战意图的话,就不会主动表示诚意来芷江洽降。
钮先铭一看出现僵局,心存侧隐,便返回对何应钦作了些说明,提出若催迫太急,今井等人会因压力太大而可能自杀。
何应钦一看这样,只好将这两份备忘录暂时撤回。
又过了一天,也就是今井一行离开芷江的这一天,突然接到何应钦要接见他们的通知。
下午2时40分,今井武夫一行,乘上插有自旗的吉普车,仍由陈少校引导,向陆军总部驶去。
转眼,吉普到达陆军总部会客室前,下车后,步行至何应钦办公室门外。
陈少校报告后,何应钦立即传见。
日方译员木村辰男,随从参谋桥岛芳雄、前川冈雄留在门外,今井武夫立刻脱帽后步入。只见会客室有:何应钦、肖毅肃、冷欣、蔡文智、巴特鲁、钮先铭六人和一些中美记者在场。
今井武夫行了鞠躬礼后,何应钦问今井:“八月二十一日,由肖参谋长面交的第一号备忘录,贵官是否已经知悉。”
“收到了。”今井武夫回答。
何又问:“后来我派员又送来三件备忘录、收到了吗?”今井亦机械地作答:“收到了。”
接着何应钦郑重其事地告诉今井:“我已决定贵官乘飞机返南京……希望返任后,将上述备忘录转交冈村宁茨将军,并为执行各项任务迅速做好一切准备。”
“一定转达到,关于备忘录之内容,一俟奉到东京大本营命令,即可决定。”
“中国方面决定在八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三十日以前,向南京空运一部分部队,望贵官转告冈村宁茨将军,作好必要准备,并适当加以保护。”
“是,知道了。”今井武夫鞠躬回答。
“贵官现在可以开始准备返回南京。”何应钦最后说。
……
谈话仅用九分钟时间。
今井武夫一行返回住所后,收拾了行李,坐上吉普车,向机场驶去。一路,中外记者纷纷摄影,尽管宪兵限制极严,人们仍不愿放弃这难得的机会,纷纷涌向机场,争相观看……
特别是停在机场的冈村宁茨座机上作为标志的两条红布条,据说已换过几次,都被军人拿去各撕一块当纪念品了。
与今井武夫一行前往的中方先遣人员,有参谋陈绍凯少校和空军地勤司令孙道岗上校以及译员一人。
中美六架野马式战斗机,已在空中盘旋,候日机上升后,护送至常德上空。 .
今井回想此次洽降,中方人员也还友善,大概是几千年儒家传统的“仁者待人”的观念所致吧。只是冷欣的发言有失尊严,因要亲自进驻南京而要求日军以誓约文书保证其安全。以一位战胜国的高级将官断然向战败国使节要求安全保证,既无意义又不自然,颇觉滑稽……
第十章 尾声:芷江花好月圆,日本东京湾却处于台风期,重光葵、冈村宁茨在投降书上签字
今井武夫离开芷江的当晚,何应钦举行鸡尾酒会,招待中外记者。
觥筹交错中,有位记者问:“为什么接收人员中没有一个共军将领,也没有给共军一个接收区?”
何应钦笑容顿敛:“你认为中国应有两个政府,两个领袖吗?”
记者又问:“日军投降后,政府对共产党如何处置呢?”
记者的提问无意击中了何应钦的敏感神经,使得他颇为不快,直到他拥着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姐踩着嘭嚓嚓的鼓点,旋进舞池时,情绪才调节过来。
此刻,在日本的东京湾,却处于台风期。横滨可以说是台风中心,而台风中心则往往是平静的。 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静静地锚泊在离横滨七海里的海湾里等待历史上令人亢奋的一天到来。
不知是谁在舰艇高昂的炮口上挂了一束已经干萎了的橄榄枝,将已经迟来的“和平”带到这艘曾让日海军胆寒的主力舰上。
盟军正式接受日军投降的仪式,决定在“密苏里号”上举行。它是世界上4艘最大的战列舰之一,而且是以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故乡密苏里州命名的,并由其女儿玛格丽特授名。
9月1日在舰长霍勒斯·伯德中校指挥下,对受降仪式进行了一次郑重其事的预演。
次日清晨,天色灰蒙蒙的,凉意袭人,让人担心有寒潮到来,但伯德还是相信天气预报的准确。
7点半左右,一艘驱逐舰开到“密苏里号”旁边,盟国海陆军将领,包括史迪威、徐永昌、斯帕次等,都从驱逐舰上转到“密苏里号”上。
各国记者包括胆战心惊的日本记者都上前争着拍照。
这时,“兰斯多恩号”驱逐舰也把日本代表送了过来。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头戴高沿礼帽,身着燕尾服,一瘸一拐地上了扶梯。他的左腿多年前在中国上海被抗日者所投的炸弹所伤,丢了一条腿,他是靠装着的假腿前来参加投降仪式的。后面的梅津面色阴沉,深感重光有失日本的体面,由于新首相东久迩不愿前来蒙受羞辱,只好让重光担当。
后面跟着的是日海军作战部长富冈少将一行人。
日本代表团站好位置后,舰上的牧师开始祈祷。不一会,扩音器里响起《星条旗不落》的美国国歌。
这时,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哈尔西一起器宇轩昂地走过甲板,桌前站定后,开始以他特有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发言:“我们,各交战国的代表,”麦克阿瑟吐字很谨慎,“聚集在这里,签署一个庄严的协定,从而使和平得到恢复。涉及截然不同的理想和意识形态的争端,已在战场上见分晓,因此,我们无须在这里讨论或辩论。作为地球上大多数人民的代表,我们也不是怀着不信任、恶意或仇恨的精神在此相聚的,我们胜败双方的责任是实现崇高的尊严,只有这种尊严才有利于我们即将为之奋斗的神圣目标,使我们全体人民毫不保留地同我们将在这里正式取得谅解,忠实地履行这种谅解。”
麦克阿瑟在发言中小心翼翼地避开带刺激性的话语,这使得日军代表免去了许多难堪。
“我本人真诚希望,其实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希望,是从这个庄严时刻起,将从过去的流血和屠杀中产生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产生一个建立在信仰和谅解基础上的世界,一个奉献于人类尊严,能实现人类迫切希望的自由、容忍和正义的世界。”
这时,海上的阴霾散开了,风浪也小了,在麦克阿瑟讲完话之后,重光葵笨手笨脚地在文件上签了字。
各国代表也都签了字,素有“菩萨”之称的中国陆军上将徐永昌也在此风光了一回,他一笔一画用正楷签字,花了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
签字完毕后,麦克阿瑟宣布仪式结束。这时远处传来飞机的隆隆声,数千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从“密苏里号”上空飞过,那黑压压的阵势,仍使重光葵等人感到胆寒。
几天之后,在中国南京黄埔路的中央军校礼堂,举行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时在9月9日9时,蒋介石钦定了这个吉祥的日子。
仪式之先,今井武夫询问是否可以携带指挥刀入场向对方呈交,中国方面回答:
“不带刀入场。”
仪式的一切均按预定的要求进行。只是在小林参谋总长向何应钦呈投降书敬礼时,何不自由自主地站起作了答礼。这是原定仪式中所不允的,原规定日军代表三次敬礼而受降代表均不予回礼。
这一点使得冈村宁茨颇为感动,认为是他这位老朋友“温厚品格”的体现。
最后当冈村宁茨躬身双手向何应钦呈上签了字的文件时,何应钦也躬腰伸出双手去接。这个动作被摄影记者摄下后,作为历史性的镜头而保留下来。
冈村宁茨在投降书上交换签字后,又领到中国战区中国司令部第一号命令。受降签字仪式仅用了20分钟……
8年抗战结束了,芷江受降,尽管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仍不失其辉煌与荣光。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寇入侵战争的胜利。
为了纪念日军投降这一历史事件,1946年,国民党政府在芷江七里桥建了一座“受降纪念坊”。
“纪念坊”正面向南,为四柱三拱门式建筑,型如一个大“血”字,高8.5米,宽10.64米,厚1.16米,青砖砌就,水泥为衣,镶嵌于坊上的紫袍玉带石上,镌刻有国民党军政要员的题额题联。
如今,此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胜地,每年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就连国际联合会主席陈香梅女士,也跨出华盛顿,远涉重洋,到此藉故寻迹。
第一章 大日本帝国本指望冈村提出的芷江攻略战挽救一下日益衰颓的士气,可冈村却把事情弄到这步田地……
1945年的春天,是一个多雨的春天。惊蛰刚过,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满山遍野的木梽花白得惨人,远远望去,像是一片开春未化尽的残雪……
中国战区。面临彻底崩溃的日本侵略军为了挽救败局,阻止我总反攻的全面展开,确保华中、华南铁路要道的畅通,打开进攻大西南通道,消除空中的巨大威胁,企图作垂死挣扎,发动了以夺取和摧毁芷江战略空军基地为主要军事目的的“芷江攻略战”(史称“湘西会战”)。日军调集两个军团,6个师和3个独立旅团,另加伪和平军第2师和飞行师团的第44战队和独立54中队,以及炮兵、工兵2个独立联队,共8万余兵力,由日军第二十军团司令坂西一郎担任这一战役的总指挥官。自3月下旬起,先后以第六十八师团和三十四师团于义宁、桂林、兴安至全县、东安、零陵间;第四十师团于衡阳、衡山间;第一一六师团和独立第八十六旅团及炮兵、工兵两个配属联队驻邵阳附近;第四十七师团于永丰、湘乡、湘潭间;第六十四师团于长沙、宁乡、沅江间;独立第十七旅团于岳阳、华容间;独立第五旅团于慈利、沙市间;伪和平军第二师于津市、会田桥间等地区分别集结,待机蠢动,参加“湘西会战”。
战役于4月9日正式打响,4月13日日军实施全面攻势,从宁(乡)益(阳)至邵(阳)新(宁)的1300余里的“弓”形地段上分三路西犯。驻守于雪峰山地域的国民党部队则采取梯次防御、诱敌深入的战术,顽强阻击日军。同时不失战机地快速运动至敌军侧背,利用雪峰山天险的有利地形,将敌军分割聚歼。从4月中旬到5月底,中日双方数以万计的军人在湘西的崇山峻岭间进行血与火的较量、生与死的拼搏。
这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生死角逐。一方要攻占芷江,夷平中美空军基地,将“大东亚圣战”进行到底;另一方要死守芷江,歼灭来犯之敌,迎接全国大反攻……在湘西那起伏的丘陵山地,到处可以看见成群的地堡,到处可以看见黑黝黝的炮筒,田野边随时可以听到战马的嘶鸣,林间的空地伸出无数的枪刺和钢刀……日军士兵都发狂般地高呼着“万岁”,眼中流露着一股不顾来日的可怕神色。既然美国空军早已截断海上通道,断绝了他们回国念头;既然他们的妻子儿女已毁于B一29型飞机扔下的炸弹;既然神圣的皇宫里也烟火熊熊、天皇陛下寝食不宁;既然踏平了芷江才能有求生的希望,他们这些魔鬼附体的武士还吝惜什么?一天拂晓,日军第二十军发起了总攻,数以万计的炮弹削平了前方所有的小山包。接着数万日军从连绵几十公里战线哇哇怪叫着扑过来,想冲进芷江县城,烧光、杀光、抢光!
然而,这已不是一九三七年,进攻的日军还未冲出半里远,隐蔽在山峦林间的中国守军,以瓢泼大雨般的轻重机枪、步枪、子弹、手榴弹、大炮、坦克炮弹,铺天盖地奔向日军,倾刻间组成了一道死亡的屏障。不到5分钟,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和中美混合大队的战鹰,密匝匝地从芷江机场飞来,八百磅的大炸弹、凝固汽油弹,像长了眼睛,直泻日军阵地,炸塌了道道山梁,炸哑了日军的炮兵阵地,雪峰山成了火焰山。新六军的坦克也开足马力,辗向拥来的日军。前沿阵地上,中国守军已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大片刀、刺刀、洋铲、树干、铁棒、利斧,在空中呼呼作响。什么也抓不到手的中国士兵,抱住日军脖子就咬,用喷出的血,来洗刷八年的屈辱。湘西翠绿的山峦,眨眼间被染得一片殷红,从那高耸入云的石壁,传来阵阵怒吼:“杀绝鬼子!“杀绝鬼子”……
在如此恐怖的死神面前,素以尚武著称的日军官兵也都吓破了胆,他们浑身血污,精神恍惚,狂奔乱嚎,乱得像一群无头苍蝇,纷纷逃离已变成火海的战壕,沿途扔下武器和辎重,根本顾不得掩埋战死的伙伴,顾不得掩护自己的长官……
“芷江保卫战”外国友人曾称它为“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果以日军的惨败和中国爱国军民的胜利而告终。此战役共歼日军4,3000余人,生俘官兵744人。但中国军队也付出死7737人,伤12483人的代价。
芷江之战使日军陷入了泥潭,使陆军大臣阿南惟畿大为光火。
“冈村君的魄力哪里去了?”他在御前会议上当着天皇和众大臣的面,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在任命中国派遣军司令官时,阿南推荐的人选被凉在一边,结果让资历不足的冈村夺去了。本指望冈村提出的芷江攻略战挽救一下日益衰颓的士气,可冈村却把事情弄到这步田地。
第二章 日本天皇说:我研究了国际国内形势,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再也不能继续进行战争了,梅津和数百名军官肃立恭听,泪流满面,陆军大臣阿南等纷纷自杀
6月1日,美国白宫。也就是芷江保卫战胜利结束之际,以杜鲁门为主席的美国政府临时委员会与科学顾问团研究决定:从速对日本使用原子弹,针对军事设施和军需工厂,以及最易受到破坏的其它建筑物,但事先不发出警告……
一个星期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将《雅尔塔协定》内容正式通知中国的宋子文。
6月23日,日军在冲绳岛败北,共死亡9万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美军以付出伤亡7万人的代价,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为进军日本建立了最有力的战略基地。
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主战派也完成了自杀性的保卫本土的“决号行动”。他们集中了一万多架飞机,包括那些匆忙改装的教练机,用其中的三分之二来保卫九州,其余用来对付东京附近登陆的美军。计划用53个步兵师团和25个旅团的决力,在海滩上抗击美国人。此外还有近四百万海陆两军文职人员、25万人的特种卫戍部队和二千八百万民兵,并且通过了国民总动员法,规定15岁到60岁的男人和17至45岁的女人都得参加义务兵。而这些义务兵的武器只是一次性装弹式步枪、竹矛以及弓箭。 7月17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讨论处理德国和对日作战等问题。会议期间,杜鲁门向斯大林透露:美国拥有了一种“超级炸弹”,其实,这种“超级炸弹”——原子弹,已于波茨坦开会前一天,在美国的新墨西哥的阿拉莫戈乌沙漠里首次实爆成功。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发表,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军队无条件投降。
冈村宁茨是在7月27日早晨收听到《波茨坦公告》的。他的第一个感觉是:“已经下最后通牒了!”再看日本的报纸基本上对此似不作评论,只有《朝日新闻》还在嘴硬,宣称“波茨坦宣言只能加强我国政府不折不挠地将战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的决心。”
然而,冈村却强烈感到:战败的局势已经无可挽回。
8月6日,美军飞机向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这枚号称“小男孩”的原子弹毁灭了整个广岛,杀死了13万居民。广岛所有时钟从此永远停摆在8点15分上。
过了两天,苏外交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腾,宣布:从翌日起,苏联认为其本身已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8月9日,第二枚原子弹“小胖子”又在长崎炸开……
8月9日,百万苏军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下,分三路向满洲境内的关东军发起进攻。
同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第二天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反攻的命令,解放区抗日部队,向日军展开了全面大反攻,以排山倒海之势,疾速向前推进。战力已经衰微的80万关东军一败涂地。其时,坂西一郎正拿着他收集到那幅据说有唐伯虎真迹的扇面,练他的“腹功”。芷江作战,突围脱逃的成功,使他颇感欣慰,但他也知道中国军网开一面的蹊跷。
坂西一郎的消息毕竟要闭塞一些,就在他梦想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持本土决战以挽救危局时,日本国内的最上层决策者已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4日,东京上空,一架美式B——29飞机撒下了千篇一律的——《告日本人民书》:
……日本政府已提出投降,每个日本人都有权知道条件内容以及美政府代表美、英、中和苏联对它所作的答复。
天皇考虑到这些传单可能引发兵变,决定召开御前会议。阿南与梅津等六巨头来到御前文库,即深藏于皇宫附近小山谷内的一间防空地下室。
天皇穿了军装,戴了白手套,神情严峻。在听了几位重臣的意见之后,天皇说:
“我研究了国际国内局势,得出的结论是日本再也不能继续进行战争了。”说这些话时,他的眼睛已经湿润,这使得好几位与会者失声哭泣起来。
“我愿意用生命危险拯救国民,如果继续战争,国家将成为焦土……”天皇决定发表广播演说,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
天皇的金口玉言,表面上谁也不敢反对,何况天皇还特意安抚阿南:“知道你特别不好受,但你得忍受!”
“陛下一旦作出决定,我不能反对。谁要是不满意,就先把我砍了!”
在内阁会议上,15名大臣听命于天皇的决定,一个个在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文件上签了名。
晚上,天皇裕仁被护送到日本广播协会大楼,作了录音。就在天皇录音时,以畑井、井田、椎崎为首的一些少壮军佐在酝酿一场兵变,企图阻止天皇投降诏书的颁布。
各级军人的纪律开始大乱,有的宪兵开了小差,有的下级军官开始辱骂上级军官,还有些高级官佐关起门来大喝威士忌和日本米酒。
陆军大臣阿南受不了天皇颁布投降诏书的那种场面,在得知叛军的最新行动计划时,认为兵变失败已成定局,自己想一死了之。在他喝完告别酒之后,盘腿朝皇宫坐下,用匕首深深插入腹部……
畑井一看兵变无望,即与同伙椎崎二郎一起,到皇宫前广场开枪自杀。
8月15日12时正,天皇的声音从广播大楼传出:
“察世界之大势及帝国现状,朕决定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
举国上下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天皇的哀鸣。
“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美、英、苏、中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其联合公告各项条件……若执意再战,不独日本民族终将灭亡,人类文明亦将毁灭……”
在大本营的礼堂里,梅津和数百名军官在肃立恭听,泪流满面。“鹤声”传至离本土数千公里的中国派遣军司令部里,冈村宁茨垂手而立,听着听着,额头冒出豆大的汗珠。加之南京正是盛夏,冈村又全副武装,故一身军装已被汗水湿透了。
第三章 蒋介石急电冈村宁茨。何应钦组成洽谈阵营在芷江设立“陆军前方司令部”,负责全部受降事宜
8月15日。南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
冈村宁茨正式接到大陆令第138号“8月16日19时7分即停止战斗行动”的电报。同日中午,在重庆的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名义急电冈村宁茨,令其通令所属停止军事行动,并称:“军事行动停止后,日军可暂有其武器及装备,保持现有态势,并维持所在地之秩序及交通,同时速派代表至芷江机场洽降事宜,听候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之命令。”
17日下午5时32分,冈村复电蒋介石:日本驻华最高司令部决定派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参谋桥岛芳雄2人,率同随员3人,准于18日乘飞机先去杭州再转去芷江。18日蒋介石又两次急电冈村。要求日方代表须在8月21日到达湖南芷江,并规定前来芷江洽降的日方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乘坐日本飞机一架,飞机的航线自汉口机场起飞,经常德上空,直飞芷江。飞行的高度须在5千英尺,时间为重庆时间上午10时,并于飞机两翼末端各系以4米长的红布条作为识别标志,以规定联络方法等。
19日下午6时,冈村宁茨复电蒋介石:遵照贵方指定,8月21日派遣今井总参谋副长飞芷江(参谋2人,翻译1人,随行飞行员4名),飞机种类中型发动机一架,红布条改系尾部……。
蒋介石接到冈村宁茨的复电后,于19日晚即召见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授权何为中方洽降的全权代表。随后,何除急电驻守芷江一线的第四方面军王耀武、新六军的廖耀湘等加快准备外,还连夜召集有关人员会议,确定以陆军总部、军委会、行政院顾问团、各大战区长官以及美军驻中国作战司令部的高级军事人员,组成庞大的洽降阵容,并决定由昆明、重庆、贵阳各大报社派出大批记者随同前往芷江。 20日上午,国民党各战区长官张发奎、卢汉、余汉谋、顾祝同、汤恩伯、孙蔚如等,陆续到达芷江。下午5时,何应钦、肖毅肃和他们陆军总部的重要幕僚、行政院的顾问团、美军方人员、记者团(知名的记者有:中央社昆明分社主任陈叔同、大公报驻昆特派员顾建平、昆明中央日报记者王乾、扫荡报庚白、云南通讯社记者王泽以及驻重庆的美联社、路透社、重庆中央日报、贵阳中央日报记者)共50多人,分乘四架运输机,由重庆飞抵芷江。当晚,由何应钦召集军事会议,设立了“陆军前方司令部”,又称“陆军前进总指挥部”,负责全总部洽降事宜。因日军代表系总参谋副长职位,后考虑到两军代表军阶的大体对等,便安排了陆军总参谋长肖毅肃直接出面洽谈,何应钦隐在幕后。并指派新六军少将副参谋长陈祖贻,改佩少校军衔负责对日降使的警戒和接待。
第四章 历史巧合,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上点起的战火,就要在芷江七里桥头熄灭,名城沸腾了
芷江,地处湖南西部边陲,是通往西南诸省的孔道,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置州、郡、路、府,均以重兵镇守,以“控荆湘,扼滇贵,拊蜀而复粤”,可谓“兵征数省,大帅如林。”
自日本天皇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芷江保卫战四方面军司令部立刻将这一特大喜讯,通告所属各军、各有关政府和地方团体。从军队到民间,从城市到乡村,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群情激昂,各种形式的游行庆祝活动,如火山喷发,四处展开。
此时的芷江城沉浸在胜利的欢欣气氛中。这座古城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城内以石板路、木板房为主,清澈的 水河,穿城而过,奔流的水,给两岸的居民日夜送来粗犷而欢乐的歌。
抗战初期,这座古老的小城仅有两万人左右,至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的许多军政机关、报社和学校陆续撤退,加上这里又建有中美最秘密的战略航空基地,人口急骤增多,达到了十余万人,时称“小南京”。但其中,相当一部人是外乡人,他们思乡心切,当听到日军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犹如湖水中投入一颗巨石,掀起了狂欢的巨浪,军人、公务员、学生、市民,先后举起巨幅标语,成群走向街头,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插上了彩旗,挂起了彩灯;从乡村四面八方涌进城来的龙灯、狮舞、高跷、故事彩车,伴随着锣鼓声喇叭声响成一片,昼夜不息;各种纸炮燃放不停,地上的鞭炮纸屑打了一层又一层……
8月19日,中日双方决定在芷江举行洽降会谈,日军降使要来芷江受降的消息传出后,芷江,这座曾为抗日战争做过贡献的古城更加沸腾了……
大街小巷贴满了“庆祝胜利,巩固世界和平”,“向抗战将士致敬”,“向盟邦战友致敬”、“抗战胜利万岁”等红红绿绿的标语和横联。在县城东门的两旁贴着一幅鲜红的巨幅对联,上联为“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下联为“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在横跨潕水大桥的东西两端,用青松翠柏搭起了两座高大的牌楼,牌上的“正义大道”、“和平桥梁”八颗一米见方的大字,遥相对应,格外显眼,在福音堂洋楼顶端,挂起了中、苏、美、英等国的国旗。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叭叭叭”,军人们向天鸣放的枪声,的的的,大大小小汽车按响的喇叭声,交织成一曲曲胜利的交响乐曲。各种肤色的人们在谈论着,在欢呼着;各式各样的笑脸,像暮秋盛开的菊花。三五成群的美国大兵,怀揣着“香槟”和“威士忌”,在街头上不时口里喊着“0K”,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组成“V”字伸过头顶,或把帽子抛向空中。有些商店的主人更是别出心裁的用五彩灯泡组成“日本投降了,天下太平了”的通俗语言来表达心头的喜悦。电影院免费放映电影,大小舞厅嘭嚓嚓的声响彻夜不停……整个芷江城沉醉在胜利的欢乐之中。
是啊,只有饱尝过战争苦难的人们,才有这种胜利后的狂欢和欣喜。八年前日本侵略者在卢沟桥上点燃的战火就要在七里桥头熄灭;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中所蒙受的耻辱就要在七里桥旁清算;当年屠戮南京城的刽子手就要在芷江城下低头认罪;三个月前还扬言要夷平芷江的强盗,居然就要前来屈膝乞降,这振奋人心的消息,这即将亲睹日本投降盛典的殊荣,怎能不使古城的军民欢喜若狂呢?在离机场不远的芷江体育场,召开了抗日胜利祝捷大会。八时左右,欢乐的人群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这里,人声沸腾,万头攒动。首先上台发言的是芷江代表邓海藩,他原在桂系李宗仁部下任职,后退役还乡,是芷江师范和芷江宏济中学创办人之一。他声音宏亮,既充满喜悦,又满腔愤怒,在讲话中,他历数了日本法西斯多次对芷江狂轰滥炸所欠下的血债,将人们的思想带入了难忘的恐怖年月……
到会的许多人还清楚的记得,日寇对芷江进行第一次大轰炸的情形。那是一九三八年十月,芷江机场尚未竣工。这一天,从各地抽来的大批民工正在紧张的施工,这时,遥远的天边,传来了隆隆声,一批日军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迅速向机场上空飞来……然而,此时,机场的人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在监工的督促下,仍在紧张的施工,突然无数重磅炸弹从天而降,人们才猛然醒悟。毫无防空知识的民工,惊惶失措地四处乱跑,呼啸的炸弹落到身边,震天动地的爆炸声,一阵接一阵,爆炸声夹带着哭喊声,布满了整个机场,手脚、血肉、内脏混合着泥土石子,飞向天空,扔向四面八方……
邓海藩讲完话,掌声未息,一位军界代表健步走到台前,人们注意看时,原来是国民党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他的部队,原出国在印度兰姆加地区和日军作战,一九四五年春完成打通中印公路的作战任务后,回到昆明,有一定的战绩,所以在国民党内也享有盛名,加上新六军全是美式装备,武器先进,又有一定训练,士气较高,所以,廖耀湘说起话来也胆壮气粗,气派十足。
廖耀湘是湖南邵阳人,满口的邵阳话,但一字一句,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又加上当时国共两党合作尚未破裂,国家前途还充满希望,所以廖耀湘的讲话引来各界人士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
在会场的后面,停放着许多美军汽车,廖耀湘讲到一半时,不知为什么,美军的汽车,突然发动起来,隆隆的汽车声立刻传遍整个会场,许多人扭过头向后看,大会几乎无法进行。 当时,驻芷江的美军,有一定的人数,又是来协助中国抗战的,所以,时常以救世主自居,在当地胡作非为,干了许多非礼之事,但人们敢怒不敢言,只有忍气吞声,以免惹火烧身。
但此时,廖耀湘忍不住了,气得骂起来,并立刻命令警卫部队,跑步前去制止。一队警卫立刻绕过人群,直奔美军停车处……
一会儿,汽车声停止。廖耀湘向会场扫视了一遍说:“盟国部队共庆胜利可以,捣乱则不行!……”
在当时,廖耀湘可真是吃了豹子胆了,会场上,许多过去吃过美军苦头的人,似乎也算出了一点气,心头痛快,掌声也更热烈了……
第五章 日本降使今井武夫飞往芷江乞降,武士道精神虽在他体内激荡,但特殊的使命使他变成了绝望的航行
南京。日军占领下的明故宫机场。
一架六个太阳徽的双引擎飞机,缓缓地滑向跑道,机体上油漆剥落,弹痕累累。随着滑行速度的加快,斑痕逐渐模糊,转眼,飞机离开地面,带着隆隆的巨响,升入天空。
这架飞机,是日本侵华派遣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茨的座机。但此刻,机上坐的不是冈村本人,而是他的总参谋副长今井武夫。他着军装,剃光头,头戴一顶硬壳帽,双手紧握着两腿间的战刀,眉头微皱,一言不发。今井武夫,刚过而立之年即已谢顶,给人一种老练、沉稳的感觉。冈村当初让他任主管情报和政务的第二课课长,兼第四课课长,正是看中了他的这种办事作风。以后又让他担任派遣军报道部部长,上海陆军部高级部长直至派遣军总参谋副长,是因为他在策动汪精卫出逃并助其组织南京政府、对蒋介石进行诱降以至后来为摆脱日军困境而进行秘密求和行动中表现出才干。这次他作为日本降使也是冈村确定的。与其同行的是参谋桥岛芳雄、前川冈雄、译员木村辰男中佐、松员喜八少佐、久保善助上士、航空员是技术熟练的小八童正男。机上,除了小八童正男偶尔与地面进行对话联络,其他人一直默默无语,那种死沉沉的气氛,仿佛连周围的空气也凝固了似的。
在沉默中,今井武夫挺直腰,捏了捏战刀,保持坐姿,尽力不让自己那种沉重的心情流露。然而,本次所执行的特殊使命,总与一种丑辱之感连在一起在他内心缠绕。这种感受自他踏上中国国土以来,是从未有过的,这的确使他难以忍受。但执行这次特殊使命是冈村宁茨大将军的命令,作为军人,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不应有其它异想。
然而,不知为什么,他那杂乱的思绪总难以宁静,难以斩断,就如开了闸的潮水,翻滚不息,引来种种联想——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以后,今井武夫便成了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的得力助手……
卢沟桥事变,他是亲自参与策划而成为“七·七”事变的祸首之一……
因他积极推行狂妄的《大东亚建设构想》而青云直上,很快由驻北平陆军武官室主任,升任为侵华派遣军总司令部的总参副长……
飞机穿过一片云层,前面出现了宽阔的长江水面,乘员们只是向窗外看了看,并无更多的兴致。今井武夫将视线转向机仓内壁上一道长长的弹痕,这是高射机枪子弹打的,在机尾机翼很多处都有这种弹痕,虽然经过修补,但仍然清晰可见。这些弹痕是冈村乘坐这架飞机,穿越于各战场的记录,暗示着战争的激烈,以及日军在战场上已由主动转向被动——
开罗宣言……
德国的崩溃……
波茨坦公告……
本土决战……
……
冈村的座机,继续沿着长江逆水飞行,宽阔的长江水面,如一条飘忽的长带,慢慢地向后拉去。
今井武夫挺直腰,木然地坐着,飞行了多少时间,到了何处,他似乎毫无知觉,他的思想仍然沿着他的思路在飞驰……
苏联三路出兵东北,太平洋战争,击溃日军二十二个师团,歼敌六十七万多人。
飞机微微晃动了一下,今井武夫睁开了微闭的双眼,原来飞机略调整了航向,离开了长江,这使今井武夫联想起在中国的土地上横冲直闯的日子。那时,根据东条英机在第七十九次帝国会议上提出的“战争即建设,建设即战争”的理论,日军在异国土地上,如一群狂人,杀人放火,无所顾忌,铁蹄踏处,鲜血四溅……
然而,在中国战区,芷江攻略战溃败以后;日军已是强弩之末,势穷力竭,再也无力在中国战区对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也发动了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共与日军交战12万多次,毙伤和俘虏了日伪军171万余人,其中日军52万多人,攻克城市100余座。
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战马飞奔,坦克疾驰。盟军和各抗日武装,在各个战场上,对日军展开最后的进攻,使整个日本帝国犹如今井武夫所乘坐的这架油漆剥落、弹痕累累的专机,摇摇欲坠,无法挽救……
飞机渐渐降低高度,译员松原喜八少佐与地面进行对话联系,前方的下面,就是汉口。
飞机开始向下滑航……
第六章 疏忽大意,飞行途中,今井发现机舱内还居然搁着一挺机枪,他大惊失色
今井武夫一行,在汉口带着焦虑的心情,度过了闷热的一夜,第二天,天还未亮,也无任何起床信号,便早早起床了。
这时,专机已加好了油,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但飞机还不能立刻上天。一是没到重庆方面规定的起飞时间;二是投降日机标志是要在机翼上下各漆上日本国旗一面。同时,还要在两翼的末端系上四尺长之红色布条。前一项在南京出发前就已办妥,但飞机两翼末端的红色布条没有准备。此事,现在是到立刻办理的时候了。
今井武夫命令参谋桥岛芳雄与当地驻军联系,向他们详细交代红布条的尺寸要求,并要他们协助迅速将此事办妥。
吃过早餐,今井武夫一行,用随身携带的无线电台和南京联系了一次,汇报了自己准备情况,得到指示是:无新的变化,一切按计划进行。
今井武夫要随员们收拾一下,随后一起上车向机场驶去……路上,除了偶然看到操场上有几队无精打彩的士兵外,一路非常清静。临近机场时,远远看到专机的机尾上,已系上了红布条。下车后,今井武夫首先向机尾走去,他担心空中风大,红布条会被风吹掉或出现其它意外情况,他认真看了看,又用手拉了一拉红布条,才放心地松了手。 此时,太阳已高挂当空,夏日的炎热已到处散发,细心的参谋桥岛芳雄,看了两次表,已到了日本的正午时间,也就是重庆时间的上午十时,是规定的起飞时间了。今井武夫一行,在沉默压抑的气氛中,向送行的当地军事指挥官告别后,马上上了飞机。
专机立刻起飞,升空后,很快调整了航向,向湖南常德方向飞去。
今井武夫端坐机内,默默无语,战败的耻辱感,重重地压在他的心头,他两手紧握着战刀,双眼透过薄薄的眼镜片,直视前方。他的外表,看上去似乎异常地平静,但无数历史旧事,使他内心无法平静,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的历史,就如一本画图,那些血淋淋的画面,在今井武夫的脑海里反复再现,勾出了中日战争的过去和现在,使他无法忘却,无法抹去……
“将军,已到湖南境内。”桥岛芳雄看了看表,走到今井武夫身边提醒道。
今井武夫的思绪被打断,思想从过去的岁月中回到现实中来,他慢慢地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下面是浩瀚的深蓝色的洞庭湖,茫茫的水面一望无际,湖水在热风中荡起细细皱纹,两只破旧的渔船,如纸船大小,一前一后,在湖面上艰辛耕耘……
今井武夫望了一会儿,眼睛已感疲劳,他扶了扶眼镜,将视线转向机舱内,向桥岛芳雄大佐、前川冈雄中佐等随行人员慢慢地看过去,只见一个个仍与昨天航行一样,脸色阴沉,精神不振。今井武夫感到,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责怪也没有用,所以不想开口,他嘴抿紧了些,双眼从他们脸上移开,慢慢向机尾扫去,突然,他吃了一惊,那里还躺着一挺歪把子机枪,立时,他脸色由红色变成紫色,瞪起眼问:“谁带上的机枪?”
随员们被突然的追问,吓得面面相觑,不理解今井武夫为何为这点小事,如此认真,一个个胆颤心惊地站起来,不约而同地向机尾望去……
今井武夫认为这不是小事,若到了芷江,被中国军队发现,不知会发生什么样的误会,弄不好要招惹杀身之祸。
今井武夫待了片刻,见没有一人回答,站起来,一只手紧握战刀,又厉声问:“快说,是谁带上来的!”
随员们一个个丢魂失魄地僵直地挺着胸,大气也不敢出。
今井武夫锐利的目光,在一个个脸上扫过,当目光落在桥岛芳雄大佐脸上时,他向今井武夫颤颤惊惊地说:“阁下,我以为,机枪可能是原先留下的,由于一时疏忽,没有仔细检查……”
今井武夫抿着嘴,没有说话,桥岛向他看了一眼,又说:“要不然,在这种情况下,有谁会带上机枪呢?”
今井武夫的手松开战刀,放到后背,态度似乎软了些。桥岛还想开口,今井武夫挥了挥手:“不要罗嗦,快快地丢掉!”
桥岛芳雄不敢怠慢,在今井武夫严厉的目光下,将机枪拖至机舱门边,然后在参谋前川冈雄的协助下,把舱门推开一条缝,一股凉风从窄缝中涌进,桥岛芳雄向门外望了眼烟波浩淼的洞庭湖,随即将机枪丢出舱外,机枪脱离专机,向下坠去,越来越小,在湖面上泛起一个小白点,消失了。
今井武夫转过矮胖的身子,坐回自己的位子,此刻额上已沁出细密的冷汗,但他暗暗庆幸提前发现了这挺机枪。
第七章 特殊的欢迎仪式,使今井一行,犹如过街示众的囚犯,内心充满了从来未有过的孤独和绝望
宽阔的芷江前进机场,四周那深绿色的草坪上,渐渐聚集了不少人。十时左右,已是人山人海。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只见中美军人都穿着新的或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装,耐心地等待这盼望已久的时刻,三三两两的伤兵也聚在一起,或不时绽出笑脸或骂“日本鬼子我操他妈……”的粗话。从城乡赶到机场的男人和妇女,边抹着汗,边满脸喜气地寻找自己观看的最佳位置;拄着拐仗的老人,时时把干瘦的手举到额上,仰望天空……
人们的心情既喜又恨,又悲又乐,可谓百感交集,喜的是八年艰难抗战,付出了巨大代价,终于取得了彻底胜利;恨的是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铁蹄践踏,大肆烧、杀、淫、掳,残害了多少无辜;乐的是日军穷凶极恶终于到了尽头,今天就要亲眼看到他们前来垂首乞降的狼狈相。
10时,机场广播员向大家广播,日军投降专机已飞向常德。此时,六架野马式战斗机,相继滑向跑道,带着隆隆的巨响,升上天空,向常德方向飞去……
当今井武夫刚飞临常德上空时,只见六架战斗机从云端上空一齐俯冲、下来,像是要对他的座机发起攻击似的,吓得今井浑身发软,直冒冷汗。一眨眼功夫,这些战斗机并未开炮,却又绕到他的机身后面去了。原来这是由国民党空军中尉周天民、娄茂吟、林泽光、徐志广及美空军上校葛兰芬与乐威驾驶的六匹“野马”,由芷江机场起飞前来对日本降使的专机执行监护和引航任务的。在这里已等了一段时间,中美飞行员们早已等得厌烦极了,这时一发现目标,就不约而同地要与这位“东洋贵宾”开个玩笑,或故意要给这些昔日凶残至极的“皇军”来一个“下马威”,给点颜色看看。由于“野马”飞机性能好,速度快,就是以最慢的速度飞行,也很快就冲到今井的座机前面去了。
今井心里顿生感慨……
为顾全最后的体面而选择借用冈村宁茨这架座机前往洽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相比之下,这架飞机的漆皮斑驳脱落,机身亦弹痕累累,让人看了寒酸。
“野马”机为了能与今井的座机同时到达芷江机场,只得在今井的座机周围上下左右的乱飞乱钻,以求得减速。这一来可就苦了日本运输机的航空员松原喜八少佐,过去他载送冈村司令出航,少说也有上百次,担负护航的飞机只能在座机上方和下方作同向飞行,哪像今天这样座机反而在护航机的缝隙里钻行。也许是因为过份紧张的恐惧的原因吧,出发前早已从飞行图上反复背熟了的芷江机场的飞行路线和方位忘得一干二净,要不是前面监护机及时阻拦,差一点把洪江机场当成了芷江机场降落。后来全靠周天明驾机领先飞行,才算飞到了芷江机场上空。
11时15分,中美混合大队的三架护送机和日本降使乘坐的绿色双引擎运动机依次于芷江机场降落。在飞机降落的瞬间,今井从座机的窗口里清晰地看到,在宽阔的芷江机场边缘,分散隐蔽着大批战斗机、轰炸机,四周高地的炮兵阵地上,尊尊85高炮的炮管指向蓝天,脱去了昔日常着的伪装,像一座座光秃秃的烟囱一样矗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威慑之感。今井为敌方有如此空军实力而深感惊讶。在机场上空还有6、7架飞机在云层底下盘旋。机场上站立着数千名中、美两国军人及新闻记者。 飞机降落之后,绕场滑行一周停了下来,守候于此的数千名中美两国新闻记者、士兵从机场四周蜂拥而至,把日机紧紧围在中央。一些记者用相机卡卡地拍照。
日机两翼的太阳旗和末端系有的红色布条,被几个美国军官撕扯成几段,作为战胜纪念。
1l时25分,在中方宪兵的严密监护下,机门徐徐启开,今井武夫面带戚色,垂手而立门侧。
安排担任接待日军代表的陈应庄和陈昭凯上前用日语自报官职和姓名,两人都佩少校军衔。接着对日方代表进行了身份调查。
之后,今井探出头说:“请问可以下机吗?”陈答道:“将军刀交给宪兵,即可下机!”今井推了推眼镜,无可奈何地将佩刀解下,交给宪兵。首先下机的是身穿藏青色西装的日本翻译木村辰男,接着便是头戴拿破伦帽,佩少将军衔,蹬马靴,着草绿色哔叽翻领军服的面带戚容的今井武夫,跟在他后面的是随员陆军中佐桥岛芳雄和少佐前川冈雄。这时记者群中骚动起来,几十部相机不停地按动快门,发出一连串咔嚓咔嚓的声响。最后下机的是航空员松原喜八少佐、准尉久保善男、小八童正男、雇员中川正治,并同时从飞机上带下五口小皮箱。
今井见记者们上前抢拍照片,便横目挺胸,想极力表现出一种“虎死不倒威”的气概,然而毕竟是败军之将;怎么也掩盖不住内心的紧张与慌乱。
今井武夫上到一辆插有白旗的美式吉普车上,坐在前排的司机台旁,后面坐着前川、桥岛和翻译木村。另一辆也插着白旗,载着其余4个日本人和行李。陈少校所率领担负警戒的宪兵班,分坐在最前和最后的两辆车上。四辆车成纵队形缓缓驶出人群,向住所开去。从机场到宿舍的路上,到处都见到宪兵的岗哨,到处都是中美两国的军人,照相机不停地在今井的眼前闪动。由于人们竞相观看日本降使的“尊容”,常常阻挡了车队的行进,吉普车也只得开开停停。这时的今井一行,犹如过街示众的囚犯,内心充满了从来未有过的孤独和绝望。
第八章 芷江受降,今井交出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接受了载有关于各战区日军投降规定的备忘录
吉普车载着今井武夫一行,来到芷江城东空军总站合作社后面的两栋木板平房前,板上涂着很大的白十字标志,这就是日本降使的住所。
陈应庄少校引导今井一行下车,走进了木板平房。房内陈设虽然较为简单,但干净整洁,被褥、席子和日用器具完全是新的,还安装了临时浴缸。
陈应庄把今井一行安顿好后,突然问今井:“你认识我吗?”
原来,陈应庄在“七·七”事变前,在北平搞新闻工作,今井武夫当时是驻华大使馆陆军助理武官,两人曾见过几次面。
今井武夫极力回忆了一下,说:“面有点熟,但记不起了。”陈应庄脱下大盖军帽,拍拍有些光秃的脑门说:“不认识了,我就是北平时的那位陈记者呀!”
“陈记者?”今井武夫吃惊地说:“对,对,在北平我们就认识,”接着今井疑虑地问:“你为什么也成军人了?”
陈应庄亦诙谐地回答:“你们日本上自天皇,下至女中(女仆),全国动员,发动侵略战争,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投笔从戎吗?”今井连连点头称是。
“还记得我们在北平的一次谈话吗?今天应验了!”
今井似有无限感慨,又有点不服地说:
“命运,这是命运!日本再复兴要30年。”
当陈应庄问及他们在希特勒、墨索里尼完蛋以后,为何还要硬撑时,今井诉说了一大堆原因。
3时20分,今井武夫及其随员,乘上吉普车,在陈应庄、陈祖贻的引导下,向受降会场驶去……
会场地点,设在机场附近的七里桥磨溪口,这里是栋西式木板平房,在这之前,是空军第五、六队俱乐部,它的东西两头有出口处和休息室。今天,只见这栋木板平房的左右两边的马路上,各扎有木板牌楼一座。牌楼的中部有一个大型的“V”字,上首扎有“和平之神”四个大字;会场正前的旷地上,高竖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
会场内,左边的中墙上,张贴着孙中山先生的半身画像,画像的前面,是按圆桌会议的形式摆设的,桌子上铺着洁白的桌布,桌子边摆着黑色的木椅子,在会议室的另一头,还为新闻记者准备了一张大餐桌,以便用于摆放打字机和摄影摄像器材,紧靠板墙,放了一圈椅子和凳子。布置非常简单,没有任何装饰。
这时,中国方面参加受降的代表,已陆续步入会场,各文武官员、中外来宾、新闻记者、译员、通信人员,还有临时邀请的各国驻华使馆的武官等。他们都佩有入场证,入场后,按指定的位置就坐。
待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主持受降的肖毅肃中将看了看表,走到他的位置上,站着说:“先声明三点,第一、今天在场的中外记者不得发问;第二、日本代表进来的时候,大家应安坐不动;第三、所有中国方面的发言,都先翻成日文再翻成英文。而所有的日本方面的发言,都先翻成中文再翻成英文。”
他的话,立刻引起一阵议论声和打字声。
一位中国军官,从另一端的电话室走出,向肖毅肃报告:“日军代表马上就到。”
人们立刻向门外探望……
肖毅肃又站起来宣布:“还有一点要清楚,这里就是陆军总部。”
许多人不解地眨着眼睛向他看。
肖毅肃立刻补充说:“陆军总部已从昆明迁来芷江,就在此地,这所房子里。”
人们完全明白过来,有的发出了讶异的声音。
“来了,他们来了。”不知谁在门口说了句。
房内的人,由于肖毅肃有言在先,仍然安坐不动,只有摄影记者,在紧张地做摄影准备。
日军代表今井武夫、桥岛芳雄、前川冈雄及译员木村辰男四人,身着军装,足蹬长统马靴,除翻译外,另三人都佩有参谋军官缓带,步伐整齐地出现在第一道门卫前,向卫兵行了礼,卫兵只稍稍答礼,并用蓝色小旗一挥,让其通过。
今井一脚踏进大门,一看布置,便知是受降会场,立即停步。 “请进来。”肖毅肃说。
四人鱼贯而入,走到桌前,脱帽、立正,恭敬地向肖毅肃、冷欣、巴特鲁三人行了鞠躬礼。
三人未站起,只是点头以示答礼。
“你们可以坐下谈。”肖毅肃挥一下手说。
“谢谢!”今井答。
随后,四人在事先安排好的四张黑椅子上坐下,今井在中,左边是前川冈雄,右边是桥岛芳雄和译员木村辰男。
此时,时针已指向四点,肖毅肃首先开口介绍说:“本人是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肖毅肃中将;左面是副参谋长冷欣中将;右面是中国战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巴特鲁准将。”
今井武夫四人抬头周视。
肖毅肃继续说:“今天,本人是直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阁下命令,代表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来接见贵官,他们两位(指冷欣、巴特鲁)也是陪同我来接见贵官的。请贵官说明身份,并交出降书。”
今井武夫认真听完肖参谋长的话后说:“鄙人是奉日本国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茨大将命令来此会见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的全权代表的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左边这位是前川参谋,右边这位是桥岛参谋,那位翻译叫木村。”
今井犹豫了一下又说:“降书我无法呈出。这是冈村的事,我只是他的代表,是前来送呈有关驻华日军情况的文件和接受指示,故无降书可呈。”
然而,中国方面一直是将这次会谈作为对日军的正式受降来准备的。经今井这样一说,举座哗然,有的甚至震惊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肖毅肃仍然沉着,但似乎有些不耐烦地问:“将所带的文件都交出来!”
日本译员刚把肖毅肃的话译完,今井就说了起来。
肖毅肃立刻说:“请你停止发言,等英文译完后再说。”
这个小钉子,的确让今井碰得有点难受。
英文一译完,肖毅肃才把脸转向今井,今井接下去说:“奉上与贵国军方取得联系的日本作战命令副本,请过目。”
桥岛立刻打开公文袋,取出作战命令副本,交给今井,今井亲手呈交给肖毅肃。
肖接过作战命令副本,便灵机一动,说:“我认为作战命令副本,也可以说明投降之事。”
这样,会场的紧张气氛才算缓和过来。
为了不使这种不和谐的气氛拖得太久,肖毅肃立刻提出新的问题,说:“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委员长八月十八日六时致冈村宁茨将军之电,要贵官随带来中国台湾及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所有日本陆海空军之战斗序列兵力位置及指挥区系统表册,想贵官业已带来,请即交出。”
今井武夫听完翻译后说:“中国派遣军仅负责指挥中国战区日军,关于台湾、越南,因不属本军指挥,故不十分明了。至于表册没有,只有地图一份,并且,最近东三省军队向华北调动的详情还没有注明在地图上,越南和台湾的情形,图上也没有……”
本村翻译到这里,停止了。
中国方面的日文译员,等了片刻,突然站起来说:“今井少将所讲的话有两句没有译出来,他说:东三省,越南和台湾的大概情形,他是知道的。”
许多人的脸上露出了对中国日文译员的赞许之色,假如可以鼓掌的话,一定会博得不少掌声。
今井要桥岛拿出日军在华兵力配备图。
桥岛取出图后,递送到主席台上,并和木村站在桌前,加以详细说明。
肖毅肃听了后,特别强调日方保管各地的武器及财产,不得交与任何军队及团体,否则惟日军是问。
今井说:“日军的精锐武器,都在满州国,在中国华南、华东、华中、华北的武器都是陈旧的。”
今井的话,即有几分挑拨,也有几分事实。
未等翻译开口,今井又说:“中国军队想接收我们武器及物资的很多,我们很难对付。”
肖毅肃说:“那些都是土匪或地方杂牌部队,一点也不能交给他们,如他们强行接收,日军可采适当防止手段。”
这时,中外记者,拿着摄影机、录音机蜂拥而上,你推我挤,从各个角度进行拍摄,会场暂时混乱。
冷欣副总参谋长立刻站起来,大声说:“根据国际公法,军用图属于机密,没有获得准许,请不要拍摄。”
冷欣这样一说,才解开了记者的包围。
会场恢复了正常秩序后,肖毅肃接着说:“本略图由我方保管,细节以后再继续联系。”他将脸转向今井:“还带着其它文件吗?”
“其它文件没有带来,为了说明南京、上海地区的机场情况,所以让航空参谋前川随同来了。”
“可留于以后说明。”肖毅肃回答。
接着,肖毅肃取出一份备忘录来(有中文、日文、英文各一份),大家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他的手上,只见他打开那份洋洋千言的备忘录念了起来。
今井武夫和他的随员显得有些紧张,会场的气氛也顿时严肃了。
这份备忘录上,有关于中国各战区受降、接收的详细规定,是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事宜的基础,因此,极为重要。
今井武夫听着,脸上的汗不由得越来越多,几次取手绢擦汗水。
肖毅肃念完备忘录,又等译完日文、英文,立刻接下去说:“现在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一日发给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茨将军的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部中字第一号备忘录,当面交给你们。今井少将如接受本项备忘录,应在收据上签名盖章,并负责面交冈村宁茨将军。”
“我可以将本备忘录转达冈村总司令阁下,但是关于其内容能否遵照办理,难以答复,敬请谅解。”
肖毅肃取出两张预备好的收据,同备忘录一起交给了今井。
今井又将备忘录细阅了一遍,然后在收据上签上字,盖了章,交还肖毅肃。
人们的脸上似乎显得很平静。但许多中外记者心里似乎还闷着个谜,他们感到奇怪,刚宣布划分的十几个受降处,没有一处安排延安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军事人员,更没有划给八路军一个接收地区,就拿这次受降会谈来说,也连一名延安方面的记者都没安排参加,仿佛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及沦陷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似的,这实在叫许多记者难以理解。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是蒋介石妄图垄断受降权力,继续反共反人民的又一次暴露。 今井交还第一号备忘录收据后,想了一会儿,抬头说:“本文件中有显然难以执行之处,希望在此陈述意见。”
“有困难,留待以后进行联系。”肖毅肃回答。
今井只好沉默。
接着,肖毅肃带有命令式的口气说:“在上项中字第一号备忘录内,说明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要在南京设置一前进指挥所,由冷欣中将任主任。此种措施,可使日军投降事项顺利实施。所在本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之人员,附空军机场设站人员,将乘中国飞机与贵官同时飞往南京,请贵官转告冈村宁茨将军妥为保护,并妥为招待。”
“当代为转达。”今井武夫答。
“何总司令还决定,在投降手续未了前,在最短期间空运部队到南京、上海与北平各地接收,请贵官转告冈村宁茨将军。”
今井武夫表示允予转告。
肖毅肃取出一纸表格说:“为以后接洽便利起见,何应钦上将愿与冈村宁茨将军直接通电,兹特规定对方电台呼号波长及通报时间表一份,交与贵官,请贵官回南京后立即转送冈村宁茨将军实行。”
今井武夫接受表格后,马上出示了日方通报时间表一份。
桥岛插话说:“通过芷江电台,现在马上可以与南京进行无线电联系,我们已经为此准备了通讯规定,希望予以利用。”说着,桥岛向肖毅肃递交了日本军方的通讯规定表。
肖毅肃扫了一眼手中的日本军方通讯规定表说:“何总司令上将还另存许多问题,另派中美专家向贵官商讨,为了贵官安全起见,中美专家将分别前往贵官的住所,请贵官据实详细答复。”
今井武夫听了,回答说:“本人此来纯系联络任务,日本天皇已接受波茨坦宣言,现日本代表在马尼拉与盟军最高长官议定原则的答复,故未接到最高命令以前,日军不能随便行动,惟日军深知蒋委员长,故愿先派人来,在道义方面说,亦应速来与中国联络。”
肖毅肃未予理会,继续说:“以上细节的联系结束后,希望贵代表们务必迅速返回南京。出发时间,由我方另行通知。”
此时,已是5时30分。肖毅肃宣告会谈暂告完毕。
日方代表起身,鞠了一躬,鱼贯走出会场,乘车回到住处。
第二天开始,国内外各大小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侵华日军在芷江向中国无条件投降经过的报道。
第九章 神秘的今井武夫住所,中美军界要人的穿梭,钮先铭担心今井因压力太大自杀,何应钦突然要传见今井
八月二十一日下午3时40分至5时半,这次由中外记者参加的会谈,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实质性问题,都将放在以后今井武夫逗留的时间内解决。
今井武夫一行,离开会场,乘车回到住所。晚饭后7时,他们的电讯员住室,响起了电台发报的嘀嘀声。原来,今井武夫正在将下午芷江接洽投降的经过,用电讯发出。
电讯穿越茫茫的太空,飞到南京日军总司令部,送到了冈村宁茨手中……
20点15分,中国陆军总部副参谋长蔡文智、陆军独立工兵第十五团团长、陆军总部第二处处长钮先铭、还有陆军总部科长林秀栾、刘廉一和军令部科长(译员)王武,乘坐吉普车,向今井武夫住所驶去,铺有沙子的马路上,扬起一阵尘土,在夜幕中渐渐飘散。
蔡文智一行和今井武夫等,在接待室坐下后,不像白天那样严肃正规受约束了,双方交谈了几句,立刻转入实质性会谈。
夏日的炎热还没有完全消散,人们的身上,不断冒出细汗。
今井武夫,首先就日军方面的现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主要谈了四点内容:
一是中国战区日军总司令部,接到停战命令后,马上向全军作了传达,除一些自卫行动外,已全部停止了战斗。目前,在冈村宁茨的统一指挥下,其进退行动,纪律肃然。
二是各种军需物资、武器装备等,都保持完整的状态,禁止破坏或烧毁,准备完好地移交给中国方面。
三是在中国战区的各种军用、公用设施或资料,一律严禁破坏或烧毁,也准备完整地向中国方面移交。
四是还存在一些枝节上的问题,就是在日本军占领区内的某些中方小部队,恐怕尚未接到蒋介石的命令,他们或要求解除日军武装,或要求接收日军占领区等,还多次发生中国方面的武装无统制行动。
对于今井武夫的说明,其二、三点且不去评论。至于第一点中说的日军“进退行动,纪律肃然。”实情不是如此,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中国战区的日军,四处骚扰、烧杀、抢劫、自杀以及违抗命令的行为不断发生,思想也极为混乱。为了防止军心动摇,日军大本营还专派了朝香宫大将到南京重新传达了停战命令。这之后,日军中各种违纪违令的行为仍时有发生,如:在湖南省望城县的望城坡,日军停战命令下达后,这里的日军仍在抢劫过往行人的钱财,有的日军因行抢被当地军民打死。几百日军便聚到望城坡街上闹事,并抢了百姓家的新蚊帐裹尸埋自己的同伙;至八月底,住望城县靖港的日军,还到终南村一带行凶闹事,并杀害无辜百姓,中国当局曾向日军上层提出控告,强烈要求严惩杀人凶手。驻河南鲁山的日军,接到投降的命令后,陷入一片混乱,中午时分,几十名日军持枪冲进镇上的几家酒店,抬起酒坛就走,胆大一点的老板,上去要他们付钱,得到的是枪托和拳脚;街上的肉铺也被日军把整片的肉拿走;卖鱼的不仅被抢走鱼,连筐都搭上了;这股日军临走前还烧毁了枪枝辎重和营房……
几乎与此同时,驻河南临汝的日军数百人,持枪分头闯入周围的百姓家,将桌凳、木床、门板强行抬走,然后将其堆在营区的粮仓、盐库周围,又浇上汽油,将其点燃,大火烧了整整一夜……
河南商邱城北的日军,在十月上旬的一个深夜,出动百余人,闯到附近一个村庄,砸开各家房门,见了年轻妇女,就将男人用枪赶出,然后进行强奸轮奸,还将十余名长相稍好的姑娘和少妇押回营房,供其他日军官兵奸淫。等接收部队赶到后,这些妇女有的已精神失常,有的已被折磨致病,有的已自杀。
接管较迟的安徽铜陵的日军,也于十一月十九日夜,引爆了自己的弹药库,巨大的爆炸声,持续了半小时,火光映红了整个铜陵城。 此外,将大炮等武器弹药沉入江底,烧毁或把军用物品转移埋藏的更是举不胜举,就是在蒋介石眼皮下的南京,其街头巷尾也时常出现日军暗中出卖武器的现象。
而今井武夫所说的四点情况,最急于得到明确答复的是第四种情况。所以,下面所谈的都围绕第四点进行,从谈话内容看,蔡文智的答复,仍没有离开肖毅肃在第一次会谈时的口径,并同样对延安抗日武装进行了诋毁和诬蔑。
对话中,蔡文智将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说成是违反蒋委员长之命令者,而将其前身是伪军的所谓行动总队,说成是他们游击部队,希望日方在正式谈判达成以前,接受他们的要求。这与蒋介石八月十三日给延安十八集团军的命令实质是一致的。
还有,通过这段对话,今井武夫对中国方面如何安排处理他本人提出的第四点内容,有了更具体,更深一层的了解,对如何应付和处理与中国方面各部队的关系,心中也较为有底了。
然而,今井武夫所关心的,还有第一号备忘录中的一些问题,当时,今井武夫就这些问题,想陈述自己的意见,由于肖毅肃要他留待以后进行联系,所以,只好沉默。此时,他觉得是适当时机,立刻将此事提出,根据日军方面的《会谈纪要》,今井武夫主要陈述如下意见:
(一)日本军仅能秉承天皇敕命行动,希望充分谅解日本军之特质,凡在此备忘录中不能执行之点,而又未能接到本国敕命者,不能采取任何行动。
我方预计大概在“马尼拉”停战谈判达成后始能按新的敕命,因此,照我方之理解,凡属派遣军在将来接受天皇敕命之前所应进行事项。预先根据本备忘录取得内部联系,故而再加申述,本备忘录之内容仅此为限,并非日本军可以立即执行者。
(二)备忘录上有“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外”之词句,不知是否包括热河在内。
蔡当即答复:热河包括在中国一词之内。
热河属关东军总司令官管辖,台湾及安南均在派遣军管辖范围之外,且在中国境内驻扎之海军各部队,亦隶属于冈村总司令官之外,因此,中国派遣总司令官无支配此等地方及其军队之权限。
我方对于贵国方面之要求,虽然诚心诚意准备迅速执行,但在未接到大本营命令,贵国无论如何强求,而自日本军立场来说,即使运用武力恐亦不肯执行,此点敬希明察,本人虽然可以接受备忘录代为转达,并要求立即执行,但望贵国方面了解如今立即执行实非可能之举,如今只能在收条上签名盖章而已。
蔡文智听了今井武夫的陈述后说:“阁下任务我十分理解。热河、台湾北部、法属印度支那问题系同盟国方面会议决定之结果,已为确定事实,希望阁下回南京后,速与关东军、台湾军队取得联系。”
“至于驻中国之日本海军亦应同样办理。”蔡文智补充说。
“这一切问题,接到大本营之命令后,均可能办到……”。今井武夫想了下又说:“不过,驻中国境内的日本海军兵力不太详细,大约有四万人左右……。飞机可使用的约二百至二百五十架,通过修理后可用的估计有四至五百架。”
接着,今井武夫提出几点请求:
一是请求对日侨进行保护遣返问题,希望中国方面给予照料。
蔡文智回答:目前正在考虑研究借用美国船舶运送到日本国,关于危险地点还有待讨论……
二是请求对日本军个人武装在乘船归国前不要解除的问题。其理由是:“属于个人装备之携带武器,如果过早予以解除,自帝国军人而言……对于此种携带武器深怀眷恋之情。”
这一点说不上是理由。但后来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说,请求在归国前不要解除日本军个人武装是“以便自卫”。不管怎么说,作为无条件投降者,及时解除各种武装是必不可少的,而蔡文智在回答这一问题时也是很模糊的,他说:“我方能谅解日本军人之武士道精神,但由于处理携带武器问题,本人无权即刻答复,须请示上级……”
三是关于日本病员需要继续医疗,请求在病房和药品方面给予照顾。
蔡文智回答:“病员问题可以保证。”
四是曾为日本军工作过的伪南京政府及其他各机关的要人,请求能破格给予宽大处理。
蔡文智没有给予当场答复。
在这次会谈中,蔡文智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他对今井说:“凡属贵国占领的据点,在我军进驻之前,希望贵国军队继续固守该据点,切勿放弃。”
提出这一点,显然是为了防止八路军、新四军前来接收。
(二)紧急希望接收襄河以西地区与连接长沙、湘潭、衡阳之湘桂铁路以西地区、衡阳以南粤汉铁路南部沿线以及广东地区,尤其希望尽快解放宝庆地区,这一问题要今井回南京后,火速研究。
(三)中国陆军总部在南京设置前进指挥所以及部分军队空运至南京问题,希望即速报告冈村宁茨,立即采取措施。蔡文智告诉今井说:“前进指挥所有冷欣中将及部属十余人,携带通讯工具,指挥所最初设在机场附近,然后迁往城内……”
今井武夫听了后说“……俟本人回南京汇报冈村总司令阁下再定,冷欣阁下的先遣人员,可与本人同行,作好迎接冷欣阁下飞往南京的准备。”
(四)蔡文智告诉今井:“我方急需了解备战略单位指挥官姓名和士兵人数及所在地……”
今井武夫当即回答:“……冷欣阁下进入南京后,再行联系。”
至此,本次实质性会谈结束。这次会谈是今井武夫在芷江期间,时间最长的一次,共用了五个小时。
由于已经决定将派冷欣在短期内飞往南京成立前进指挥所,所以,冷欣坐下来,首先向今井武夫提出:他本人和中国军人以及美国军人若干人,在近期将到达南京,希望日本方面提出书面安全保证。
今井武夫听了,表示此等书面似无必要。经冷欣一再要求,今井只好告诉冷欣,等自己回南京后,以无线电答复代替书面保证。
冷欣又提出,他本人到达南京后,望日军方面交出中国俘虏名册。同时,还要求日军方在对财产如军需物资、仓库等进行严格保管,到时听从他本人的指示交出一切。冷欣告诉今井:何应钦已将此权限交与他本人,除他本人外,不允许任何人接收。 今井武夫告诉冷欣:“俘虏分散各地,尚需要相当时间调查,阁下抵南京之时是否能立即交出中国俘虏名册尚成问题,但是本人到南京后立即开始准备……,至于财产问题,传闻上海、南京等地诸如行动总队之类,自称奉蒋委员长之命,已动用实力进行接收或要封仓库,望能了解以上情况,今后定将按尊处指示办理。”
冷欣有些气愤地说:“中国一向处于乱世,此种情况屡见不鲜,今后绝对不能允许此等要求……”
今井武夫在他以后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国方面向日本军提出的要求,对有关军械军需品、设备及财产的接收问题显得特别关心,再三强调要妥善接收,坚决要求对于命令系统以外的干扰,要严加拒绝,特别是与冷中将的协议,几乎完全集中在这一点上。”
“……中国军进驻后的实际情况中也可以看到一些这方面的证明。大小纠纷多半都是围绕着接收武器和金银财宝而产生的。”
“也就是:对没有接收权限的部队向日军强迫接收,如加以拒绝,就会受到打击报复;正式办理接收的人,在公开接收之外,又要求表册以外可作黑市买卖的物品;或者为了看中拥有财宝的人,即使毫无关系,也当作战犯加以逮捕,而确实获得不法财宝的人却能免除汉奸罪不予逮捕。因此,国民政府军队的威信一落千丈,国民政府的前途也就垂危了。”
而今井武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对美军的印象和评价却不一样,他写道:“……美军所关心的,集中在俘虏一点上。其言行完全是事务性的,毫无情感而言,与中国方面对照,印象尤其深刻。”
虽是敌国败军之将的评论,但也不无道理。
这次会谈于上午11时50分结束,只谈了30分钟。
这次会谈一结束,钮先铭便通知今井武夫一行,正式投降签字仪式将在南京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月二十三日。
钮先铭将三份备忘录送交今井武夫。
今井武夫看了后,对其中两份提出申辩,并表示难以接受。
一份内容是:“……在马尼拉与美军进行协议的日军代表扬言:中国方面因为国共两党争执,治安不稳,日本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这是对中国国家的严重侮辱。”
另一份内容是:“日军之中尚有不肯向中国投降而采取挑战姿态。应即速制止其行动,并作出调查报告。”
对这份备忘录,今井拒绝接受,理由是,中国派遣军对马尼拉日军代表的发言一无所知。另外,日军如果对中国军还存有挑战意图的话,就不会主动表示诚意来芷江洽降。
钮先铭一看出现僵局,心存侧隐,便返回对何应钦作了些说明,提出若催迫太急,今井等人会因压力太大而可能自杀。
何应钦一看这样,只好将这两份备忘录暂时撤回。
又过了一天,也就是今井一行离开芷江的这一天,突然接到何应钦要接见他们的通知。
下午2时40分,今井武夫一行,乘上插有自旗的吉普车,仍由陈少校引导,向陆军总部驶去。
转眼,吉普到达陆军总部会客室前,下车后,步行至何应钦办公室门外。
陈少校报告后,何应钦立即传见。
日方译员木村辰男,随从参谋桥岛芳雄、前川冈雄留在门外,今井武夫立刻脱帽后步入。只见会客室有:何应钦、肖毅肃、冷欣、蔡文智、巴特鲁、钮先铭六人和一些中美记者在场。
今井武夫行了鞠躬礼后,何应钦问今井:“八月二十一日,由肖参谋长面交的第一号备忘录,贵官是否已经知悉。”
“收到了。”今井武夫回答。
何又问:“后来我派员又送来三件备忘录、收到了吗?”今井亦机械地作答:“收到了。”
接着何应钦郑重其事地告诉今井:“我已决定贵官乘飞机返南京……希望返任后,将上述备忘录转交冈村宁茨将军,并为执行各项任务迅速做好一切准备。”
“一定转达到,关于备忘录之内容,一俟奉到东京大本营命令,即可决定。”
“中国方面决定在八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三十日以前,向南京空运一部分部队,望贵官转告冈村宁茨将军,作好必要准备,并适当加以保护。”
“是,知道了。”今井武夫鞠躬回答。
“贵官现在可以开始准备返回南京。”何应钦最后说。
……
谈话仅用九分钟时间。
今井武夫一行返回住所后,收拾了行李,坐上吉普车,向机场驶去。一路,中外记者纷纷摄影,尽管宪兵限制极严,人们仍不愿放弃这难得的机会,纷纷涌向机场,争相观看……
特别是停在机场的冈村宁茨座机上作为标志的两条红布条,据说已换过几次,都被军人拿去各撕一块当纪念品了。
与今井武夫一行前往的中方先遣人员,有参谋陈绍凯少校和空军地勤司令孙道岗上校以及译员一人。
中美六架野马式战斗机,已在空中盘旋,候日机上升后,护送至常德上空。 .
今井回想此次洽降,中方人员也还友善,大概是几千年儒家传统的“仁者待人”的观念所致吧。只是冷欣的发言有失尊严,因要亲自进驻南京而要求日军以誓约文书保证其安全。以一位战胜国的高级将官断然向战败国使节要求安全保证,既无意义又不自然,颇觉滑稽……
第十章 尾声:芷江花好月圆,日本东京湾却处于台风期,重光葵、冈村宁茨在投降书上签字
今井武夫离开芷江的当晚,何应钦举行鸡尾酒会,招待中外记者。
觥筹交错中,有位记者问:“为什么接收人员中没有一个共军将领,也没有给共军一个接收区?”
何应钦笑容顿敛:“你认为中国应有两个政府,两个领袖吗?”
记者又问:“日军投降后,政府对共产党如何处置呢?”
记者的提问无意击中了何应钦的敏感神经,使得他颇为不快,直到他拥着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姐踩着嘭嚓嚓的鼓点,旋进舞池时,情绪才调节过来。
此刻,在日本的东京湾,却处于台风期。横滨可以说是台风中心,而台风中心则往往是平静的。 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静静地锚泊在离横滨七海里的海湾里等待历史上令人亢奋的一天到来。
不知是谁在舰艇高昂的炮口上挂了一束已经干萎了的橄榄枝,将已经迟来的“和平”带到这艘曾让日海军胆寒的主力舰上。
盟军正式接受日军投降的仪式,决定在“密苏里号”上举行。它是世界上4艘最大的战列舰之一,而且是以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故乡密苏里州命名的,并由其女儿玛格丽特授名。
9月1日在舰长霍勒斯·伯德中校指挥下,对受降仪式进行了一次郑重其事的预演。
次日清晨,天色灰蒙蒙的,凉意袭人,让人担心有寒潮到来,但伯德还是相信天气预报的准确。
7点半左右,一艘驱逐舰开到“密苏里号”旁边,盟国海陆军将领,包括史迪威、徐永昌、斯帕次等,都从驱逐舰上转到“密苏里号”上。
各国记者包括胆战心惊的日本记者都上前争着拍照。
这时,“兰斯多恩号”驱逐舰也把日本代表送了过来。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头戴高沿礼帽,身着燕尾服,一瘸一拐地上了扶梯。他的左腿多年前在中国上海被抗日者所投的炸弹所伤,丢了一条腿,他是靠装着的假腿前来参加投降仪式的。后面的梅津面色阴沉,深感重光有失日本的体面,由于新首相东久迩不愿前来蒙受羞辱,只好让重光担当。
后面跟着的是日海军作战部长富冈少将一行人。
日本代表团站好位置后,舰上的牧师开始祈祷。不一会,扩音器里响起《星条旗不落》的美国国歌。
这时,麦克阿瑟与尼米兹、哈尔西一起器宇轩昂地走过甲板,桌前站定后,开始以他特有的略带沙哑的声音发言:“我们,各交战国的代表,”麦克阿瑟吐字很谨慎,“聚集在这里,签署一个庄严的协定,从而使和平得到恢复。涉及截然不同的理想和意识形态的争端,已在战场上见分晓,因此,我们无须在这里讨论或辩论。作为地球上大多数人民的代表,我们也不是怀着不信任、恶意或仇恨的精神在此相聚的,我们胜败双方的责任是实现崇高的尊严,只有这种尊严才有利于我们即将为之奋斗的神圣目标,使我们全体人民毫不保留地同我们将在这里正式取得谅解,忠实地履行这种谅解。”
麦克阿瑟在发言中小心翼翼地避开带刺激性的话语,这使得日军代表免去了许多难堪。
“我本人真诚希望,其实也是全人类的共同希望,是从这个庄严时刻起,将从过去的流血和屠杀中产生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产生一个建立在信仰和谅解基础上的世界,一个奉献于人类尊严,能实现人类迫切希望的自由、容忍和正义的世界。”
这时,海上的阴霾散开了,风浪也小了,在麦克阿瑟讲完话之后,重光葵笨手笨脚地在文件上签了字。
各国代表也都签了字,素有“菩萨”之称的中国陆军上将徐永昌也在此风光了一回,他一笔一画用正楷签字,花了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
签字完毕后,麦克阿瑟宣布仪式结束。这时远处传来飞机的隆隆声,数千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从“密苏里号”上空飞过,那黑压压的阵势,仍使重光葵等人感到胆寒。
几天之后,在中国南京黄埔路的中央军校礼堂,举行了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时在9月9日9时,蒋介石钦定了这个吉祥的日子。
仪式之先,今井武夫询问是否可以携带指挥刀入场向对方呈交,中国方面回答:
“不带刀入场。”
仪式的一切均按预定的要求进行。只是在小林参谋总长向何应钦呈投降书敬礼时,何不自由自主地站起作了答礼。这是原定仪式中所不允的,原规定日军代表三次敬礼而受降代表均不予回礼。
这一点使得冈村宁茨颇为感动,认为是他这位老朋友“温厚品格”的体现。
最后当冈村宁茨躬身双手向何应钦呈上签了字的文件时,何应钦也躬腰伸出双手去接。这个动作被摄影记者摄下后,作为历史性的镜头而保留下来。
冈村宁茨在投降书上交换签字后,又领到中国战区中国司令部第一号命令。受降签字仪式仅用了20分钟……
8年抗战结束了,芷江受降,尽管留下了许多遗憾,但仍不失其辉煌与荣光。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寇入侵战争的胜利。
为了纪念日军投降这一历史事件,1946年,国民党政府在芷江七里桥建了一座“受降纪念坊”。
“纪念坊”正面向南,为四柱三拱门式建筑,型如一个大“血”字,高8.5米,宽10.64米,厚1.16米,青砖砌就,水泥为衣,镶嵌于坊上的紫袍玉带石上,镌刻有国民党军政要员的题额题联。
如今,此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旅游胜地,每年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就连国际联合会主席陈香梅女士,也跨出华盛顿,远涉重洋,到此藉故寻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