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也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讨新媒体环境下,以德育游戏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字:新媒体技术、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在设计德育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游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和乐观的心理素质。国内研究中,教师把教育游戏引用在德育课堂中较少。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前,教师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专门开设一門品德教育课程,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采用讲授法,学生能系统学习知识,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大,收效不明显。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在课堂交流中谈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新课程改革后,人文素养的培养纳入到新课标中。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一些教师开始使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动画演示法在德育教学,容易吸引学生注意,但是仍属于学生单纯接受信息的过程,并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国内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通读、理解和整理分析后,发现很多学者都提到这一观点: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游戏属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一种,将教育游戏引入到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小学德育游戏活动的设计
小学生的天性喜欢游戏,设计一些德育游戏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该设计一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德育游戏的策略。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德育游戏,或者在参加在这些德育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德育素质,提高人文素养。
(一)情境模拟类的德育游戏活动设计
情境模拟类的游戏活动,需要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表演情境剧的游戏活动。具体流程:选择主题--编写游戏活动过程--选择学生担任角色--进行游戏活动。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关于集体的力量这类游戏,让学生内心有集体观,团结友爱;设计防诈骗游戏,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骗子以及合伙人,受骗人等,进行诈骗情景游戏表演,引导学生在情景游戏中学会分辨真伪,保持内心的真善美。
(二)基于虚拟环境的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
游戏的学习过程是问题作为引导。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都已经通过编程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编程的知识,根据游戏学习模式的虚拟环境、选择项目、完成项目、离开虚拟环境、思考问题、学习评价这6个步骤进行设计德育游戏。学生自己设计的德育游戏主要还要体现在人机交互上。学生和动画角色进行交流,了解项目要求,通过游戏的道具、角色和自身的能力,学习和项目相关资料和内容,确定完成项目的步骤,解决问题,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循环,渐渐的让学生在编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实现德育教育目的。
三、在丰富的德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的实践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敢于想,也敢于做。在德育游戏设计或者参加游戏过程中,教师尝试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游戏活动中,遇到一些德育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同时指出解决方法中的不足,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编程软件设计并制作一些研究性的德育游戏,通过设计制作游戏,玩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德育游戏活动中多元的评价方式
德育游戏活动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因为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会受到评价方式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设计德育游戏或者引导学生参加德育游戏活动,都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德育,注重培养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行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设计评价方式的时候,不是说说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中得到满分就拥有了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因此,除了期末的知识考查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和德育的实践情况,将这三方面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成为学生德育课程的最终成绩。
五、德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小学生经常都接触到网络,如果没有系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很容易出现网络完全问题。根据调查,了解到很多小学生曾经在网上随意转发一些没经过核实的信息,泄露自己的个人资料,和网上的陌生人见面等行为。他们单纯的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很纯洁的世界,并不知道网络的危险有多大,也没考虑自己转发不实的信息会触犯法律条例。教师应该通过德育游戏活动灌输一些上网小常识。比如,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个人财产信息。有不懂的信息及时向父母咨询,对不安全的网站不要进入,未经过父母同意,不和任务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形式来授课,学生的记忆不深刻,效果比较差。
因此,把这些网络常识渗透在德育游戏活动中,学生模拟的游戏中体验到失败和危险,影响比较大,收效较好。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六、小结
教师充分把握住新媒体的应用,认识到新媒体教学对于德育的紧迫性,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本研究在德育游戏中涵盖课本中学习内容,利用德育游戏的特性,恰当的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好的使用德育游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金叶.尊崇学生天性,开展快乐德育——小学德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探微[J].教书育人,2019(01):37.
[2]舒成彦.教育游戏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03):14.
[3]李艳.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J].成才之路,2016(06):15.
[4]谢浩泉. 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关键字:新媒体技术、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学生心理特征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教师在设计德育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游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和乐观的心理素质。国内研究中,教师把教育游戏引用在德育课堂中较少。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前,教师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专门开设一門品德教育课程,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采用讲授法,学生能系统学习知识,但是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大,收效不明显。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在课堂交流中谈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新课程改革后,人文素养的培养纳入到新课标中。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一些教师开始使用图片或者多媒体动画演示法在德育教学,容易吸引学生注意,但是仍属于学生单纯接受信息的过程,并没有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国内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通读、理解和整理分析后,发现很多学者都提到这一观点: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中学到知识,获得体验,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游戏属于信息技术手段的一种,将教育游戏引入到小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方面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媒体技术支持下小学德育游戏活动的设计
小学生的天性喜欢游戏,设计一些德育游戏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应该设计一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德育游戏的策略。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德育游戏,或者在参加在这些德育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德育素质,提高人文素养。
(一)情境模拟类的德育游戏活动设计
情境模拟类的游戏活动,需要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表演情境剧的游戏活动。具体流程:选择主题--编写游戏活动过程--选择学生担任角色--进行游戏活动。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关于集体的力量这类游戏,让学生内心有集体观,团结友爱;设计防诈骗游戏,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骗子以及合伙人,受骗人等,进行诈骗情景游戏表演,引导学生在情景游戏中学会分辨真伪,保持内心的真善美。
(二)基于虚拟环境的德育教育游戏的设计
游戏的学习过程是问题作为引导。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都已经通过编程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编程的知识,根据游戏学习模式的虚拟环境、选择项目、完成项目、离开虚拟环境、思考问题、学习评价这6个步骤进行设计德育游戏。学生自己设计的德育游戏主要还要体现在人机交互上。学生和动画角色进行交流,了解项目要求,通过游戏的道具、角色和自身的能力,学习和项目相关资料和内容,确定完成项目的步骤,解决问题,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循环,渐渐的让学生在编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实现德育教育目的。
三、在丰富的德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在小学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的实践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敢于想,也敢于做。在德育游戏设计或者参加游戏过程中,教师尝试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教师在日常的德育游戏活动中,遇到一些德育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同时指出解决方法中的不足,让他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编程软件设计并制作一些研究性的德育游戏,通过设计制作游戏,玩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德育游戏活动中多元的评价方式
德育游戏活动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因为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都会受到评价方式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设计德育游戏或者引导学生参加德育游戏活动,都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德育,注重培养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行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设计评价方式的时候,不是说说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中得到满分就拥有了高水平的道德修养。因此,除了期末的知识考查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和德育的实践情况,将这三方面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成为学生德育课程的最终成绩。
五、德育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小学生经常都接触到网络,如果没有系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很容易出现网络完全问题。根据调查,了解到很多小学生曾经在网上随意转发一些没经过核实的信息,泄露自己的个人资料,和网上的陌生人见面等行为。他们单纯的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很纯洁的世界,并不知道网络的危险有多大,也没考虑自己转发不实的信息会触犯法律条例。教师应该通过德育游戏活动灌输一些上网小常识。比如,学会保护个人隐私,个人财产信息。有不懂的信息及时向父母咨询,对不安全的网站不要进入,未经过父母同意,不和任务网上认识的人见面。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形式来授课,学生的记忆不深刻,效果比较差。
因此,把这些网络常识渗透在德育游戏活动中,学生模拟的游戏中体验到失败和危险,影响比较大,收效较好。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小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六、小结
教师充分把握住新媒体的应用,认识到新媒体教学对于德育的紧迫性,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有效结合新媒体技术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本研究在德育游戏中涵盖课本中学习内容,利用德育游戏的特性,恰当的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好的使用德育游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金叶.尊崇学生天性,开展快乐德育——小学德育游戏的开发与应用探微[J].教书育人,2019(01):37.
[2]舒成彦.教育游戏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03):14.
[3]李艳.学生游戏的德育价值及游戏活动研究[J].成才之路,2016(06):15.
[4]谢浩泉. 小学德育教育游戏的研发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