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对住院酒依赖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强化健康教育,以减少患者出院后的复饮率、再住院率和延长复饮间隔时间。
方法 将2007年住院的56例酒依赖患者及家属作为观察组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酒依赖的临床表现、危害,减少酗酒行为。同时将2006年50例酒依赖住院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常规的健康教育。两组观察期均为一年。结果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教育时间为(14.4±9.8)h,家属平均教育时间(4.2±1.1)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院一年内观察组患者复饮率为32.1%、病情复发再住院率19.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
[关键词] 酒依赖患者;精神障碍;强化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34-02
中图分类号:R 749.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各种往来日益密切,加之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导致了酒依赖及并发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由于患者不理解酒精之危害及家属不掌握正确的教育和疏导方法,致使住院的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时间前移、复饮率增加,因而重复住院人数增加。我科于2007年收治了56例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了强化的健康教育,并在1年内进行跟踪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07年我科收治56例酒依赖患者设为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29~54岁,平均(35.5±13.3)岁。其中农村居民34例(60.7%),城镇居民22例(39.3%);已婚34例(60.7%),未婚10例(17.8%),离异12例(21.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5例(44.6%),初中及以下者31例(55.4%)。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8例。同时将2006年我科收治的50例酒依赖患者设为对照组,亦为男性,年龄30~53岁,平均(35.1±13.7)岁。其中:农村居民31例(62%),城镇居民19例(38%);已婚30例(60%),未婚7例(14%),离异13例(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2例(44%),初中及以下者28例(56%)。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居民构成、婚姻、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即入院初期、病情稳定期、出院前期。在正常用药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各期临床表现,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不同内容的强化教育,由患者的主管护士负责进行。
(2)对入院初期的患者让家属留陪住院3~5天,其作用一是能协助护理人员护理病人,二是让家属体会患者入院后酒精戒断症状的临床表现,使其了解酒依赖戒断的痛苦经历、对戒断症状基本的治疗方法等,在心理上产生对饮酒的厌恶感。同时家属留陪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稳定住院情绪。患者度过戒断症状后至出院前为病情稳定期,主要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教育时间为每天1 h左右,每周4~6 h。内容是针对酗酒的严重性和后果展开叙述,在心理上强化患者对酗酒的危害感,并进行戒酒的信心鼓励和必要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戒酒的决心。在出院前期,患者家属要来办理出院手续,此时对家属的强化教育一是使其明白酒依赖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只要坚持戒酒就能减少复发或延长复发时间;二是要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三是给患者心理支持和精神关爱,使家属学会新的应对技巧,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1],使家庭成为具有治疗作用的环境。而同时给患者的教育,则是以实例说明家属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操劳和治疗费上的负担,使之明白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的影响,提高自身抵御酒精应对能力[2]。
(3)对照组亦在正常用药治疗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平均每周1~2 h,较强化方法每周少3~4 h,教育主要由当班护士进行。
(4)两组患者观察以一年为期,通过统计再住院患者数统计比率。未住院者通过电话家访了解复饮人数、复饮时间等。
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pems3.1统计包统计,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1.2±14.1)天,对照组平均住院(32.1±12.9)天,两组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1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健康教育时间(14.4±9.8)h,对照组(4.2±2.1)h,教育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22,P<0.01)。观察组对家属平均教育时间(5.2±1.1)h,对照组为(1.6±0.8)h,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t=8.89,P<0.01)。
2.在一年观察期内,观察组病情复发再住院为11人(19.6%),对照组为19人(38%),两组再住院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39,P<0.05)。观察组再住院间隔时间6.5~12个月,平均(7.6±2.1)个月,对照组为3~12个月,平均(4.2±3.0)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14,P<0.05)。
3.在电话家访尚未再住院患者中,观察组的复饮人数为7人,复饮率为15.5%(7/45),未饮酒38人,未饮率为84.4%(38/45);对照组复饮14人,复饮率43.7%(14/32),未饮酒18人,未饮率56.2%(18/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50,P<0.01)。观察组复饮最短间隔时间8个月,对照组复饮最短间隔时间为4.5个月。
讨论
酒依赖是一种复饮率极高[3]、复发率很高的慢性精神疾病,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戒酒后,其渴求心理可持续2~3年,50%以上的嗜酒者在戒酒后一年内重又饮酒[4]。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患者说明饮酒形成酒中毒的原因、危害、及患者所表现的戒断症状,使其意识到他患有的是一种疾病,并不存在过失问题,他有接受治疗的责任,同时,使其认识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态的差别而有差异,但要达到3个目标:①淡化患者对酒精的渴求;②努力提高患者戒酒的动机,并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上;③帮助患者重新适应不能饮酒的生活模式。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对患者说明戒酒治疗的大体过程,以减轻或解除其对戒酒治疗的顾虑甚至对立情绪,取得患者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在心理上接受教育的基础。
我科所实施的强化健康教育方法与以住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不同,一是对住院患者增加教育时间,使之在意识上真正了解酗酒的危害,在心理上认同健康教育内容,这是一般常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二是注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对患者的关爱作用,利用家庭的氛围帮助患者制订不饮酒的生活计划和社会娱乐计划,帮助患者去应对对酒的渴求,帮助度过可能再次饮酒的不利状态。通过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强化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均较采用常规教育方法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体现了强化健康教育方法应有的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树华,吴少兰,郭长香.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措施[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20-121.
[2]卢卫红.4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4(20):231.
[3]刘启珍,王慧芳.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12.
[4]方明昭.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A].见: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1-364.
(收稿日期:2009-06-11 修回日期:2009-07-07)
(编辑:崔群飞)
方法 将2007年住院的56例酒依赖患者及家属作为观察组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酒依赖的临床表现、危害,减少酗酒行为。同时将2006年50例酒依赖住院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常规的健康教育。两组观察期均为一年。结果 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教育时间为(14.4±9.8)h,家属平均教育时间(4.2±1.1)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出院一年内观察组患者复饮率为32.1%、病情复发再住院率19.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强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
[关键词] 酒依赖患者;精神障碍;强化健康教育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34-02
中图分类号:R 749.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各种往来日益密切,加之中国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导致了酒依赖及并发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逐年增多。由于患者不理解酒精之危害及家属不掌握正确的教育和疏导方法,致使住院的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时间前移、复饮率增加,因而重复住院人数增加。我科于2007年收治了56例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了强化的健康教育,并在1年内进行跟踪观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07年我科收治56例酒依赖患者设为观察组,均为男性,年龄29~54岁,平均(35.5±13.3)岁。其中农村居民34例(60.7%),城镇居民22例(39.3%);已婚34例(60.7%),未婚10例(17.8%),离异12例(21.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5例(44.6%),初中及以下者31例(55.4%)。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8例。同时将2006年我科收治的50例酒依赖患者设为对照组,亦为男性,年龄30~53岁,平均(35.1±13.7)岁。其中:农村居民31例(62%),城镇居民19例(38%);已婚30例(60%),未婚7例(14%),离异13例(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22例(44%),初中及以下者28例(56%)。合并有精神障碍者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居民构成、婚姻、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1)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分为三个阶段,即入院初期、病情稳定期、出院前期。在正常用药治疗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各期临床表现,对患者及家属实施不同内容的强化教育,由患者的主管护士负责进行。
(2)对入院初期的患者让家属留陪住院3~5天,其作用一是能协助护理人员护理病人,二是让家属体会患者入院后酒精戒断症状的临床表现,使其了解酒依赖戒断的痛苦经历、对戒断症状基本的治疗方法等,在心理上产生对饮酒的厌恶感。同时家属留陪可以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稳定住院情绪。患者度过戒断症状后至出院前为病情稳定期,主要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教育时间为每天1 h左右,每周4~6 h。内容是针对酗酒的严重性和后果展开叙述,在心理上强化患者对酗酒的危害感,并进行戒酒的信心鼓励和必要心理疏导,提升患者戒酒的决心。在出院前期,患者家属要来办理出院手续,此时对家属的强化教育一是使其明白酒依赖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只要坚持戒酒就能减少复发或延长复发时间;二是要监督患者按时服药,三是给患者心理支持和精神关爱,使家属学会新的应对技巧,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温暖和关爱[1],使家庭成为具有治疗作用的环境。而同时给患者的教育,则是以实例说明家属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操劳和治疗费上的负担,使之明白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的影响,提高自身抵御酒精应对能力[2]。
(3)对照组亦在正常用药治疗情况下,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平均每周1~2 h,较强化方法每周少3~4 h,教育主要由当班护士进行。
(4)两组患者观察以一年为期,通过统计再住院患者数统计比率。未住院者通过电话家访了解复饮人数、复饮时间等。
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均采用pems3.1统计包统计,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31.2±14.1)天,对照组平均住院(32.1±12.9)天,两组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1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平均健康教育时间(14.4±9.8)h,对照组(4.2±2.1)h,教育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22,P<0.01)。观察组对家属平均教育时间(5.2±1.1)h,对照组为(1.6±0.8)h,两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t=8.89,P<0.01)。
2.在一年观察期内,观察组病情复发再住院为11人(19.6%),对照组为19人(38%),两组再住院率无显著性差异(χ2=4.39,P<0.05)。观察组再住院间隔时间6.5~12个月,平均(7.6±2.1)个月,对照组为3~12个月,平均(4.2±3.0)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14,P<0.05)。
3.在电话家访尚未再住院患者中,观察组的复饮人数为7人,复饮率为15.5%(7/45),未饮酒38人,未饮率为84.4%(38/45);对照组复饮14人,复饮率43.7%(14/32),未饮酒18人,未饮率56.2%(18/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50,P<0.01)。观察组复饮最短间隔时间8个月,对照组复饮最短间隔时间为4.5个月。
讨论
酒依赖是一种复饮率极高[3]、复发率很高的慢性精神疾病,酒依赖患者在住院戒酒后,其渴求心理可持续2~3年,50%以上的嗜酒者在戒酒后一年内重又饮酒[4]。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向患者说明饮酒形成酒中毒的原因、危害、及患者所表现的戒断症状,使其意识到他患有的是一种疾病,并不存在过失问题,他有接受治疗的责任,同时,使其认识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态的差别而有差异,但要达到3个目标:①淡化患者对酒精的渴求;②努力提高患者戒酒的动机,并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上;③帮助患者重新适应不能饮酒的生活模式。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对患者说明戒酒治疗的大体过程,以减轻或解除其对戒酒治疗的顾虑甚至对立情绪,取得患者合作是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在心理上接受教育的基础。
我科所实施的强化健康教育方法与以住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不同,一是对住院患者增加教育时间,使之在意识上真正了解酗酒的危害,在心理上认同健康教育内容,这是一般常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二是注重对家属的健康教育,发挥家属对患者的关爱作用,利用家庭的氛围帮助患者制订不饮酒的生活计划和社会娱乐计划,帮助患者去应对对酒的渴求,帮助度过可能再次饮酒的不利状态。通过对患者及家属采取强化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的复饮率病情复发再住院率均较采用常规教育方法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体现了强化健康教育方法应有的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树华,吴少兰,郭长香.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措施[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20-121.
[2]卢卫红.4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7,4(20):231.
[3]刘启珍,王慧芳.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6,2(19):112.
[4]方明昭.酒依赖和酒中毒性精神障碍[A].见: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1-364.
(收稿日期:2009-06-11 修回日期:2009-07-07)
(编辑:崔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