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重复无效、繁琐机械的练习,令学生苦不堪言。这既不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不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和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样不但制约了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而且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缩小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而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技能,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钥匙;提倡自主阅读,注重专题性阅读,突出探究性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良方。下面,笔者就现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层次处理做了一些探讨。
一、注重整体,变“解剖式”为“整体感知式”
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串讲”为主,包括“文章赏析”、“浅析”、“试析”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思”,既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没有点拨学生,老师成了一名解说员,甚至有人把这种阅读教学比喻成了“尸体解剖”。因老师分部分、分章节地讲解,就如同解剖一具尸体一样,毫无生气和活力可言。这种现状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埋没了学生的感悟,令人堪忧。鉴于此,新教材、新大纲强调“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基本思路,进而领会关键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便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像”。毕竟,自己潜心感悟的和从别人那里搬来的印象是大相径庭的。如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可反复让学生朗读,教师也可示范朗诵或提供录音朗读。初读,学生可读出课文的内容;品读,学生又可读出“白杨树”的真谛;精读,学生还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以“读”代“讲”的训练,学生对“白杨树”还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整体的感知。又如在教《家》时,初读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人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由此可见,倡导朗读,则注重整体感知,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与发展。
二、突出重点,变“满堂灌式”为“重点突破式”
在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中,有的老师担心如果不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就会难以应付好考试。为了避免失误,他们往往对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精读细讲,即所谓的“满堂灌式”。与此同时,学生便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其大脑也将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即使他们记得再多,也可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其实,按教育部的要求,今后考试阅读的语段、篇幅大部分出自课外,如果教者讲得太多太细,学生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得不到提高,一切将是徒劳。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感能力、领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就会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考试时自然会得心应手,得高分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譬如,在教《故乡》时,倘若能抓住“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进行重点点拨,学生对全文内容则领悟得更深更透。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主干,放枝叶;重突破,放全面,这不仅能把握教学节奏,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综合,变“自由题海式”为“综合训练式”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题海战术”,常常把一个知识点分解得支离破碎来训练,没有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显得既无条理,又无分寸,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新教材、新大纲对“综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把旧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作文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了阅读、写作两大块。鉴于此,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训练,既要有全面开放的练习,又要有紧扣课文的练习。另外,新教材淡化了语文常识,但并不等于取消语文常识,那些语法常识、文学常识、修辞常识可放在一个句段中进行综合训练,集中解决,不必要再单独进行“题海练习”。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把节省的时间还给学生,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无论考也好,练也好,都应当把重点放在检查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上,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感受语言文字能力及创造性能力,而不应当只讲“量”,不求“质”。实践已证明,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变化,只顾数量不讲质量的“题海战术”必将被少而精的“综合训练”所代替。
四、重视迁移,变“生硬提问式”为“迁移拓展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为问而问”、“满堂问”的情况,不仅问得生硬,而且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
如今,时尚的“迁移拓展”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倍受青睐。如在教《囚绿记》时,可适当迁移拓展,把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迁移拓展揭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既可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又可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宽阔的视野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再如在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可这样拓展开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积善有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积恶有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如此去做,就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迁移拓展是任何僵硬的提问式和杂乱无章的自由探究式所不可比拟的。
一、注重整体,变“解剖式”为“整体感知式”
以往的教学主要是以老师“串讲”为主,包括“文章赏析”、“浅析”、“试析”等,以老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思”,既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没有点拨学生,老师成了一名解说员,甚至有人把这种阅读教学比喻成了“尸体解剖”。因老师分部分、分章节地讲解,就如同解剖一具尸体一样,毫无生气和活力可言。这种现状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埋没了学生的感悟,令人堪忧。鉴于此,新教材、新大纲强调“整体感知”,要求学生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基本思路,进而领会关键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以便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像”。毕竟,自己潜心感悟的和从别人那里搬来的印象是大相径庭的。如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可反复让学生朗读,教师也可示范朗诵或提供录音朗读。初读,学生可读出课文的内容;品读,学生又可读出“白杨树”的真谛;精读,学生还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以“读”代“讲”的训练,学生对“白杨树”还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整体的感知。又如在教《家》时,初读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人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由此可见,倡导朗读,则注重整体感知,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感官,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与发展。
二、突出重点,变“满堂灌式”为“重点突破式”
在传统的阅读课教学中,有的老师担心如果不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就会难以应付好考试。为了避免失误,他们往往对字、词、句、篇、语法、修辞等精读细讲,即所谓的“满堂灌式”。与此同时,学生便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其大脑也将会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即使他们记得再多,也可能是“茶壶里煮饺子”。其实,按教育部的要求,今后考试阅读的语段、篇幅大部分出自课外,如果教者讲得太多太细,学生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得不到提高,一切将是徒劳。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感能力、领悟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就会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考试时自然会得心应手,得高分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譬如,在教《故乡》时,倘若能抓住“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进行重点点拨,学生对全文内容则领悟得更深更透。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主干,放枝叶;重突破,放全面,这不仅能把握教学节奏,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加强综合,变“自由题海式”为“综合训练式”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题海战术”,常常把一个知识点分解得支离破碎来训练,没有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显得既无条理,又无分寸,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新教材、新大纲对“综合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把旧大纲中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作文教学”、“基础知识教学”综合在一起,形成了阅读、写作两大块。鉴于此,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布置作业时,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训练,既要有全面开放的练习,又要有紧扣课文的练习。另外,新教材淡化了语文常识,但并不等于取消语文常识,那些语法常识、文学常识、修辞常识可放在一个句段中进行综合训练,集中解决,不必要再单独进行“题海练习”。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把节省的时间还给学生,以便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无论考也好,练也好,都应当把重点放在检查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上,考查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感受语言文字能力及创造性能力,而不应当只讲“量”,不求“质”。实践已证明,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变化,只顾数量不讲质量的“题海战术”必将被少而精的“综合训练”所代替。
四、重视迁移,变“生硬提问式”为“迁移拓展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为问而问”、“满堂问”的情况,不仅问得生硬,而且含混晦涩,令人费解甚至误解。
如今,时尚的“迁移拓展”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倍受青睐。如在教《囚绿记》时,可适当迁移拓展,把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迁移拓展揭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这既可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又可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宽阔的视野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再如在教《扁鹊见蔡桓公》时,可这样拓展开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积善有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积恶有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如此去做,就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由此可见,迁移拓展是任何僵硬的提问式和杂乱无章的自由探究式所不可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