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图腾起源于先民的天象崇拜,中国人最为注重的就是国家统一,家庭团圆,而龙的形象则是个复合体,它正是文化交汇融合后在我们民族中形成的一个神物。
耸着一对鹿角,张着一双牛耳,獠牙赫赫,须髯飘飘,蛇身鱼尾……龙,作为中国人及海外华人所顶礼膜拜的神物,它的形象已经嵌入了我们的血脉,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
龙是我们的图腾,也是我国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很多中国人和海外华人都这样说。然而,这种精神图腾是如何形成并随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的呢?在龙年到来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从龙图腾的变迁上为人们进行了阐释。
起源于天象崇拜
关于龙的起源,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探究,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众多的中外学者也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万建中看来,龙图腾最早应该起源于天象崇拜。上个世纪80年代,测定年代为8000年前的辽宁省阜新市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一直推到了8000年前。不过万建中认为,这很难说明那时就是龙图腾的起点。
“实际上龙图腾的起源要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天象崇拜上。”万建中说,在人类漫长的繁衍历史上,最早的崇拜就是天象崇拜,中国也不例外,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对很多自然现象感到不解,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及灾害更是感到恐惧,因此对它们就出现了敬畏的心理。但是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天象崇拜的呢?有人类学家推测,人类的这种崇拜至少要前推到数万年以前。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先民产生了最为原始的龙形象。”万建中认为,龙最早就来自于闪电弯弯曲曲的形象,而其发音则来自于隆隆的雷声,先民们通过对自然及天象的观察,认为天上存在着一种能够呼风唤雨、会打雷并以闪电形象现身的神物,根据雷声他们将其称之为龙。在阴云密布的天气,每当看到风起云涌,听到隆隆打雷的声音,有时甚至还会看到随之而来的闪电,先民就知道是龙来了。而龙让他们捉摸不透,有时还让他们感到非常害怕,就越发让他们感到敬畏。于是,龙的崇拜就开始了。
在先民们逐步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水灾旱灾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丰歉,而在先民们看来,他们的收成似乎和神通广大的龙具有很大的关系,于是,龙就和庄稼的种植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一直都是我们的根基,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农业的农和龙的发音很近似,这可能是先民受到了对雷电天象崇拜的影响。”万建中说。
图腾崇拜和龙的形象结合
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以后,图腾崇拜开始成为各个氏族重要的崇拜对象,而动物形象则是众多部落选择的对象。
“在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大概是和狩猎文化相关的原因,动物图腾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形式。后来随着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出现,部落的动物图腾崇拜就开始出现问题了。”万建中说。由于各个氏族的动物图腾并不相同,对氏族部落集团而言,它们在进行朝拜或者祭祀时就显得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新的图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共同敬畏的对象——龙就成为了大家新的图腾标志,一些有实力的氏族还开始将自己部落的动物图腾融合到龙的形象上。
在远古时代,这些动物在先民的祭祀中,不仅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在形态上也被神化。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动物图腾形象与其他原始宗教中动物崇拜形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龙形象。
不过在不同的氏族部落集团中,龙图腾的形象也有一些差异。相传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竹书纪年》记载: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时期,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在不同的氏族中,龙图腾就呈现出了不同的形象。
后来,随着部落联盟的不断发展,龙图腾开始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汉代学者王充曾指出,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龙形象的复杂性就与多个氏族部落集团的图腾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约在商代,龙角开始出现
大约在商朝时期,龙开始出现一个重要的特征,即龙角的出现。这时龙角的形状还不固定,有的如长颈鹿,角呈锥形;有的如绵羊,角向后卷;也有的如花冠,还有的似羚羊,此外还有前卷型、虎耳形、螺旋型等各种形状。
目前的考古发现,商代以前的龙形象中并没有角。商代的龙却生出角来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商代对角的崇拜。现在我们都知道,在动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动物才会有的,而且硕大强壮的角,往往是强壮有力的象征,因此角受到远古先民们的重视和崇敬,成为祭祀等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而商代对角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牺牲必须有角,而且依场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状也有不同。例如祭天地时用作牺牲的牛,角要如茧栗大小;祭拜祖先时用作牺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适;宴请宾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长;有时用来祭拜的牛,还要求两角要平齐,绝对对称,还要有光泽。
也就是在这种角的崇拜中,雄性的龙被添上了角。至此,龙的形象趋于完整。今天的考古也发现,商朝器物上的龙和我们今天龙的形象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在个别形体部分上有一些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前后,龙也开始出现了分门别类的分类: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龙,已经成为民族的精神图腾
到了秦汉时代,随着封建大一统的出现,龙的形象也开始成为皇权至高无上的标志,封建帝王也牵强附会地认为自己就是真龙天子,并编织出各种精彩的故事。例如《史记》中就记载秦始皇称之为“祖龙”,而《史记》中甚至还记载:传闻刘邦为母亲和龙交媾所生。
“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一般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他们也一直对老百姓强化这样的观念。”万建中说。自上个世纪初清朝结束以后,随着皇权的消失,龙不再具有封建统治的象征意义,但是龙王庙、龙船、龙灯等龙文化依旧盛行,龙依旧是中国人及海外华人重要的精神图腾,并且龙文化也和我们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我们仔细琢磨中文‘国家’这个词,就十分有意思,国和家密切联系在一起,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国一统,它讲究的是团圆、统一,我们中国人最为注重的就是国家统一,家庭团圆,而龙的形象则是个复合体,它正是文化交汇融合后在我们的民族中形成的一个神物,将它作为我们民族的象征尤为贴切。”万建中说,目前的中国是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如果从民族的发展及源头追溯,所有的民族都同根同源,大家都是一家人,彼此之间血脉相连,而龙的形象则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关系。
中国龙与西方龙完全是两回事
在西方不少国家中,有一种叫“Dragon”的传说动物一直是邪恶、恶魔的化身,查其源流,英文中的Dragon来源于希腊语的Drakon, 拉丁语的Draco,描述都是像蛇一样的神秘怪物,这种怪物又远远比蛇强大。在很多人的中英翻译中,很多人都将这种动物翻译成了龙,然而这种翻译,也造成了很多国家的国民对中国龙及民族精神的误解。
“在评选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时,之所以没有选择呼声最高的龙,就是因为担心龙的英译‘Dragon’会使世界人民误解中国。”万建中表示,实际上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完全是两回事,他们的“Dragon”不仅出现的时间要比中国龙晚得多,并且在源头上和中国龙目前也还没有发现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
西方的“Dragon”身躯庞大笨拙,颜色黑灰,长着巨大的翅膀,常常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动物,非常丑陋恐怖,这和中国的龙完全不相同。虽然中国的历史和小说里也有对“恶龙”的描叙,但“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总体上是美好吉祥的代表。
龙的英文翻译之争
针对西方的“Dragon”给中国龙所带来的一些误解,近些年有不少学者建议,中国的龙以后不能英译为“Dragon”,而是翻译为“Loong”,而西方的“Dragon”则用“德拉根”或者另外一个汉语名称来命名,也许这样处理更为妥当一些。
但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英文中的“Dragon”与中文的龙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把龙翻译成“Dragon”没错。西方人对“Dragon”的理解倾向于负面,主要是出于畏惧心理。
实际上,目前中国龙文化也在逐渐改变很多西方人对“Dragon”的认识。英文“Dragon”的含义已经不再纯粹是负面的。
不过问题也还是存在,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的政客及媒体在批评中国时,依旧常常拿“Dragon”邪恶的形象来说事儿,如此看来,似乎龙还是翻译成“Loong”要好一些。但是问题是,又有多少人有“Loong”的概念呢?对中国龙文化的传播而言,这显然还是一个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耸着一对鹿角,张着一双牛耳,獠牙赫赫,须髯飘飘,蛇身鱼尾……龙,作为中国人及海外华人所顶礼膜拜的神物,它的形象已经嵌入了我们的血脉,构成了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
龙是我们的图腾,也是我国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很多中国人和海外华人都这样说。然而,这种精神图腾是如何形成并随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延续到现在的呢?在龙年到来之际,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万建中从龙图腾的变迁上为人们进行了阐释。
起源于天象崇拜
关于龙的起源,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在探究,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众多的中外学者也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万建中看来,龙图腾最早应该起源于天象崇拜。上个世纪80年代,测定年代为8000年前的辽宁省阜新市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一直推到了8000年前。不过万建中认为,这很难说明那时就是龙图腾的起点。
“实际上龙图腾的起源要追溯到更为久远的天象崇拜上。”万建中说,在人类漫长的繁衍历史上,最早的崇拜就是天象崇拜,中国也不例外,在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对很多自然现象感到不解,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及灾害更是感到恐惧,因此对它们就出现了敬畏的心理。但是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天象崇拜的呢?有人类学家推测,人类的这种崇拜至少要前推到数万年以前。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先民产生了最为原始的龙形象。”万建中认为,龙最早就来自于闪电弯弯曲曲的形象,而其发音则来自于隆隆的雷声,先民们通过对自然及天象的观察,认为天上存在着一种能够呼风唤雨、会打雷并以闪电形象现身的神物,根据雷声他们将其称之为龙。在阴云密布的天气,每当看到风起云涌,听到隆隆打雷的声音,有时甚至还会看到随之而来的闪电,先民就知道是龙来了。而龙让他们捉摸不透,有时还让他们感到非常害怕,就越发让他们感到敬畏。于是,龙的崇拜就开始了。
在先民们逐步进入农业社会以后,水灾旱灾直接关系到农业的丰歉,而在先民们看来,他们的收成似乎和神通广大的龙具有很大的关系,于是,龙就和庄稼的种植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我们一直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一直都是我们的根基,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农业的农和龙的发音很近似,这可能是先民受到了对雷电天象崇拜的影响。”万建中说。
图腾崇拜和龙的形象结合
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以后,图腾崇拜开始成为各个氏族重要的崇拜对象,而动物形象则是众多部落选择的对象。
“在氏族社会中,人们往往相信自己的祖先是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命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氏族祖先的象征和保护神,大概是和狩猎文化相关的原因,动物图腾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形式。后来随着大的氏族部落集团的出现,部落的动物图腾崇拜就开始出现问题了。”万建中说。由于各个氏族的动物图腾并不相同,对氏族部落集团而言,它们在进行朝拜或者祭祀时就显得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新的图腾。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共同敬畏的对象——龙就成为了大家新的图腾标志,一些有实力的氏族还开始将自己部落的动物图腾融合到龙的形象上。
在远古时代,这些动物在先民的祭祀中,不仅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在形态上也被神化。在漫长的远古岁月中,动物图腾形象与其他原始宗教中动物崇拜形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始的龙形象。
不过在不同的氏族部落集团中,龙图腾的形象也有一些差异。相传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竹书纪年》记载: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时期,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在不同的氏族中,龙图腾就呈现出了不同的形象。
后来,随着部落联盟的不断发展,龙图腾开始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汉代学者王充曾指出,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龙形象的复杂性就与多个氏族部落集团的图腾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约在商代,龙角开始出现
大约在商朝时期,龙开始出现一个重要的特征,即龙角的出现。这时龙角的形状还不固定,有的如长颈鹿,角呈锥形;有的如绵羊,角向后卷;也有的如花冠,还有的似羚羊,此外还有前卷型、虎耳形、螺旋型等各种形状。
目前的考古发现,商代以前的龙形象中并没有角。商代的龙却生出角来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商代对角的崇拜。现在我们都知道,在动物中,角一般是雄性动物才会有的,而且硕大强壮的角,往往是强壮有力的象征,因此角受到远古先民们的重视和崇敬,成为祭祀等宗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而商代对角的崇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牺牲必须有角,而且依场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状也有不同。例如祭天地时用作牺牲的牛,角要如茧栗大小;祭拜祖先时用作牺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适;宴请宾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长;有时用来祭拜的牛,还要求两角要平齐,绝对对称,还要有光泽。
也就是在这种角的崇拜中,雄性的龙被添上了角。至此,龙的形象趋于完整。今天的考古也发现,商朝器物上的龙和我们今天龙的形象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是在个别形体部分上有一些差异。
春秋战国时期前后,龙也开始出现了分门别类的分类: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龙,已经成为民族的精神图腾
到了秦汉时代,随着封建大一统的出现,龙的形象也开始成为皇权至高无上的标志,封建帝王也牵强附会地认为自己就是真龙天子,并编织出各种精彩的故事。例如《史记》中就记载秦始皇称之为“祖龙”,而《史记》中甚至还记载:传闻刘邦为母亲和龙交媾所生。
“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一般都认为自己是真龙天子,他们也一直对老百姓强化这样的观念。”万建中说。自上个世纪初清朝结束以后,随着皇权的消失,龙不再具有封建统治的象征意义,但是龙王庙、龙船、龙灯等龙文化依旧盛行,龙依旧是中国人及海外华人重要的精神图腾,并且龙文化也和我们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我们仔细琢磨中文‘国家’这个词,就十分有意思,国和家密切联系在一起,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家国一统,它讲究的是团圆、统一,我们中国人最为注重的就是国家统一,家庭团圆,而龙的形象则是个复合体,它正是文化交汇融合后在我们的民族中形成的一个神物,将它作为我们民族的象征尤为贴切。”万建中说,目前的中国是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如果从民族的发展及源头追溯,所有的民族都同根同源,大家都是一家人,彼此之间血脉相连,而龙的形象则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关系。
中国龙与西方龙完全是两回事
在西方不少国家中,有一种叫“Dragon”的传说动物一直是邪恶、恶魔的化身,查其源流,英文中的Dragon来源于希腊语的Drakon, 拉丁语的Draco,描述都是像蛇一样的神秘怪物,这种怪物又远远比蛇强大。在很多人的中英翻译中,很多人都将这种动物翻译成了龙,然而这种翻译,也造成了很多国家的国民对中国龙及民族精神的误解。
“在评选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时,之所以没有选择呼声最高的龙,就是因为担心龙的英译‘Dragon’会使世界人民误解中国。”万建中表示,实际上西方的“Dragon”与中国的龙完全是两回事,他们的“Dragon”不仅出现的时间要比中国龙晚得多,并且在源头上和中国龙目前也还没有发现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
西方的“Dragon”身躯庞大笨拙,颜色黑灰,长着巨大的翅膀,常常口中吐火吞噬人和动物,非常丑陋恐怖,这和中国的龙完全不相同。虽然中国的历史和小说里也有对“恶龙”的描叙,但“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总体上是美好吉祥的代表。
龙的英文翻译之争
针对西方的“Dragon”给中国龙所带来的一些误解,近些年有不少学者建议,中国的龙以后不能英译为“Dragon”,而是翻译为“Loong”,而西方的“Dragon”则用“德拉根”或者另外一个汉语名称来命名,也许这样处理更为妥当一些。
但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这种做法。他们认为,英文中的“Dragon”与中文的龙具有很多共同的特征,把龙翻译成“Dragon”没错。西方人对“Dragon”的理解倾向于负面,主要是出于畏惧心理。
实际上,目前中国龙文化也在逐渐改变很多西方人对“Dragon”的认识。英文“Dragon”的含义已经不再纯粹是负面的。
不过问题也还是存在,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的政客及媒体在批评中国时,依旧常常拿“Dragon”邪恶的形象来说事儿,如此看来,似乎龙还是翻译成“Loong”要好一些。但是问题是,又有多少人有“Loong”的概念呢?对中国龙文化的传播而言,这显然还是一个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