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小学阶段,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认识社会,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劳动教育;社会化教育;劳动实践课程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则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劳动教育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通向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媒介。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都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成功的教育是让学习者从认识世界到进入世界,以致改造世界甚至创造世界。劳动教育正是通过劳动实践和教育引发参与劳动的学习者身心多方位的唤起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认知,进一步感知完整生活的意义。从个体认知层面看,多元化劳动教育正是搭建主观世界通往客观世界的立体桥梁,从集体教育层面看,是突破校园教育的局限,促进学校与社会化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我们从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自两方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于多数人而言,别人告诉你的,多數时候都无法轻易一次性记住,但如果让你动手做一次,你便有了深刻的印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中学,学中做”便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诠释,吃一堑,长一智,可见直接经验对比于间接经验,学习者更加能够深刻体会,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与智慧。
二、劳动教育能弥补现有课堂以及应试教育的不足
现有的学科应试教育,因为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学生难有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中小学生学习的多数知识没有经过实践应用,只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工作的时候再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国家不断地在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在于顺应变化的世界,如果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参与体验各种职业劳动,在老师与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多了解社会各行业,多一些良性互动,那么他们就能逐渐在心中勾勒自己喜欢的职业蓝图。到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不会由长辈决定填的专业,到了大学恰巧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还好,如果不喜欢,有多少人有勇气改专业,改错的成本有多高?人的年龄越大,改变和形成自己的志向越难,浑浑噩噩混到到大学毕业,因为学艺未精又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蹉跎了自己的岁月,浪费了社会的资源。破解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这就好比一个发达城市,只有平面交通,没有立体交通,肯定是不行。劳动教育,就是在原有的基础教育结构上,搭建一座座立体桥梁,弥补原有的不足,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尽快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三、劳动教育能让学生更全面真实地认知社会,培养劳动光荣的积极人生态度
作文课《我长大了要当xx》,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描述自己憧憬的未来……艺术源自生活,如果学生体验参与过各行业的社会劳动实践后,再来写这样的作文,效果会是怎样?陶行知先生曾取名知行,后改名行知,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行合一,先行后知,先知后行,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智以及正在成长和经历的阶段。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是复杂的,生活是多彩的,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到了现代,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细分更高达1838个细类。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速度并非线性,在近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多头并进,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新时代,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劳动形式、方式及内容的改变,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很多现在的劳动岗位会逐步消失,同时也会诞生更多新型的劳动岗位,我们正身处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现代与传统正交相辉映,新旧行业的劳动者都在挥洒着辛勤的汗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时代前行的步伐。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正确树立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高水平的劳动技能等一系列核心的劳动素养,正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修的课题。
四、我们的一些劳动教育尝试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尝试在科创社团开展多元化劳动实践课程,升级原有创客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劳动品德,尝试搭建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磨练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主动勤快的学习态度,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感知学习体验科学技术在劳动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价值,体会幸福生活来自劳动。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创客理论和技能
学习编程、激光切割、3D打印、智能硬件、机器人、物理搭建等与劳动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在通过学以致用、编写程序、设计搭建实物作品、调试运行、反复改造升级作品等一系列“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中认知各种器材、学习掌握各种技能和方法,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学习体系,感悟“道(规律)法(策略)术(技能)器(工具)”,合作完成复杂作品,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
2.校园农业劳动实践
尝试开辟校园农作物种植园地,通过亲身田园劳作,体会耕作艰辛,从而自觉珍惜粮食。寻找农作物生长规律,提升作物产量。我们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既采用传统的耕种方法,同时又采用传感器、水泵、光照设备,人工编程自动化设备实验智慧精准灌溉和光照补充,做好过程和结果的比对记录。
3.社会劳动实践
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合作与帮助,医疗、农科、玩具、茶园、陶瓷、银行等都是我们合作的对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这些工作场所参观学习乃至亲身体验劳动,打破传统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切身感受劳动生产情景,感悟劳动价值。
以上是我们过往及现在所思所做的点点滴滴和一些心得体会,未来,我们仍将积极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悟劳动教育精神,深耕劳动教育沃土,努力为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探索更多的路径,也希望全社会能高度重视,与学校合作搭建更多更好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让广大学生朋友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谭丙华.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一体化设计[N].中国教育报,2021-6-18(7).
[4]评论:人工智能时代更需重视劳动教育[N].新华社,2021-4-6.
【关键词】多元化;劳动教育;社会化教育;劳动实践课程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则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强调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劳动教育的哲学和教育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通向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媒介。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都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成功的教育是让学习者从认识世界到进入世界,以致改造世界甚至创造世界。劳动教育正是通过劳动实践和教育引发参与劳动的学习者身心多方位的唤起对自身主体价值的认知,进一步感知完整生活的意义。从个体认知层面看,多元化劳动教育正是搭建主观世界通往客观世界的立体桥梁,从集体教育层面看,是突破校园教育的局限,促进学校与社会化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我们从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自两方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对于多数人而言,别人告诉你的,多數时候都无法轻易一次性记住,但如果让你动手做一次,你便有了深刻的印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中学,学中做”便是对这一现象最好的诠释,吃一堑,长一智,可见直接经验对比于间接经验,学习者更加能够深刻体会,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与智慧。
二、劳动教育能弥补现有课堂以及应试教育的不足
现有的学科应试教育,因为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学生难有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中小学生学习的多数知识没有经过实践应用,只是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工作的时候再参加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国家不断地在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在于顺应变化的世界,如果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参与体验各种职业劳动,在老师与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多了解社会各行业,多一些良性互动,那么他们就能逐渐在心中勾勒自己喜欢的职业蓝图。到了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就不会由长辈决定填的专业,到了大学恰巧是自己喜欢的专业还好,如果不喜欢,有多少人有勇气改专业,改错的成本有多高?人的年龄越大,改变和形成自己的志向越难,浑浑噩噩混到到大学毕业,因为学艺未精又很难找到对口的专业,蹉跎了自己的岁月,浪费了社会的资源。破解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哪里?这就好比一个发达城市,只有平面交通,没有立体交通,肯定是不行。劳动教育,就是在原有的基础教育结构上,搭建一座座立体桥梁,弥补原有的不足,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尽快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明确自身未来发展方向。
三、劳动教育能让学生更全面真实地认知社会,培养劳动光荣的积极人生态度
作文课《我长大了要当xx》,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描述自己憧憬的未来……艺术源自生活,如果学生体验参与过各行业的社会劳动实践后,再来写这样的作文,效果会是怎样?陶行知先生曾取名知行,后改名行知,给我们的启示是:知行合一,先行后知,先知后行,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智以及正在成长和经历的阶段。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社会是复杂的,生活是多彩的,自古就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到了现代,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职业细分更高达1838个细类。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速度并非线性,在近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多头并进,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进新时代,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劳动形式、方式及内容的改变,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很多现在的劳动岗位会逐步消失,同时也会诞生更多新型的劳动岗位,我们正身处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现代与传统正交相辉映,新旧行业的劳动者都在挥洒着辛勤的汗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时代前行的步伐。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正确树立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高水平的劳动技能等一系列核心的劳动素养,正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修的课题。
四、我们的一些劳动教育尝试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尝试在科创社团开展多元化劳动实践课程,升级原有创客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劳动品德,尝试搭建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平台,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磨练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主动勤快的学习态度,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感知学习体验科学技术在劳动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感悟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价值,体会幸福生活来自劳动。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创客理论和技能
学习编程、激光切割、3D打印、智能硬件、机器人、物理搭建等与劳动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在通过学以致用、编写程序、设计搭建实物作品、调试运行、反复改造升级作品等一系列“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过程中认知各种器材、学习掌握各种技能和方法,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学习体系,感悟“道(规律)法(策略)术(技能)器(工具)”,合作完成复杂作品,学会分工合作、体会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
2.校园农业劳动实践
尝试开辟校园农作物种植园地,通过亲身田园劳作,体会耕作艰辛,从而自觉珍惜粮食。寻找农作物生长规律,提升作物产量。我们采用分组对比的方式,既采用传统的耕种方法,同时又采用传感器、水泵、光照设备,人工编程自动化设备实验智慧精准灌溉和光照补充,做好过程和结果的比对记录。
3.社会劳动实践
教育不只局限于学校,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合作与帮助,医疗、农科、玩具、茶园、陶瓷、银行等都是我们合作的对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到这些工作场所参观学习乃至亲身体验劳动,打破传统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切身感受劳动生产情景,感悟劳动价值。
以上是我们过往及现在所思所做的点点滴滴和一些心得体会,未来,我们仍将积极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刻领悟劳动教育精神,深耕劳动教育沃土,努力为学生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探索更多的路径,也希望全社会能高度重视,与学校合作搭建更多更好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让广大学生朋友都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谭丙华.中小学劳动教育需要一体化设计[N].中国教育报,2021-6-18(7).
[4]评论:人工智能时代更需重视劳动教育[N].新华社,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