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散文)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屋要拆迁了,走完了它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拆迁的前几天,我特意回老屋去看看。周围的房子基本都已拆完,剩下一片砖瓦石块,老屋独自立在其中,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抚摸着老屋的院墙,房檐和门口已长满蒿草,告诉我老屋已随着时光远去,蜷缩在不经意的回忆中,蹒跚在内心伤痛的残梦里。
  老屋坐落在小镇的中央,南面枕着连接东西方向的铁路,北面临矿区最为悠久的街道和煤矿。一年四季,人来人往,矿灯闪闪,文明与古老映于其中。
  老屋不老,在童年的记忆中质朴地映出希望。老屋的后院有一棵特别茂盛的杨树,许多鸟儿在树上安巢。我总是喜欢用弹弓打鸟,看着鸟儿突然惊起,觉得十分滑稽有趣。树前是一片长得茂盛的菜园,春夏在此种菜,冬天可以在雪地里捕鸟。记得在秋天,和哥哥妹妹们在菜园中将西红柿、黄瓜、香瓜,还有一种叫“黑星星”的浆果摘下,拿到老屋中品尝,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快乐的时光在老屋中停滞。细想起来,依偎于老屋的日子,一伸手,就能握住大把的明媚阳光。
  多雪的寒冬,饥饿的鸟儿来到老屋的后院,我们扫出一块空地来,在上面撒一些粮食,远远地拉出一张网来,就可以捕到很多鸟,还可以用捕鸟的笼器,幸运的时候一天可以捕到上百只鸟。
  老屋内闲置水缸的边缘有爷爷的印记,那是爷爷每天挑水磨出来的。在印象中,爷爷宽大的身躯,挑起了家中所有的重担。爷爷手巧,能做各式各样的木工,还能给我剪出不同样式的扇子,供我消暑。炎热的午后,我和爷爷躺在老屋的炕上。爷爷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讲着故事。他是个很会讲故事的老人,用他质朴的故事哄我入睡。
  十几年过去了,我上学回来,还是在老屋的炕上,我将求学中的所见所闻讲给爷爷,但爷爷已不能听懂什么了,混浊的双眼,有时流出泪来。
  老屋的灶台前,仿佛看见奶奶的身影,奶奶在突发脑溢血的那个早晨还在灶台前做饭、熬茶。邻居家的张奶奶说,奶奶摔倒的前一天晚上,她们老姐俩聊天到深夜,抽了一盒香烟,临别时还在外面看星星。张奶奶回忆,奶奶认识很多星星,都能把它们的名字和出现的时辰都说上来。奶奶在医院治疗四天无效,回到老屋便撒手人寰。
  家中的老黑狗,因奶奶过世好久都不进食,瘦得皮包骨头,大口地喘着粗气,让人看了心疼,它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怀念总给它喂食的老主人。
  过年时是老屋最热闹的时候,家族中几十口人欢聚在一起。每年除夕之夜,都要在老屋门前点上篝火,预祝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当篝火熊熊燃烧时,也是我最开心、激动的时候,心中默默地祈福,将自己祝福的话送给火神,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在篝火旁,我們燃放鞭炮、礼花,在烟花的映衬下,老屋显得沧桑、庄严,也在守护着我们。家中的女人们忙着煮饺子,长辈们张罗着让孩子们祭拜祖先。
  随着爷爷、奶奶、婶婶的离世,老屋也被闲置下来,只是夏天姑姑到后院去料理菜园,而我由于上学、工作的原因几乎没有再回老屋的机会。
  三年前的秋天,我去老屋附近采访,看到住在周围的老邻居们,人们都说这房子没人住好可惜,应该好好地料理一下了。
  是啊,想想几十年前,父辈们在老屋中成长,犹如雄鹰一般飞出家门去开辟自己的天空,老屋是他们共同的家。每遇事情或是挫折,兄弟几个都要回老屋坐一坐,寻找他们当年在一起的感觉。沏上滚烫的红茶水,喝一杯烈性的烧酒,叙一叙离别的思念,老屋始终默默地温暖着他们,支持着他们。
  老屋老矣,即将成为一片砖瓦废石,窗前的地面早已下沉,回廊处的地缝中,挤满了杂草。厢房桌上的座钟里,还留有奶奶生前戴过的银戒指。那棵杨树还在,我想,它是和老屋的命运连在一起的,终有一天成为记忆的永恒。
  老屋就要随着时光消失,不管留恋也好、惋惜也罢,老屋终究要在岁月中老去。或许,一间老屋、一位亲人、一个朋友,都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陪我们走过人生的一段旅程,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回忆。但他们也在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当我们孤独地面对人生嘈杂的时候,他们就是心中的那一处绿荫,让我们有勇气抹去面对生活中的仆仆风尘。
  其实,老屋的消逝顺其自然,它只是一个时代、一个家的代表。而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父母渐渐衰老,在生活中,他们就是为我们遮风挡雨、温暖身心的“老屋”,是他们陪着我们走过人生中最美的时光。
  责任编辑 乌琼
其他文献
白家有我五个姥爷,都是蒙古族人,都爱唱歌跳舞,听大鼓书。  三姥爷总爱板着脸,看起来有点儿一根筋。我是他外孙女,所以我得叫他姥爷,不能叫他三姥爷,不然他拿起烧火棍子就打人。  三姥爷最爱拎着烧火棍子,带着我和弟弟去大姥爷家听大鼓书。哪个孩子敢哭闹,那烧火棍子顿时敲得炕沿梆梆响。  大姥爷家五间大房子,一进门是厨房,左右各一个灶台,锅上各盖着锃光瓦亮的铝合金锅盖。地中间是一口比我还高一头的二缸,旁边
期刊
这就是我的土地  站在这里,我心里那个我复活  科尔沁,锐利的箭,今夜  在哈撒儿古城,三月十五的月光下  白雪一般飞翔  落进哈撒儿王宽阔的胸膛,我的王  我心中永生的蒙古勇士  胸膛能容纳千万箭矢,至此融化  坠落,千万朵常开不败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土地,是的,今夜  我枕草而眠,我的王苏醒  這厚厚的草甸,是大地制造的婚床  长风如烈马,奔腾在雪白的月光下  这是我的土地,我的蒙古高原  八
期刊
一頭扎入山地草原,深处  起伏不定,半坡,山岭  盘旋而后飞行,落在高地  收割后的草场,安详得像生育后的妇人  深处沟壑纵横,或者秋风凛冽  一颗心随风卷在连绵的山地上空  金色的海,棕红的土地  岩石在峭壁上沉默  乌云张开飞翔的翅膀  一只俯瞰的银鸥,静止在半空、湖水、浪花  滋润山野深处的紫色女英  远古抛弃在深处  远方生长于深处  渴望盘旋着银鸥的翅膀  河道深处的波浪汹涌,如此奔放 
期刊
遥遠的钟声被吸附  漆黑中,火苗的变奏  在烧荒中渐行渐远  你那被旱烟薰燎的喉咙扰了空旷清晨  雪悠缓悠缓地落下  寂静的天空接连着沉默大地  马车轮子碾压在心上  像是梦不值一文地恍惚  被雪疼着的心事  破裂,模糊,空白  消融在被风吹倒的睫毛里  再也不会想起  这是被烫伤的雪地  压低的日头慵懒地消耗光阴  树林在寒风中摇晃,荒草埋没  出走成为最大的羞耻  西边敲钟的声音掠夺了幻觉  
期刊
自从奶奶去世之后身边很少有老人的味道了,那种暖暖的、被安抚的味道。  现在的托扎敏,上了年纪的鄂伦春老人越来越少了。紧挨着希日特奇猎民村的木奎猎民村有几位年长的鄂伦春老人,我不是很熟悉这几位老人,也只能从父亲或长辈那里打听他们是谁。每次看见他们孤独地坐在现代大砖房门前的小凳子上,心里不免升起一丝难过的情愫!在他们坚毅沧桑的脸庞上经常浮现出一种神情,让人捉摸不透。奶奶也经常坐在家门口那小小的木凳子上
期刊
随着薄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薄膜的种类和功能日益增多,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等众多领域。其中聚酯类光学薄膜在建筑门窗、汽车玻璃等方面具有重要使用价值,其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高透光性能要求,还可以反射太阳光中具有高能量的红外光,减少薄膜两侧的能量交换,从而实现节能和采光的目的。但由于制备工艺复杂及生产技术垄断的原因,聚合物光学薄膜仍处于高档消费品,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为顺应市场需求,研究制备工艺以制备高性能要求的光学薄膜尤为重要。因此,本工作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微纳层叠共挤出技术,通过
回家见到姥爷的时候,他已经不认得我了。自小在姥姥家长大,姥爷是我心中最早的一个对知识分子形象的诠释,无论是从他的书法当中还是日常的谈吐里,都能体现他的涵养和知识分子特有的温润。而现在,他微张着嘴仰躺在床上,眼里无神又混浊,伴随着艰难的呼吸发出“嗬、嗬”的声音,所有人都为他揪心,转过身去抹眼泪。而这一幕无疑凝成一个画面,无论时隔多久都不会忘记。  记得小时候在姥姥家翻相册,有一张姥爷工作时的照片,白
期刊
一  在外地辗转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一首歌,会在无眠的夏夜想起;会在内心艰难的时候哼唱;会在父母携着满箱牛肉干、奶豆腐,赶一夜火车来看我的早上,化成接站时的背景音乐。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重回草原,带着自己的不甘心与强装的无所谓。坐在回草原的车上,主编说要记得双手接奶茶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蓝色的哈达。心里默念一
期刊
拨开层层的黑、光亮  到你的脚下饮捧清泉  岩石始终在绷脸塑形  和弦的悠扬揉碎在心  我不知道季节到了哪里  幽暗的行程任凭风声呼啸  青草还没裸露完全  只是永远幻觉的曲线  这样也很好,这样会更好  像歌声绵延到山间  或者那冲刷过身体的雨幕  丝丝揉碎,慢慢耗尽  多么久的冬天  等到一棵树也枯萎  可那么长的等待啊  多么久的时光  在黑洞般的聚集中  尝尽人世卑微的花红草绿  多么奢侈
期刊
穿梭于采掘面的巷道,就像徜徉在茂密的遠古森林,静谧、悠长,似乎还能闻到那树木的清香。抚摸它们化石般的黝黑身躯,那细密的纹理是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年轮,在讲述着几万年来涅槃重生的故事……  这里,有涓涓细流,这里有磅礴巨浪。  它们时而舒缓轻柔,如叮咚泉水、小河歌唱;时而波涛汹涌,如大江东去,惊涛骇浪。细流犹如润物之雨,来去无声;巨浪犹如百川到海,奔腾千里。  采煤机、综掘机,在怒吼,在咆哮,向千重煤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