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余秋雨的小说《空岛》独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这部作品意蕴丰富、意境高远,运用象征手法,故事曲折奇特,富含深刻哲理。语言典雅含蓄,字里行间洋溢着“空岛不空,美蕴其中”的主题内涵和达观睿智的审美情趣,值得进一步分析和把握。
关键词:余秋雨 《空岛》 审美情趣 主题内涵
一、引言
当代学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这样写道:“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于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祈求,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轻松,苍老后的年轻。”(1992:5)这是对文化、文学的思考和感言,更是对文化、人文的希望和期盼。
阅读余秋雨的小说《空岛》,自始自终都感受到作家对于人生、对于人性的高度关注,对于文化、对于人文的全面观照。正像作者在题记中所言:“纪实和悬疑都不是目的,而是指向一个‘意义的彼岸’。那彼岸,有关一种美丽的生命哲学。”(2015:3)读后掩卷沉思,这个“意义的彼岸”是真、是善、是美,是人性中最闪亮的光环,是生命中最亮丽的景观。真可谓空岛不空,美蕴其中。
二、深刻浓厚的人文精神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岑乙,以岑乙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家余秋雨以大家手笔,在小说的布局和情节上做了巧妙安排。小说由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而成,明线主要用岑乙的观察和感悟叙述了海叶阁藏书楼的荣衰经过,暗线则暗示出赵弼臣女儿赵南的至善至美人格以及她的传奇命运。无论是明是暗,是叙是议,都让人自始至终感受到“空岛不空,美蕴其中”的深刻内涵。
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余秋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澈的历史感受。可以说,整部作品情文并茂,意趣相融。活泼生动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手不释卷。正像书中岑乙所述:“自己的毕生追求,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诗书礼乐’。《易经》又把这四个字概括成两个字,叫‘人文’。别看这两个字仅仅六画而已,却气度恢宏,能够‘化成天下’。”(2015:104)而小说本身所体现的主题和人物,也都充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邹阁老说:“他们不提问,是心中没有问题。他们不讲话,是肚子里没有话。他们不谈书,是实在不太懂书。”(2015:47)这既是对辅仁书院学生的评价,也是对人文的思考和观察。“我活到八十岁才终于明白,人文难守,唯有祭拜。一个祭字,如酒酹地,如泪流痕,即为人文。”(2015:108)邹阁老的话掷地有声,深刻浓厚的人文精神熠熠闪光。
三、富含哲理的象征手法
小说全文用象征手法,把重大历史题材浓缩到个人的人生悲喜和命运中。岑乙与小丝的完美结合,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而何求与小丝兄妹俩的坎坷经历,从人性的角度刻画了时代和社会给个人命运造成的无常和无奈。作家用优美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娓娓道出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寓意,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天下一切灾难的起点,是将错就错。天下一切灾难的膨胀,是以错补错。”(2015:93)“真正的悲剧是无法弥补的。事情本身总会过去,但时间不能治愈根本性的伤残。奇峰崩坍了,翠湖干涸了,山溪断流了,古树枯死了,一切都无可疗救。人世悠久而平庸,只因遗失了太多的优秀。”(2015:104)“因此真正的大善大美,总在视听之外。”(2015:111)这部小说,是故事,更似哲理,让人感同身受,倍受启发。
“因此,城市把赵南弄丢了,赵南又把一切弄丢了。
岑乙边走边看着苏州的城墙、寺庙、古塔、石坊,心想,对一座城市来说,究竟什么最珍贵?似乎,不是这些不可搬动的物体,而是那些惊鸿一瞥的背影。
但是,一座座城市发生的故事,都因自私而排他,再因排他而贬逐,又因贬逐而凄荒。这种无形的力量,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与伦比,无远弗届。”(2015:107)岑乙的感受耐人寻味。
“但是,岑乙毕竟是从海叶阁出来的,读过太多的书,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比问题简单,更知道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2015:146)小说中这样意味隽永、发人深思的话语,总是给人无穷的联想和想象。细腻的心理刻画,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象征意义。
四、高雅别致的语言意境
“乾隆年间的扬州,繁盛到了极致。皇帝的几度南巡,盐商的巨大资本,享乐的历史传统,层层叠叠加在一起,使这座古城的一切市嚣都变成了乐曲,一切尘氛都变成了花香。”(2015:21)文字如诗如画,如歌如诉,变幻多姿,美不胜收。“一深奥,风也钝了,浪也硬了,云也僵了。”(2015:176)对风、对浪、对云的描写达到了极致,让人感到新奇、有韵味。“焦黄的薄嫩,被阳光照透,又连成一片,让人觉得高贵的连绵,苍老的新鲜。这,正合那千年的秘哲。但這秘哲敞亮而又灿烂,一点儿也不艰涩。”(2015:49)对秋天海叶阁的描绘,达到了尽善尽美,充分彰显出作家余秋雨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小说语言婉丽、意象别致、意境高雅,自始至终彰显着一种安然泰然、怡然悠然的大家风范,让人感到顺其自然、怡然自得是人生的真谛。正像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一书中关于年龄的感言:“因为进入老年也是一种美好的况味,用不着吃力地播种着夏天的繁枝,来遮盖晚秋的云天。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2000:202)这是一种尊重自然也承认自我的豁达和超然。《空岛》处处体现着这种精神,处处散发着这种气息。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达观善良的情怀,这是一种宽容平和、物我两忘的境界。
五、至善至美的主题内涵
“没有掌声,没有惊叹,更没有欢呼。……岑乙几乎痴呆了,但在迷迷糊糊中领悟了一个道理:耗尽世间赞美词汇的,一定不是最美;真正最美的,用不出一个词汇。”(2015:28)吴可闻的出场达到了至真至美,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灵境界。书中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关于《空岛》的美妙诠释:“在佛学中,五蕴,指人间种种蕴集。……佛说,五蕴皆空,都空了。这个岛,就是见证。” (2015:138)“空了,就有了这番美景,这般安静,就有了聊天的我们。所以空是至悟。这岛叫五蕴岛,也就是空岛,至悟之岛。”(2015:139)这是岑乙对小丝的回答。每逢读此,都感受到作家余秋雨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文的全方位观照,感受到作家本人深刻而豁达的胸襟和眼界。小丝的话更给整个故事做了最好的总结和见证:“我想,赵南虽然不在岛上,却一定入了空景。她此刻所在,不管在何方,在天上,在凡间,也都是空岛。”这是“空岛不空”的真实写照。 赵南是一代昆曲名角吴可闻,更是辅仁书院和海叶阁藏书楼的唯一资助者。正像邹阁老所赞颂的:“这真是一个奇女子”,“守护了外公的家业,守护了母亲的遗嘱,守护了父亲的楼宇,这如何了得!”(2015:74)这是对赵南品格的肯定和赞扬,这更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褒扬。难怪小说结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空岛之空,无以言表。所谓终点,无非如此。”(2015:206)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也曾有过同样的感慨:“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2000:393)这,便是人生;这,便是生命。
六、达观睿智的审美情趣
同样,余秋雨在《霜冷长河》“关于善良”一篇中,也强调了这样的主题:“人类,伟大而无奈。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就什么也不在乎了,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善和爱。”(2000:199)是的,人生如果能时时清空心中的杂念,时时常怀真善美,时时常有一隅空岛,一方空旷,一抹空灵,就能活得洒洒脱脱,自自然然;就能活得清清白白,明明亮亮;就能活得真真实实,快快乐乐。“找不到就不找了吧。毕竟上了年纪,看书也很随意,只是闲来翻翻,倦来掩卷。”(2015:205)这是岑乙夫妻俩年老生活的写照。“但是,自己又是什么?躯体又是什么?真实又是什么?老了,已经想不动了。只知道,窗外的风雨与自己融成了一体,生命的天地就会变得浩瀚无比。那里,没有生死。”(2015:206)随遇而安的平和里,荡漾着与天地相融的博大情怀。
“任苦旅也走不出,任山居也避不開”(2000:8)是余秋雨在《霜冷长河》新版前言中对无家性和漂泊性的感受。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又何尝不是如此。《空岛》这部小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一个活生生的人,真是天地大秘。不能用善、恶、是、非、忠、奸、真、伪这些概念分割穷尽,因此,也不能用爱、恨、情、仇、亲、疏、笑、骂这些态度表达干净。”(2015:183)读此,让人顿悟和宽怀,让人轻松和冷静。做人做事,对人对事,我们都应全面、公正、客观、理性;都应从容、淡定、豁达、平静。这样才能达到空中有善,空中有美,空中有至真至纯的大气象,有至善至美的高境界。“我们现在已经落脚五蕴岛,知道了五蕴皆空。大善不同于中善和小善,已经不需要忙着与恶切割,而是要将它俘获,将它看空,将它引渡。”(2015:188)这是岑乙对小丝的开导,对于善的认识和感悟,处处流露着达观和睿智。
“对于最好的朋友,也会藏下最后的秘密”,(2015:73)这是藏书楼海叶阁主人赵弼臣对邹阁老说的肺腑之言,更是作品本身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至理名言。这里有深沉的情感,也有不可逾越的分寸。“人要学会宽恕别人,但是也有可能遇到太浓的恩仇,如果硬要去消化,反而会伤胃。”(2015:199)岑乙对孩子的教导耐人寻味,“孩子,人的一生很短,能做的事情不多。不管什么事,只要一起头,对面的边界已经隐隐出现了,最终还是越不过,那就不越。”(2015:199)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最好回答,也是做人做事的本质意义,不勉强,不武断,一切顺其自然。人生在世,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力之顽强,心智之健全,自制力之可贵。而这,恰恰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前提和保证,恰恰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动力和源泉。
七、结语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1992:1)这是作家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感觉,字字句句充溢着对于历史的审视,对于理性的判断。阅读品味小说《空岛》,同样感受到作家作品对于历史文化的深邃和执着,对于生命人生的睿智和达观。
著名作家余秋雨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妙深刻的感言,运用象征表现手法,以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使《空岛》这部小说独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情趣和极富哲理的艺术魅力。空岛不空,美蕴其中,正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空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2]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2.
[3] 余秋雨.霜冷长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关键词:余秋雨 《空岛》 审美情趣 主题内涵
一、引言
当代学者余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这样写道:“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于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祈求,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轻松,苍老后的年轻。”(1992:5)这是对文化、文学的思考和感言,更是对文化、人文的希望和期盼。
阅读余秋雨的小说《空岛》,自始自终都感受到作家对于人生、对于人性的高度关注,对于文化、对于人文的全面观照。正像作者在题记中所言:“纪实和悬疑都不是目的,而是指向一个‘意义的彼岸’。那彼岸,有关一种美丽的生命哲学。”(2015:3)读后掩卷沉思,这个“意义的彼岸”是真、是善、是美,是人性中最闪亮的光环,是生命中最亮丽的景观。真可谓空岛不空,美蕴其中。
二、深刻浓厚的人文精神
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岑乙,以岑乙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历史画面,表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家余秋雨以大家手笔,在小说的布局和情节上做了巧妙安排。小说由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而成,明线主要用岑乙的观察和感悟叙述了海叶阁藏书楼的荣衰经过,暗线则暗示出赵弼臣女儿赵南的至善至美人格以及她的传奇命运。无论是明是暗,是叙是议,都让人自始至终感受到“空岛不空,美蕴其中”的深刻内涵。
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余秋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明澈的历史感受。可以说,整部作品情文并茂,意趣相融。活泼生动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手不释卷。正像书中岑乙所述:“自己的毕生追求,只有四个字,那就是‘诗书礼乐’。《易经》又把这四个字概括成两个字,叫‘人文’。别看这两个字仅仅六画而已,却气度恢宏,能够‘化成天下’。”(2015:104)而小说本身所体现的主题和人物,也都充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邹阁老说:“他们不提问,是心中没有问题。他们不讲话,是肚子里没有话。他们不谈书,是实在不太懂书。”(2015:47)这既是对辅仁书院学生的评价,也是对人文的思考和观察。“我活到八十岁才终于明白,人文难守,唯有祭拜。一个祭字,如酒酹地,如泪流痕,即为人文。”(2015:108)邹阁老的话掷地有声,深刻浓厚的人文精神熠熠闪光。
三、富含哲理的象征手法
小说全文用象征手法,把重大历史题材浓缩到个人的人生悲喜和命运中。岑乙与小丝的完美结合,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而何求与小丝兄妹俩的坎坷经历,从人性的角度刻画了时代和社会给个人命运造成的无常和无奈。作家用优美而富含哲理的语言,娓娓道出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寓意,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天下一切灾难的起点,是将错就错。天下一切灾难的膨胀,是以错补错。”(2015:93)“真正的悲剧是无法弥补的。事情本身总会过去,但时间不能治愈根本性的伤残。奇峰崩坍了,翠湖干涸了,山溪断流了,古树枯死了,一切都无可疗救。人世悠久而平庸,只因遗失了太多的优秀。”(2015:104)“因此真正的大善大美,总在视听之外。”(2015:111)这部小说,是故事,更似哲理,让人感同身受,倍受启发。
“因此,城市把赵南弄丢了,赵南又把一切弄丢了。
岑乙边走边看着苏州的城墙、寺庙、古塔、石坊,心想,对一座城市来说,究竟什么最珍贵?似乎,不是这些不可搬动的物体,而是那些惊鸿一瞥的背影。
但是,一座座城市发生的故事,都因自私而排他,再因排他而贬逐,又因贬逐而凄荒。这种无形的力量,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与伦比,无远弗届。”(2015:107)岑乙的感受耐人寻味。
“但是,岑乙毕竟是从海叶阁出来的,读过太多的书,知道很多问题的答案比问题简单,更知道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2015:146)小说中这样意味隽永、发人深思的话语,总是给人无穷的联想和想象。细腻的心理刻画,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象征意义。
四、高雅别致的语言意境
“乾隆年间的扬州,繁盛到了极致。皇帝的几度南巡,盐商的巨大资本,享乐的历史传统,层层叠叠加在一起,使这座古城的一切市嚣都变成了乐曲,一切尘氛都变成了花香。”(2015:21)文字如诗如画,如歌如诉,变幻多姿,美不胜收。“一深奥,风也钝了,浪也硬了,云也僵了。”(2015:176)对风、对浪、对云的描写达到了极致,让人感到新奇、有韵味。“焦黄的薄嫩,被阳光照透,又连成一片,让人觉得高贵的连绵,苍老的新鲜。这,正合那千年的秘哲。但這秘哲敞亮而又灿烂,一点儿也不艰涩。”(2015:49)对秋天海叶阁的描绘,达到了尽善尽美,充分彰显出作家余秋雨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小说语言婉丽、意象别致、意境高雅,自始至终彰显着一种安然泰然、怡然悠然的大家风范,让人感到顺其自然、怡然自得是人生的真谛。正像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一书中关于年龄的感言:“因为进入老年也是一种美好的况味,用不着吃力地播种着夏天的繁枝,来遮盖晚秋的云天。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2000:202)这是一种尊重自然也承认自我的豁达和超然。《空岛》处处体现着这种精神,处处散发着这种气息。这是一种大彻大悟、达观善良的情怀,这是一种宽容平和、物我两忘的境界。
五、至善至美的主题内涵
“没有掌声,没有惊叹,更没有欢呼。……岑乙几乎痴呆了,但在迷迷糊糊中领悟了一个道理:耗尽世间赞美词汇的,一定不是最美;真正最美的,用不出一个词汇。”(2015:28)吴可闻的出场达到了至真至美,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空灵境界。书中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是关于《空岛》的美妙诠释:“在佛学中,五蕴,指人间种种蕴集。……佛说,五蕴皆空,都空了。这个岛,就是见证。” (2015:138)“空了,就有了这番美景,这般安静,就有了聊天的我们。所以空是至悟。这岛叫五蕴岛,也就是空岛,至悟之岛。”(2015:139)这是岑乙对小丝的回答。每逢读此,都感受到作家余秋雨对于历史、文化和人文的全方位观照,感受到作家本人深刻而豁达的胸襟和眼界。小丝的话更给整个故事做了最好的总结和见证:“我想,赵南虽然不在岛上,却一定入了空景。她此刻所在,不管在何方,在天上,在凡间,也都是空岛。”这是“空岛不空”的真实写照。 赵南是一代昆曲名角吴可闻,更是辅仁书院和海叶阁藏书楼的唯一资助者。正像邹阁老所赞颂的:“这真是一个奇女子”,“守护了外公的家业,守护了母亲的遗嘱,守护了父亲的楼宇,这如何了得!”(2015:74)这是对赵南品格的肯定和赞扬,这更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褒扬。难怪小说结尾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空岛之空,无以言表。所谓终点,无非如此。”(2015:206)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也曾有过同样的感慨:“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2000:393)这,便是人生;这,便是生命。
六、达观睿智的审美情趣
同样,余秋雨在《霜冷长河》“关于善良”一篇中,也强调了这样的主题:“人类,伟大而无奈。只要时时仰望太空,面对旷野,就什么也不在乎了,最后只剩下两个字:善和爱。”(2000:199)是的,人生如果能时时清空心中的杂念,时时常怀真善美,时时常有一隅空岛,一方空旷,一抹空灵,就能活得洒洒脱脱,自自然然;就能活得清清白白,明明亮亮;就能活得真真实实,快快乐乐。“找不到就不找了吧。毕竟上了年纪,看书也很随意,只是闲来翻翻,倦来掩卷。”(2015:205)这是岑乙夫妻俩年老生活的写照。“但是,自己又是什么?躯体又是什么?真实又是什么?老了,已经想不动了。只知道,窗外的风雨与自己融成了一体,生命的天地就会变得浩瀚无比。那里,没有生死。”(2015:206)随遇而安的平和里,荡漾着与天地相融的博大情怀。
“任苦旅也走不出,任山居也避不開”(2000:8)是余秋雨在《霜冷长河》新版前言中对无家性和漂泊性的感受。关于人生,关于人性又何尝不是如此。《空岛》这部小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一个活生生的人,真是天地大秘。不能用善、恶、是、非、忠、奸、真、伪这些概念分割穷尽,因此,也不能用爱、恨、情、仇、亲、疏、笑、骂这些态度表达干净。”(2015:183)读此,让人顿悟和宽怀,让人轻松和冷静。做人做事,对人对事,我们都应全面、公正、客观、理性;都应从容、淡定、豁达、平静。这样才能达到空中有善,空中有美,空中有至真至纯的大气象,有至善至美的高境界。“我们现在已经落脚五蕴岛,知道了五蕴皆空。大善不同于中善和小善,已经不需要忙着与恶切割,而是要将它俘获,将它看空,将它引渡。”(2015:188)这是岑乙对小丝的开导,对于善的认识和感悟,处处流露着达观和睿智。
“对于最好的朋友,也会藏下最后的秘密”,(2015:73)这是藏书楼海叶阁主人赵弼臣对邹阁老说的肺腑之言,更是作品本身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至理名言。这里有深沉的情感,也有不可逾越的分寸。“人要学会宽恕别人,但是也有可能遇到太浓的恩仇,如果硬要去消化,反而会伤胃。”(2015:199)岑乙对孩子的教导耐人寻味,“孩子,人的一生很短,能做的事情不多。不管什么事,只要一起头,对面的边界已经隐隐出现了,最终还是越不过,那就不越。”(2015:199)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最好回答,也是做人做事的本质意义,不勉强,不武断,一切顺其自然。人生在世,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力之顽强,心智之健全,自制力之可贵。而这,恰恰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前提和保证,恰恰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动力和源泉。
七、结语
“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1992:1)这是作家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感觉,字字句句充溢着对于历史的审视,对于理性的判断。阅读品味小说《空岛》,同样感受到作家作品对于历史文化的深邃和执着,对于生命人生的睿智和达观。
著名作家余秋雨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妙深刻的感言,运用象征表现手法,以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使《空岛》这部小说独具引人入胜的审美情趣和极富哲理的艺术魅力。空岛不空,美蕴其中,正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寓意。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空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
[2] 余秋雨.文化苦旅[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2.
[3] 余秋雨.霜冷长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