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设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本文通过对相关城市设计著作的阅读和分析,总结了若干种城市设计研究方法,并探求了这些研究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研究方法;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
Abstract: urban design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position also more and more heav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elevant urban design work of reading and analyzed. The number of urban design metho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explore the in the use of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urban design method; The city space form;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设计的维度》一书中提出: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从物质形态和社会文化方面,创造可供人们使用和享受的场所。事实上城市设计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说它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关注城市空间,也可以说它是对公共领域的品质的研究。本文研究的是城市设计研究方法,而这些研究方法在许多著作中都有零星的提及,且重复现象也很严重。故经过综合和总结,从《寻找失落的空间》和《城市设计》这两本书中提取了五种方法进行论述。
一、城市设计研究方法总结
1.特兰西克教授的三种研究方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杰·特兰西克教授曾经在他的著作《寻找失落的空间》一书中,从现代空间的演变和历史例证的分析入手,提出了目前城市设计理论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
(1)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的规律,它试图通过对城市形态和环境之间的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的各种信息,例如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等级、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等等。
“图底分析“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中,用图底关系方法可以明确空间界定的范围,不同等级的空间、空间的收放效果等,从而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对空间的界定,创造出积极的空间。
(2)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中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这些“线”包括交通线、线性公共空间和视线,比如各种交通性干道、人行通道、序列空间、视廊和景观条件等等。
通过联系理论的研究,可以明确城市的空间结构,建立不同层次的建筑和功能分区,确定城市中主主要道路及公共空间的联系廊道,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周围与其联系的各构成元素,以达到一种“各种流动形态的和谐交织“和秩序化的结构布局。
(3)场所理论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因素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通过对这些影响城市形体环境因素的研究,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人文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场所理论的研究中,社会的、文化的和感知的因素被渗透到对空间的界定和围合中来,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于一般性的场地赋予出场所的意义。
2.王建国《城市设计》一书中的方法
同济大学的王建国教授在《城市设计》一书的“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部分也提到了若干种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和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1)序列视景分析理论
这种方法的具体过程是:在某城市空间中,确定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一条适当的路线(通常是人们集中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准备好的平面图上标注箭头,注明视点的位置,并且记录视景实况,。而分析的重点是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是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进行视锥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
(2)空间注记分析理论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观察效果。所谓注记,乃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包括人的活动、建筑细部等)使用记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这一技术在战后许多城镇设计和环境改造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城市设计解析理论的运用
1.在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运用
一个成熟的城市设计方面,包含了绿化、空间、道路、铺地、自然景观等信息。而在这种信息中,最核心的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城市各种空间的关系。故在设计初期,这里我们就要借用“图底理论”,摒除其他因素,把建筑物涂成黑色,把城市环境留白,使城市空间形态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2.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运用
培根早在1964年进行美国费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时,就运用联系理论,首先为费城中心区编制了一个杰出的“城市结构“,以活动中枢构成整个城市的功能以及视觉骨架,形成城市的主要空间走廊,建立了和谐有序的城市结构。
城市一般都有由多条街道空间、数个节点空间和数栋变化丰富的建筑实体空间组合而成,所以在有了建筑实体与城市环境的黑白城市空间形态图之后,我们还需要利用联系理论,对空间形态图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发展各个街区之间的联系,分析出这个方案的空间结构,绘制出方案的空间结构图,并标明各级节点、轴线、标志物等,方便进一步的深入。
3.在城市三维空间方面的运用
在进行完二维层面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的设计后,下一步要进行三维空间的推敲。在这里我们用空间序列理论和空间注记理论来完成从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化,我们先利用软件建起方案的模型,再在平面图上选用几条典型的路径,设置若干个节点,画出每个节点对应的人视图,从而反映出人对空间的场所感和意象。
三、总结
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中国的城市形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对城市设计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分析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并总结出案例的优缺点,也能够帮助设计师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设计。
虽然城市设计现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同时城市设计也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所以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等成熟学科相比,在许多方面都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很多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故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是希望通过对城市设计研究方法的一些探讨,能对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有些许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王建国.城市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英)卡莫纳,冯江译.城市设计的维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邱嘉宁,苟扬.活力中心区的空间营造[J].理想空间,第36辑.
第一作者:张丰玉 (1987年1月) 女 硕士 江西省南昌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710055无(职称)城市设计(研究方向)无(职称)
第二作者:方韜(1985年10月)男 本科 江西省南昌市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610号330077无(研究方向) 助理工程师(职称)无(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设计研究方法;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
Abstract: urban design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position also more and more heav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elevant urban design work of reading and analyzed. The number of urban design metho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explore the in the use of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urban design method; The city space form;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设计的维度》一书中提出: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从物质形态和社会文化方面,创造可供人们使用和享受的场所。事实上城市设计涉及的范围很广,可以说它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关注城市空间,也可以说它是对公共领域的品质的研究。本文研究的是城市设计研究方法,而这些研究方法在许多著作中都有零星的提及,且重复现象也很严重。故经过综合和总结,从《寻找失落的空间》和《城市设计》这两本书中提取了五种方法进行论述。
一、城市设计研究方法总结
1.特兰西克教授的三种研究方法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杰·特兰西克教授曾经在他的著作《寻找失落的空间》一书中,从现代空间的演变和历史例证的分析入手,提出了目前城市设计理论的三种研究方法,即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
(1)图底关系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研究的是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的规律,它试图通过对城市形态和环境之间的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的各种信息,例如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等级、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等等。
“图底分析“是现代城市设计处理错综复杂的城市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中,用图底关系方法可以明确空间界定的范围,不同等级的空间、空间的收放效果等,从而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对空间的界定,创造出积极的空间。
(2)联系理论
联系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中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线“性关系规律的理论。这些“线”包括交通线、线性公共空间和视线,比如各种交通性干道、人行通道、序列空间、视廊和景观条件等等。
通过联系理论的研究,可以明确城市的空间结构,建立不同层次的建筑和功能分区,确定城市中主主要道路及公共空间的联系廊道,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周围与其联系的各构成元素,以达到一种“各种流动形态的和谐交织“和秩序化的结构布局。
(3)场所理论
场所理论是把对人的需求、文化、社会和自然等的因素加入到对城市空间的研究中的理论。通过对这些影响城市形体环境因素的研究,把握城市空间形态的内在人文因素、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场所理论的研究中,社会的、文化的和感知的因素被渗透到对空间的界定和围合中来,这些内在和外在因素的有机结合,于一般性的场地赋予出场所的意义。
2.王建国《城市设计》一书中的方法
同济大学的王建国教授在《城市设计》一书的“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部分也提到了若干种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和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1)序列视景分析理论
这种方法的具体过程是:在某城市空间中,确定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一条适当的路线(通常是人们集中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准备好的平面图上标注箭头,注明视点的位置,并且记录视景实况,。而分析的重点是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是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进行视锥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
(2)空间注记分析理论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观察效果。所谓注记,乃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包括人的活动、建筑细部等)使用记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这一技术在战后许多城镇设计和环境改造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城市设计解析理论的运用
1.在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运用
一个成熟的城市设计方面,包含了绿化、空间、道路、铺地、自然景观等信息。而在这种信息中,最核心的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城市各种空间的关系。故在设计初期,这里我们就要借用“图底理论”,摒除其他因素,把建筑物涂成黑色,把城市环境留白,使城市空间形态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2.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的运用
培根早在1964年进行美国费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时,就运用联系理论,首先为费城中心区编制了一个杰出的“城市结构“,以活动中枢构成整个城市的功能以及视觉骨架,形成城市的主要空间走廊,建立了和谐有序的城市结构。
城市一般都有由多条街道空间、数个节点空间和数栋变化丰富的建筑实体空间组合而成,所以在有了建筑实体与城市环境的黑白城市空间形态图之后,我们还需要利用联系理论,对空间形态图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发展各个街区之间的联系,分析出这个方案的空间结构,绘制出方案的空间结构图,并标明各级节点、轴线、标志物等,方便进一步的深入。
3.在城市三维空间方面的运用
在进行完二维层面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的设计后,下一步要进行三维空间的推敲。在这里我们用空间序列理论和空间注记理论来完成从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化,我们先利用软件建起方案的模型,再在平面图上选用几条典型的路径,设置若干个节点,画出每个节点对应的人视图,从而反映出人对空间的场所感和意象。
三、总结
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同时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中国的城市形态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对城市设计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分析,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设计师分析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并总结出案例的优缺点,也能够帮助设计师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设计。
虽然城市设计现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同时城市设计也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所以它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等成熟学科相比,在许多方面都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很多方面还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故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是希望通过对城市设计研究方法的一些探讨,能对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有些许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王建国.城市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英)卡莫纳,冯江译.城市设计的维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金广君.图解城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邱嘉宁,苟扬.活力中心区的空间营造[J].理想空间,第36辑.
第一作者:张丰玉 (1987年1月) 女 硕士 江西省南昌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710055无(职称)城市设计(研究方向)无(职称)
第二作者:方韜(1985年10月)男 本科 江西省南昌市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北路610号330077无(研究方向) 助理工程师(职称)无(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