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方法。
【关键词】幼儿 教育 赏识
赏识教育是通过赏识儿童,维护儿童的自尊,挖掘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耐挫力,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只有得到肯定,得到赏识,才能拥有自信,才更加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能量的发挥,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赏识是爱的真诚流露,赏识是爱的付出,赏识是爱的教育。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指出:“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如果我们想要学会如何爱,就必须像我们想学习任何其他的艺术时一样的着手。”对孩子进行赏识时我们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时,家长和教师都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进行赏识,如:“你真棒”“、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等。当孩子表现不是很如意或犯错时,批评性语言要有一定艺术性,老师不能直言不讳而应婉转地启发孩子,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让孩子感到教师和家长对他的尊重,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既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对孩子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二、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自尊和自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从培养其自信心开始。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教育是最启蒙教育,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学会辨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战胜自我,走向成功。
三、 在信任和关爱中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欲
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幼儿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和激励,一般地讲,恰当的表扬奖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 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幼儿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幼儿的学习效能也会愈加浓厚。幼儿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幼儿必然会欢乐而轻松的飞,心灵压抑的幼儿只能痛苦而缓慢的爬。 但是教师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幼儿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目标,产生征服愿望,让他来不及骄傲。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提高。赏识,抓住了幼儿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对而言的是抱怨教育,他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只要是自己想要开口批评孩子,一定要停一停,我要让自己静心来好好想一想,我这个话应不应该说,应该怎样去说。我说过后,如果我是孩子,会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老师的批评呢?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珍珠,他们有着不同的形态,散发出来的是不同的光芒,在教育舞台上,要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自由表演的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做教师的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四、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承认差异,是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是让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赏识,让他们获取真正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幸福,让他们充满生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孩子一有错误就认为“不打不成材”。这是极其粗暴的做法,不是充满人情味的,长此以往只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失去求上进的生命力。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这难道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吗?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得到别人的赏识。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缺点的疯枝上,疯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果实满树。
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是没有优秀的孩子,而是缺少善于发现闪光点的教师。孩子的个性不同,其个性化发展只能通过赏识教育来得到发展。赏识教育就是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以点到面进行辐射,又有针对性对进行赞赏,让幼儿的“闪光点”在生活中得以表露,得以广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 陶行知全集 [ M ]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
[2]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 . 教师法治教育读本 [Z]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黄艳 . 赏识教育与 “ 后进生 ” 教育问题的探究 [ D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关键词】幼儿 教育 赏识
赏识教育是通过赏识儿童,维护儿童的自尊,挖掘儿童的潜能,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耐挫力,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渴望赏识与关注”是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幼儿只有得到肯定,得到赏识,才能拥有自信,才更加有利于激发幼儿潜在能量的发挥,让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赏识是爱的具体表现,赏识是爱的真诚流露,赏识是爱的付出,赏识是爱的教育。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指出:“爱是一门艺术,正如生活是一门艺术一样;如果我们想要学会如何爱,就必须像我们想学习任何其他的艺术时一样的着手。”对孩子进行赏识时我们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时,家长和教师都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进行赏识,如:“你真棒”“、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等。当孩子表现不是很如意或犯错时,批评性语言要有一定艺术性,老师不能直言不讳而应婉转地启发孩子,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让孩子感到教师和家长对他的尊重,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既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对孩子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二、运用赏识教育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自尊和自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应从培养其自信心开始。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教育是最启蒙教育,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要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使幼儿学会辨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他们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超越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战胜自我,走向成功。
三、 在信任和关爱中满足幼儿的自我表现欲
自我表现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心理倾向,自我表现愿望的满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强,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幼儿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给予表扬和激励,一般地讲,恰当的表扬奖励能强化自我效能感,这不仅对表扬和鼓励的人如此,对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 随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幼儿的自我表现愿望得以满足。幼儿的学习效能也会愈加浓厚。幼儿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心灵舒展的幼儿必然会欢乐而轻松的飞,心灵压抑的幼儿只能痛苦而缓慢的爬。 但是教师更要注意到,在肯定幼儿的每一个进步的同时,让他看到新目标,产生征服愿望,让他来不及骄傲。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提高。赏识,抓住了幼儿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个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对而言的是抱怨教育,他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只要是自己想要开口批评孩子,一定要停一停,我要让自己静心来好好想一想,我这个话应不应该说,应该怎样去说。我说过后,如果我是孩子,会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老师的批评呢?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珍珠,他们有着不同的形态,散发出来的是不同的光芒,在教育舞台上,要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自由表演的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做教师的才会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四、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
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承认差异,是让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是让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人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赏识,让他们获取真正的发展,让他们拥有幸福,让他们充满生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孩子一有错误就认为“不打不成材”。这是极其粗暴的做法,不是充满人情味的,长此以往只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失去求上进的生命力。在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时候孩子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上学后就慢慢变得暗淡无光,把人世间最大的欢乐、求知异化成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这难道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吗?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得到别人的赏识。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缺点的疯枝上,疯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颗粒无收;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优点的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必将果实满树。
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不是没有优秀的孩子,而是缺少善于发现闪光点的教师。孩子的个性不同,其个性化发展只能通过赏识教育来得到发展。赏识教育就是对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以点到面进行辐射,又有针对性对进行赞赏,让幼儿的“闪光点”在生活中得以表露,得以广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 . 陶行知全集 [ M ]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
[2]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 . 教师法治教育读本 [Z]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黄艳 . 赏识教育与 “ 后进生 ” 教育问题的探究 [ D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